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
台灣立報--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內容

教育專題--多元文化教育中的道德評價困境?

小編報報--反核大遊行
================================================================================
=====
教育專題--多元文化教育中的道德評價困境?

文/張振陽

因著國際人權概念的轉變,民族主義再起與少數民族文化權的被重視,
以及「後現代」與「後結構」思潮對「理性」、「中心」、「意義」等
概念的衝擊,以往國家與社會過度重視主流文化,將弱勢文化視為附
屬,或必將融於主體文化的殘餘等概念不斷遭受批判,台灣社會在此一
潮流之下,同時因解嚴後台灣主體意識的發展,對應於代表中國的北方
官話,具有較明顯本土性格的閩南話、客家話、原住民語等等,以被迫
害者的道德姿態,強烈控訴以往政府的同化政策,要求改變以往偏頗的
大中國教育,重視台灣本土其他住民的文化與歷史;換言之,即要求一
個具有多元文化觀的教育。

主體民族如何處理境內少數民族文化的思維方式,在20世紀歷經幾個
重要的發展,由世紀初的籠罩於文化進化論下的同化觀點,到50年代
美國提倡的「熔爐」政策,在到60年代後期源於加拿大的「多元文
化」概念,這當中的變化除因各國國情的特殊因素外,人權概念中對於
文化權的思維變化亦是相當重要的因素。

時至今日,多元文化政策已是各國努力發展的目標,當中體現的尊重差
異、重視弱勢文化的精神,亦廣為人所接受。多元文化主義要求人必須
以多元標準與概念衡量與自身有差異的人群;這樣的概念落實在教育
上,以美國著名的學者James A.  Banks在《多元文化
教育概述》一書中提出的看法,認為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目標「是要為
兩性團體、來自不同族群文化團體的學生和特殊學生促進教育平等的理
想」。

而這樣的目標落實在評鑑上,認為多元文化課程的評鑑應從「多元文化
理論」與「文化相對論」 (cultural 
relativism)的角度來看,對文化絕對論的觀點提出反動。
而支持多元課程評鑑的理論基礎,可歸納有:1、多元智慧心理學;
2、文化人類學;3、知識社會學;4、批判理論;5、後現代理論等


本文在此試圖由借用文化人類學中關於「文化相對論」的一些概念,來
討論關於多元文化教育在實際落實中可能出現的道德評價的困境,必須
說明的是,本文的目的並非認為多元文化教育缺乏實際落實的可能,只
是提出在實踐的步驟中可能出現的困境,以期能在推行該理念時更能貼
近其原先揭櫫的理想。

文化人類學中發展出的相關概念中,與多元文化教育觀點最相關的概念
莫過於當中關於「文化相對論」(Cultural 
Relativism)的觀點,其原型說法為潘乃德
(RuthBenedict)在《文化模式》
(Pattern Of Culture)一書中所提出,她的論證
有兩個部分。

第一、文化因地而異,用她的話來說:「關於文化的歧異性,我們可以
從文獻中提出不盡的註腳。第二、承上,因此文化的價值無絕對可言,
因為我們可能用來評定行為或其他事物的原則都相對於我們在其間長大
的文化。再用她的話來說:「從文化的歧異性引伸,各種行為在不同文
化中即具有不同的標準,正負各異。」

另一位重要的文化相對論鼓吹者賀斯柯維茲(Melville 
Herskovits)亦提出:「評價是相對於他們發生的文化背
景。」借用此一由文化人類學的研究所推導出的概念,多元文化論者以
其作為尊重文化差異與獨特性的理論基礎。但極為有趣的是,當這樣的
價值相對概念,在人類學中其實就存在爭議,當多元文化論者將這樣的
概念引真正進入課堂教學的實際運作時,原先存在於人類學中,關於文
化相對論質疑,同時將被帶入教育的場域中。

