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5-07-25》 |
本期內容 | |
◎ 自將磨洗認前朝:為石油出兵 不惜滿口謊言 | |
◎ 美國傳真:愛喝咖啡,當心喝出一屁股債 | |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
自將磨洗認前朝:為石油出兵 不惜滿口謊言 | |
何念耘 | |
前文(編按:見本版6月27日「新聞自由,嘴上說說」)在註釋中提到了伊拉克和科威特之間的關係,遠比美國宣傳機器所言的「侵略」來的複雜,那麼,這又是什麼樣的複雜法?希望以下所言,能讓各位看看不屬於西方的說法。 在正文開始之前,我要特別感謝美國(無奈,是美國的大學)的賓州Edinboro大學,阿裔教授Dr. Baher Ghosheh指正一些疏忽和錯誤之處,倘若仍有不足之處,文責盡歸筆者。 從哪裡談?先從地理、歷史來說好了。我們用的譯名「伊拉克」,原意為「海邊的峭壁」;而其所處「美索不達米雅」平原,則是「兩河之間的土地」。伊拉克在地理上是很封閉的國家,缺水源,是山和沙漠的國家,1月平均溫度約華氏58度,7月均溫高達華氏107度。且伊拉克欠缺水源,需科威特相對豐富的水資源,且科威特靠海,有海利之便,只要攻下科威特,便可發展海軍以及直接取得通航之利。因故要攻下科威特有其戰略、地理以及歷史因素。 歷史因素則是指伊拉克和科威特,在古時原是一體,原本都是屬於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領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才被英美勢力分家。現行的中東版圖,是西方列強強加分界的,在所謂「中東現代化」之前,中東是一個統一的阿拉伯世界。既然是人為劃分的結果,自然造成了許多的問題,最著名的首數伊拉克北邊的庫德族領土問題。 反觀台灣和中國的關係,並非是像伊拉克和科威特那樣,原本同屬同一帝國,地理位置相鄰,宗教信仰一致(縱然有派別上的歧異,但同樣歸屬於伊斯蘭教)。但這裡不擬多提台海區和中東區的異同,台灣的未來,仍需要藉著時間去幫忙解決,現在的激情,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良方。 補充前文到此結束,繼續,想請大家一起瞭解這個地方。伊拉克這個國家,天然資源豐富,在60年代到70年代又因政局穩定,使得包括了文化、教育、交通等各方面都迅速發展,這是伊拉克的黃金時期。但到了80年代海珊為了鞏固自己霸主的地位,使得這些建設工程走樣了。 變局之始,是80年代伊朗內戰剛結束,國力尚未復原時,海珊判斷是進攻伊朗的有利時機,而且,美國為了圍堵共產勢力,在利害一致下,於此役公開支持海珊政權,是為「兩伊戰爭」。一如奧薩瑪(即俗稱的賓拉登,美國所稱的「賓拉登」是錯誤的稱呼)是美國所培養的一般,由此可以清楚明白,美國只有政治利益,而無公理正義。 經過8年的兩伊戰爭後,兩伊兩敗俱傷,唯有美國得利。此役導致伊拉克之前的所有建設化為烏有,各項指數均倒退10年以上。 在經過這場美國慫恿的戰爭後,伊拉克為了重新建設,需要大筆金錢,而向各國舉債。後來舉債舉到鄰居科威特頭上,伊拉克認為科威特應借錢的原因有二,一是其因坐擁石油之故,為一有錢國家。在此補充一個伊斯蘭教的觀念,他們認為教徒濟貧,不但是美德,更是義務,特別是不勞而獲的有錢人,更應該捐助財貨,而伊拉克以此為變調的理由,向鄰國,這個「兄弟之邦」借點錢來花花。 二是,科威特本來是伊拉克一省。