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5-07-05》 |
本期內容 | |
◎ 來去紫禁城:負笈中國不當立委 高金素梅捨得? | |
◎ 傳播線上:「忠於原味」的可行之道 | |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
來去紫禁城:負笈中國不當立委 高金素梅捨得? | |
魏宏晉(北京大學博士生) | |
立委高金素梅率領原住民到日本靖國神社的「迎回祖靈」行動引起兩岸人民的廣大迴響,許多中國人民簡直已經把她當成偶像崇拜,稱呼她為「民族英雄」,高金素梅一戰成名。 赴日抗議後,高金素梅日前來北京參加中國專為台港澳生所舉辦的大學入學考試,報考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再度成為受矚目的焦點人物。依中國政府對於中國境內民族的劃分,全國一共被分成56個民族,如果照這個分類表,高金素梅屬於「高山族」的民族成分,考試應該是享有加分權利的。 我不知道高金素梅想到中國讀大學的真正意圖為何?如果真的想對少數民族有深入研究的機會,去民大是個很好的選擇。中央民族大學是中國國家重點大學,前身是1941年10月在延安成立的民族學校學院,一共分成10個學院。走在民大的校園裡,就好像走進民族展覽館,來來往往的面孔絕大多數和我們熟悉的漢人或西方模樣有很大差異。漢族在此間似乎成了少數,普通話也不是課堂外的主要溝通語言,「南腔北調,夷人鴃舌」,十分特別有趣。這樣的景象不只在台灣絕無僅有,在中國也是極少見的。 據說,高金素梅報考的是北京中央民族大學人類學系,她到中國讀書的打算曝光後,引起許多人關注,甚至有大陸網友在官方網站留言,主張予以破格錄取,好像一付她就考不上的樣子。 在中國考大學,尤其是重點大學,如果要硬碰硬靠實力,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北大是平均兩千人錄一人,民大也是千中取一的名校。儘管參加台港澳的考試可能競爭少一些,但是對於沒有特殊靠山或者太過搶眼的考生來說,沒有達到一定的分數也是很難有機會被錄取的。 想進中國有名的高等學校說簡單不簡單,說難其實也沒這麼難。不簡單是因為競爭激烈;說「不難」卻是因為有很多「門道」可鑽,大家各憑本事了。 幾年前,一位台灣學生來讀博士,他的老師是個「有力人士」,老師要他「隨便考考」就行了,不只隨他愛什麼時候來讀,還保證給公費,讓所有台灣學生艷羨不已;另外,還有一個例子是發生在本地生身上的,這人原本分數不夠上線,被剔除在錄取名單外,但是在研究生院分發時,正好這學生報考的系所的秘書到研究生院辦事,她看到這學生沒被錄取,當下嚷嚷:「這學生我們教授要的!」同時拿起筆把學生名字填到錄取名單上,所以他便「被錄取」了,而且早已順利畢業取得學位。其他,像「破格錄取」的標準也是很模糊,反正「朝中有人」就很有希望的。 可是這些入學的「特殊管道」一大張旗鼓就容易破功,像前年璩美鳳考上海復旦大學本來是「很有希望」的,但由於事情提早曝光,引起社會關注,最後終於沒有「考上」,尷尬地落荒而逃。所以,高金素梅報考民大,最後如果是靠著「民氣」被考慮錄取,估計也會有很大的反效果產生,對她反而是傷害。 當然如果高金素梅能靠著自己的實力考上,這肯定是件值得賀喜的事。以她的身分和從政之後的耀眼表現,到民大潛心學習對她而言,是提升境界與開闊眼界的好機會。中央民族大學是一個民族鎔爐,實地參與生活和學習,對中國各民族間狀況可以掌握得更清楚明瞭,對中國的民族政策和現況也可以有最直接的了解和領會,這些寶貴的體驗對於台灣將會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不過,以高金素梅現在的高知名度與忙碌,如果考上了,我很懷疑她是不是可以放棄正在向上爬升中的政治事業,暫歸沉寂,好好地讀4年書?這肯定是個困難的抉擇。