人類學家Hatch曾經提出一個關於價值相對論可能有的難題,認為
價值相對論將使得社會缺乏道德基礎來衡量其他民族的行為與制度,即
使他們的慣行很明顯的不人道時亦然。在極端的文化相對論下,所有其
他文化行徑下的任何行為,如西藏存在的奴隸制度、部分民族曾有的
「出草」(獵人頭)、溺嬰,乃至於中國人的吃蛇膽、喝虎骨酒等行
為,都極為容易的可在該文化脈絡下尋找到「意義」或「功能」。

人類學在其發展中推導出「文化相對論」或尊重「土著觀點」等等研究
策略,對其在深入每一個文化的底層,以了解其特殊性的層次上,有相
當重要的意義,使得人類學家可以拋下自身文化的眼光,以更多重的角
度思考人類文化的多樣性。但當這樣的研究策略進入教育體系中,成為
必須被遵守的法則時,當中可能出現的矛盾,如怎樣適當的評價異民族
的行為?卻必須相當小心。

如果所有的評價都必須在其文化脈絡之下進行,這將牽涉著另一個人類
學中存在的認識論問題,即土著觀點如何掌握?在文化研究中這樣的狀
況可以用「互為主體」或「文化詮釋」的方式克服,從而避免了評價的
問題,但在課堂之上的教師是否有同樣的可能去規避評價的問題呢?許
多的事件在本質就具有相當的衝突與爭議,舉一個切身的例子,如教師
如何詮釋漢人移民台灣過程中與原住民土地權的流失之間的關連?如何
解釋原住民「還我土地」的政治訴求?如何既歌頌鄭成功與陳永華對台
灣「開拓」的政績時,又能詮釋在當中被討伐的幾近毀滅的沙鹿社平埔
族的命運?多元文化教育在運動中具有極高的正當性,但在落實的過程
中卻可能存在不得不細緻面對的道德兩難。

類似的問題也可能出現在禁止原住民狩獵的問題上,狩獵在原住民各族
中多帶有重要的經濟與社會功能,但如果把環保視為一種無須懷疑的普
世價值,教師如何在課堂去處理這兩個概念存在的衝突?甚至更深層的
問,如果教師本身並非原住民,該教師是否有權在講台上對於這樣的文
化衝突進行詮釋和評價?依照文化相對論的觀點,所有的評價都必須在
該文化脈絡下,而該文化脈絡必須以當地人,也就是土著的觀點進行理
解,則代表我們必須全面的掌握土著觀點。

但土著觀點如何掌握,基於濡化 (enculturation)所
造成的「文化封閉現象」,每一個成長於特定文化下的人,必然不可能
全然瞭解另一文化的面貌,即「神入」土著觀點的不可能,當然不可能
全然瞭解另一個文化的脈絡,理所當然的,應該失去評價另一文化的可
能。於是,就算多元文化教育中的評鑑方式,將以往一元的價值體系轉
化成今日的多元標準,在實際的運作層面上,依舊存在的不可能真正進
行多元評價的問題,而這包括掌握異文化脈絡的困難,與失去任何可供
參照的評價標準的問題。

換言之,在多元的價值體系中,如果理性、人道、民主、自由、科學等
概念都並非全人類文化概念中所必然共享的意識型態,而是各自有其宇
宙觀與價值體系,如奴隸制度、歧視女性(如在美國人眼中伊斯蘭婦女
的遭遇)等等,各自有其文化脈絡,則評價的標準為何?

人類學家在田野中面對土著的種種文化面貌,基於研究的心態與位置,
可以不對任何與自身價值觀有異的行為保持沈默。但在教育的實際進行
過程,尤其教育本身是具有特定價值設定的行為,這當中的原先的價值
預設該是什麼?我們可以說「教育是協助人成為『獨立思考』的『人』
的過程」的觀念,具有跨文化的普同性嗎?如果沒有,僅在於評價的量
尺做出局部考慮文化差異的修訂,真的做的到多元的評價嗎?

