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認為,女性在停經之後性慾會降低,但是如果補充睪丸酮素(男性荷爾蒙)則有助於提高性慾及滿足感。然而睪丸酮素補充療法對於女性性慾的影響一直頗受爭議,尤其是對於卵巢仍然完整的婦女。 一項由睪丸酮素貼布的製造商(Procter & Gamble)所贊助、並刊登在近期內科學誌(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指出,因手術停經、但卵巢仍然完整的婦女,若使用300 ug/day的睪丸酮素貼布24週後,對於性慾及性生活的滿意度比服用無藥效的安慰劑婦女高30%。但若藥劑是150 ug/day 或450 ug/day,則沒有特別的效果。 有專家對此指出,對於性的滿足感除了因為藥物的使用之外,仍有許多其他的因素,而這些是在研究固定的問卷問題中所無法得知的。此外,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FDA)在2004年12月也曾表示,女性使用睪丸酮素貼布來提高性慾仍缺乏許多安全性的數據,例如對於葡萄唐代謝、肝功能功能等等的影響,因此要開放女性使用睪丸酮素貼布之前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觀察。
在美國,女性罹患子宮頸癌的人數雖有減少的趨勢,但是部分地區,仍有許多女性死於子宮頸癌。一篇來自於美國國家癌症協會(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由Dr . Harold P. Freeman發表之研究指出,這可能和醫療資源可近性有關。例如健康照護與接受篩檢的缺乏,使得當地女性無法在子宮頸癌症早期接受治療。此外,研究中發現這些女性通常為低收入、教育程度低,其他疾病如乳癌、肺癌、心臟病等罹患率也偏高。 美國先前有研究指出,雖然罹患子宮頸癌的人數逐年減少,但是貧窮地區的女性比富有地區的女性容易罹患子宮頸癌,其罹患率高了至少三分之一。 子宮頸癌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因此死亡應是可以避免。這個研究提醒政府,應加強子宮頸癌之宣導,特別是針對醫療資源較缺乏的地區,一方面讓該地區民眾知道這樣的觀念,一方面輔導該地區醫療體系將子宮頸癌篩檢列為重點工作,讓女性死於子宮頸癌的比例能夠全面性的下降。
如果乳房X光攝影能夠預防女性遠離乳癌死亡,那麼死於乳癌者應該比沒有乳癌的少作該項篩檢,但是一篇來自美國國家癌症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之研究卻發現兩者並無明顯差異。 該研究以1983~1994年間1351位死於乳癌的女性與2501位未罹患乳癌的女性相比較,發現50~65歲女性中,死於乳癌者有69.8%曾接受乳房X光攝影,而未罹患乳癌者為69.2%。 Dr. Joann G. Elmore及其團隊針對此研究結果指出兩件事情: 第一,為什麼有這樣的結果發生?難道乳房X光攝影是無效的嗎?如果它仍舊有效,那如何解釋這樣的結果呢?研究者認為造成此結果原因之一在於社區乳房X光攝影品質遠低於臨床試驗,故如何提升乳房X光攝影之品質為一重要課題。另外可能的原因為,新的乳癌治療即能夠提升病患之存活率,所以關鍵不在於她是否接受篩檢或其頻率。 第二,提醒醫生於民眾逐年接受乳房攝影檢查時,需將其現狀與過去資料作比對,才能了解乳房的變化,以提升篩選檢查品質。此外要提醒民眾的,不要把乳房X光攝影當作萬靈丹,平時仍需關心與注意自己的身體,如均衡的飲食與運動。
日前美國加州有兩名女性在使用RU-486後,因出現致命性的細菌感染而死亡,這使得美國目前為止因使用RU-486而死亡的人數累積到5人(比較「威而剛」面世之後不到一年內已有522名65歲以下男子在服用後死亡。)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FDA)也公布,要廠商在RU-486藥品標籤部分加上警語,提醒醫師及使用者特別注意使用後的不尋常感染,且有些感染並不會伴隨發燒的症狀。 5名死亡婦女約全部使用者的10萬分之一,這個比例與人工流產手術或孕婦生產後感染而死亡的比例非常接近。Dr. Cynthia Summers表示,這5位中有4位是因為細菌感染而死亡,而這種感染也曾在孕婦生產完及其它婦產科狀況中出現過。目前並無任何證據說明感染與RU-486本身有無關連,但如果在使用RU-486之後感覺身體不舒服超過24小時,不管有無發燒或其他劇烈疼痛,都應該回去找醫師檢查。
