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媒體小鋪電子報

媒體小鋪電子報
2005.7.16/報主.媒體小鋪

本期內容:
「Watch Media」第103集:記者與消息來源的曖昧關係—從米勒事件談起
【「在地文史,當下紀錄」2005台灣地方志影展即日起開始徵件!】
客委會與社區大學合辦【影像人才培育計劃】 種籽師資召募中 即日起至7/20日止
《以管窺天.媒體偏見》媒體改革才剛開始
《流行開講》媒體改革的「學術」阻力
《Watch Media》歡迎來聽
《寫在後頭》

「Watch Media」第103集:記者與消息來源的曖昧關係—從米勒事件談起



播出時間:7月17日上午8:00—9:00
 
主 持 人:管中祥
來    賓:邱家宜(卓新獎執行長)
「Watch Media」播出時間:每週日上午8:00—9:00
收聽電波--綠色和平:FM97.3
線上同步:http://www.greenpeace.com.tw/


【「在地文史,當下紀錄」2005台灣地方志影展即日起開始徵件!】



台北縣文史學會/訊〉

 由文建會指導、台北縣文史學會主辦的「台灣地方志影展」,是台灣諸多影展中唯一以「地方文化傳播」為主題的影展,目的在於鼓勵各地民眾與紀錄片愛好者拿起攝影機,為地方或社區發展留下影音記錄。自2003年開始舉辦以來,「台灣地方志影展」即吸引許多優秀導演及作品參予,例如近期因《無米樂》、《翻滾吧!男孩》而大放異彩的導演莊益增和林育賢,都曾參加過地方志影展。

 今年的「台灣地方志影展」,依然秉持「在地文史,當下紀錄」的精神,徵選關注地方文化特質、歷史演進、文化資產、城鄉發展、社區營造及地方發展變遷等主題有關的紀錄片。並由主辦單位邀集專家、紀錄片編導組織評審團,經過二階段的初選、決選,選出優秀的地方紀錄作品。

 此外,「台灣地方志影展」自去年開始以巡迴影展的方式,安排導演及作品與各地民眾做面對面的交流,期望將地方文史傳播的理念散播至各地,使不斷消逝、流動的歷史記憶與地方經驗得以長存。本屆影展更首次將首映地點拉至新店的國賓戲院,除貼近在地民眾的觀影經驗外,也提供觀眾更舒適的觀賞與互動空間。

 本屆「台灣地方志影展」徵件日期至七月三十一日止,對地方紀錄有興趣的民眾可至誠品、唐山書店等地點索取簡章及報名表,或至台北縣文史學會網站http://twlocalvoice.org.tw下載。


客委會與社區大學合辦【影像人才培育計劃】 種籽師資召募中 即日起至7/20日止



各位親愛的社大講師、工作夥伴、影像教育的前輩們與各界朋友:
您們好,感謝大家長期對於社區大學、客家文化與影像教育長期的支持與協助,今年秋天,客委會和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將在全國七所客家族群較多之社區大學,合辦【影像人才培育計劃】系列客家文化紀錄片製作課程,在這系列的課程中需要具有影像製作實務經驗、影像紀錄概念與田野調查的種籽師資,帶領各社區大學修本課程之學員一同進入客家地區,深入地理解客家文化的精神與涵養,拍攝製作紀錄片。因此,我們將需要召募具有下列幾項特點的您,參與在8月2日至8月4日於美濃舉辦的客家影像師培活動;通過這次的師培活動,您將能成為正式的種籽師資。
如果您具有操作DV與非線性剪輯的能力(請您提供影片),
如果您具有大專院校同等學歷(可非相關科系)或具有豐富的影像實務經驗,
如果您熱愛客家文化(能夠用客家話和社區居民溝通更好),
如果您對社區大學有一定的認識,並且想成為社區大學影像教育的師資,
現在就請您打開附件,詳閱我們的說明,並且填寫第三頁以後的報名表,在7月20日前將報名表連同您的作品,一起寄到:704台南市北區公園路750號3樓306教室;或傳真 06-251-6455;或mail:christof54@yahoo.com.tw。
如有任何疑義,請電洽:06-251-6445 / 0939-857-274



《以管窺天.媒體偏見》媒體改革才剛開始




文/管中祥

6月16日,參加了由「廣電基金」與「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共同舉辦的「從媒體改造社團看媒體改造」座談會,其中一個討論子題為「媒體改造已努力多時而亂象依舊的原因」,這題目不但有趣,從某個角度來看,對媒體運動團體來講彷佛是個「重傷害」,好像媒體改革搞了半天,不但問題沒有改善,倒反而越來越糟。

私底下,我也經常被問到這個問題,比較阿Q的回答方式是:「說得沒錯,成效的確有限,但如果不做,不是更糟?」不過,媒改運動的成效真的有限嗎?若放在一個較大的歷史脈絡來看,也許會有不同的解讀。例如,在政治角力及社會運動衝撞下,以往黨政軍控制媒體所有權的現象逐步獲得解決,依照法律,黨政軍必須退出廣電媒體經營;而在1995年部分團體提出的媒體公共化主張,也進入法律的實質審查階段,雖然仍存在著變數,但至少讓台灣媒體改革往前走了一步。

