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女書電子報】90期:2005/7/23

女書小編的話:

「女書經典講讀會──女性主義經典與流派」已經熱鬧開講了!這一次我們聚焦在「與原典對話」,但原典之外,現場討論熱烈,大家仍不斷回到與台灣現狀、婦運歷史、及學員自身生活面進行思辯、對話,像是廣告裡的完美女人、林志玲的胸部是可交易或可使用、竹科工程師郵購金絲貓意味著什麼……等,大夥兒在紫藤廬的榻榻米上促膝而坐,侃侃而談,真是欲罷不能!
倒帶到6月25日由徐堰玲編導的《三姐妹變奏曲SisterTrio》讀劇,讀者擠爆了女書店,而隨著表演的進行,現場觀眾一時屏氣凝神、一時會心暢笑,在演員和劇情的帶領下忽而過去、忽而現在,女書店頓時間成為一個後現代的性別小劇場。表演結束、現場互動時,一位觀眾指出當天正是作家邱妙津去世的紀念日,也讓這次讀劇的發表意義變得更為深刻。堰玲帶來之前《踏青去》、《蒙馬特遺書》的劇場配樂更掀起了當晚的搶購熱潮。
另外,《性別教育最前線──多元文化的觀點》新書發表會上,作者游美惠老師的前後期學生都來祝賀,她他們憶及游老師的教學風格及熱情,甚至現場模仿她說話的語氣,氣氛活潑溫馨,並且一致認為這些論文得以結集是性別和多元文化研究者的一大福氣!而由女書店、婦女新知基金會、女學會合辦「紅得發紫──婦運姊妹元貞話別茶會」更是近來女界的一大盛事,許多久未見面的老戰友講起和元貞共同奮鬥的歷史,從前的學生(像作家陳建志)也特地趕來參與,向他們敬愛的老師致意。在老友、學生的故事敘說中,元貞發光發熱的前半生栩栩重現,Party中,大家甚至跟著元貞跳起高潮舞,暢快盡興,並祝福她退休到花蓮後寫作計畫順利。
女同志「鱷魚小隊」義工已開始聚會運作、女書店新血到任……女人相連,接棒、傳承,女書店要與妳你一起書寫屬於我們的燦爛歷史!

【本期摘要】

§ 女書店現場 §

從 春風蝴蝶 到 惡女現身 --7月29日 陳雪 曾秀萍邀你一起閒話台灣女同志小說

「女性主義理論與經典」書展同步上菜!!(8折起優惠)

鱷魚小隊No.1集訓特別報導

§ 私房閱讀  §  

 穿越邊界,記憶母親:讀馬麗蓮‧羅賓遜《管家》 /鄭美里  (新推出療傷包 特惠中)

§ 女書推薦(85折優惠) §  

美麗的哀傷女性自戀 厭女現象:跨文化的男性病態

§ 女書出版‧先睹為快 (75折優惠中)§  

研究多元文化,推動性別教育 ──游美惠

§ 女書櫥窗§  

奧黛麗‧赫本:一個優雅的靈魂 

§ 報報女書店§  

李元貞退休歡送會 細數婦運30年

母職非天生 親職教育性別盲

§女書店現場 § 

從 春風蝴蝶 到 惡女現身 -- 陳雪 曾秀萍 邀你一起閒話台灣女同志小說

2000年以來,幾部由女同志小說改編的電視/電影作品陸續在台灣推出,《逆女》、《童女之舞》、《蝴蝶》以及新近公視推出、改編自白先勇原著小說的《孤戀花》,女同志書寫一時間在主流社會中似乎掙得了那一點能見度(雖然不是以其原始形式呈現,但至少被「看見」了)。
2005年,陳雪的「惡女書」再度現身,一部曾經被貼上「十八歲以下不宜閱讀」、其後面臨絕版整整十年命運的女同小說,竟然得以在眾聲期盼下重見天日。
幾十年來,台灣的女同志小說,除了書寫了女同故事外,作品本身所遭逢的時代命運似乎也在有意無意間為「台灣女同志小說」命運史寫上一筆又一筆。
閱讀台灣女同志小說,看見當代女同志,也看見當代台灣女同志文學。
2005年7月的尾聲,請來女書店,讓陳雪與曾秀萍與您一起閒話台灣女同志小說。
與談人 :
陳雪  名作家,著有《惡女書》《蝴蝶》《愛情酒店》《橋上的孩子》 《陳春天》等…。
曾秀萍   研究台灣小說、同志文學,著有《孤臣、孽子、台北人》
主持人:鄭美里  女書出版主編《女兒圈》作者。
時間:2005.07.29(星期五) 19:00~21:00pm    地點:女書店


