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魅力新故鄉0046
   
新故鄉  
Eye-Catching New Homeland

 電子報 0046期   94/8/5發刊

老住戶楊繐鳳與新住戶王惠美等人,商討茅埔坑路段綠美化的構想。


桃米水噹噹徵選活動

撰文/蔡雅娟

 為了讓桃米的風貌可以處處皆風景、處處令人驚奇,並營造物種更好的棲息環境,在內政部營建署「生態社區」計畫的支持下,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在七月二十九日舉辦「第二屆桃米水噹噹」綠美化徵選活動,鼓勵居民一起動動手、動動腦,用創意營造耳目一新的家園。
  今年徵選項目分為家戶型、路段型綠美化以及家戶型生態池,各參選的居民輪流上台報告自己的想法與創意,除了現場的投影照片外,有的居民還自行準備企劃書、海報、相片等,侃侃而談自己的構想,並接受五位評審委員的諮詢。

八十二歲的羅添富老里長踏著穩健的步伐,參與路段型綠美化徵選活動。

大伙以同樣誠摯的心為創造桃米美麗新風貌而努力,後排為埔里內埔社區的居民前來觀摩水噹噹的活動,作為社區推動綠美化的參考。

參賽者使出渾身解術上台報告自己的想法與創意,除了現場的投影照片外,有的還準備企劃書、海報、相片等輔助素材。

  「我想把原來的水泥池打掉,重新用石頭砌成青蛙可以住的家。」
  「我想在整條路上種滿光腊樹,營造一條獨角仙的步道。」
  「我計劃在庭院種蜜源植物,讓蝴蝶可以到處飛舞。」
  「我住在大坪頂,就是四周種滿白蘿蔔的地方,我想在庭院的空地營造生態池,讓白頷樹蛙、拉杜希氏赤蛙有個家。」
  「這裡是進入桃米坑的必經之處,我想要讓來參觀的人有個好印象。」……
  今年的參賽者人數比第一屆成長了一倍,在推動生態村的行列,大家對於綠美化的想像,已超越硬體的建構,而是以自然、生態為主軸。
  桃米坑的新住戶黃惠美就提到:「由於受到大家推動生態社區的影響,我家的坡崁也使用生態工法,未來我想在四週庭園種下原生植栽……」由於大家的努力,「生態」在桃米已變成了一個「氣氛」,這裡的一草一木、蟲鳴鳥叫都成了社區重要的資產。
  「我好愛這些原生植物,一有空就去種;石頭運來,我就修修補補;希望未來這條鄉間小徑兩側,能夠長滿花花草草……」參加路段型綠美化徵選的謝秀琴,去年桃芝風災後通往住家的路面多處坍塌,六十歲的她一個人搬運沖刷下來的石頭,用雙手砌石做成美麗的邊坡,讓其他物種能夠躲藏棲息。
  「這是我的招牌,我當然會好好維護。」參加家戶型生態池徵選的廖永在說出了評選的另一個重點,在施作完成後,後續的維護是更需要用心去經營的。
 此次活動共甄選出五條路段、十位家戶的綠美化施作及三座生態池的營造,居民即日起將開始構思及施作,專家、評審們也繼續給予諮詢。預計十月前完工,期望為桃米增添美麗新風貌。
  這個把「青蛙叫做老闆」的地方,創造更多適合生物棲息的環境的意識與行動,在桃米社區新芽已慢慢滋長。  

訂閱魅力新故鄉:

電話:049-2422003

傳真:049-2422018

地址:545南投縣埔里鎮西安路一段259號

與我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