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媒體小鋪電子報

媒體小鋪電子報
2005.7.1/報主.媒體小鋪

本期內容:
「Watch Media」第101集:嚴格審照、去蕪存菁
【「在地文史,當下紀錄」2005台灣地方志影展即日起開始徵件!】
《以管窺天.媒體偏見》記者的不滿不該只是嘴上的牢騷
《流行開講》一場新聞界的師生對話
《Watch Media》歡迎來聽
《寫在後頭》

「Watch Media」第101集:嚴格審照、去蕪存菁



播出時間:7月3日上午8:00—9:00
 
主 持 人:管中祥
來    賓:魏玓(淡江大學大傳系助理教授)
「Watch Media」播出時間:每週日上午8:00—9:00
收聽電波--綠色和平:FM97.3
線上同步:http://www.greenpeace.com.tw/


【「在地文史,當下紀錄」2005台灣地方志影展即日起開始徵件!】



台北縣文史學會/訊〉

 由文建會指導、台北縣文史學會主辦的「台灣地方志影展」,是台灣諸多影展中唯一以「地方文化傳播」為主題的影展,目的在於鼓勵各地民眾與紀錄片愛好者拿起攝影機,為地方或社區發展留下影音記錄。自2003年開始舉辦以來,「台灣地方志影展」即吸引許多優秀導演及作品參予,例如近期因《無米樂》、《翻滾吧!男孩》而大放異彩的導演莊益增和林育賢,都曾參加過地方志影展。

 今年的「台灣地方志影展」,依然秉持「在地文史,當下紀錄」的精神,徵選關注地方文化特質、歷史演進、文化資產、城鄉發展、社區營造及地方發展變遷等主題有關的紀錄片。並由主辦單位邀集專家、紀錄片編導組織評審團,經過二階段的初選、決選,選出優秀的地方紀錄作品。

 此外,「台灣地方志影展」自去年開始以巡迴影展的方式,安排導演及作品與各地民眾做面對面的交流,期望將地方文史傳播的理念散播至各地,使不斷消逝、流動的歷史記憶與地方經驗得以長存。本屆影展更首次將首映地點拉至新店的國賓戲院,除貼近在地民眾的觀影經驗外,也提供觀眾更舒適的觀賞與互動空間。

 本屆「台灣地方志影展」徵件日期至七月三十一日止,對地方紀錄有興趣的民眾可至誠品、唐山書店等地點索取簡章及報名表,或至台北縣文史學會網站http://twlocalvoice.org.tw下載。



《以管窺天.媒體偏見》記者的不滿不該只是嘴上的牢騷



文/管中祥

「王育誠事件」發生後的某日,和一位當記者的學妹在MSN上閒聊,她抱怨才剛入行,就在東森「社會追緝令」「演」不少新聞,她打趣的說,離開時,還曾在心裡祈禱王育誠能早日得到報應。除了在「社會追緝令」幹了不少違背己良知的事外,這些年的媒體工作也讓這位記者學妹受到許多不合理的對待,她對現在媒體環境抱怨連連,言談之中充滿無奈。有趣的是,正當我準備離線時,MSN的對話視窗突然出現一行字:學長,你們學者要多幫我們記者講講話啦!

聽到這樣的話讓人哭笑不得,自已的權益自己不爭取,還要一個「外人」來衝鋒陷陣?其實,對新聞工作充滿無奈的並不是只有基層工作者,許多媒體高層也有滿腹苦水。

不久前,年代新聞部經理陳秀鳳在中國時報投書回應彭芸教授在中時「名家專欄」中,批判電視記者「抄」新聞,而不「跑」新聞的陋習,面對這樣的批評,陳經理表示「認同、自省與期許」外,對於媒體環境卻也感到無奈與無力,陳經理在文中指出:「現在有線電視新聞頻道,環境的惡劣,競爭的惡質,收視率的為虎作倀,基本上人才早已劣幣逐良幣,記者每天就像新聞製造機器,連『趕』新聞都來不及了,哪有時間『思考』。」

陳經理相當清楚,台灣惡劣的媒體環境是造成新聞亂象的主因,同時也是扭曲媒體工作人格與專業的殺手,不過,面對這樣的狀況,陳經理似乎只能無耐的抱怨:「沒有人願意一直待在一個自甘墮落的產業中」、「電視新聞被罵這麼久了,依然故我,且變本加厲,愈八卦,愈辛辣收視愈好,你還能怎麼辦?這個時候,不在這一行的你,或許還能嘆一口氣,關掉電視,走出戶外,而我們呢?」

