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5-08-02》 |
本期內容 | |
◎ 來去紫禁城:打拼去中國 治病回台灣 | |
◎ 傳播線上:ABC onine—兼談New Media與公共廣電之轉型 | |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
來去紫禁城:打拼去中國 治病回台灣 | |
魏宏晉(北京大學博士生) | |
台灣明星林志玲在中國工作受傷除了引發一些無聊的八卦追逐外,稍微敏感的人都注意到對岸醫療不太值得信任的問題。其實很多在中國生病的台灣人,都有像這回名模千里迢迢賭命回國就醫的經驗,畢竟兩邊的醫療服務水準還是有一段不小的差距,再「大中國」的人在中國生病,「台灣情」還是會不禁由然而生的。 有一回我撘飛機回台灣,鄰座是一位看來精神很差,而且不良於行的老伯,攀談之下,才知他返中國探親卻臨時急症,在鄭州住院3天後,堅持出院返台就醫。80幾歲的人沒有任何人陪同,就這樣一路風塵僕僕轉機回家。他說他去大陸幾十次了,夠了,以後再也不去了。要是繼續在中國住院,肯定得死在那兒,「那裡醫院太可怕了」、「就知道要錢」、「死也要死在台灣」,他的感受恐怕就是大多數常駐中國的台灣人心聲。 中國醫療的問題不小,以台灣人「貪生怕死」的標準來看,他們的醫療簡直是為「送死」,而非為「養生」而存在的,就連他們自己的醫生也有這樣的「認知」。 一位在北大就學的台灣小妹妹,手背不小心被滾水燙傷,女孩愛美,立刻飛奔到北京最著名的燒燙傷醫院就醫,而且指名最權威的醫生看診,希望不要留下任何疤痕。這位醫生先問病人來自何方?她直說了。醫生當下看也不看,直言道:「這裡醫療不行,妳要是不想留下後遺症,我勸妳立刻回台灣就醫!」 中國的從客觀環境、醫生養成到醫療觀念都有很大的毛病,一般台灣人到中國多半是待在大城市裡,對於城市的醫療環境已經是抱怨連連,但殊不知如果出了城市,鄉間的醫療可是更匱乏到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我有個師姐是景德鎮人,那裡好歹是個知名瓷器之都。她媽媽因為年紀大、牙壞了,需要做副假牙,但是偌大景德鎮卻沒個做假牙的牙醫,附近大城也沒有像樣的牙醫,所以只好到北京來投靠女兒一陣子,等牙做好了再回家去。 整個中國,想好好地做副假牙的人,大概除了上海、北京等一級城市外,其他再也找不到還像樣的地方了。有朋友問我,退休後如果想到中國養老,哪個地方合適?我說,養老要做綜合考量,醫療資源最重要,如果把香港、澳門算在中國裡面,那麼綜合來說,中國只有港澳適合養老。但如果要到港澳養老,考慮成本和生活品質,那還不如就留在台灣,住到陽明山或烏來,都比港澳舒服且便宜;也比任何中國內地城市來得健康安全。所以,想要安度晚年,就乖乖留在台灣吧! 我認為中國醫療的最大問題是無法和國際接軌,他們把所有的醫療知識都本土化,醫生的養成過程很少直接接受國際原典知識。醫生紀錄病歷都用中文,開處方也是。他們不太清楚這些藥的原文是什麼?絕大多數醫生都沒有良好的英文能力,這表示他們的醫學知識都要靠翻譯來獲得,也就是最少在時間上會落後許多。這樣沒法和國際接軌的醫療人員養成方式,醫生看看小病可以,大病的話就要靠運氣了。 大多數的中國醫院和他們國家的外面環境一樣,衛生環境都不怎麼樣。有回我到北大醫院去看一位生病住院的小師弟。如果只是病房設備簡陋、房舍斑駁我還能接受,但是連醫院裡醫護人員都還隨地吐痰,拖把就在飲用開水鍋爐水流出口清洗,這些離譜的狀況層出不窮時,你就可以猜想到我當時是如何震驚!能做的只是暗禱這位師弟能夠平安出院了。 也許是環境,讓人民的體質特別「剛強」,中國什麼致命的疾病都有!所以醫生用藥都用「斬草除根」的手法,下手特重。到醫院看個發燒感冒,醫生通常會要病人來連打3天點滴;咳嗽一開就是紅黴素這種10年前還是最後一線的抗生素,如果不是病人體質特異,通常是可以「藥到病除」的,不過如果真的是體質有異的人吃了沒效怎麼辦呢?