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法鼓文化心靈電子報
::本電子報由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發送,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下取消訂閱::
第九十期 / 2005年08月10‧每週三發行

來看看素超人吧!

本期素的鹹蛋超人特別摘了陳章波菩薩的文章〈吾、悟、無、巫、舞、武〉。剛看這篇文章的標題時,素的鹹蛋超人心想這該不會是繞口令吧!還忍不住就唸了出來。(隔壁的誤以為素的鹹蛋超人牙齒痛。)

但是細細閱讀之後,才知道陳章波菩薩談得是人類演化成長的過程以及禪修的經驗。

陳章波菩薩提到一個禪宗的故事,故事裡南獄懷讓以牛拉車子比喻,說明心與身在打坐時的關係,又說到「修行是從心開始,修行就像牛拉車子,身體是車子,心是牛」,所以素的鹹蛋超人大概知道牛車是打坐的一個重要的關鍵,下次一定要好好找台牛車來精進打坐功力。(這真的是太殊勝了,太殊勝了。)

學科學的陳章波菩薩經常在文章中探討禪修與科學之間的異同處,(這讓兩個領域都不熟悉的素的鹹蛋超人佩服不已,)根據素的鹹蛋超人的明察暗訪,以及愚石小編的內線消息。陳章波菩薩之前刊登在法鼓文化心靈電子報上的文章,都收錄於今年九月份法鼓文化即將出版的新書《黑熊能入定嗎?》

動物學專家陳章波教授,以禪心為放大鏡,帶領讀者微觀動物與植物世界的奧祕!感受全新的身體小宇宙、山水大自然,體驗什麼是「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時時刻刻鍊心,不追求什麼,也不討厭什麼,因為一切好、壞原本是一體的。

心的詩偈

 
吾、悟、無、巫、舞、武

■ 陳章波(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人的肌肉有兩種收縮類型,一種是肌肉長度不變,但張力加大;另一種是肌肉收短,而緊張強度不變。前者稱為等長收縮,後者稱為等張收縮,都是由腦的神經衝動後,再傳達命令下來。禪修打坐過程中一再要求放鬆,且又維持上身的高度不變,就是在訓練肌肉,做改變張力的等長收縮。訓練過程中,如何知道腦的神經下達了命令?

禪宗有趕車或趕牛的典故:唐朝南嶽懷讓見到馬祖道一很認真打坐,但卻不得力,因此問他有沒有看過牛拉車,馬祖答:「當然看見過。」南嶽再問:「那如果牛車不走的時候,是打車還是打牛?是趕車還是趕牛?」馬祖說:「當然是打牛了,要是牛不走,縱然把車打壞了,還是不會走。」問題就出這裡,打坐禪修時,怎麼知道哪裡是牛?哪裡是車呢?

修行是從心開始,修行就像牛拉車子,身體是車子,心是牛。雖不知牛在哪裡,但車子卻如實的在那裡。因此修行入門的時候先要調身,其次才是調心。坐著時,確實可以感受到身體是緊或鬆,就可以逐漸調整身體往鬆的方向走。也就是說,這頭牛有沒有放鬆?如果沒有,我們就要鞭打牛,但是牛(心)在哪裡?不知道,就如同在黑夜或霧中;於是禪修者,這裡打打那裡打打,到了某個程度,車子動了(身體鬆了),就知道打中了牛。在禪修過程中,就是藉由身體的放鬆反應來測知腦中的神經衝動是否放鬆。

如何知道身體鬆了?有兩個方法,第一是重量往下掉,所以屁股、腳感到越來越重。第二是感覺到身體內有微微的晃動,就是所謂的氣機,是體鬆的初階表徵。

同樣的原理,當我們把腦中有關自我意識部位的腦神經活性減降,這時候就「無我」,就空了。知道自己無了,就是「悟」。當自我意識放下以後,感覺能力會非常的強,這時候就像「巫」一樣,能夠感覺到外在的能量訊息,或者是自我潛意識所釋出的訊息。在感覺接到訊息的情況之下,用身體語言把它表達出來,就是一種「舞」;如果用自己身體防衛安全,如同太極拳的動禪,那也就是「武功」了。