有些台灣政治人物到國外「混學位」,基本上只是要鍍鍍金、過過癮而已,但這在民大這樣的中國重點大學大概是行不通的,尤其她報考的是大學本科,不可能兩岸來回跑兼讀。她必須跟一般學生一樣住校、上課、交作業、考試,才有畢業的可能。若只想混一個大學文憑,還不如上美國的野雞大學去,在中國的民大不僅是不可能而且也沒有意義。 高金素梅有相當掌握和創造議題的能力,是當前台灣政壇比較少見成功地由藝人轉型為政治人物的例子。對於中國而言,她已經是「民族英雄」級人物;對台灣來說,雖然有些爭議,但是持正面肯定態度者還是佔多數。對兩岸關係的部分,高金素梅是一個新的指標性人物,她堅持台灣人的尊嚴,突顯了台灣主體性,由此贏得中國人民敬重的表現,是兩岸特殊關係中的一個成功案例,貢獻不容否認。她讓中國看清楚台灣人的國家民族意識是不可小覷的,以前中國官方稱台灣原住民時使用否認台灣主體性意涵的「高山族」,但在這回報導高金素梅到日本抗議的事件時,就首度稱呼她是「台灣原住民」,而且沒有加上貶抑意味的括號。單是這樣的改變,高金素梅為台灣人在中國所爭得的尊敬和地位的提升,就該讓那些成天噴口水的藍綠政客汗顏了。 高金素梅如果可以到民族大學潛心讀書4年,我們可以想像她對自己的期許是如何的遠大,這樣的企圖心也將讓她的前途不可限量,將來極可能可以成為台、中交流的重要人物。不過放棄既有的資源和成就來中國當4年陽春學生也有很大的風險,台灣在政客的玩弄下,誰都沒有4個月的打算,何況是4年呢?沒有人能替高金素梅決定她的未來,就像沒有人為台灣人決定命運,作為少數有風骨的台灣政治人物,高金素梅可要好好的長考思量了。 |
|
(回目錄) |
傳播線上:「忠於原味」的可行之道 | |
傳播學生鬥陣 | |
今日,在出現流行歌手張惠妹等傑出人士後,社會大眾對原住民的想像較能以持平看待。然,根深柢固的負面刻板印象仍不斷地經由文化故事傳遞予下一代。例如,頗具爭議性的「吳鳳的故事」至今依舊為學齡兒童所熟知。又如,前一陣子甫整修完畢的台大地下人行步道,竟在介紹塯公圳的看板上寫著:「郭錫塯開設水圳時,屢遭『山胞』騷擾。」可見對於原住民文化的錯誤再現,並未曾稍歇。7月1日成立之原住民電視的價值也正在於此:冀望她能提供「原味」觀點,重構原住民形象。 再則,原住民電視正式開播後,將是我國繼客家電視後的第二家族群電視。雖然兩家電台的開播使台灣族群媒體發展更跨進一步,但同時,族群媒體經營體制不健全,也使兩家電視台的未來蒙上一層陰影。 一如兩年前客家電視開播時,傳學鬥編輯室所論及之淺見,族群媒體最重要的功能在於: 一、 滿足族群內文化傳承需求。 二、 促進不同族群文化溝通交流。 先就「滿足族群內文化傳承需求」分析。原住民電視很可惜地與客家電視採取相同的有線電視必載頻道(Must Carry)方式播出,而非以更符合普及服務精神之無線電波頻率播出。儘管台灣有線電視收率普及率達85%,但原住民多世居於有線電視公司不願設置線纜之處。單就「滿足族群內文化傳承需求」一項言之,以有線電視必載頻道(Must Carry)方式播出的原住民電視,實不知是要予何人觀賞?分析之下,無線電視應是較符合原住民收視環境之需要。 然,主管機關交通部與新聞局卻皆以「無線電頻率稀有,目前又處於類比廣播電視與數位廣播電視轉換交替之際,故無線電頻率需求吃緊,騰出頻道供開放線電視台有實質的困難。」為由,否決兩家電視轉為無線電視的可能性。 其實,在數位化科技日趨成熟之際,原先的台、中、華、民、公視,所使用的頻道尚可切分多出2至3個頻道。而這些頻道早在去年夏天轉播完奧運後,便以試播的名義,不斷填充已播過的陳舊節目,閒置在那。主管機關何不回收兩個頻道專供原住民與客家電視之用,待日後數位電視全面替換傳統類比訊號時,順水推舟讓兩家族群電視成為無線廣播電視之一環? 進一步討論「促進不同族群文化溝通交流」的可能性。族群媒體若要讓非本族語言使用者接近使用,除了單一的頻道尚不足以成事。理想的狀況是聯合公視的《部落面對面》、《客家新聞雜誌」、客家電視、原住民電視,成立聯合製播中心,結合經費、人力,產製良好、文化親近性高之影視節目,販賣給商營電視播放。