聽說是只有住到加護病房,和送太平間二途了。 中國醫生的藥理知識來自於二手的翻譯,會用的經常就是那幾味,所以有些藥特別「暢銷」。以中國「什麼都有假」的狀況來推論,假藥一定不少;再不然,一些來路不明的藥物也充斥各處。走在北京街上,路上經常有「收藥」的小廣告,這些過期或是保存不良的藥品透過各種管道銷售,甚至流入醫療院所,最後倒楣受苦的都還是病人。 不管怎樣,進中國醫院的病人絕大多數都還是可以「全身而退」,可是對許多窮人來說,病癒後往往又是另一個苦難的開始,龐大的醫療費用總會壓得許多人「生不如死」。中國沒有完善的保險制度,以前吃大鍋飯時代,單位會有公費醫療支持,但現在社會主義解體了,許多原來有單位的人下岡。沒工作、沒收入已經很慘了,現在連看個小感冒都從3、4百人民幣起跳,而且現金交易,不得賒欠。這對這個國民平均所得只有一千美元國家的大多數人民,實在是個不如去跳樓的沉重負擔。 當然,中國的醫療傾全力出擊,還是有可能產生「劉海若奇蹟」的,但既然是「奇蹟」,就不一定會降臨在你我身上。每當我看到校園裡又有人發動募捐救助生病的同學時,我就對自己生在台灣感到慶幸,也許我們的國家不怎麼樣,但是我們最少是個有生存希望的國家,且不論醫療整體的水準,單是健保制度就可以讓中國抬不起頭了。在同時間,生同樣的病,台灣的病人可能早就經由健保治療痊癒出院了;而中國的病人可能還在四處磕頭借錢救命。所以說,年輕力壯的可以到中國奮鬥,等年老氣衰了,就認命落葉歸根吧!不想早死的,再爛也還是自己的國家好。 圖說 在中國大連墜馬受傷回台就醫的名模林志玲,7月23日晚間9點半抵達台大醫院,在媒體與警衛的的重重包圍下進入醫院。(圖文/中央社) 中國的醫學水準也許先進,但醫療服務就有待商榷了。(圖/路透社) |
|
(回目錄) |
傳播線上:ABC onine—兼談New Media與公共廣電之轉型 | |
傳播學生鬥陣 | |
今年7月16日由客家電視台推出全台第一個符合DVB/T國際標準,支援中文規格的數位互動電視節目《小小客家變變變》,實為台灣朝向數位互動電視產業邁進一大步,此節目需耗費相對多的人力資源、技術和時間,實驗性質強,也顯示出高品質的數位電視內容節目必定得投注一定的心血才得有所成。 先進國家具有公共服務性質的廣電媒體,除被賦予領導國家進入數位產業轉換先驅的使命,卻也同時在科技衝擊下面臨更多挑戰:龐大的市場化趨勢、面對多頻道的轉型與競爭,還要適時排拒政府經費縮減的壓力。展望新世紀,公共廣電服務更須考慮閱聽人及新媒體形式的轉變,思考因應之道。 澳洲的公共廣播電視系統ABC於今年3月推出數位頻道ABC2,儘管去年ABC曾經擁有兩個實驗性很強的數位互動電視節目,但因成本過高,考量之下收掉節目,將成本壓至最低後推出ABC2,播放優質的兒童節目及文教節目。根據報導,澳洲聯邦政府希望在2009年,數位電視能夠完全取代類比電視,然而工黨通信發言人譚納(Lindsay Tan-ner)指出,ABC的新頻道根本無法滿足澳洲對數位電視的需求,聯邦政府在促進數位化方面所做的投資太少。 然而,相對於電視的高門檻,新興的網路媒體平台無寧便宜許多。ABC於1995年推出ABC online,結合其本來舊有的廣播頻道內容提供於網路上予人下載,結果受到好評,成功地將ABC與新媒體結合展出另一種嶄新的面貌,也賦予公共媒體更多的可能性。附帶一提,過去5年來,由於澳洲聯邦政府增加資金的投注,使得地方廣播服務有越來越好的表現,更凸顯幅員廣大的澳洲在地理、文化上的多元性,也證明廣播媒體便宜且深具彈性的表現力,能創造更大的效率。 除了廣播內容增加網站的豐富性,ABC on-line提供優質深度的新聞內容,並提供多元豐富的網站入口。像運動資訊、極具在地性特色的地方入口網站(The Backyard),以及對於公共廣播服務來說相當特別的宗教入口網站。此外,政府提供特別預算且獲獎的科學入口網站(The Lab),擁有相當大的討論空間和論壇,資訊亦每日更新。