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5-07-11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5-07-11》

本期內容
◎ 美國傳真:在家教育一應俱全 獨缺社團活動
◎ 隱藏的矛盾逐漸浮現
◎ 歷史老師單兆榮 煽起學生求知欲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美國傳真:在家教育一應俱全 獨缺社團活動
  編譯■盧季寧
家住賓夕法尼亞州(賓州)的瑪麗‧梅林傑(Mary Mellinger),5年前開始在家裡80畝的牧場,在家教育自己的兒子安德魯、亞伯拉罕和另外3名女孩,希望他們能有更多時間與父親相處,並接受灌輸了基督教義的教育。然而,在家教育無法提供男孩渴望的東西:體育競賽。

當地的學區不允許在家教育孩童參加學校的運動校隊,因此,梅林傑太太不情不願地讓了步,帶兒子到公立高中註冊入學,17歲的安德魯參與田徑隊,15歲的亞伯拉罕參與足球隊,兩個也同時參與樂儀隊。

現年41歲的梅林傑太太說:「無法與兒子有更多時間共處,我們感到很遺憾,這種情況似乎不太公平,我們也有繳稅。」

根據紐約時報、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等媒體報導,美國目前有超過一百萬名在家教育生,這些學生的家長也經常碰到類似梅林傑太太的遭遇,因此,他們準備集結力量,敦促更多公立學校開放運動校隊、音樂社團和其他課外活動給在家教育生參與。

今年,美國至少有14州的立法機構提出法案,其中包括賓州,要求學區開放課外活動,甚至是學校課程,給在家教育生參與。另外的14州已經開放這樣的管道,而其餘州政府則將此一問題留給學區董事會決定。

但許多學區強烈抗拒這個提議,宣稱若允許在家教育生參與學校課外活動或上課,將產生資源分配和管教上的問題,最後導致在校生無法參與課外活動;這些學區也擔心,在家教育生無法維持同樣的學業標準和出席率。在某些州,若在在家教育生變多,也會影響學區的經費補助。

過去幾年,美國掀起了在家教育的浪潮,視公立學校為具有敵意且過度管理的體系,應不計一切代價拒絕公立學校,而敦促公立學校開放社團活動給在家教育生參與,是在家教育運動的最新一波行動。

支持在家教育的人士指出,當在家教育運動愈來愈獲支持,並在人數和規模上顯著成長之際,也有愈來愈多的家長希望他們的小孩能參與公立學校的課外活動或大學先修課程,甚至不希望小孩參與公立學校課外活動的在家教育生的家長,也呼籲其他家長和學區,不應拒絕在家教育生的需求,因他們也有繳稅,擁有憲法上的權利。

在匹茲堡架設支持在家教育家庭網站的瑪麗亞里斯‧紐波恩(Maryalice Newborn)表示:「在家教育社群辦了很多活動,足以滿足我們的需求,但如果非在家教育生想參與我們的活動,難道他們沒有這種權利嗎?」

美國在家教育家庭法律辯護協會(Home School Legal Defense Association)資深顧問克里斯多弗‧克里卡(Christopher Klicka)表示,民調顯示,多數在家教育的家長仍很擔心讓他們的小孩參與公立學校的課外活動,但當在家教育支持者早先努力打官司,捍衛在家教育權利的努力逐漸為人淡忘之際,在家教育支持者的態度可能有所轉變。

克里卡說:「我們早先爭取的權利愈多,人們遺忘的速度也愈快,他們想要獲得更多公平的使用權。」

美國各州教育協會(Education Commission of the States)政策分析師麥克‧葛里菲斯(Mike Grif-fith)指出,在奧勒岡州、柯羅拉多州等州,教育經費補助依據學生註冊人數多寡而定,這些州的部分學區已開始鼓勵在家教育生修習學校的課程,多半是微積分、外語等進階的課程,但多數的州並未補助學生參與課外活動的經費,因此,在家教育生參與公立學校課外活動的誘因不高。

在賓州,近年來,在家教育生人數已竄升到2萬4千4百人,每年有愈來愈多學區允許這類學生參與公立學校的課外活動,有時候是學校課程。但在賓州501個學區中,將近一半禁止在家教育生參與公立學校的課外活動,包括在家教育生人數最多的偏遠學區蘭開斯特郡。去年賓州史特拉斯堡郡的家長史蒂芬妮‧鮑曼(Stephany Baughman)就率領在家教育的支持者,要求該郡的學區改弦易轍。

鮑曼太太在家教育自己的4個小孩,但兩年前,她的長子德瑞克想參加高中足球校隊,蘭彼德史特拉斯堡學區(Lampeter-Strasburg)予以拒絕。因此,鮑曼太太去年向學區董事會請願要求改變政策,並將自己的行動變成一堂公民課,為4個小孩作機會教育。

