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5-07-20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5-07-20》

本期內容
◎ 新黨大陸行採訪筆記
◎ 教育論壇:論教師自覺的重要性
◎ 客廳幼兒園:尋屋記(下)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新黨大陸行採訪筆記
  程嘉文(中廣新聞網記者)
筆者日前隨同新黨大陸訪問團前往大陸的廣州、南京、大連、北京四個城市,訪問團的主題這裡就不多提,只在此談談一些路上的印象。

這一趟新黨的民族之旅有些有趣的東西值得一提:

◎我實在懷疑當年地理課本上引述孫中山說的南京如何地靈人傑適合當首都的話:除開歷史上建都南京的朝代多半很遜之外,我們在南京停留的一天都是陰天,整個城市籠罩在霧裡(我上次來時是12月底,照樣是霧天,不過溫度大異其趣)。儘管如此,還是足以讓人熱到全身上下濕透,活像是洗了一場三溫暖。當然,對於那些必須西裝革履的訪問團大爺們,簡直就不只是洗三溫暖可以形容:例如體重超過一百公斤的周陽山,爬到一半就開始流鼻血。如果當真是太陽天,不知道會不會有3分之1的人中暑昏倒。

◎至於記者們最愛的城市當然是大連:這不是因為林志玲也在該地住院之故(其實某位報社資深大哥,對於「臨老入花叢」兼跑影劇新聞頗以為恥),而是它的確是我見過最美的中國都市(兩岸三地都在內),全市幾乎見不到一棟醜房子。再加上宜人的氣候,大家共同結論是:這地方值得下次安排來玩一玩。

◎當然這也再度證實一件事情,就是:凡好看的中國城市,必然不是中國人自己蓋的。

◎大連由於是首度有台灣政要訪問,所以也是此行唯一在機場大坪擺出「紅地毯歡迎秀」的城市(至於其他地方看過更具份量的連宋,就知道新黨只需要在空橋口獻束花就夠啦)。離開大連時,更是巴士直接開到機坪登機,免掉一切安檢等待(這架飛機上其他旅客想必等我們等得很可憐……)。

◎不過大連的台辦很明顯地不瞭解媒體的作業模式,在某天上午採訪完行程之後,居然好整以暇地繞行大連的海濱道路回到市區。一路上風景真是沒話說,不過趕著發稿的的記者臉色也實在是綠得沒話說。

◎除了大陸的接待單位多半不瞭解記者工作所需之外,另外我們一路上飽遭「二等團員」的待遇:到了北京,開始沒人管你的吃飯問題。更慘的是永遠要比代表團提前一個半鐘頭出發,到現場安檢與等待。因此中午經常是發完稿子就得趕下午的行程:不過比起親民黨的「飢餓之旅」、「生病之旅」,這回總算還有到麥當勞肯德基買外帶的時間,稍可安慰。

◎此趟的糗事除了本人創下半年內搞丟4副太陽眼鏡的光榮紀錄之外(看來今年還真的是走破財運……能不能要廣州市委賠給我?),另一件是發生離開大連當天:由於我們的check in行李已經在前一晚上被收走,以至等到要出門時才猛然發現:襪子都放在行李箱裡,已經被收走了,沒有東西可穿!這這這……

所幸此時那些24小時在我們房門外「維護安全」的同志們提供訊息:樓下有一個販賣部。急忙下樓去問:一雙115塊?沒問題,115塊老子也得掏錢!總算避免創下不穿襪子進北京釣魚台賓館與人民大會堂,還見到陳雲林、賈慶林的紀錄!