此外,ABC目前已與澳洲電影委員會以及維多利亞省電影委員會達成協議,將針對寬頻服務提供產製內容,提供如數位藝術、影片等內容。 在ABC於2004年的年度報告中,顯示每月造訪ABC online網站的人次有124萬人,而ABC網站是澳洲人最常瀏覽網站中的第13名。而ABC網站中曾推出一個關於科學、心理的廣播節目,創造一週內14萬人次下載的紀錄;相較真正收音機的收聽人數可能更多,前景看好。 數位時代公共媒體面臨的不僅是商業化的危機,閱聽人近用媒體的形式也不停在轉換之中。科技的介面和使用形式隨著生活形態的移轉以及地理、社會環境的不同而產生複雜的形式,然而閱聽人應是選擇最方便且利己的形式接收媒體。數位互動電視作為電腦網路的延伸也可以是一種思考模式,而回歸最基本的網路平台則可以有更多的思考和想像空間;不僅是作為數位內容產業的發展創新,更期待如此輕便的近用模式可以拉近公共廣電與大眾的依存關係,由此思考公眾與媒體間的關連,似乎可以帶來另一種視角的啟發。 Our Questions 1.你認為公共廣電媒體可以提供什麼樣的數位內容? 2.什麼形式的資訊提供可以增進公廣媒體與公眾的依存關係? 媒大事 林志玲回台 媒體蜂湧報導 因為拍廣告而摔馬的名模林志玲,23日終於回到台灣。台灣媒體為了搶先報導「台灣女兒」回台的實況消息,無不使出渾身解數,各媒體甚至於以「總統級採訪」方式,以全紀錄全程守候並跟隨林志玲到台大醫院。林志玲負傷回台頓時成了全台關注的焦點議題。 小編媒批:林志玲到底有多偉大?小編我不知道!不過我知道有媒體拱她為「台灣女兒」,好大的情操啊!林志玲到底有多重要?小編我也不知道!不過,台灣商業媒體的新聞標準上,林志玲似乎是台灣人最重要的「公共利益」所在吧? 衛星電視執照審查未過 近期補考 近期衛星電視的執照審議鬧得風風雨雨,為人詬病已久的電視新聞台紛紛放話表示會改進、且「可望過關」。但即便有審照壓力,各電視台近期報導依然故我沒有改善跡象。雖然審議過程受到各方壓力,但審議委員依然堅持,爭議最大的新聞頻道,倘若不能深切反省,將有「殺一儆百」的可能。審查結果將於8月2日前公佈,屆時將確定換照名單。 小編媒批:怎麼審議?如何使審議機制透明公開、避免落人口實說政府作政治力干預?這都是可以討論也可以公評的!因為我們都有共識,了解現在媒體環境的生態結構。那些沒有過關的頻道其實也必須好好思考自己沒有過關的原因跟理由,多多思考身為新聞媒體的社會責任是什麼吧! 香港學者指出媒體七大罪 據報載,為期3天的國際媒體與傳播研究學會年會,於27日由中國新聞學會召開一場名為「聳動式媒體報導現象:政治報導與名人新聞的價值與倫理」的研討會。會中,與會的來賓與學者對於台灣和香港媒體有精采的討論,而香港大學新聞及傳播媒體研究中心總監陳婉瑩則指出,現代新聞業在政治和市場壓力下,可說懷有七原罪:娛樂化、低俗化、口水化、炒作、傲慢、貪婪和作假新聞。 小編媒批:這七項罪狀最根本的原罪,乃來自於不擇手段的商業惡性競爭,以及一切唯利是圖的經營思維。這樣的原罪,除了自己自省,更需要閱聽眾的自覺,以及公共廣電機制的制衡與服務,才能彌補商業媒體的不足哪! |
|
(回目錄)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 |
本報誠徵閱讀經驗分享,歡迎教師、家長及學生分享經驗,題材包括如何推動學生閱讀、啟發學生閱讀興趣、學生閱讀心得或小書評,文長500~1500字皆可,投至fiveguys@ms19.hinet.net,凡經採用,敬奉薄酬。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寫信給小編 e-mail: |
fiveguys@ms19.hinet.net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一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