這種口氣和「自古台灣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如出一轍。侵略者的口吻。 不過科威特不買帳,因故伊拉克換了一個想法,即是「向銀行借不到錢,那就搶銀行」。而且他們也認為世界上沒有國家會注意這一個蕞爾小國被打。 但是,他們錯了,看錯這個曾經友好、援助他們的美國。因為「American life lives on cheap OIL」,而正好科威特是中東產油國中少數對美國友好的政權之一。此外,布希的家族企業中,有一部份是對科威特的產油公司進行直接投資,這也正是布希父子先後攻打伊拉克的重大、隱藏原因之一。當然,這些原因美國媒體不會告訴你;台灣的,更別提了。 二次波灣戰爭,絕對不是什麼國際正義和伊拉克和基地組織掛勾,而是伊拉克攻打科威特直接傷害到布希家族利益。所以,美國不能看著自己的「好朋友科威特」被打、被侵略,於是呼召聯軍,展開了著名的沙漠風暴軍事行動。如果說第一次還有「反侵略」這塊遮羞布掩飾赤裸裸的商業行動,那第二次就是毫不掩飾自己的侵略行為。 在Gulf War(波斯灣戰爭)後,因伊拉克遭禁運制裁,所以中東地區其他產油國以及印尼在此波禁運中獲利,之後伊拉克國力便一落千丈,不負當年武勇。這12年的經濟制裁是如何呢?連紙、牛奶、鉛筆這些民生必需品都列為禁運品!禁運項目是聯合國通過的,當然主導此事的幕後黑手便是美利堅合眾國。因為把民生必需品列為禁運品,逼得伊拉克不得不接受聯合國的「以油換糧」計畫。 為什麼他們要換糧?很簡單,因為被禁運成這樣,已經沒有糧食了。更可惡的是還有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家族介入此事,在計畫中上下其手、中飽私囊。看看布希和安南的行為,我們就可以知道,為何布希如此堅定地支持安南;套句台灣用語,這就叫「情義相挺」啦!「鄉親啊,J丟死愛米國啦!」 從另一角度來看,邪惡軸心中的北韓為何沒事?這才是真正有核武能力、有「大規模毀滅武器」的國家(伊拉克的在哪?)。惹上他們,東北亞地區,包含台灣、中國、日本、俄國等全部會陷於燃燒的戰火之中,因此美國柿子挑軟的吃,攻擊伊拉克。另外一個重點則是,北韓沒有「石油」。 以美國的軍事複合結的論點來說,戰爭有立即的好處,即增加自己的支持度,轉移對國內問題的注意力(經濟、環保、政治問題等等)、刺激軍火業,使其帶動消費,還有塑造共同外在敵人、消化內在敵人等多重功用。 美國真是為了正義、反恐出兵伊拉克?這很可笑。我們看看一開始的行動代號,縮寫正好就是「O、I、L」,OIL,沒錯,就是石油。這也正是前段提到石油時,採大寫的原因。因此軍方趕忙把代號縮寫換成O.I.F,但不過是欲蓋彌彰罷了。此外,美國還為自己的侵略戰爭提供了一些謊言,在此,要一一的予以揭穿反駁。 「打倒暴君海珊,解放伊拉克人民」。世界上除了「神」(不管是真主阿拉、我主耶穌、釋迦牟尼)之外,沒有任何人有這種權力,何況世上暴君如此之多,許多獨裁者、恐怖份子更是美國一手扶植的,美國也沒有對這些國家採取行動。 「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毀滅武器」。這根本就是謊言,布希和布萊爾公開撒謊,造成無數百姓死傷。 「以宗教理由支持恐怖份子(奧薩瑪)」。奧薩瑪和海珊的宗教派別根本不同,海珊沒有證據也沒有理由支持奧薩瑪。 「違反聯合國決議案超過一百多條」。但有許多違反決議案的證據是造假的,至於美國本身也不遑多讓,違反了決議案的68條之多。 「改造腐敗國家,使其民主」。美國非真心希望伊拉克民主,至今政權仍由 美國操控,因為由當地住民自決所選出的政權很可能是一樣反美,或是更反美。 「迅速人道救援,解除經濟制裁」。見鬼,根本就沒有救援。 「油田是屬於伊拉克人民的」。美國把油田經營權賣斷給兩家美國跨國企業。 由這些證據,我們可以輕易地發現美國只是為了石油與利益而出兵,現在一群政客妄想著台海有事,美軍可以一天出兵台灣,看完本文,你相信嗎? |
