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5-08-11》 |
本期內容 | |
◎ 形上的流亡:我的天國已經崩落──史蒂芬‧茨威格的悲劇人生之二 | |
◎ 教授爸爸週記:秦淮河畔 | |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
形上的流亡:我的天國已經崩落──史蒂芬‧茨威格的悲劇人生之二 | |
■宋國誠 | |
在文學創作上,茨威格基本上繼承了從亨利‧菲爾丁(Henry Fiekding,1707~1754)以來的文學傳統,這種傳統強調尊重自然的本性,致力於揭發醜惡和虛偽,重視對「人物性格」的刻畫,反映人的自然本性。然而,茨威格又受到當時處於非主流地位的佛洛伊德「深層心理學」的影響,這種觀點強調從人的內心世界,包括欲望、性本能、創傷、壓抑、替代、轉移、模仿等等心理現象,來反映外部現實。 佛洛伊德在1928年的《杜斯妥也夫斯基與弒父》一文中,指出了「作家自我分裂」的創作模式,也就是作家不只是一個自我,他往往將自己分裂為好幾個筆下的「人物自我」或「角色自我」。在佛洛伊德看來,人物自我的多面性與分裂性,實際上是作家「分裂性自我」的表現,因此,作家從來就不是以一個「單一自我」來寫作,而是依據分裂的自我和複雜的精神感受,來表達自我和社會世界之間的互動關係。佛洛伊德認為,「憎父意識」在杜斯妥也夫斯基心中所產生的負罪感、內咎感,是這位世界文豪文學創作深沉動力之所在(註6)。 然而,保守的古典主義小說傳統和佛洛伊德的革命性觀點,竟能巧妙地結合在茨威格的創作中,那就是,茨威格既運用了佛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來發掘古典主義所鍾情的人物刻畫和自然本性,也堅持從古典主義立場賦予精神分析文學在美醜善惡中堅持道德的批判性。 1904年的《艾利卡‧埃瓦德之戀》是茨威格第一部小說集,雖然是一部通俗性、沒有完美結局的愛情故事,但卻表現出茨威格對人處於特殊情感際遇下內心深處之心理變化傑出的描寫能力,特別是對少女艾利卡從孤獨、初戀、沉醉、空想到愛情破滅而回歸現實的描寫,表現出茨威格作為一個「心靈畫家」特有的天賦。 茨威格留給世人且值得珍惜的,除了一系列的傳記文學之外,應是他依據人生三階段(青年懵懂、中年抑鬱、老年虛無)而撰寫的「鏈條小說」,以及二戰之後流亡期間的回憶錄和中長篇小說。「鍊條小說」第一系列是1911年的《最初的經歷》,內含《家庭女教師》、《夜色朦朧》、《夏天的故事》,《灼人的秘密》等短篇;第二系列是1922年的《熱帶癲狂症患者》(另譯《馬來狂人》),內含《熱帶癲狂症患者》、《奇妙之夜》、《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芳心迷離》等短篇;第三系列是1927年的《感覺的混亂》(Amok),內含《情感的迷惘》、《一個女人一生中的24小時》、《一顆心的淪亡》等短篇。 由於受到佛洛依德的影響,茨威格的鍊條小說都是以探討人的內心世界為主題,以人的情感世界的幽邃糾結、情欲之海的波濤起浮、道德徬徨下的迷失和怯弱為形象意識。在他筆下,欲望與激情,一種企圖擺脫社會枷鎖和道德的壓抑而尋求主體自由的解放,一直是茨威格筆下對人性觀照的聚焦點。然而,茨威格對於他筆下的人物,總是採取「男性/罪的救贖」和「女性/愛的昇華」這種寬厚的模式。