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第103期 偏頭痛
 http://www.wordpedia.com 每週三發報|2005.07.27 
研發學習科技‧創新知識價值
【第103期】偏頭痛

《台灣魚類學習知識庫》上市,讓您驚嘆魚兒的可愛迷人與千奇百怪!  
《 科學人雜誌知識庫》個人服務上市優惠即將截止, 敬請把握最後機會!  
全國首創的PDA全文翻譯字典,《遠流字典通專業版》火熱上市!  

Q:醫生在手術房執行手術時,使用薄橡皮手套來施行手術是誰創用的?

A. 布倫伯格
B. 加爾
C. 哈爾斯特
D. 布羅卡

>> 解答

造成老人失智的一種大腦退化疾病,其名稱是?


  「英文環境」直接影響 學習英文的效果,《視 覺系英文》透過實景照片,帶你到北美實際生 活環境中學好英文。
  >>我要學英文
熱到中暑?!

中暑
heatstroke

因曝露在濕熱環境下(通常是連續好幾個小時)而引起的身體虛脫現象,直接受日曬引起的中暑稱為日射病。此時體溫達41~43℃,甚至更高,這是因為幾乎停止排汗,因而導致溫度急速上升、虛弱、昏迷。用冰水浴或冰袋,輔以按摩以促進循環,為搶救患者生命的急救方法。有些人甚至在體溫下降後可能因循環障礙和腦部損傷而死。亦請參閱heat exhaustion。

 

摘自【大英簡明百科】

海棠颱風肆虐,雖然帶來豐沛的水量,也造成台灣農業災情損失難以估計。而颱風過境後,又恢復烈日當道的天氣,在太陽照射下,溫度節節上升,中暑情況也容易發生,Dr.Word提醒大家能隨時注意水份的補充,避免長時間處在陽光曝曬的地方。

【中國 vs. 西方】
◆ 偏頭痛

【中國觀點】

偏頭痛
migraine

【摘  自】中國大百科全書
【漢語拼音】piantoutong
【中文詞條】偏頭痛
【外文詞條】migraine

【作  者】吳遜

知識分類:分類檢索/現代醫學/現代醫學/神經系統疾病/腦部疾病/偏頭痛

發作性的血管性頭痛。常位於一側頭部﹐伴有噁心﹑嘔吐。發作前或發作中可以合併神經系統症狀及體徵。真正病因尚不明確﹐但發作時合併顱內外動脈舒縮障礙。局部腦血流量的研究表明﹕偏頭痛先兆時大腦皮質小動脈收縮﹐隨後皮質及顱外動脈擴張﹐此時發生頭痛。一些內源性或外源性血管運動因子包括前列腺素E ﹑5-羥色胺﹑兒茶酚胺﹑組胺﹑酪胺﹑緩激 ﹑血管擴張素﹑γ-氨基丁酸等﹐可影響血管壁平滑肌的張力﹐使管徑發生收縮及擴張的變化。

前列腺素E 對動脈壁的舒縮功能呈雙相作用﹐偏頭痛時體內前列腺素E 逐漸增多﹐其濃度低時血管收縮﹐濃度增高時產生強力血管擴張作用。而其前體花生四烯酸可使血小板聚集﹐此時血小板釋放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等﹐增強緩激 型血管擴張性多 的作用使痛閾下降﹐從而產生疼痛。頭痛時擴張動脈的周圍有無菌性限局性炎症反應。含酪胺的食物(如巧克力﹑紅葡萄酒﹑奶酪﹑臘肉﹑火腿﹑洋蔥等)可以誘發頭痛。 ……看全文

【西方觀點】

偏頭痛
migraine

【摘  自】大英簡明百科
【中文詞條】偏頭痛
【外文詞條】migraine

知識分類:人體、健康篇>醫學

一再復發的血管性頭痛,通常發生於頭部的一側。有時伴隨噁心和嘔吐的劇烈抽痛。有些偏頭痛患者在頭痛前會有警示症狀(先兆)出現,包括視覺干擾、虛弱、感覺麻木或頭暈。若是發現某刺激物(例如特定的食物或飲料)可引發偏頭痛,則遠離該刺激物可預防偏頭痛產生。藥物可在頭痛發生時服用以抑制頭痛,經常發作的病患則每天服用以避免頭痛發生或減低疼痛程度。

【Dr. iWord觀點】

偏頭痛屬於血管性頭痛,通常發生在頭部一側,發作前或發作中常會合併神經系統症狀。在頭痛前,會出現包括視覺干擾、虛弱、感覺麻木或頭暈等先兆,症狀產生後,持續10~40分鐘後視覺障礙緩解。之後會出現對側顳額部搏動性頭痛,漸漸加重,持續半小時後達最高峰,伴有噁心、嘔吐。聲光刺激、任何的頭部活動,都會使疼痛感覺加重。


根據研究發現,含酪胺的食物,如巧克力、紅葡萄酒、奶酪、臘肉等,容易引起頭痛,如能避免相關刺激物,則可預防偏頭痛產生。真正引起病因的原因目前還不知道,但天氣變化、吸煙、飲酒、應激狀態(如生氣)也可能會引發頭痛。

