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書電子報】90期:2005/7/23 | |
女書小編的話: 「女書經典講讀會──女性主義經典與流派」已經熱鬧開講了!這一次我們聚焦在「與原典對話」,但原典之外,現場討論熱烈,大家仍不斷回到與台灣現狀、婦運歷史、及學員自身生活面進行思辯、對話,像是廣告裡的完美女人、林志玲的胸部是可交易或可使用、竹科工程師郵購金絲貓意味著什麼……等,大夥兒在紫藤廬的榻榻米上促膝而坐,侃侃而談,真是欲罷不能! | |
| |
§女書店現場 § | |
從 春風蝴蝶 到 惡女現身 -- 陳雪 曾秀萍 邀你一起閒話台灣女同志小說 2000年以來,幾部由女同志小說改編的電視/電影作品陸續在台灣推出,《逆女》、《童女之舞》、《蝴蝶》以及新近公視推出、改編自白先勇原著小說的《孤戀花》,女同志書寫一時間在主流社會中似乎掙得了那一點能見度(雖然不是以其原始形式呈現,但至少被「看見」了)。 女性主義‧書與人的對話--「女性主義理論與經典」書展 (7月4日-8月3日) 呼喚善良 可愛 熱心助人的鱷魚族們 鱷魚小隊No.2─ 聚會時間:8月14日(星期日) 2:00-5:00pm 為了籌辦八月份的「舊情綿綿,懷念《女朋友》座談會 & 派對」,並且後續成立女同讀書會&成長團體,女書店徵召拉子義工組成鱷魚小隊,7月份已舉辦第一次聚會,大夥從1994那年夏天談起,訴說了或苦澀或甜美的回憶,在溫馨、輕鬆的分享活動後,小鱷魚們一致認為這個活動粉有意義,而成為義工既可助人,從中自己也能學習成長最多,我們將再開放一次機會徵求鱷魚隊友,呼喚:具有服務熱誠、追求自我成長、樂於自助助人、願意分享的熱血女同志加入! | |
穿越邊界,記憶母親--讀 馬麗蓮‧ 羅賓遜《管家》 最好是捻暗了燈,讓夜的黑和一點冷冽的氣息流進來,讀這本書的時候,那麼你可以穿越微光與黑暗的模糊邊界,流進瑪莉蓮‧羅賓遜(Marilynne Robinson)筆下的世界,那個先後寄居著三代女人的廚房,被靜默籠罩,因為希薇阿姨偏好在黑暗中吃晚餐,總是直直地瞪視著窗外,想著她到過的地方、認識的人,窗玻璃彷彿浮現著一個戀戀不忍離去的面容;最好是一個人,即使有點孤獨也好,翻閱著紙頁,結冰的湖面、雪花紛飛,那麼你可以跟隨敘述者茹絲,讓生命中因失落而不斷復返的記憶走到哪就跟到哪,想像著種種可能,編織著不同的版本,終至分不清真實和虛構──茹絲說,要是我能說個清楚,我會告訴你單純的事實經過。好在不能,你嘆一口氣,看見一則標題叫做「湖奪走兩條人命」的剪報,這則剪報後來被希薇阿姨別在領子摺口下面,屍體未被尋獲,故事有了不同於新聞報導的其他可能。 這是本讀來讓人覺得「清冷」的小說,儘管故事的素材──搭火車墜湖而死的祖父、守衛家園的祖母、自殺的母親、流浪的阿姨…──可以很老套地被搞成熱哄哄的八卦,幸虧作者筆下的詩意留給我們哀愁的想像空間。《管家》是一個關於失落的故事,一個從記憶、訴說中療傷的故事;也是不同女性傳承的匯集處,──歷經心不在焉的母親、完美但控制性強的祖母、無能的姑母、自由親密但沒有內外之別將家裡變成資源回收場一般的阿姨,面對一再的失去,曾經形影不離的兩姊妹最後選擇了不同的人生──露西兒下定決心追逐溫暖光亮的另一個世界,過正常、成功的生活,而茹絲則追隨希微阿姨、經歷重生,成為一個蒐集故事、說故事的流浪的人,發現了生命可以不再恐懼、得以自由自在的秘密:「要是你不去抗拒寒冷,而只是純粹放鬆去接納它,那麼你就不再感到寒冷讓人不舒服。…我餓到可以開始學會飢餓的樂趣,而且我在幽冥中快活自在…我可以感受到我正在逐一地突破每一項需求的極限。(p.283)」可貴的是,作者穿越了女人在家庭中、在浪遊中的疆界,呈現出來的並非對立、憎恨,更多的是理解和同情。 「死去的並不必然就會失去」,作者讓我們知道,在死去的東西上可以感覺到生命,舊字典裡的壓花、一只瓷杯,或一顆風吹落的蘋果……儘管記憶會修改、變形,它一點也不可靠,但「不管我們遺失什麼,虔心的渴求會將它再度還給我們。即使我們在作夢而渾然不覺,憧憬,就像個天使,呵護我們,撫摸我們的頭髮,給我們帶來野草莓。(p.217)」 終究,是書寫召喚記憶、創造記憶,讓我們相信:「一切終將圓滿」。 (本文轉載自"破週報"復刊369號 7/21-7/30/2005) 療傷期間 療傷包 《管家》+《女性心/靈之旅》合購優惠 85折 原價 | |