負情和背叛的男性,總逃不開良心的追討,悲慘和絕望的女性,總是以最徹底的犧牲來反照人性的光輝。再怎麼罪惡的人也有贖罪的機會,再怎麼墮落的人也會在最後時刻發出道德醒悟的微光。在某種意義下,「善無可善終」的思想是茨威格對那個「由樂轉悲」的歐洲社會的深沉透視,這導致了茨威格筆下至善至良的人物,無不充滿著執善的孤獨、壓抑的激情、痛苦的絕望,他們在黑暗的社會中找不到出路,他們喚不醒身邊執迷不誤的人,躲不開少數狂人主宰歷史的乖離命運,因為,個人高尚的品德永遠挽救不了這個重病不起的社會,只能在自求超越的形上理念中無盡的流亡。 《夏天的故事》是一部典型的心理小說,一部沒有真正情侶的愛情心理小說,小說很可能是茨威格在讀過法國作家巴爾扎克(Honore de Balzac,1799~1850)一篇《L'amour coute cher aux viellards》(老人戀愛代價高)之後獲得的靈感,並以說故事者和聽故事者對話,再由聽故事者為說故事者進行心理分析的方式來寫作。 主述者來到義大利一處寧靜而荒僻的避暑旅館,遇見一位二度來此且看來很有教養的上流紳士,這位「整天凝神注視著香菸的煙霧在空中漸漸消逝」的老年人,向主述者透露了去年此地的一樁離奇故事: 去年,一位少女和她的家人也在這美麗的義大利湖畔渡假,她因渴望愛情而顯露出心神蕩漾的神態,被這位上流社會的中年男子所識破,中年男子心發突念,「想為這位少女製造一位秘密情人」,這位情場老手於是假冒年輕男子向少女發出一封接一封的浪漫情書,使少女陷入「愛慕者究竟身在何方」的迷惘中。中年男子以為這場「虛擬愛情」玩得很成功,自以為躲在暗處可以隨心所欲地操縱這場危險的遊戲,沒想到卻被這位少女所吸引,自己反而陷入「虛不可得」的困境中。 當遊戲越玩越真,少女的疑惑和痛苦就越陷越深,中年男子內心的愧咎與恐懼也日漸沉重,一次遇見少女,為了躲開少女眼神中的悲淒和哀怨,他逃離了旅館,等到天黑之後才回到旅館,但少女和家人已經人去樓空,中年男子頓時失去了所有的一切,心中急切地想抓回那場遊戲。 當主述者聽完這一荒誕的故事,向中年男子表示想要把這虛擬故事寫成一部真實小說,並表示小說的主題就是「以為控制了遊戲實際上卻被遊戲所控制」時,中年男子驚慌失措,直呼「虛假的、不可能……」(註7)。這位中年男子顯然寧可活在虛假的愛情幻想中,從此再也無法面對真實世界。 人們往往因為好奇或一時興起,而編織了後果無法設想、結果無法負責的生命遊戲;人們往往奢想戲弄命運,卻反而被命運緊緊地攫住。這位渴望愛情的少女,雖然被這場愛情遊戲捉弄到意亂情迷、心神失序的境地,但依然勇敢地尋找那情書中的心儀者,在情感的陷阱中表現了掙扎與執著,代表著人們對心中高尚事物的追求,儘管她所有的感覺和處境都是在中年男子的「設局」中被觀察和體會的。「躲在暗處玩弄危險的愛情遊戲」雖然是《夏天的故事》的主題,但也是在諷喻當時「藏在宮廷深處玩弄世人情感」的狡滑政客。這位「介於英國政治家和巴黎花花公子」之間的中年男子,正是那喬裝充滿活力並妄言要為人們重建美麗世界之冒險家的真實寫照。「給她製造一個神秘的情人」!這是何等浪漫的奇想,這與二戰來臨前那種「征服世界」的熱情,是何等的相似!一種個人自信與樂觀的情緒在滋生坐大之後就成了國家的自戀和狂想,正如茨威格在描述二戰來臨前那種不知山雨即來的「歐洲情緒」: 我們沒有預料到,給我們帶來歡樂的事物後面也隱藏著危機。衝擊著歐洲的那股自豪和信心的風暴後面緊跟著烏雲。也許繁榮來得太快,也許國家和城市強大得太急促,充滿力量的感覺總是引導著人們和國家去使用或濫用這種力量(註8)。 