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5-07-12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漁民的智慧
統治階級的搖籃曲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社論】
漁民的智慧
 
 

忽然間,台灣漁民受到台灣統治階級無比的關愛。立法院長與國防部長親自巡航釣魚台海域,主流媒體大幅度報導,海巡署及農委會更絡繹不絕地派遣高級領導官員造訪漁會。從35年前,日本開始以海巡船在釣魚台海域驅趕台灣漁船以來,台灣的漁民不曾受到統治階級如此重視,這是甚麼道理?

是台灣漁民最近才遭日本政府凶惡的待遇嗎?不然!日本驅趕台灣漁民、逮捕漁船、開罰單,甚至進行人身毆打由來已久,且時有所聞,絕非今日特有現象。是過去沒人知道日本政府的蠻橫嗎?也不然!從1970年日本開始在釣魚台海域驅趕台灣漁民起,媒體就曾報導,並引起海內外波瀾壯闊的保釣運動。顯然護漁與保釣問題由來已久,台灣社會對日本政府的鴨霸早已熟悉,並表現極大的憤慨。

那麼,是甚麼因素促使台灣統治集團如此重視這次釣魚台事件呢?我們認為,最大因素來自漁民的怒吼;台灣漁民先以50多艘漁船包圍日本的海巡船,繼而揚言政府再不保衛,他們就要掛五星旗自保。統治階級從來都是色厲內荏的,當民眾看準罩門而祭出殺手(金間)時,統治集團就不得不重視了。

表面看來,這次統治集團的重視程度是很夠的。除陳水扁總統外,行政、立法兩院院長,三個內閣首長(國防部、海巡署、農委會) 都親自出馬。可漁民似乎並不領情,仍然堅持11日到日本交流協會抗議。

不過,誰都知道,事關國家主權爭執的大事,必須要國家元首說話表態才算數;可是陳水扁迄今未曾明確表態!不僅如此,今天即將舉行的第15次台日漁業談判,台灣政府早已將軟弱的談判底線大方地洩漏出去:「不談主權,只談漁權。」但日本驅趕台灣漁民的依據,正是基於對釣魚台主權的佔有。若台灣在談判中不能宣稱我們對釣魚台的主權,則台灣有甚麼基礎可以維護釣魚台海域的漁權?充其量,不過是乞求日本政府賞給台灣漁民一口飯吃。這對台灣漁民的權益根本毫無保障可言。

台灣漁民是有足夠的智慧。他們看穿統治集團今日「重視」的敷衍本質,政客們的「關懷」只不過是安撫的手段;真正保護漁民權益所需的聲明與行動,漁民看不到;何況,陳總統還無法擺脫李登輝干政,而李登輝是公開主張釣魚台主權屬於日本的。陳水扁不僅不敢冒犯日本,連李登輝的干預都不敢違逆,漁民怎敢相信扁政府會真正全力去保護漁民權益?所以,他們非得去抗議不可。

(回目錄)



【左右看】統治階級的搖籃曲

【左看】
壟斷學團 極化社會發展
樂善祥/產業研究員

政府目前計畫給頂尖大學每年100億元的補助(TNT100),期待台灣能夠出現排名擠進全球一百大的大學,令人不禁冷汗直冒。

往昔,南韓、日本、台灣以各種國家集權、企業讓利的方式,拉拔出一些重點發展的產業,做為帶動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發展型國家」遂成為透過政府進行資源分配,促進經濟成長的代名詞。台灣今天的高等教育模式,也走向發展型國家資源集中的老路上來,在「大就是好」的意識型態下,催生「壟斷學團」。

眾所周知,今天在「台清交成」受教者,家庭社經地位普遍較高,教育資源的集中,以及未來的就業出路,20年內台灣即將出現一支擁有共同關係連帶的「統治階級」,純是人為塑造了在未來統治台灣的菁英集團。

在擠不進「台清交成」窄門即等同於與未來發展絕緣的前提下,考試引導教學下的瘋狂補習必如燎原之勢;換言之,家庭的社經地位高低與家庭下一代成員未來的發展前途,幾乎已經被劃上了不幸的等號。

在爭利性社會關係中,有力量的組織、有力量的人,總是力圖削減他人的利益,從而提高自己的利益。民進黨的高等教育政策,複製並加強著社會中既存的不平等,是保守主義的大復辟,封建秩序的借屍還魂。




【右看】
社會不平等 教育焉能平等?
林水秀/政治觀察人士

「不要輸在起跑點上」,是每一個責難教育改革愈來愈傾向資源擁有者的慣用說詞,其中的預設不言而喻:教育要普及,往後才有本事到社會上衝鋒陷陣、一較短長;背後隱藏的,依然是資本主義競爭邏輯下的叢林秩序、野蠻法則。恰是在社會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的情況下,富者擔憂下一代的前途,不是花大錢送出國栽培,便是從小投資鉅額教育經費,期待成人中龍鳳;而貧困者在維持勞動力再生產愈來愈艱辛的情況下無暇他顧,到職場只能任人踐踏。

5年5百億所造成的高度資源集中,服務超級菁英培訓的教育,即便謝揆提出動支政府經費,聘僱大學生去幫貧困家庭的孩子們上課,與5年5百億相較,不過是杯水車薪,與台灣的社會福利政策如出一轍,均屬殘補式的政策補救措施。

社會學家布迪厄在《教育、文化和社會的再生產》一書中,提出「教育是階級再生產的機制」的看法,教育不但是傳授知識和頒發文憑的機構,而且還是再生產社會不平等並使之合法化的方式。矯正教育不平等的癥結,不在當前菁英意味濃厚的教改,而是一個平等社會的圖像,只要這個圖像離我們愈來愈遠,教育的平等就只能是天邊的海市蜃樓。

(回目錄)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本報誠徵閱讀經驗分享,歡迎教師、家長及學生分享經驗,題材包括如何推動學生閱讀、啟發學生閱讀興趣、學生閱讀心得或小書評,文長500~1500字皆可,投至fiveguys@ms19.hinet.net,凡經採用,敬奉薄酬。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e-mail:fiveguys@ms19.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