如此,方能讓外族民眾能自然地進入少數族群的文化脈絡中。 儘管輿論中不乏市場主義論者認為,成立族群電視是少眾品味,不符合經濟效益。但,綜觀世界潮流,對於文化多樣性之重視,台灣又怎能自廢手腳,不深耕保護自己的在地文化?況且,文化豈能以金錢計價?族群媒體作為保護弱勢文化之手段,自不能以收視率作為績效評估。 我國的族群媒體還在起步階段,但體制上的不健全,卻嚴重影響她未來的可能性。客家電視與原住民電視分別隸屬於客委會與原住民委員會之下,不僅在經費上受限,也易引人政治力介入之譏。一旦他日行政單位以財政收入考量裁撤兩家族群電視,族群媒體也將曇花一現。長久之道,可參考澳洲SBS與ABC的例子。亦即,將客家與原住民電視合組成族群電視,未來服務可擴及外藉配偶與流動勞工等議題,並搭配現有之公視,兩套系統分別提供不同取向之節目,服務公眾。如是,我國公共廣播電視系統相信會可更加穩健。 媒大事 新聞局鼓勵政府官員投書媒體 報載,新聞局於近日,要求政府各級官員投書媒體,為政府政策解釋說明與辯護。此項消息公佈後,即遭來各方批評與討論。有謂政府變相置入性行銷者、強迫製造官版民意者。媒體報導指出,此措施各投書亦須經高層審核通過後,才可投書,而新聞局則於網上澄清並無影響官員自由意志之投稿行為。 小編媒批:官員是否要為政策於媒體民意論壇進行解釋說明或辯護,不應為討論之重點。我們或許更應該去關心,官員投書是否僅止於為政府化妝、為政策辯護?官員之投書是否有「誠意」與民眾溝通?是否又有誠意改善不完善的政策?而不該只是一味的為自己的政策辯護與化妝爾爾。 媒體減半 重建台灣廣電新秩序 日前,媒體改造與閱聽人監督媒體聯盟一同拜會新聞局,建議新聞局拿出魄力,利用有線電視頻道換照審查時嚴格把關,讓部份「劣質媒體」退場。此建議一出,來自國民黨的反制言論立即出現,質疑此一舉動為泛綠支持要求閱盟解散,並認為此舉乃箝制言論自由,而若新聞局利用有線媒體換照時機干預媒體發展,將要求撤換新聞局長,並協助被撤照媒體聲請國家賠償。 小編媒批:市場機制如果可以讓媒體的品質更好,那目前的台灣媒體環境可真是有目共睹的「好」啊!現今的媒體問題,就是在於市場過度開放、環境過度競爭,以致於商業媒體為了節製作成本並分食廣告市場,節目與新聞品質日益低落。小編認為,只要以一個合理透明的機制,迫使一些只會向錢看的媒體自我改革,或促使其退場,或許會使整體的廣電環境往好的方向前進。 當數字週刊對上金色拱門 台灣壹週刊於日前報料,麥當勞在台灣新推出的隨餐贈品含鉛過量,長期配戴可能對健康造成影響。隨後,麥當勞立即出面澄清指出,是該媒體誤植檢驗報告數值,並指控其為不實報導,要求壹週刊道歉,並且不排除提出告訴。而壹週刊也不甘示弱,指出他們確實經過重複且謹慎的查証,壹周刊認為麥當勞只想撇清責任,不知檢討,令人遺憾。 小編媒批:齁齁,這可真是一場「精采可期」的一場羅生門那!不過,與其看這場秀,不妨從中學學一些小知識,比如溶鉛量與含鉛量的不同。目前為止,這個事件仍模糊不清,就待時間來證明一切吧!不過,也有可能時間會證明這是一場無疾而終的鬧劇吧?誰知道呢? |
|
(回目錄)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 |
本報誠徵閱讀經驗分享,歡迎教師、家長及學生分享經驗,題材包括如何推動學生閱讀、啟發學生閱讀興趣、學生閱讀心得或小書評,文長500~1500字皆可,投至fiveguys@ms19.hinet.net,凡經採用,敬奉薄酬。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寫信給小編 e-mail: |
fiveguys@ms19.hinet.net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一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