女書店電子報,每期精選三本女書推薦書籍,85折特價中,歡迎親臨女書店門市、網站或以e-mail、傳真訂購。 ◎《美麗的哀傷》(Good Grief) / 蘿莉‧溫斯頓著 / 林淑娟譯 ◎《女性自戀》/ 芭貝.瓦德茲基著 /林敏雅譯 ◎《厭女現象:跨文化的男性病態》(Misogyny: The male malady) / 本書由人類學的角度,探討男人對女人又愛又恨的矛盾心理。「厭女」(misogyny)這個觀念根植於各個時空中的男性心理,從新幾內亞高地、亞馬遜部落到美國,男性的厭女行為模式竟然如出一轍。本書除了描述這種無所不在的厭女現象,也專章討論宗教與聖典如何強化女性的負面形象,以社會結構為主體來分析男性的厭女情結。此外,作者也審視了西方美學與知識界的厭女傳統,並引用心理學、結構主義、唯物主義等學術理論,試圖解釋男性的厭女心態。 | |
§ 女書出版‧先睹為快 § | |
《性別教育最前線──多元文化的觀點》
教室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場域,一個多元文化的實體,老師和學生各自都會帶著自己的主體位置與認同到教室來,而這主體位置與認同是由社會上的種族、階級、性別等因素所形塑而成的,因此教室應該容許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等教室成員可以相互協商或改變彼此的知識與看法。 高師大性別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游美惠將多年的性別教育研究成果整理成論文集──《性別教育最前線》,從女性主義的觀點出發,探討教師的性別意識和教育工作者的生涯發展,也針對本土的性教育與親職教育進行論述分析,並探討多元文化取向的性別教育推展的可能性。不論是性教育、親職教育或是多元文化取向的性別教育論述,作者關心的是如何能讓行動者從中增長力量,從而發展自主性。 本書將多元文化與女性主義並列,結合國外的理論探討與本土的經驗研究,在當前走向性別主流化的時代,值得所有關心性別教育的教師與研究者一讀,是一本可以刺激思考、引發對話的好書。 | |
§ 女書櫥窗 § | |
《 奧黛麗‧赫本:一個優雅的靈魂 》 Audrey Hepburn, An Elegant Spirit: A Son Remembers 作者: 西恩‧赫本‧法拉/著 原價 這是第一本根據第一手資料撰寫的奧黛麗.赫本傳記。赫本之子為我們勾勒出這位好萊塢最知名女星螢光幕下最真實的一面。 | |
§ 報報女書店 § | |
李元貞退休歡送會 細數婦運30年
【記者陳怡君台北報導】「李元貞」三個字有許多面貌的解讀:婦運健將、國策顧問、教授、詩人都是她。撐過戒嚴時期無明暴雨,風塵僕僕戰過台灣婦運大大小小戰役,總說一句,是驚濤駭浪、有贏有輸的精彩人生。如此活力旺盛的李元貞,決定在淡江退休後隱居花蓮,寫下她口中「有恩報恩有仇報仇的婦運回憶錄」。 女書店歡送李元貞退休會上,老戰友們紛紛爆料她的糗事,吐嘈聲中婦運圈老中青三代笑聲連連。老友形容李元貞穿衣邋遢,褲子太長隨便折一折,「跟她出門好丟臉啊!」學生笑說:「老師上課突然低頭說,自慰其實很好。」同樣嫉惡如仇的劉毓秀教授說到李元貞的脾氣,半開玩笑的說:「婦運圈可以分被李元貞罵過的和沒被罵過的。」「在場的人都被罵得好慘啊!」 老友用筆寫下對元貞的不捨,晚輩演出李元貞詩作《兩女人散步》、《兩女人買菜》,模仿性情中人李元貞自然率真的神情和語驚四座的個性,台下的女主角,笑得開懷。 李元貞創辦的婦女新知雜誌、婦女新知基金會點燃台灣婦運第一把火,在她的帶領、提攜下,無數學生後輩展開更多元的社會運動實踐。為了養好身體,繼續下一階段的豐富生命,李元貞暫別紅得發紫的前半生,帶著朋友的不捨與祝福,遷居少女時期生長的花蓮原鄉,她大聲吩咐:「第一年千萬別來找我啊!我要寫作的。」 ( 本文摘自 台灣立報2005.07.19 第12版 ) 母職非天生 親職教育性別盲
【記者陳怡君整理報導】游美惠在「性別權力與知識建構:親職教育教科書的論述分析」一文中指出,兩種「家庭意識型態」預設值得批判:一夫一妻的核心家庭是普遍的、大家都想追求的家庭形式;性別分工使得女性成為家庭主婦與母親,生活在家庭當中。受到上述想法的影響,職場女性蠟燭兩頭燒,負擔工作與家務雙重重擔,因為認為照顧小孩是女人的責任,所以社會認定單親媽媽是「有所欠缺的」。 酷兒研究認為母親的身份有百百種,可以是同性戀、異性戀、已婚、單身或是離婚,然而親職教育的文字,傾向於將母親刻化成一夫一妻家庭中照護小孩的家庭主婦,當母親不符合以上的「正常媽媽」形象,就會被視為問題人物,因此可以說,親職教育的論述有可能成為壓迫弱勢的共犯結構。 性別觀點的母職主張是「均等親職」與「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