女性主義‧書與人的對話--「女性主義理論與經典」書展 (7月4日-8月3日)
女書經典講讀會驚爆火花,女性主義原典在講師、同學的對話、思緒中串流,重新詮釋,賦予時代新意‧配合講讀會課程,本月主題書展將推出「女性主義理論與經典」書展,精選不同女性主義流派、經典的重要譯作,以及本土的女性主義論述(包括曾在1995-1998年間反映婦運陣營激辯、內爆女性主義的《婦女新知》雜誌及《騷動》季刊),既知性、又感性,讓想要趁暑假補充女性主義能量的你,接續上女性主義和婦運前輩姊妹的力量,動能源源不絕……(好康報報:書展期間,女書出版8折優惠,外版書一律85折!)


呼喚善良 可愛  熱心助人的鱷魚族們

鱷魚小隊No.2─ 聚會時間:8月14日(星期日) 2:00-5:00pm 
地點:就在女書店 (詳洽:2363-8244 找小瑋)

鱷魚小隊No.1集訓特別報導──

為了籌辦八月份的「舊情綿綿,懷念《女朋友》座談會 & 派對」,並且後續成立女同讀書會&成長團體,女書店徵召拉子義工組成鱷魚小隊,7月份已舉辦第一次聚會,大夥從1994那年夏天談起,訴說了或苦澀或甜美的回憶,在溫馨、輕鬆的分享活動後,小鱷魚們一致認為這個活動粉有意義,而成為義工既可助人,從中自己也能學習成長最多,我們將再開放一次機會徵求鱷魚隊友,呼喚:具有服務熱誠、追求自我成長、樂於自助助人、願意分享的熱血女同志加入!

§   私房閱讀   § 

穿越邊界,記憶母親--馬麗蓮‧ 羅賓遜《管家》                            文/鄭美里

最好是捻暗了燈,讓夜的黑和一點冷冽的氣息流進來,讀這本書的時候,那麼你可以穿越微光與黑暗的模糊邊界,流進瑪莉蓮‧羅賓遜(Marilynne Robinson)筆下的世界,那個先後寄居著三代女人的廚房,被靜默籠罩,因為希薇阿姨偏好在黑暗中吃晚餐,總是直直地瞪視著窗外,想著她到過的地方、認識的人,窗玻璃彷彿浮現著一個戀戀不忍離去的面容;最好是一個人,即使有點孤獨也好,翻閱著紙頁,結冰的湖面、雪花紛飛,那麼你可以跟隨敘述者茹絲,讓生命中因失落而不斷復返的記憶走到哪就跟到哪,想像著種種可能,編織著不同的版本,終至分不清真實和虛構──茹絲說,要是我能說個清楚,我會告訴你單純的事實經過。好在不能,你嘆一口氣,看見一則標題叫做「湖奪走兩條人命」的剪報,這則剪報後來被希薇阿姨別在領子摺口下面,屍體未被尋獲,故事有了不同於新聞報導的其他可能。

這是本讀來讓人覺得「清冷」的小說,儘管故事的素材──搭火車墜湖而死的祖父、守衛家園的祖母、自殺的母親、流浪的阿姨…──可以很老套地被搞成熱哄哄的八卦,幸虧作者筆下的詩意留給我們哀愁的想像空間。《管家》是一個關於失落的故事,一個從記憶、訴說中療傷的故事;也是不同女性傳承的匯集處,──歷經心不在焉的母親、完美但控制性強的祖母、無能的姑母、自由親密但沒有內外之別將家裡變成資源回收場一般的阿姨,面對一再的失去,曾經形影不離的兩姊妹最後選擇了不同的人生──露西兒下定決心追逐溫暖光亮的另一個世界,過正常、成功的生活,而茹絲則追隨希微阿姨、經歷重生,成為一個蒐集故事、說故事的流浪的人,發現了生命可以不再恐懼、得以自由自在的秘密:「要是你不去抗拒寒冷,而只是純粹放鬆去接納它,那麼你就不再感到寒冷讓人不舒服。…我餓到可以開始學會飢餓的樂趣,而且我在幽冥中快活自在…我可以感受到我正在逐一地突破每一項需求的極限。(p.283)」可貴的是,作者穿越了女人在家庭中、在浪遊中的疆界,呈現出來的並非對立、憎恨,更多的是理解和同情。