(我後來才曉得:當天早上急急忙忙跑去買襪子的,還不只我一個人……)

◎說到大陸女生的打扮嘛……當然我們首先不能忘記,「城市中國」與「鄉村中國」的差距,遠比海峽兩岸大得多,而這一趟去的當然都是前者,所以後者也不討論:

基本上露肩露背無袖裝的比例比台北還高,不過倒沒有台灣這兩年中間小露肚皮一截的流行。至於情侶在街上摟來親去,北京王府井大街也不下於西門町。

另外,大連前市長薄熙來任內著名政績「交通小女警」也令人眼睛一亮:路途中某位攝影同業一直以未和她們合照為憾。

◎過去大家應該都對大陸服務業的態度惡劣印象深刻,不過我這一趟得說:一路上遇到的飯店、航空公司、機場警察、餐廳女侍、商店店員等等相關人員,雖然辦事效率往往還是令人難以領教,但是真的沒有任何一個人擺出晚娘面孔。這一點我們必須讚美,也要提醒自己:其實人家以很快的速度迎頭趕上。

◎一路上對於大陸同業搶起新聞的「凶悍」程度也是大開眼界:在台灣,記者們通常已經培養出一套生存之道,例如平面攝影先拍完照片就撤到一旁,例如擠在前面的記者幫後面的人拿麥克風……這些事情對大陸記者似乎都難以想像。因此每一個場合都是相互推擠(記者與記者之間、記者與保安人員之間)、叫罵:他們似乎不太能體會「互助」這件事兒。

另外,年輕女記者們花枝招展程度,絕不下於台灣的電視女同業,而且絲毫不考慮新聞採訪乃是「高強度衝突環境」:例如某位辣妹級同業,因為高跟鞋摔得四腳朝天,接下來幾天都是手肘膝蓋貼滿OK繃上陣……

◎我不能瞭解的是:這些大陸同業們冒險犯難、直衝向前的精神,絲毫不下於台灣記者,問題是寫出來的新聞,又每一篇都是「主題先行」,每一篇都是長官致詞照抄如儀,每一篇都是味同嚼蠟……我不禁想,反正新聞再怎麼寫都是那麼回事,還需要如此拚命嗎?

◎當然,中央電視台編制內記者的月薪可以達到一萬人民幣!高薪的程度比起台灣的老三台時代還要誇張。新華社某記者更跟我們吹牛說,自己連續一個月到各地騙吃騙喝一毛不花,絕對不成問題。如果領這麼高的薪水,我恐怕也可以容忍以長官的意志為意志、可以不去想太多事情……

◎大陸記者見到任何訪問團的成員,不管重要與否,一律衝上去問問題。我很訝異地發現:平常讓人覺得很「親中」的侯冠群(他的手機鈴聲一度用《東方紅》),反而在大陸記者面前反覆強調「你們要台灣人願意當中國人,首先大陸就得真正把台灣當自己人」,反而是某位平常並無「強調意識型態」印象的議員,對著中央台記者「祖國」長「祖國」短,令人大開眼界。
(回目錄)



教育論壇:論教師自覺的重要性
  羅德水(教師)
上週,我們曾經在教育論壇言及,「教師應從昔日國家恩給的迷思中覺醒,並重新思考自身的角色定位與階級位置,進而採取行動以改善教師族群的集體命運。」今天,吾人將繼續討論教師自覺的重要性。

或許有人要質疑,教育工作者最應關心的不就是教師的專業性嗎?而專業性與教師對自身的定位或所謂的自覺似乎無甚相關,因而教師應致力於提升專業而非關注於教師的定位與自覺才對。竊以為,這樣的說法與主管教育行政機關長期以來的宣傳並無二致,其目的正在於降低教師的自覺,以便於將廣大的教師族群隔絕於教師運動之外,從而達成弱化教師運動的企圖。

以此而論,相較於所謂的教師專業問題,教師的自覺與自我定位,反而更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

馬克思在討論工人運動時曾經指出,在階級結構中的不同位置將導致不同的階級利益,勞工之所以無法對抗資本家,正在於勞工本身沒有形成強烈的階級意識,因此,勞工首先要型塑「階級意識」,然後方可能從「自在階級」(class in itself)前進到「自為階級」(class for itself),進而以集體行動維護自身的階級利益。

何謂階級意識呢?簡而言之,就是所有階級組成成員都要有一種休戚與共的意識,所有個人都是團結一致之階級的一個成員,並且有意識的表達共同的利益。如果教師有自覺地認為所有教師就是一個擁有共同利益的階級,當然就要有一致的階級意識與集體行動,因為教育行政部門最擅長的就是各個擊破,從組織內部分化階級意識與力量,在先天處於不利的結構態勢中,要爭取教師的教育權,不談教師的自覺與團結,難道還有其他路好走嗎?