蘭彼德學區拒絕改變政策,鮑曼太太於是讓德瑞克就讀私立的基督學院,德瑞克後來參加了足球和籃球校隊。鮑曼太太希望賓州州議會的立法能迅速通過,這樣她12歲的的老二布蘭登,就可以邊參加公立高中的曲棍球隊,邊在家接受教育。

為了在家教育4個小孩,放棄商業攝影師工作的鮑曼太太說:「有些家庭不希望孩子與公立學校的學生混在一起,但我們不像他們。」

蘭彼德史特拉斯堡學區助理督學布萊恩‧巴哈特(Brian Barnhart)表示,學區董事會仍無法相信,在家教育生可以和公立學校學生一樣維持同樣的學業標準。巴哈特說,許多家長也擔心,在家教育生會佔去公立學校學生渴望許久的社團缺額。巴哈特說:「我們把課外活動當作是學生聽話和用功讀書的獎勵。」

賓州學區董事會協會副會長提姆‧歐威恩(Tim Allwein)表示,許多學區董事會認為,讓在家教育生參與公立高中的運動校隊或社團活動,將會產生財務、交通和管教上的問題,成為行政人員的惡夢;基於這項原因,該協會反對賓州州議會的立法,並說開不開放公立高中的課外活動給在家教育生參與,應交給各學區董事會決定。

歐威恩表示:「要讓此事成功的最關鍵因素就是,學區董事會接受這個觀念,但並非每個學區董事會都是如此。」

這類爭議已激怒了在家教育的支持者,他們聲稱美國許多州的數百個學區已經解決開不開放公立高中課外活動給在家教育生參與的問題。

賓州共和黨籍參議員瑞克‧桑多倫(Rick Santo-rum)表示:「這是一種制度上的偏見,令人感到不快。」桑多倫的妻子也在家教育4個學齡階段的小孩。

賓州的教師工會──賓州教育協會──也支持學區董事會反對州議會的立法,該法要求學區讓在家教育生參與公立高中的課外活動。

然而,這項立法已獲賓州教育委員會通過,支持者和反對者今年秋天將各有機會,在共和黨控制的賓州州議會闡述他們的理念,然而,目前還不清楚賓州民主黨籍的州長艾德華‧蘭戴爾(Edward G. Rendell)是否會簽署法案。

蘭戴爾的發言人卡特‧菲利普斯表示:「當法案擺在州長的辦公桌時,他會仔細翻閱內容,但他認為這個問題應交由地方決定。」

梅林傑太太的兩個男孩安德魯和亞伯拉罕說,如果這項法案成為法律,他們將可以回家接受在家教育,同時參與公立高中的運動校隊和音樂社團。

梅林傑太太說:「我希望他們回家,但我無法提供他們需要的各種教育機會,我們可以演奏音樂,卻無法組成樂團。」
(回目錄)



隱藏的矛盾逐漸浮現
  林孝信
近日兩則關於釣魚台爭議的新聞頗值得注意。首先是台灣漁民定於7月7日往「中日交流協會」抗議日本政府長期以來驅離台灣漁民。經過台灣政治人物渲染乘坐軍艦往釣魚台海域巡航,台灣漁民似乎並未領情,反而再度繼續抗議。此其一。選擇7月7日盧溝橋事變紀念日進行抗議,含有提醒國人毋忘日本侵華的歷史。這在「去中國化」日益嚴重的台灣政治,顯然是「政治不正確」。但是漁民似乎不在乎台灣政治的這些禁忌,勇敢地向世人提醒日本過去侵略中國的往事,此其二。

另一則新聞則是傳聞中國海軍軍艦近來經常在釣魚台附近海域巡航,日本的軍艦就很少在釣魚台附近驅離台灣的漁民,使得台灣漁民十分開心。我們知道,中共多年以來,雖然口頭上不斷聲明「釣魚台無可爭議地屬於中國」,卻很少真正訴諸軍事方式來宣示主權。如果傳聞屬實,不僅對保護台灣漁民以及保衛釣魚台主權發生巨大影響,而且可能意味著中國對日,甚至對美態度的改變。因為倘如我們再留意美、日最近紛紛渲染「中國威脅論」的背景,中國選擇以海軍軍艦巡航釣魚台,表示中國不僅改變了過去一昧以「和平」的方式應付美、日不斷的軍事挑釁,而且不在乎美、日等國以「中國威脅論」的圈套來限制中國的外交與國防政策。