《熱帶癲狂症患者》(另譯《馬來狂人》)描寫一個遠赴印度「履行救人義務」的醫生,有一天,一位「像似從叢林中逃出來的」白人女子突然上門要求醫生為她墮胎,這位隻身海外孤獨行醫的醫生,一時情欲滋生,藉由提供非法墮胎和握有女子秘密為要脅,要求占有這位高傲的白人女子。然而白人女子拒絕他的無理要求,轉而尋求密醫協助,不料卻因手術失敗而命在旦夕。醫生因為自己不能謹守醫德而深切自責,決心不惜一切代價救治這位白人女子,並以性命擔保嚴守女子秘密以維護她的名譽。雖然醫生為時已晚的努力並未成功,白人女子終於撤手人寰,但當女子的先生懷疑妻子不貞要求開棺驗屍時,醫生極力阻止,甚至以身墜海,和白人女子的棺木一起葬入海底。 這是一篇探討「人獸之別」以及情欲和理智內心交戰的故事。醫生在「救人的義務」負有道德上職守,卻因一時情欲而脫軌失足,導致一個白人女子犧牲了生命,白人女子雖因婚外情而懷孕,也是有失婦德,但她卻寧可冒著生命危險也不願屈從於醫生的淫欲;前者是「因欲而失德」,後者卻「為愛而捨命」。在這裏,茨威格賦予「情欲」截然不同的詮釋和道德意涵。然而,「因欲失德」的醫生畢竟良知未泯,他同樣以自己的生命為自己的失德來贖罪,為了守住白人女子的失德而祭出自己的生命,在生死一線之間贖回了他的尊嚴。 小說中的「馬來熱病」是一個富有佛洛伊德式的欲望象徵。熱病,代表著在文明重壓力下人的欲望原型呈現一種臨界潰堤的狀態,白人女子「從叢林中逃出」,意味著一個野性的欲望客體的闖入,使醫生一時逸出了文明制約的軌道。但是,人性的本質終究幫助醫生從欲望中甦醒,轉而以超乎一般道德的要求來彌補自己的脫軌。茨威格就是以如此溫存的人道主義精神,不吝給予犯錯者一次機會。白人女子為了服從文明的約束而失去生命,醫生則為「欲望殺人」而投海救贖,兩人的死亡各自獲得了情欲昇華的出路。(下週續) 註6:關於精神分析與文學的關係可參考Frederick J. Hoffman《Freudianism and the Literary Mind》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出版,1957;和吳立昌《精神分析與中西文學》,上海:學林,1987。 註7:斯台芬‧茨威格,《永不安寧的心─茨威格中短篇小說集》,張玉書譯,北京:華藝,2004,頁111~119。 註8:茨威格,《昨日的世界》,頁194。 |
|
(回目錄) |
教授爸爸週記:秦淮河畔 | |
■賴鼎銘(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教授) | |
大陸參訪,我二度重回秦淮河。 7月初,帶著學生訪問安徽師範大學,首站先到南京,安師大就安排我們參觀了久聞大名的秦淮河。 第一次的拜訪,其實並沒有留下深刻的印象。7月的南京,實在熱得令人無法忍受,看了江南貢場,我們就躲在肯德基吃冰,等集合時間一到,大家匆匆離開。 7月16日的第二次重返,是在另一團學生,從北京坐火車到南京時,由中國傳媒大學為我們安排的。這一次,我們就住在秦淮河畔的白鷺賓館,一個絕佳的地點,只要跨過秦淮河,就是熱鬧的秦淮夜街。 學生一定被這樣熱鬧繁華的古都所迷惑,吃完晚飯,他們就各自鳥獸散,不見了蹤影。反而我一時沒了興緻,第一次光臨的經驗並不佳;這是一個商業化太重的古街,到處叫賣的聲音,讓人不覺少了閒逛的樂趣。加上入夜的南京仍然燠熱,我逃難般早早回賓館,洗了一個澡,看電視睡覺去了。 隔天一早,未到6點我即起床,匆匆梳洗後,就外出尋找可以運動的場所。