|
(回目錄) |
美國傳真:愛喝咖啡,當心喝出一屁股債 | |
每天喝一杯咖啡,讀完大學或研究所之後可能留下一屁股的債?這不是危言聳聽。為了怕學生在出社會之際,人人債台高築,美國有人打算發起拒喝昂貴咖啡的運動。 準備律師考試的克麗絲汀‧丹尼爾斯,正在西雅圖大學法學院對街的一家星巴克溫習考古題,身旁還擺了一杯她稱作「安慰我心的牛奶咖啡」。 克麗絲汀‧丹尼爾斯剛拿到法學博士學位,期間經過為期3年的律師職業訓練,還留下11萬5千美元的債務。 克麗絲汀‧丹尼爾斯需花10年時間加計利息償還的債務,有部分是在星巴克買咖啡所積欠的。 克麗絲汀‧丹尼爾斯每天到星巴克喝咖啡就得花近3美元,這是西雅圖大學法學院認為,克麗絲汀‧丹尼爾斯和許多學生無法負擔的原因。 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西雅圖大學法學院決心挑戰學生的喝咖啡習慣,儘管在西雅圖這個咖啡香味四處的城市,這近似一種背叛之舉。 西雅圖大學法學院就業服務室主任艾瑞卡‧林姆(Erika Lim)表示:「用就學貸款每天買杯牛奶咖啡?簡直是瘋了。」 為了將學生的瘋狂之舉量化,艾瑞卡‧林姆發送咖啡消費的圖表,其中一則顯示,用就學貸款每週喝每杯3美元的牛奶咖啡5天,10年後就得支付4,154美元。林姆也指導學生架設「停止購買昂貴咖啡,為自己節省荷包」網站(Stop Buying Expen-sive Coffee and Save Calculator,網址為http://www.hughchou.org/calc/coffee.cgi),根據網站的計算,若每日喝自己泡的咖啡30年,不買每杯3美元的咖啡,就可以省下5萬5,341美元(含滋生的利息)。 聽到這些數據,人在西雅圖大學法學院對街星巴克裡的克麗絲汀‧丹尼爾斯似乎感到驚訝,卻不為所動,她說:「我想我從未算過,但如果沒喝牛奶咖啡,我的脾氣就會變得很壞。」 照理,學生會以荷包為由,控制自己所喝的咖啡,但艾瑞卡‧林姆坦承,沒有多少學生注意此事。 財務規劃師、熱門投資大師和許多專欄作家多年來再三警告消費者,每日花錢購買極品咖啡等奢侈品,看似無關緊要,但久而久之以後,會增加你的財務負擔。 若以星巴克的分店和獲利逐年擴增為衡量標準,就可知道人們對上述警告的漠視。星巴克的股價過去10年上漲1千2百倍,當該公司1992年公開上市時,有125家分店,迄今其全球分店已達9千家,長期的目標是再開2萬家分店。 星巴克拒絕對這篇報導發表意見,指這些問題應交由美國專業咖啡協會(Specialty Coffee Association of America)回答,星巴克發言人麥克‧弗格森說,咖啡店提供學生做作業的絕佳環境。 麥克‧弗格森說:「學生花3美元就可佔住一張桌子2個小時,在一般零售店裡,這種情況並不常見,若在傳統的餐廳,服務人員早就請你走路了。」 而西雅圖市第2大極品咖啡零售商Tul-ly's確實有所回應,Tully's財務長克里斯多弗‧嘉爾溫(Kristopher Galvin)表示,他從未聽過有人抱怨每天花3美元喝咖啡,會對他們形成長期的財務負擔,無論是一般的消費者或者以就學貸款購買咖啡的學生。 克里斯多弗‧嘉爾溫說:「以我就讀大學的經驗,我想,喝好咖啡可幫你完成學業以及支付就學貸款。」 關心學生就學貸款問題的非營利組織不同意克里斯多弗‧嘉爾溫的看法,他們不是反對牛奶咖啡或卡布其諾,而是反對買了牛奶咖啡或卡布其諾之後,讓學生增加的好幾千美元負債。