但過去的問題尚未完全解決,新的問題卻持續發生,特別是商業力量的操控,以及政商聯手對新聞資訊的柔性控制,反倒將台灣的媒體問題帶入另一個泥沼,而這也是許多人認為媒體改革成效有限的原因。

如果我們從台灣媒體改革的發展經驗來看,其實真正媒改運動才剛開始。事實上,早期的媒體改革和其它社會改革一樣,和政治運動的關係密切;也因此,「黨政軍退出三台運動」,甚至後來的頻道開放、媒體公共化運動,部分運動團體、政治人物、學界等「社會菁英」扮演著重要角色,不像韓國有較多草根的社運團體,甚至一般民眾做為媒改運動的主力。

不過,這樣的現象近幾年在台灣開始有了轉變。例如,苗栗社區大學連續兩年的「關機運動」,不但引起各方關注,參與人數成倍數成長,甚至帶動其它社會團體在為期一週的關機運動結束後,相繼投入這項活動;去年社區大學全促會、媒改社、公共電視所培訓社區大學媒體識讀種籽師資,也陸續在各社區大學開課;板橋社區大學媒體素養課程的師生,也在今年的5月4日發起「新聞五四運動—媒體文化大革命連署活動」,串連其它社大,在台北街頭連署表達對媒體不滿。

有越來越多的人對媒體不滿,也有越來越多來自草根的改革力量,這樣的力量有別於傳統以「社會菁英」為主的行動模式,更能透過常民的語言、日常生活的感染,帶動更大的社會力量。顯然,台灣的媒改運動還沒有發揮巨大的公民力量,因為才剛起步。


《流行開講》媒體改革的「學術」阻力

文/魏玓

最近由媒體改革社團提出,針對有線電視新聞頻道應嚴格審照,去蕪存菁,淘汰劣質頻道以改善有線電視新聞頻道生態的訴求,頗引起一些討論和質疑。除部分政治人物引入慣用的藍綠對抗邏輯,因此反對之外,學術圈中也出現了論點上的質問,其中有些似是而非的論點特別值得我們來談一談。

有一類的專家指出,此次有線電視若嚴格審照,甚至不換予某些頻道執照,以過去新聞局的紀錄來說,必然是一種政治控制媒體的工具。專家提出這樣的質疑,當然也算是盡了一點知識份子監督當權的責任,新聞局的角色,確實應該接受最嚴格的監督。不過,這些專家通常避談媒體結構改革的必須性與重要性,只是將政治干預媒體的帽子搬出來,往相關人士身上一戴,也就了事;但是要他們對媒體亂象提出一點有效可行的辦法,卻比登天還難。或者,有人只是說,只要媒體自律就好;但也解釋不了,如果自律在目前的生態中有效,那麼我們的新聞台,為什麼還是如此地連他們也看不下去的樣子。事實上,自律的有效與否,端賴媒體結構生態,以及外在制約,是否能同時配合。

也有學者說,是應該嚴格審照,但不能用新聞局或是審議委員的主觀標準,而必須有清楚客觀的標準。這方面的問題是,其實我們外界並不知道,這次的審議過程,也許確實有專業評估之後建立的清楚標準,在還沒弄清楚前,不宜先扣帽子。更嚴重的問題是,所謂客觀的評鑑媒體標準,必然是在專業評估之後的主觀建立。這些專家們通常也經常擔任某些評審審查委員工作,難道不是以自己主觀的專業標準來做出決定?總不能說,你當委員時的主觀就是客觀,別人當委員的主觀就不能接受。問題不在客觀、主觀,而在於是否基於專業,是否基於公益,這些都是可受公評的事情。但是用這樣的理由來否定整個審議的功能,則毫無建設意義。

我們現在應該做的是,給新聞局更大的壓力,要求新聞局以更公開的方式進行換照程序。例如公布審議標準,或延後換照時機、舉辦更多的公聽會,聽取公民意見並以此有所依循,來做成最後決定。若只是以抹黑和否定來面對一切,那麼媒體改革將永遠裹足不前。


《Watch Media》歡迎來聽



如果你想體會同步即時的快感,享受有廣告,與吃螺絲專業表現,就
請妳到:http://www.fm973.net/

如果妳想要打開電腦就可以隨時收聽,就請你,
先到媒體小鋪(http://www.benla.idv.tw),再從首頁點選線上
收聽《Watch Media》,就可以一邊參觀小鋪總部,一邊聽聽線上廣
播。

當然,如果覺得有點麻煩,或者太囉嗦,那就直接按下頭的網址囉!
http://utenti.lycos.it/deerwen/ptb/list.php?forumid=17





《寫在後頭》



HI!看完了,不曉得親愛的朋友有沒有任何的分享與批評,也期待您的指教,任何的意見請寄:benla@benla.mymailer.com.tw

只要註明出處與作者,這裡頭的文章歡迎引用、轉載,因為知識是無價與共享的。

媒體小鋪本站:http://www.benla.mymailer.com.tw

媒體小鋪個人新聞台: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benla/index.html

媒體小鋪電子報:https://enews.url.com.tw/benla.shtml

「Watch Media」每週日上午8:00—9:00於「綠色和平」(FM97.3)現場直播



報主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