「吾、悟、無、巫、舞、武」都是同一個音的系統。在人類四百萬年的演化成長過程中,三十萬年前大腦的發展呈現出左大腦略微大於右大腦,也在這個時候喉頭下降,可以開始說有意義的話。在這之前,人類有很長的時間和大自然互動,大部分用的都是右大腦的覺性,當左大腦的語言能力增強以後,常常會壓抑右大腦的覺察,也就是這個原因所以說「言語道斷」,講話的時候用了左大腦就干擾了右大腦的覺察。

專攻巫術信仰的宗教人類學博士許麗玲在「巫路之歌」中提到,她可以放棄平日的自主意識來捕捉外在的訊息,進入乩,成了神鬼的代言人,但這仍受到靈異的牽制。深度禪修者也有類似神通的經驗,但卻可以自主,雖然是處在無的狀況,但是因為「默照」,所以還是能夠自覺,心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從禪修的角度來說,我們是在訓練我們的腦,先從肌肉的部分開始練,最後練到整個自我意識的調控;身就如同渡河的舟,要捨得放下才會進入心的深層。問題就在,怎麼知道渡了河?禪修過程要身心交替,不執著於身,比重從身往心的方向增加,最後連心也捨棄了。當我們能夠放下意識而覺察到無我,就非常的自在自得。

心理學家馬斯洛指出,人有五種層級的需求,由物質的衣食生理需求到安全的、愛與被愛的、尊嚴的與自我實現的需求。這些需求有兩個特色,一是在較低層級的需求滿足了之後,才能發展出高層級的需求;另一是達到高級需求的階段後,人往往可以捨棄低級需求的滿足。行菩薩道的人,努力精進向上、慈悲喜捨,實現自我達於「無」的境界,比實現自我的「有」更為殊勝。

儒家的「內聖外王」到最後也是無,老子也提到「及吾無身,吾有何患」。當佛教傳到中國時,很快地就和中國的「無」結合上了,所以發展出禪;禪在中國的蓬勃發展實在是有其內外的原因,因為釋儒道在無的境界上是有其一致性的。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第244期

聖嚴法師教禪坐
/聖嚴法師

以簡單、易懂、正確、安全的方法,教我們如何自我肯定、自我提昇、自我消融。 禪的修行方法,原則上不出調飲食、調睡眠、調身、調息、調心等五要素。其中,以後三者 …<more>

 

聖嚴法師教默照禪
/聖嚴法師

放下自我執著,是「默」,清清楚楚的知道,是「照」。 聖嚴法師說:默照禪法是最容易用的修行方法,不需要像修次第禪觀那樣,一個次第一個次第的修。… <more>

素食聰明吃電子報第十四期
 
材料: 糯米粉 1斤
地瓜 1斤(切片)
紅豆沙 1/2斤
椰子粉 少許
黑芝麻 少許
杏仁片 少許
作法: 1. 將地瓜蒸熟後壓成泥再加入糯米粉一起搓揉,一邊搓揉,一邊加水,直至變成糰狀為止。
2. 將作法(1)項的地瓜糰揉成條狀,以刀子片切成段狀。
3. 將切成段狀的地瓜糰搓成圓形,再將紅豆沙包入。
  4. 將包好的地瓜球放入水中煮熟。
5. 將煮熟的地瓜球迅速放入裝有椰子粉或黑芝麻或杏仁片的托盤中,令其沾黏即可。
6. 地瓜球形狀可以自行設計,如球形、桃形等。沾黏的材料亦可依個人喜好選用。
 
 
友善列印 我要轉寄
除本電子報之外,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並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法鼓文化心靈電子報    >>法鼓文化文摘報           >>智慧掌中書電子報        >>素食聰明吃電子報
   >>佛法詢問台電子報       >>法鼓文化修行電子報     >>經典學院電子報           >>人生雜誌電子報

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05 Dharma Drum Publishing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轉載請洽:data@ddc.com.tw
客服問題請洽:market@ddc.com.tw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