顯然的,不論是陳經理或那位記者學妹對自己的工作環境都有不少的怨言與無奈,不但清楚問題所在,甚至對惡質的媒體環境也十分不滿,但可惜的是,這樣的不滿與憤怒卻只是嘴上的牢騷,倘若只是請求外界的諒解與求援,卻不願自己採取行動,那麼不但問題依舊,媒體工作者也將不斷落入無聊與無奈的輪迴中。

當然,要線上的記者單打獨鬥面對老闆其實並不容易,但如果這種不滿已經是基層與高層媒體工作者的共識,何不試著手拉著手兒向老闆嗆聲,大聲拒絕老闆無理且扭曲的要求,或者,至少當外頭的社會團體為媒改而努力的同時,偶爾作個內應一同起義,也許惡劣的環境從此就有意想不到的改變。


《流行開講》一場新聞界的師生對話


文/魏玓

這幾天記者圈的一個熱門話題,是政大新聞系教授彭芸與年代電視台新聞部經理陳秀鳳師生倆在某大報上的投書對話。彭教授在她的專欄中提到,國內新聞台的新聞大多是「抄」出來而不是「跑」出來的,上午抄早報,下午抄晚報,沒看到太多新聞記者認真深入的新報導,多的是美美主播唸著報紙新聞。

陳經理的回應雖然說對彭老師的文章有「深沈的自省和期許」,不過主旨卻是要向彭老師說明,不是他們自願抄新聞,而是台灣的惡質電視新聞環境,沒辦法「養」會跑新聞的記者。也因此,按照陳經理的邏輯,他們是無奈的,現實是如此。問題不在記者身上,而在環境;而且那些在學院裡的老師們,最好想想,為什麼「課堂上調教的好好的學生,進了實務圈,不是變了樣…就是痛苦不堪」。

其實,陳經理秉持實事求是精神,對於老師的說法表達不同意見,也算是有勇氣;不過這其中有些問題值得釐清。彭教授的文章,正確地點出了問題,但是確實並未追究原因,也沒有提到整個電視環境的根本問題所在。但這極可能只是單一文章主題和篇幅的設定問題,不見得是彭教授的缺失。而且說到學院老師面對教學和現實媒體環境之間的落差,其實也不是陳經理說的那麼簡單。

在學院中教導理想的媒體角色和編採規範,是老師的職責,不可能叫老師去教導不理想的新聞實務。問題是,老師應該也要認識到,媒體環境確實惡劣,不容許自己的學生實踐理想規範。那麼,老師大概有兩條路可以減少這個落差。第一,讓學生瞭解目前的媒體現實,並教導學生如何在現實環境中謀求兼顧理念與現實的平衡之道,進而學習以集體的力量,向不公平的對待抗爭。第二,善用專業知識和社會地位,投身媒體改革,或為文,或運動,為自己的學生,改造出一個讓他們待得下去的環境。

回過頭來,陳經理雖然說她的回應不是辯解,但是通篇文章裡我們實在看不到太多誠懇的反省。第一線的記者會許還可以說,他們力量太小,但是陳小姐已為新聞部最高主管,理當對於新聞編採路線有一定的主導權,至少對上也有一定的建議權。難道說,真的無力至此,只能在報端對學者和讀者抱怨,而無法對高層說一聲不?我們期待更多願意反省這個狀況的新聞工作者,更積極地、實際地投入改革這個環境的行列。



《Watch Media》歡迎來聽


如果你想體會同步即時的快感,享受有廣告,與吃螺絲專業表現,就
請妳到:http://www.fm973.net/

如果妳想要打開電腦就可以隨時收聽,就請你,
先到媒體小鋪(http://www.benla.idv.tw),再從首頁點選線上
收聽《Watch Media》,就可以一邊參觀小鋪總部,一邊聽聽線上廣
播。

當然,如果覺得有點麻煩,或者太囉嗦,那就直接按下頭的網址囉!
http://utenti.lycos.it/deerwen/ptb/list.php?forumid=17





《寫在後頭》



HI!看完了,不曉得親愛的朋友有沒有任何的分享與批評,也期待您的指教,任何的意見請寄:benla@benla.mymailer.com.tw

只要註明出處與作者,這裡頭的文章歡迎引用、轉載,因為知識是無價與共享的。

媒體小鋪本站:http://www.benla.mymailer.com.tw

媒體小鋪個人新聞台: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benla/index.html

媒體小鋪電子報:https://enews.url.com.tw/benla.shtml

「Watch Media」每週日上午8:00—9:00於「綠色和平」(FM97.3)現場直播


報主的話:
不好意思,連著兩週沒發報,金拍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