【你的觀點】
你的看法不同嗎?請到討論版,說說你的觀點。

文明的代價?!--兒童現代病

文明為人類生活帶來了便利,但卻也相對地產生許多「副作用」。長期生活在「文明」環境中的人們,不知不覺地染上了「文明病」,高血壓、氣喘、恐慌症……越來越多。

科技解決問題,卻又帶來新問題。人類發明抗生素來殺細菌,細菌卻也產生了抗藥性的菌種。去年十二月,台灣繼其他文明國家之後,也出現了令醫界束手無策的「萬古黴素抗藥性腸球菌」。

曾幾何時,文明已經開始禍延下一代,原本免疫力、抵抗力就較成人弱的兒童,也開始出現文明的後遺症……

和父母站在一起,許多人會注意到這一代的兒童在身材上有青出於藍的趨勢。由於營養好、醫學進步,現在的孩子不僅人高馬大,而且身上再也找不到牛痘疤。


根據教育部體育司的調查,我國十二歲的兒童平均身高超過一五二公分、體重超過四十四公斤,比二十年前高了十幾公分,也重了十幾公斤。但這方面的優勢,並不表示他們的體能也同樣強過父母。

一位作家在形容台灣早年與現代兒童的差異時,曾經有過這樣的觀察:四十年前的孩子像土雞,平常打赤腳、吃蕃薯簽稀飯,爬到樹上偷摘水果被發現時,從樹上跳下來就跑;現在的孩子吃的是魚肉、維他命丸,不但樹爬不上去,從三階樓梯上跌下來就可能摔斷腿,在太陽底下站十分鐘也很容易暈倒……

科技將文明一步步向前推進,但文明對我們下一代的影響並非全然是正面。

物競「人」擇

首先,科技改變了原來大自然的淘汰機制,無論在不孕症治療、安胎技術、早產兒的照顧上,醫療科技都有長足的進步。因而,過去無法存活的胎兒也得以留存下來。台灣地區新生兒的死亡率從民國四十三年的百分之十六.七,下降至民國八十二年的百分之二.一,就是醫療科技進步的最好說明。

然而,科技只解決部份問題,過去無法存活的胎兒雖然得以活下來,卻可能出現過去沒有的問題。

一位綽號「小黃瓜」的早產兒,即將在十月一日歡度周歲,令人難以相信的是,小黃瓜只在媽媽的肚子裡待了二十四周,出生時體重僅僅六百五十公克。

一般而言,早產兒由於發育不健全,容易產生一些併發症。例如:肺部不成熟,呼吸喘急,日後可能演變成慢性肺部疾病。此外,容易眼睛失明;腸子較弱,有時會破;較容易引發敗血症等等。 ……MORE

摘自【光華雜誌中英對照知識庫】1996年10月號


Q:醫生在手術房執行手術時,使用薄橡皮手套來施行手術是誰創用的?
A:哈爾斯特

哈爾斯特 (1852~1922)
Halsted, William Stewart (1852~1922)


【摘  自】大英百科全書
【中文詞條】哈爾斯特
【外文詞條】Halsted, William Stewart

知識分類:人體、健康篇>人物小傳

美國科學外科學的先驅。畢業於紐約市的內科和外科醫師學院。1881年發現血液經充氧後能再輸入患者體內。他以自身做實驗,向神經幹內注射可卡因,終於研究出傳導麻醉(conduction anesthesia, 1885),但他卻養成藥癮(後治癒)。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建立了美國第一所外科學院。他積極提倡無菌手術,1890年創用薄橡皮手套施行手術。他對保持機體的內環境穩定十分重視,主張在外科手術中對活組織要手法輕柔,對割斷的組織要準確地重新對合。他在培養外科醫生中建立了住院醫師制度。

為什麼錯了?
布倫伯格
美國醫學研究人員,他發現一種抗原,後來證明是B型肝炎病毒的一部分,會使人體產生對病毒的抗體。
加爾
德國解剖學家和生理學家,顱相學的創始人。
布羅卡
法國外科醫師,是第一個提出用解剖學證明大腦功能分布區位的人。
Q:造成老人失智的一種大腦退化疾病,其名稱是?
A:阿滋海默症

阿滋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


【摘  自】大英百科全書
【中文詞條】阿滋海默症
【外文詞條】Alzheimer's disease

知識分類:人體、健康篇>醫學

大腦退化的疾病,發展於成年人中、晚期,導致漸進而無法挽回的記憶衰退和其他不同的認知功能退化。該症主要病變是大腦皮質(cerebral cortex)中的神經細胞和中性接合壞死。阿滋海默症是最常見的痴呆(dementia)形式。此症的症狀有:健忘而逐漸記憶力喪失;語言、感覺、運動技巧變差;情緒不穩定;最後病人會變得沒有反應、失去身體功能的活動和控制能力;終至死亡。但典型的時間是五~十年。本病最早由德國神經病理學家阿滋海默(Alois Alzheimer)在1906年所提出。他在一個五十五歲死於嚴重痴呆的屍檢病例中發現。阿滋海默症被認為是造成「老年痴呆」(senile dementia)的病因,還曾被認為是老化引起的。家族性阿滋海默症約占總數的10%,發病年齡在六十歲以下。多發性灶狀神經炎和神經原纖維纏結是屍檢病理診斷根據。對於這個病,目前尚未有效治療方法,主要是對症治療,如抗抑鬱、糾正行為障礙、安眠等。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貼節錄

智慧藏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100 台北市中正區南昌路 2 段 81 號 8 樓
電話:(02)2393-6968  傳真:(02)2393-6877
如有任何意見請E-mail至:service@wordpedia.com
©2003 Wordpedia.com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IE5.0以上版本 800x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