夜昨繁華的街道,只剩垃圾及寥寥可數的人群。然而,邊走我邊發現,有一批人或走路,或騎著腳踏車,急匆匆地向著同一個方向集中。 我好奇地跟著這些人,直走到江南貢場邊的「秦淮劇場」。這是一個類似電影院的場所,一大早,一大堆中老年人已擠在大門口,等著領取門票。我一看頓然引發好奇心,也跟著排隊,輕易地要了一張門票,然後跟著人群散開,在門口附近,等著下一步的動作。 我猶疑地問在旁邊幫忙發門票的工讀學生,這是什麼樣的活動,一大早就在舉行?一問之下,才知這是貴州一家藥廠,在發免費的藥品給附近的居民。細問之下,更了解這家藥廠每週贈送藥品兩天,賣藥一天。今天這麼熱鬧,原來是免費送藥的日子。工讀生還告訴我,因為是在廣告,「追風通絡膏」原價426元,在每週賣藥的那一天,價格壓得很低,只要人民幣180元。 了解了狀況後,我就跟著這一批人在劇場的門口等待,到了預定發藥的6點半,我朝著門口走去,進了劇場,卻赫然發覺裡面已經黑壓壓地坐滿人群,有的更擠在走道中間,聽著舞台上藥廠的工作人員說明領藥的程序。 看著這麼多人,等著領藥,舞台上的這個人,興奮地愈講愈大聲。他說劇場座位只能容納730人,當天早上卻擠進了千人以上。但他保證,當天拿到票的人,一定都拿得到藥。不過,他又加了但書,隔天早上,他要開始收門票費,一張一塊人民幣,買到票的人才准進場,也只有拿到票的人,才可以拿到他們贈送的藥。 他邊講邊吆喝開始發藥。照原來的規劃,是由前面一排一排的離席,從左前門依序取藥離開。但沒想到,一時之間人群擠爆了左前門。他邊罵工作人員,邊威脅藥不發了,除非大家依照他的規劃一排一排取藥。 但眼看壓不住洶湧的人潮,他只有放棄,並決定另加大門發藥的窗口,紓解群眾憤怒的辱罵。這中間,我幾度想要離開,不想再看這種幼稚的騙人把戲。但一方面,偏偏又想了解到底是什麼藥,讓這些秦淮河畔的中老年人,甘願一大早排隊如此傻傻地等候? 我就如此與他們身體挨著身體,一步一步地走向大門口。看著這麼多人,我還倒有點擔心,會不會輪到我時,藥都已發完了?還好,我最後總算拿到藥;一瓶是小而扁平的「追風通絡膏」,一瓶是小小的「血脂寧」,打開一看,裡面就裝著3顆小小的藥丸。 等了一個多鐘頭,就為了這兩瓶試用的藥膏與藥丸?我情不自禁地搖搖頭。但轉而一想,這種事情在台灣其實已見怪不怪。在鄉下,老年人為了貪圖免費的藥品,等一整個晚上的還不是所在多有? 我最後還是將這二瓶藥帶回台灣,擺在我的書架上面。我曾試圖上網尋找這個藥廠的名字,及這兩種藥的種種資料,但一直都一無所獲。我現在已把它當成我這一生的另一種奇遇,在那一個遙遠的異鄉,一個夏日的清晨,參與了一場江南的不可思議的藥廠推銷大會。 |
|
(回目錄)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 |
本報誠徵閱讀經驗分享,歡迎教師、家長及學生分享經驗,題材包括如何推動學生閱讀、啟發學生閱讀興趣、學生閱讀心得或小書評,文長500~1500字皆可,投至fiveguys@ms19.hinet.net,凡經採用,敬奉薄酬。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寫信給小編 e-mail: |
fiveguys@ms19.hinet.net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一樓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