過去10年,貸款機構經常抨擊大學生把貸來的錢,大量花在購買披薩或香菸上,然而,在星巴克四處林立之後,矛頭似乎全部指向蒸餾咖啡。 根據美國聯邦政府的最新數據,42%的大學生向校方申請就學貸款,而就讀法學院和商學院的學生,78%的學生仰賴就學貸款過活。 位於德拉瓦州的美國第3大學生就學貸款組織Access Group學生就學貸款服務處主任傑弗瑞‧韓森(Jeffrey Hanson)表示:「問題的核心在於,大學生需要每天喝一杯星巴克的咖啡嗎?由於部分的學生仰賴就學貸款過活,他們必須警覺到每杯3美元牛奶咖啡的機會成本,一旦花錢買了咖啡,就不能買一條麵包。」 傑弗瑞‧韓森趁造訪美國多所大學之際,散發詳述了以就學貸款購買牛奶咖啡會花掉多少錢的廣告傳單,他也分送警告性海報,海報畫著蒸餾咖啡、美元的代號和一個問號。 西北太平洋最高學府華盛頓大學所開設的財務管理課程也單挑牛奶咖啡,警告喝牛奶咖啡可能形成龐大的財務負擔,該校3萬6千名學生中,有將近一半申請就學貸款。 但這些警告已隨著華盛頓大學校園內飄出的咖啡香味而蕩然無存,校方幾乎在每棟主要大樓開設了咖啡舖,該校是在1997年進行民調,發現咖啡是師生最喜歡的校園食品後,開始廣設咖啡舖。 華盛頓大學校園食品服務處副處長維妮‧高爾(Vinnie Gore)表示:「我們每年消費5萬磅的咖啡,咖啡非常受到師生歡迎,銷售額年年成長。」 西雅圖的投資經理和作家瓊‧馬克曼(Jon D. Markman)經常思考,諸如星巴克所賣的極品咖啡為何廣受年輕學子歡迎的原因,馬克曼每個工作天在星巴克消費3.22美元的咖啡。 瓊‧馬克曼指出:「比手畫腳無法阻止人們購買牛奶咖啡。」他聲稱星巴克已成功上演了一齣文化上的帽子戲法,這在餐飲界是無可比擬的。 瓊‧馬克曼說,星巴克已為白領階級創建了等同於緊鄰汽車工廠的酒吧,而這間酒吧是維修工人或20多歲的年輕人可以混在一起,猛嗑不會死人的藥物的地方。 瓊‧馬克曼說:「財務規畫師、就業顧問勸阻喝咖啡的行為,將不會獲得任何成果,除非他們能發起規模和衝擊類似於反吸菸運動的校園運動,才能一舉摧毀愛喝咖啡者建立的心理城堡;但反喝咖啡的校園運動,我連影子都沒看到。」 西雅圖大學法學院就業服務室主任艾瑞克‧林姆坦承,勸服學生不以就學貸款購買高價咖啡,根本是徒勞無功,但她仍拒絕投降。 艾瑞卡‧林姆說,法學院學生因為愛喝咖啡導致負債增加的後果令人堪慮,因為這將影響到他們未來的職業選擇,學生不知不覺地會選擇薪水高,但成就感低的工作。 艾瑞克‧林姆表示:「積欠的貸款愈高,將直接影響到你的職業選擇。」 艾瑞克‧林姆說,揹著龐大負債的法學院學生,傾向於不會擔任薪水較低的公設辯護人(年薪約4萬5千美元),而寧願投入大型律師事務所麾下。 |
|
(回目錄)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 |
本報誠徵閱讀經驗分享,歡迎教師、家長及學生分享經驗,題材包括如何推動學生閱讀、啟發學生閱讀興趣、學生閱讀心得或小書評,文長500~1500字皆可,投至fiveguys@ms19.hinet.net,凡經採用,敬奉薄酬。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寫信給小編 e-mail: |
fiveguys@ms19.hinet.net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一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