「死去的並不必然就會失去」,作者讓我們知道,在死去的東西上可以感覺到生命,舊字典裡的壓花、一只瓷杯,或一顆風吹落的蘋果……儘管記憶會修改、變形,它一點也不可靠,但「不管我們遺失什麼,虔心的渴求會將它再度還給我們。即使我們在作夢而渾然不覺,憧憬,就像個天使,呵護我們,撫摸我們的頭髮,給我們帶來野草莓。(p.217) 終究,是書寫召喚記憶、創造記憶,讓我們相信:一切終將圓滿

(本文轉載自"破週報"復刊369號 7/21-7/30/2005)

傷期間  療傷包 《管家》+《女性心/靈之旅》合購優惠 85折 原價 790 元  特價 672

《管家》(Housekeeping),馬麗蓮‧羅賓遜(Marilynne Robinson)著,林則良、李佳純

《女性心/靈之旅》女性心/靈之旅:女族傷痕與邊界書寫    簡瑛瑛主編

§女書推薦 § 

女書店電子報,每期精選三本女書推薦書籍,85特價中,歡迎親臨女書店門市、網站或以e-mail、傳真訂購。

《美麗的哀傷》(Good Grief) / 蘿莉‧溫斯頓著 / 林淑娟譯     
這是一則直入妳心的哀傷紀事。
        三十六歲的蘇菲曾經期許自己能夠成就非凡,在丈夫罹癌過世後,卻成了酗酒過量的邋遢寡婦,她窩在床上吃一盒又一盒的Oreo夾心餅乾、穿著浴袍和兔寶寶拖鞋去上班......結果不只失去了丈夫,也失去工作、房子和她的腰圍。
        作者以辛辣機智的筆調,將午夜獨噬孤寂的恐慌和種種脆弱掙扎,化作幽默的寬容。歷經悲慟復原的一連串,與在異地展開的新生活交織碰撞,一個十三歲的叛逆少女和一個熱烈追求者衝擊著她不安的靈魂,也讓她重新開始去愛。時間過去,懷念不曾稍減,哀傷變成一場美麗的遭遇......

《女性自戀》/ 芭貝.瓦德茲基著 /林敏雅譯
         這是一本女人寫給女人的書,作者身為心理治療師,她以暴食症(與厭食症)的理論為基礎,探討「女性自戀」的人格特質,例如:易受傷、無法受拒絕與批評、貶抑自身願望、害怕被拋棄、擔心不受喜愛、擺盪在獨立與依賴之間…等。
  身為女性並長期與暴食症的患者接觸,作者認識到,不只是飲食疾症的女性缺乏自我認同或是自我價值感扭曲,事實上很多女性雖然有成就卻受自卑之苦,雖然長得好看卻常覺得自己其貌不揚,雖然渴望愛情卻無法有固定的關係。本書藉由「女性自戀」的概念描述女性特定的心理歷程,並說明以前未曾正面處理的陳年「老問題」,如何影響到女性未來的人生,以及更重要的,如何將自己從內心的牢獄解放出來。

《厭女現象:跨文化的男性病態》(Misogyny: The male malady) / 

      Gilmore, David D.著 / 何雯琪譯

        本書由人類學的角度,探討男人對女人又愛又恨的矛盾心理。「厭女」(misogyny)這個觀念根植於各個時空中的男性心理,從新幾內亞高地、亞馬遜部落到美國,男性的厭女行為模式竟然如出一轍。本書除了描述這種無所不在的厭女現象,也專章討論宗教與聖典如何強化女性的負面形象,以社會結構為主體來分析男性的厭女情結。此外,作者也審視了西方美學與知識界的厭女傳統,並引用心理學、結構主義、唯物主義等學術理論,試圖解釋男性的厭女心態。
        作者自述本書希望幫助男性處理跟女性的關係,也是為了他的自我提升。從某個角度來看,或許這也是這位男性作者透過學術研究所做的一個告解吧!

§ 女書出版‧先睹為快  § 

性別教育系列16

性別教育最前線──多元文化的觀點》
作者:游美惠
304頁/平裝/橫排
定價
300元,特價75
225(即日起至7月31日)

 

   教室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場域,一個多元文化的實體,老師和學生各自都會帶著自己的主體位置與認同到教室來,而這主體位置與認同是由社會上的種族、階級、性別等因素所形塑而成的,因此教室應該容許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等教室成員可以相互協商或改變彼此的知識與看法。
    若將女性主義的批判觀點注入多元文化的教育論述或實踐中,可以發現性別壓迫不會因為社會仍然存在有其他的權力運作就變得不重要,不同形式的壓迫是不能排出優先順序的,相反地,因為認知到有其他形式的權力壓迫同時並存,才能夠將其中的性別互動關係或權力運作刻畫得更細緻。
                                                                                                               ──游美惠(作者)