「偉大乃是人們聯合起來的聲音!」現階段除了加入教師組織外,個別教師更當勇於檢討自己藉以實踐教師自覺。必須承認,包括筆者在內,我們在討論教育議題時,時常不能免俗地要批判教育行政一番,其實,真要檢討起來,有不少議題需要的恐怕是更多的反求諸己。如果吾人一方面輕易放棄可以操之於我的教師自覺,另一方面卻又嚴厲地指責教育行政體系,又如何能奢談要破除迷思,改善教育環境呢?

或許就從學會懷疑開始吧!縱使不敢挺身批判,也要試著懷疑。總結教改的經驗教訓,並實際觀察各級教育行政的作為,教師不應再幻想台灣會有「有所為」的教育行政體系,教師運動走到這裡,我們似乎也該反省何時才會有「有所不為」的老師?在相當程度上甚至可以說,維護教師專業與影響教改成效的關鍵,取決的將是,台灣究竟有多少「有所不為」的教師,而這樣的「有所不為」,非但不是教育行政所聲稱的違反專業,甚至正是教師專業的具體表現。

所謂的教師專業自主絕非只是美麗的口號,掌握教師專業自主的不是別人,正是教師自己。至於為何不少同仁總覺得中小學教師的專業不受重視呢?其實,那正是問題關鍵之所在,因為不少教師同仁在每下愈況的勞動條件下,鎮日忙於教學級務與行政體系的交辦事項,甚至不曾仔細思量到底什麼才是專業自主,久而久之所謂的教師專業當然也只能淪為口號了。究竟要如何自覺地維護並實踐教師專業呢?我們留待下週繼續討論。
(回目錄)



客廳幼兒園:尋屋記(下)
  宋嘉行(元智大學兼任講師)
放棄了郊區的小豪宅後,我們變得務實起來,開始把眼光轉向市區裡的房子。所謂的「八大學區」也在我們找了十幾、二十間左右房子後,變成我們考量的重點。倒不是說我們將來一定要孩子都就讀那些明星學校,而是那邊的環境比起市區和某些特種行業集中的地方,的確要來得單純許多(孟母不是告訴過我們環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嗎?),同時仍然擁有絕佳的生活機能及便利性。只是,礙於有限的預算,我們在那個區塊能買得起的房子都是10年以上的中古屋(保養好一點的還買不起),新屋就更純粹只是「進去參觀參觀,然後揮手說bye-bye」。

既然是頗有點年齡的房子,這裡漏漏、那裡補補的小毛病就在所難免,格局設計和屋內裝潢上也就不那麼有現代感。有一間屋子就是這樣,為了遷就採光,主人必須把洗衣、晒衣的地方設在前陽台上,這樣一進門就先見到一台洗衣機和一排披掛晾乾的衣服,給人的心理感覺實在不能說不怪。然後,狹長的廚房沒有開任何一扇窗,也沒有連接可以對外出入的後陽台,在裡面煮飯會造成不小的壓迫感。房屋裡面的保養狀況也不甚良好,髒髒舊舊不說,客廳的前陽台、廚房和主臥室還滲水滲到生壁癌。這間屋主自售、沒有委託仲介來賣的房子,還要賣到讓我們咋舌的價格,而且態度之硬,絲毫砍不下來,讓我們覺得只是為了「學區」這兩個字,就要忍受這樣的屋況品質,還要被人當凱子削,就當下興起不如歸去之感──而屋主當然也就不留我們了。反正排隊買的人多的是呢!