根據英國一項研究指出,含有維生素A的綜合維他命會傷害胎兒細胞的發育,導致水腦、脊椎裂開以及尿道畸形。維生素A也會存在孕婦肝臟中,因此孕婦在懷孕初期應避免攝入體內。 目前,除了「善存」等維他命有這樣的標示外,其他品牌的維他命多缺乏標示。政府應儘速規範健康食品中維他命A的標示及使用。
美國賓州一向是許多醫療人員認定醫療疏失最嚴重的地區,而哈佛大學的一項問卷調查發現,該州的過度醫療化醫療行為已成為一種常態,而非例外。研究推論認為,當醫師越擔心醫療疏失或醫療糾紛時,就越容易有防禦性醫療行為,即過度醫療化。這項研究是由賓州Pew Charitable Trusts所贊助,並刊登在6月份的美國醫藥協會期刊(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此問卷共有824名(65%)的醫護人員回答問卷,其中包括了婦產科醫師、一般手術及放射科醫師、整行外科、急診科、神經外科等。問卷當中列舉了6項過度醫療行為,而9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常常會動用到至少其中一項的醫療行為。 David M. Studdert及其團隊從此問卷中發現:
鼓勵女人哺乳而拒絕奶粉已經有許多年了,但現在這個正統觀念正被一個研究挑戰,認為推動"母乳哺育最佳"的運動其實是弊多於利。 肯特大學的社會學教授Frank Furedi,今天在一個報告批評那些"母乳哺育的狂熱者" ,認為他們政治化這個話題然後把變成一場道德的聖戰,並將奶粉哺育的婦女形塑成二等的母親。 Furedi認為,嬰兒哺育已由從一個營養議題變換入一個道德的問題。我們母親時代的婦女自由地做出奶粉哺育的決定,然後繼續自在的過日子。但現在的婦女感受到很大的壓力在逼迫她們哺育母乳,使沒有哺育母乳的人則感到罪過,因此降低了她們作為母親的信心。" 沒有母乳哺育的壓力對於婦女想作為一個好母親的傷害,顯然超過對於嬰孩健康潛在的危害,因為它使母親更過度焦慮。 雖然Furedi教授同意母乳哺育比奶粉哺育更健康,但他認為,母乳哺育的訴求應該集中在讓女性有更多的哺乳選擇。我們假設除非婦女哺育母乳,否則她就是一個不負責任的母親。結果,婦女的感覺是她其實是已無其他選項。 母乳哺育的支持者反駁Furedi教授的說法,並指出他的研究經費資助是來自於嬰兒和飲食食物協會─一個代表奶粉製造商的貿易協會。
記者會會後新聞稿 2005/7/28 日前,報載一位婦女年年作子宮頸抹片檢查,今年五月抹片正常,卻在七月發現得了第二期子宮頸癌。該名婦女去年是在衛生所做檢驗、今年則在長庚醫院的巡迴車作檢驗,她認為問題出在抹片是由護士取樣的緣故,但兩個採檢的機構均否認是由護士取樣。國民健康局對於此一羅生門事件的解釋竟然是抹片檢查都會有「偽陰性」或「偽陽性」的可能,並建議婦女自己去調查原因。國民健康局沒有表達主動調查的態度,讓人深感遺憾,而提出「偽陰性」/「偽陽性」的說辭更是難掩其未盡監測子宮頸抹片品質的責任。 黃淑英委員表示:子宮頸抹片檢查的成效和醫師取樣技術(抹片是否可以判讀?)、檢驗師/病理醫師判讀抹片能力(偽陽性/偽陰性的比例?)以及取樣的婦女生理時間點(月經後的10-20天內)有關。台灣施行子宮頸抹片篩檢已有10年,衛生署對於子宮頸抹片篩檢一直沒有積極的品質監控機制,亦即,醫師取樣的良率(抹片是否可以判讀)及各檢驗單位抹片判讀的準確度並沒有定期、完善的監測。因此,當我們有一個「陰性」的抹片結果時,我們不知道是否可信?再者,為了提升篩檢率,常忽略取樣適當時間點的重要性,這也影響了抹片的檢查結果。 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蔡宛芬則針對台灣婦女長期以來對於子宮頸抹片篩檢的品質有相當大的疑慮與不信任。政府為了提高子宮頸癌的篩檢率,提出了各項「便利」的到點篩檢方式,例如:巡迴車、在社區活動中心、學校活動中心,但這些篩檢空間讓婦女感覺非常的不舒服、不安心,連帶地婦女對於檢查的結果也常常出現不信任的態度。現在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我們也沒有看到國健局有任何的說明,而把他當作是一件醫療糾紛在處理,其實是讓婦女更為不安與焦慮! 另外,我們肯定國健局想要提高篩檢率的用心,但是到點篩檢的服務對於醫療資源不足的地方確有需要,但在醫療資源豐沛、三步即有一家診所的大都會—如台北市還需要嗎? 黃淑英立委也表示:為了促進子宮頸篩檢的成效,衛生署以「經濟誘因」提高子宮頸癌前病變的發現,施行「全民健保子宮頸癌醫療給付改善方案」,2004年起,在健保給付中增加「新受檢個案發現費」及「癌前病變發現費」的項目。