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果《踢豬男孩》讓你驚異於人類的邪惡創造力——那就回頭看看《台灣的世界級》吧,人類也創造過這麼美麗的事物喔。 |
||
|
||
壞小孩的末日啟示錄 對於我這種過馬路不闖紅燈也不趕黃燈的模範馬來說,羅伯特小子實在是嚇壞了我——他人生中最後一天的故事比《大逃殺》還要令我不知所措。 「如果你喜歡這個故事的話,歡迎告訴我你的想法。如果你不喜歡的話,那麼有些大人肯定會很高興,因為他門會認為你跟他們站在同一陣線。」(p.
7)好吧,這裡有一條線,我不是在這一邊就是在那一邊,不是嗎?可是羅伯特小子害我卡在中間了啦。我這種愛恨交加的心情,可能就像膽小鬼摀著眼睛看恐怖片。 講故事的貝克先生一開始就提供了一個「道德教訓」,這種東西可不是普通的、善良的書裡會講的。「(對於)與任何形式的權威有關的任何東西,永遠要表現的謙恭有禮。……我指的不是拍馬屁喔!我只是說要謙恭有禮並面帶微笑。為什麼呢?因為這樣別人就會落入你的陷阱,這就是原因所在。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將會發現無論你向別人提出任何要求,都可以如願以償。」接下來,貝克先生還告誡我們,不只是謙恭有禮,個性也要「好」,不可以暗地裡譏諷別人,因為那很快就會被識破。安靜、個性溫順、謙恭有禮可以讓你「擁有如金錢般的權力」,也可以幫你「贏得大家的戮力合作」。所以說,為了得到支配他人的權力,你應該安靜、個性溫順、謙恭有禮。 我安靜(可能太安靜了)、個性溫順(溫順到有點死氣沈沈)、謙恭有禮(雖然很少有機會表現),呃,可是,我還以為培養這些個性的原因是:美德本身就是它的報償……然而貝克先生似乎表達清晰又很有說服力,是吧? 但這真是跟我童年所受到的制約完全相反啊。我真想用手摀住眼睛不要看,可是我竟然還是繼續往下讀了!我真是自作自受。 在上面我提過的開場白之後,貝克先生就開始告訴我們羅伯特的故事。我,我覺得……唉,各位自己讀讀看吧,你們說,貝克先生到底要用羅伯特的故事來說明什麼呢? by 櫻桃馬 |
||
你以為你夠壞了嗎? 踢豬男孩教你如何使壞!不只是壞而已 !調皮搗蛋甩心機,看踢豬男孩如何惡搞這個世界! 日本奈良美智與怪怪小女孩Emily的綜合體,最幽默爆笑的黑色喜劇!小惡魔羅伯特告訴你學校沒教的社會生存法則,一起進入踢豬男孩的異想世界!
內容試閱 當羅伯特還是小男孩時,他媽媽就已發現到他在某些方面有點奇怪。這裡提供你一個例子。羅伯特的姊姊奈瑞斯大概比他大個兩歲,她的下唇長了一個小腫塊,那是她在廚房牆邊吹直笛時,不慎摔下來的結果。奈瑞斯是一個節儉的女孩,她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把便士硬幣投進小豬撲滿裡存起來。她現在仍然節儉,唯一不同的是,她現在投的是一英鎊的硬幣。當羅伯特還是個小小孩時,姊姊總是會搖搖她的錫製小豬,讓它發出叮叮噹噹的聲響,尤其是當家裡有訪客的時候,你知道我的意思嗎?她稱呼她的小錫豬為崔佛(Trevor)。當有訪客來時,她會把崔佛搖得震天價響,然後說:「嗯,我想崔佛今天有一點餓,他的肚子空空的。」天哪!奈瑞斯真是個道地的守財奴。總之,她會讓她的小豬發出聲音,然後再猜猜看小豬的肚子裡有多少錢。羅伯特不喜歡這隻小豬。事實上,羅伯特討厭奈瑞斯的小豬,他甚至想把這隻小豬帶到市場裡去。你知道我的意思嗎?所以只要奈瑞斯一不注意,羅伯特就會去踹踢那隻小錫豬。他會把崔佛立在起居室的中央,並在小豬下面放一塊軟墊來保護他的腳(是指羅伯特的腳)。羅伯特會先往後退幾步以助跑, just like a Kiwi kicker接著俯身衝向小豬,將小豬踢往房間的另一角。前幾百次看到羅伯特此舉的人,會覺得這很有趣,當然除了奈瑞斯以外。當奈瑞斯的小豬屁股被羅伯特踢得遠遠的時候,她總是會拉下一張嚇人的臉。所以奈瑞斯為了安全起見,會把她的小豬藏起來。但她無法阻止羅伯特去把她的小巧錫製豬找出來,再亂踢一通。有一次羅伯特給家裡添了個大麻煩,他當時腳踢得太用力,把小豬踢得飛了起來(沒錯,豬是會飛的,只要你踢得夠用力的話)。小巧錫製的崔佛飛越過整個房間後墜落,並發生巨響。原來崔佛正好被插入電視螢幕裡,一半的身體還被卡住。當時電視正在播放「郵差派特」(Postman Pat)。你猜奈瑞斯生不生氣?是的,她很生氣。在發生了這次踢豬意外事件後,大人們便不再容許羅伯特朝電視機的方向踢豬。接下來的日子過得還算順利。他們換了一台新的電視機,而在吸血鬼街7號a棟的日子又變得還算可以忍受。 |
||
|
||
不過從十多年前起,社會各界有識之士開始大聲疾呼,再加上建築界的自我反省,台灣地區的空間美學及空間環境,開始有了變化;最顯而易見的是公共建築的全新面貌,以及公共空間的設計新思維。公共建築是都市公共資源下的產物,一棟公共建築物在都市內的存在,對於都市景觀、市民生活,以及都市尊嚴,都有極大且長久的影響。台灣地區這幾年公共建築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這些新公共建築的出現,帶動了整體建築環境的新發展,也為國內創造了更多的優秀建築。 《台灣的世界級》一書收錄近年來台灣地區優良的公共建築及開放空間案例,讓國人有重新認識台灣新建築的機會;書中詳載了建築案例的區位及地址,讓建築旅行者可以按圖索驥,前往進行建築體驗的活動。對於建築旅行者而言,這本書的出版等於為他們的建築探險開創了一處新樂園,同時也將台灣地區建築的新風貌介紹給全世界的建築愛好者。 事實上,我個人也曾想過要著手寫關於台灣新建築的專書,不過整個田野調查及策劃構思的計畫過於龐大,靠著個人的力量難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如今,這群包括劉克峰、林芳怡、林昌修等年輕建築工作者共同參與的著作完成,令人十分興奮! 盼望這本書的出版可以重建國人對自己生活環境的信心,也因為這些年輕作者們的努力,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投入書寫新台灣建築的行列。 |
||
|
||
木馬文化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