之後我們就不再鎖定一定要找學區裡面的房子。有句話說「離開心更寬」,或許可以勉強解釋這樣的心情。有時,為了固執要某一個東西,結果背後犧牲掉太多其他東西,想想也不是很值得。其實,如果以後真的要讓兒子讀明星小學,遷個戶口也就可以辦到。而退一步來想,學校明星不明星,又「真的」有這麼重要嗎?中等教育以上,我們已經刻意培養出太多明星,初等教育是否有這個必要?我如果為了要讓兒子去讀明星小學而刻意在這個學區找房子,那這個房子將會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這個念頭吧!房子,其實是會說話的。

我忽然想:房子,對我們的意義是什麼呢?除了遮風避雨的棲身功能之外,除了買賣賺賠的市場價值之外,除了身分地位的象徵標示之外,它好像該有個更高一點層次的含意在裡面。這時,電影《托斯卡尼豔陽下》的片段跑進我的腦海裡來。黛安蓮恩買下的那棟古厝讓她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歡愉,安頓住寂寞而失意的心靈,並且以一種另類解讀的方式體驗了「家」、「家人」和「家庭」的意義。某種程度來說,我也希望將來我的房子能讓我覺得找到一種歸宿或依靠,結束一種總是在流浪的不安定感,讓逐漸枯竭的內在能量重新得到滋潤與啟發吧!

然而,我們找房子的過程可不是像黛安蓮恩那麼順利的(她去參加旅遊團,行程中無意間一眼看到一間鄉野別墅的廣告,就決定傾所有積蓄買下來。不過要說順利也非絕無波折啦!至少她是在被鳥糞滴到後才換得屋主的首肯的)。我們呢?則在滿檔行程中硬是擠出時間四處去看屋的,其中當然也包括不時上網到各相關網站上去蒐集可能的資訊。有時,一個週六或週日可以看3、4間房子,有時則必須要配合屋主的時間晚上去看。而為了觀察孩子的反應,我們看房子都是帶著兩個孩子一起去看的(畢竟他們也是這個家的一份子),這麼一來就更增加了勞心勞力的程度。看房子,其實是一件很累人的事,尤其是看到後來,由於彈性愈來愈疲乏,時間壓力愈來愈大,誤觸地雷也就很有可能再度發生。

事情是這樣的,看了30多間房子後,我們終於看中了一間無論是從外部大環境還是內部小環境來說,都非常滿意的房子。走進這間屋子就讓人覺得很舒服,屋主的品味與氣質也讓我們覺得跟這間屋子頗有相互輝映、相得益彰的效果(也許,人如其屋?或者屋如其人?不知道,反正我相信一個人的物理居所是一個人心靈居所的具體延伸)。屋子的前前後後、裡裡外外、上上下下我們都檢視過,覺得一切OK後,我們終於開出這趟尋屋之旅的第一張出價單。

我們也都滿心以為這次一定會成交,這間屋子將是我們這趟旅程的終點。沒想到,就在電腦出價系統即將開標的前幾個小時,我無意間從其他管道偶然得知,這間我們滿意得不得了的房子,居然隱藏了一個極大的危機──它的樓頂上方竟然架設了某電視頻道的基地台,而且還不只一個,是兩個。一聽之下非同小可,我連忙通知外子請仲介公司查明事實。仲介公司也不敢怠慢,趕緊派人過去察看,才發現確實有兩座基地台隱藏在上鎖的頂樓加蓋裡(怪不得我們當時沒有看到)。

憤怒、失望之餘,我們立即撤回出價單,晚一步就構成違約了。我們很生氣,屋主竟然沒有事先告知她家樓上有兩座危害人體的發射源,會24小時不間斷強力放送輻射電波。可是一方面我們也很同情她,要是她說出來大概就沒人會買她的房子了。怪不得當時我問她:「住在這裡妳覺得很值得嗎?」她是先愣了一下後才緩緩點頭表示同意,我早該注意到這個微妙的訊息的。

買屋子陷阱多,這次的經驗也算是給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了。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我們雖然為了這次的烏龍而感到惋惜,但要不是因為如此,我們也不會遇到後來更中意的房子。如今,我們終於擁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家,一切辛苦總算值得。
(回目錄)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本報誠徵閱讀經驗分享,歡迎教師、家長及學生分享經驗,題材包括如何推動學生閱讀、啟發學生閱讀興趣、學生閱讀心得或小書評,文長500~1500字皆可,投至fiveguys@ms19.hinet.net,凡經採用,敬奉薄酬。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 e-mail:
fiveguys@ms19.hinet.net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一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