其中「癌前病變發現費」是指,醫師每發現一位新的癌前病變病患,健保局將會多給付1250點。健保局此種獎勵方式,不但是捨本逐末、邏輯錯誤、更是將「醫生的快樂建築在婦女的痛苦之上」。試問,這樣的誘因能有效改善醫師取樣的良率嗎?能夠減少檢驗單位判讀的偽陰性嗎?此外,發現疾病是醫師的責任,有病沒發現是他的過失。當我們「必須」以「經濟誘因」獎勵醫師盡其應盡的責任時,是否意味著當前醫師的品質普遍不良?醫師,你們為什麼不生氣?! 此次的案例,並不是近2、3年來唯一、二的個案,它再度引起社會對於子宮頸抹片篩檢品質的關注。我們要求衛生署: 1、 成立專案小組主動調查此次事件的原因 2、 重新檢討「全民健保子宮頸癌醫療給付改善方案」,並提出有效提升子宮頸癌前病變發現的辦法 3、 建立子宮頸抹片品質監控機制,並公布各病理檢驗單位的抹片檢查偽陽性、偽陰性的比例 子宮頸抹片檢查是早期發現子宮頸癌前病變相當重要的篩檢方法,歐美各國無不致力於提升篩檢品質,以真正發揮篩檢的成效。我們對於衛生主管機關努力提高台灣婦女篩檢率的用心與努力亦表示相當的肯定,但是,我們還是要再次地呼籲:如果沒有完善的品質監控機制,光是提高抹片的篩檢率是無法確切保障婦女的健康的。
「我的乳房有話說」記者會新聞稿 2005/7/23 電視媒體上男主持人每每將一副垂涎大乳房或嘲弄小乳房的橋段當成習以為常的表演方式,娛樂自己與觀眾,而第一名模林志玲摔馬受傷後,媒體對於她胸部受傷的討論甚至比農產品要不要西進,或其他事關國際民生的要聞佔更多版面與播報時間。乳房更是為現今台灣社會製造了龐大的商機,只要與讓乳房豐滿有關的,莫不成為熱門行業。為了讓自己乳房能夠符合美麗性感標準,女人付出了多少代價?如果回到女人的乳房經驗本身,到底我們有多少美麗與哀愁的乳房故事?這些故事及經驗與大眾或媒體凝視女人乳房的目光相同嗎? 主辦單位台灣女人連線表示,我們都已聽過太多男人對於女人乳房的看法,為了平衡社會上對於女性乳房的男性思維,台灣女人連線特別舉辦有獎徵文活動「說不完的故事—我的乳房」,目前活動已告一段落,經評審決議選出前三名及佳作兩名(刊登於台灣女人健康網www.twh.org.tw)。其中包括電視界有名的蚊子導播肚爛躲公主描寫自身在購物頻道服務期間,跨刀為美胸商品代言,代到住院的爆笑故事,幽默地點出了小胸部女生的辛勞;此外,因乳癌割除左側乳房的漂流兔也分享用腹部肌肉作乳房重建的心路歷程;第一名的司聿儒更是娓娓道出許多女性的乳房成長經驗。而作者古思也從男性的角度,細膩地描述了男人對於女人乳房的慾望、依戀、敬畏、感恩及罪惡等種種的複雜情緒,因此獲得評審給予特別獎。 評審在徵文比賽所有投稿作品中歸納發現,台灣女性無論年齡對於自己胸部經驗的想像還是非常單一,主要集中於:1. 乳房大小;2. 乳癌經驗;3. 母乳哺育;以及4. 乳房迷思及所有權等四大主題,尤其是「乳房的大小」幾乎是女性乳房經驗的大宗。而三篇得獎作品則能從不同面向寫出具有性別意識與趣味的乳房經驗,至為難能可貴,亦是其脫穎而出的主要關鍵!在邀稿作品的部分,我們則意外看見年輕女性對於中老年女人乳房的特別感受,以及女人對於自己乳房與情慾之間的另類觀點! 評審之一,同時也是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林綠紅表示,台灣女性其實不太表達對自己的乳房有什麼想法、或乳房所帶來的快感或不便與疾病。而當女人開始談論自己的乳房時,有大部分的話題與男人無異,內容總環繞在尺寸多大,是A、B,還是C罩杯,英文字母排序越往後得到羨慕與嫉妒的表情越多。林綠紅舉豐胸產品的廣告為例,表示廣告中的女性總是不斷強調,使用前自己生命有多麼「黑白」,例如:自卑度日、飽受同儕取笑、不得異性青睞;而使用之後,胸部「長大」,生命突然「彩色」了起來,不僅成為眾人注目的焦點,親密關係的伴侶也感到「非常滿意」。談到自己的乳房時,女性成了自己身體的「他者」,長著一雙「男人的眼睛」,操弄著「男性的話語」。 身為評審之一的現任立委黃淑英認為,綜觀所有投稿文章當中,乳房與自身情慾之間的關係甚少著墨。現在常聽到關於女人乳房的功能都是在「利他」--滿足伴侶的、孩子的慾望,然而對女人本身,我們女人對於自己乳房所做的一切改造,到底有多少是真能滿足自己切身的感受?充滿矽膠的乳房一樣能哺乳嗎?手術後的乳房能感受一樣的愛撫嗎?美挺的胸部在脫掉鋼絲胸罩,而被托起的乳溝瞬時消失時,失去朝氣的乳房會讓人沮喪嗎? 女人的乳房話語是多采多姿的,是情慾的,是充滿創造力與想像力的。在面對現今社會對女人乳房佈下的天羅地網,女人早該站出來為自己的乳房說說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