高師大性別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游美惠將多年的性別教育研究成果整理成論文集──《性別教育最前線》,從女性主義的觀點出發,探討教師的性別意識和教育工作者的生涯發展,也針對本土的性教育與親職教育進行論述分析,並探討多元文化取向的性別教育推展的可能性。不論是性教育、親職教育或是多元文化取向的性別教育論述,作者關心的是如何能讓行動者從中增長力量,從而發展自主性。

本書將多元文化與女性主義並列,結合國外的理論探討與本土的經驗研究,在當前走向性別主流化的時代,值得所有關心性別教育的教師與研究者一讀,是一本可以刺激思考、引發對話的好書。 

§   女書櫥窗 § 

奧黛麗‧赫本:一個優雅的靈魂

 Audrey Hepburn, An Elegant Spirit: A Son Remembers 

 作者: 西恩‧赫本‧法拉/著 

 原價  800 元   珍藏價:499 元 

這是第一本根據第一手資料撰寫的奧黛麗.赫本傳記。赫本之子為我們勾勒出這位好萊塢最知名女星螢光幕下最真實的一面。 
在這本真情流露、直言無諱的赫本傳記中,西恩描寫了奧黛麗.赫本精采豐富,跌宕起伏的真實人生──從幼時在烽火連天的荷蘭淪陷區,到事業如日中天的好萊塢時期,以及遠離鎂光燈與狗仔隊追逐,致力於人道事業的暮年生活。
全書中有近三百幀照片、豐富的紀錄資料,和奧黛麗親手繪製的彩色畫作,許多都是首次披露於世的珍貴資料。在這本前所未見的精采傳記中,西恩親身證實了赫本在螢光幕下母親角色的扮演;也讓對赫本風采懷念不已的廣大影迷們,能夠在佳人遠颺之後,再次細細回味這位好萊塢影史上無出其二的傑出女性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 
 

§   報報女書店   § 

   李元貞退休歡送會 細數婦運30  

【記者陳怡君台北報導】「李元貞」三個字有許多面貌的解讀:婦運健將、國策顧問、教授、詩人都是她。撐過戒嚴時期無明暴雨,風塵僕僕戰過台灣婦運大大小小戰役,總說一句,是驚濤駭浪、有贏有輸的精彩人生。如此活力旺盛的李元貞,決定在淡江退休後隱居花蓮,寫下她口中「有恩報恩有仇報仇的婦運回憶錄」。

女書店歡送李元貞退休會上,老戰友們紛紛爆料她的糗事,吐嘈聲中婦運圈老中青三代笑聲連連。老友形容李元貞穿衣邋遢,褲子太長隨便折一折,「跟她出門好丟臉啊!」學生笑說:「老師上課突然低頭說,自慰其實很好。」同樣嫉惡如仇的劉毓秀教授說到李元貞的脾氣,半開玩笑的說:「婦運圈可以分被李元貞罵過的和沒被罵過的。」「在場的人都被罵得好慘啊!」

老友用筆寫下對元貞的不捨,晚輩演出李元貞詩作《兩女人散步》、《兩女人買菜》,模仿性情中人李元貞自然率真的神情和語驚四座的個性,台下的女主角,笑得開懷。

李元貞創辦的婦女新知雜誌、婦女新知基金會點燃台灣婦運第一把火,在她的帶領、提攜下,無數學生後輩展開更多元的社會運動實踐。為了養好身體,繼續下一階段的豐富生命,李元貞暫別紅得發紫的前半生,帶著朋友的不捨與祝福,遷居少女時期生長的花蓮原鄉,她大聲吩咐:「第一年千萬別來找我啊!我要寫作的。」   ( 本文摘自 台灣立報2005.07.19 第12版 )

母職非天生 親職教育性別盲

【記者陳怡君整理報導】游美惠在「性別權力與知識建構:親職教育教科書的論述分析」一文中指出,兩種「家庭意識型態」預設值得批判:一夫一妻的核心家庭是普遍的、大家都想追求的家庭形式;性別分工使得女性成為家庭主婦與母親,生活在家庭當中。受到上述想法的影響,職場女性蠟燭兩頭燒,負擔工作與家務雙重重擔,因為認為照顧小孩是女人的責任,所以社會認定單親媽媽是「有所欠缺的」。

酷兒研究認為母親的身份有百百種,可以是同性戀、異性戀、已婚、單身或是離婚,然而親職教育的文字,傾向於將母親刻化成一夫一妻家庭中照護小孩的家庭主婦,當母親不符合以上的「正常媽媽」形象,就會被視為問題人物,因此可以說,親職教育的論述有可能成為壓迫弱勢的共犯結構。

性別觀點的母職主張是「均等親職」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