同時,多元文化教育在許多執行向度上有存在幾個弔詭的陷阱,多元文
化教育的推動者認為多元文化教育是一套專為少數民族學生設計,以提
升其成績與文化自尊的制度,而是因應於世界主義的到來,每一個學生
都必須有更正確的態度與異文化相處;換言之,除了主體社會的學生將
會在多元文化教育中學習到尊重少數的概念,少數民族的學生亦將學習
到尊重與接受主體社會的精神。

由此,Banks反駁對於多元文化教育的指控,認為其將會分裂國家
的指控,反而將促成新的團結,而這意味著多元文化教育者接受國家存
在的優先性與合法性。但存在這當中可能出現的弔詭現象是,如果必須
先接受國家存在的優先性與合法性,就意味著具有建國性格的民族主義
思維是不被鼓勵的。換言之,將多文化主義的教育置入如加拿大魁北
克,此類具有建國意圖的民族主義地區時,多元文化教育可能就具有的
鞏固國家完整的傾向。

於是,如果對過去的國家合理性與國族歷史的建構,缺乏相對冷靜的質
疑與分析,多元文化教育將可能具有協助國家機器的可能,以多元主義
與世界主義的外衣,包裝當中可能具有的收編與矮化少數民族運動機
制,成為另一種主體社會內部殖民少數民族的工具。

因此,承認國家存在的優先性,通常會模糊過去國家在建構過程中對少
數民族的掠奪,團結的多元文化教育,對照於以往同化主義與開拓史觀
的國族歷史,如果缺乏對歷史真相足夠的挖掘與反思,缺乏對於國家合
理性的質疑空間,便同樣具有保障多數民族的殖民性格,相較之下,只
是口味比較香甜而已。於是,多元文化教育除可能出現的評價標準的喪
失外,當中亦可能隱藏著國家機制對於籠絡與控制少數民族的陷阱,這
或許是面對多元文化教育時必須帶有的警醒與思考。

多元文化教育所揭櫫的觀點,對應於在此之前種種關於文化具有優劣的
觀點,有其進步的部分,其中尊重個人、性別與文化差異的精神,亦是
人權運動長久以來追求的目標,因應於台灣社會的異質性,落實多元文
化教育亦已成為各界努力鼓吹與追求的目標,在概念上與實際落實的層
面,多元文化教育提出的理想藍圖是值得全人類共同追求的目標。

只是任何一個政策背後具有某種特定的意識型態,也可能伴隨特定的後
遺症,這或許是面對多元文化教育政策時亦不能忽略的,文化相對論的
評價困境或恐還可以歸為方法論認識論的問題,在實際執行時可以用其
他情境的方式克服,只是,多元文化教育並非只是學校或教師的責任,
整體社會都必須準備接受多元文化社會的來臨,準備接受不同價值觀與
意識型態衝擊,否則,學校的教育與社會的實際運作如果仍持續出現落
差,多元文化教育最終只會成為口號,如同今日公民教育中常必須背誦
的中心德目一般,大家朗朗上口,卻缺乏實踐的內在動機。


其他精采內容
================================================================================
=====
小編報報--反核大遊行

發起團體:非核家園行動聯盟
遊行日期: 89年11月12日(星期日)
集合地點: 下午1點, 中正紀念堂正門口,預計2點出發
遊行主訴求: 非核家園,安居台灣
遊行主基調: 溫和而堅定;理性而堅持


================================================================================
=====
參觀立報--http://lihpao.shu.edu.tw

寫信給小編--weiling@lcc.shu.edu.tw

 

═<易達網電子報發報中心>═══════════════════

˙欲訂閱或取消易達網電子報: http://www.edirect168.com/enewsv2/
˙收報、退報有問題,請洽易達網客服信箱: mailto:cs@service.edirect168.com
˙歡迎申請易達網免費電子信箱: http://www.edirect168.com
˙易達網電子報發報中心: mailto:news@service.edirect168.com
˙您想要登廣告: http://www.edirect168.com/html/ad.htm
˙本電子報文章與其相關連結由電子報報主提供,易達網負責發送。

════════════════ 作自己的媒體,唱自己的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