因此,這兩則有關釣魚台的新聞,各有多方面意義深遠的作用。他把許多隱藏的矛盾突顯出來。例如,漁民的抗議,不僅表達對政治人物的作秀不放心,識破了這種作秀很可能只是資本主義政治人物包裝自己,騙取選票的慣常手段;而且表達對民進黨「去中國化」政策的漠視──這可能是自從李登輝十多年前祭出「愛台灣」這個政治咒語以來最大的反轉,意味著從「愛台灣」到「去中國化」這一推動台獨策略的第一次破功。又如美國以遠超過中國10倍的軍事預算,長期把大量海、空軍部署在中國的門口,卻不斷渲染「中國威脅」;而自從鄧小平以來,中國領導人總戰戰兢兢地依照美國設定的論述調整自己的政策,對於美國的這種霸權邏輯毫無回應的能力;如今,中國領導人終於走出美國帝國主義設下的論述圈套。

其實,不論台灣政客的「愛台灣」,或是美、日政客的「中國威脅論」,都只是一種政治咒語,意圖在造成政治禁忌,隱藏政客們見不得人的政治意圖。本質上,都是「國王的新衣服」。但是,「國王的新衣服」終究只是一種虛假的咒語,只要真誠善良的人們沒有顧忌地把真相說出來,這種咒語就會破功,就像「國王新衣服」故事裡兒童說出真話的情況。
(回目錄)



歷史老師單兆榮 煽起學生求知欲
  宋竑廣
現任教於北一女中的單兆榮老師,多年前曾在中正高中任教,那時我有幸能得到她的教導,度過充實愉快的歷史課程。

單老師不僅對於她教授過的學生善加指導,也在許多場合為了歷史教學盡心盡力。因此希望透過我單薄的文筆寫下描述她上課情形的文章,藉以吸引其他歷史老師或學生參觀她的網站,切磋交流歷史科教學。也希望有志於歷史教學的人,能夠參考一位備受肯定的歷史科老師的教學情形,將來在課堂之上帶給學生更多知識與智慧。

對單老師的課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排山倒海而來的補充講義。教室裡常常出現從前面傳到後面的講義白浪,一張一張帶著各種課程相關知識送到學生的手中。如果這些講義只是從參考書上面剪貼而來的題目,或常見的「重點整理」,恐怕學生會昏厥過去,你也不可能在單老師網站的留言板見到一個個學生熱烈發問的情形。

那麼,這些講義的內容有哪些東西呢?這些文件有的是清末官員的奏摺內容,讓你極具臨場感地感覺中國清末發生的各種史實;有的是神秘的埃及文字,讓你一窺古老象形文字的逸趣;有的是各種宗教原典的摘錄,讓你認識長久以來支配文明的重要思想……林林總總,活化課本簡要敘述的各種資料,讓學生感受到教科書的斷簡殘篇是非常不足的;讓學生認識到即使是一個簡單的政治術語的描述,也有深刻的意義尚待認識,是我們了解古代社會生活的重要資訊──那絕非歷史課本上面無聊的古代專有名詞,而是龐大歷史洪流的標記與縮影。

簡單介紹完單老師的教材,讓筆者再來談談她的教學。除了提綱挈領、剝絲抽繭地與學生對答各種問題,整理學生的思緒之外,在歷史課本提及包羅萬象的各種思想時,她會以簡圖巧妙融合各種思潮的異同,讓學生掌握大綱;在學習古代數學史時,她會排演古代的數學工具算籌;說到科學史時,她會在黑板寫下物理公式如何演變;繪畫史她會示範繪畫技法,解釋課本何以如此形容;音樂史她會請你直接聽各流派音樂直接感受……各種多才多藝的全科式教學目不暇給,大開學生對知識的脾胃。

在擁有優秀的表現能力之餘,單老師也不斷追問自己關於歷史科教學的目的與意義:「歷史學習能夠再提供什麼?」「歷史學習能夠再改善什麼?」與時俱進,與其他老師多方探討未來教學的方向。從她身上,確實能感受到老師這門職業可以是一項志業。

不過我認為單老師最好的教學還不僅於此,她翻閱其他教學上需要參考的書籍時,才是她教得最好的時刻。當她看到書中其他學者對史料或思想提出優秀的詮釋時,她曾掩卷嘆息地說:「教得真好,我剛剛說明的不好。」──此刻才是讓我感覺跟隨單老師學習的黃金時刻。

高中畢業後,我在大學也從其他老師身上看到這樣的光芒。有時不禁會想,這樣謙虛的態度該是好老師常見的特徵吧?我們常說做人處事可以以史為鑑,對於有志於教育工作的人,不妨多參考單老師或其他優秀的老師,作為追求教育志業的借鏡。

單兆榮老師為歷史教學所設的個人網站:青史http://www.fg.tp.edu.tw/~sunny/。
(回目錄)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本報誠徵閱讀經驗分享,歡迎教師、家長及學生分享經驗,題材包括如何推動學生閱讀、啟發學生閱讀興趣、學生閱讀心得或小書評,文長500~1500字皆可,投至fiveguys@ms19.hinet.net,凡經採用,敬奉薄酬。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 e-mail:
fiveguys@ms19.hinet.net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一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