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副刊‧週末書選】
《從兩個蛋開始》
楊爭光著,九歌出版
本書以三十六篇獨立的人物與故事,疊環連套演述出陝西農村「符馱村」自一九四○年代迄今的小民小事,土改與文革這兩個蛋不僅孵出了不一樣的符馱村,亦孵出了一個徹底異變的國度;作者曾稱自己「拒絕宏大敘事」的寫法,但讀者依然能在村民一窗一窗「日日戳戳、吃吃喝喝」的零碎中,照見大世代的諸般遷延與人類底層貫通的性格。在那段特定的時空底下,中國幾乎人人皆苦,符馱村的人當然也苦,但苦得有滋有味,不叫不嚷,說什麼也不放棄生養吃喝,取樂調笑;而他們自成一格的道德系統裡沒有強者標誌優越的刻度,卻有弱者開脫的空間。全書關節處處,活動而不油滑,素樸的寫實風格筆下也未曾遺漏應有的意味,因此足以跨越經驗的隔離,擊中各式背景讀者的笑穴或淚點。
(琉璃葉)
【好評不斷‧繼續推薦】
《煮字為藥》
徐國能◎著
中國文學總能在失意時給予人安慰與鼓舞;得意時給予深省與超越,值得我們沉潛其中。作者例舉日常中俯拾皆是的中文應用,表現語文的趣味與可能的深度;從名篇中檢證其價值,帶領讀者賞析箇中深境;並略談一些中文裡特殊的字詞或修辭方式,及探討寫作的種種問題。作者希望能藉這本書喚起讀者對語文的重視,並提供讀者閱讀上的小小趣味。
書生徐國能/夏瑞紅
首先,我必須坦白,我只是徐國能文章的眾多愛慕者之一,而且跟他僅只見過一面。
那是五年前某日,我在報上讀到他寫的散文,「刀工」,驚為天人之作,於是冒昧打電話去邀人家見面。那次我們談了些跟閱讀習慣與當代文學作品有關的事,徐國能態度溫厚自然,論述中肯深入,跟一般他那個年紀的人,氣質大不相同,讓我印象深刻且由衷讚賞。
因此之故,去年初,我夢想在浮世繪版開一個叫「中文正紅」的專欄來重燃大家對學習中文的熱情,第一個想到的作者就是徐國能。就這樣,剛到大學教中文的徐國能,每星期四固定在浮世繪分享他所領悟的中文之妙,以及對時下中文教學的反思,為期整整一年。那一年中,讀者迴響不斷,特別是許多中學國文老師們來信表示,他們不但每周必讀,還推薦給學生。
關於徐國能,在「中文正紅」專欄推出之初,浮世繪版上已請高明做過精采描寫,我就不妄加贅語,謹摘要如下——
前輩作家廖玉蕙說:「在多次擔任文學獎評審的會議裡,他的文章總引起相當的注目。熟練的文字及所映襯的哲理間,潛藏著忍不住的滄桑。他的每篇參賽作品,幾乎沒有例外的,都很快獲得評審委員一致的青睞,得獎對他而言,簡直如探囊取物。評審都揣想作者一定是位洞悉人情、飽經世故的老頭兒,照面時,真是吃了一大驚!怎麼竟是位冷面飄香的俊美書生!徐國能的文章,顯示了和他年齡絕不相當的冷靜成熟、蘊藉包含,很容易便讓人將他和一般的新世代寫手區隔開來。」
他師大博士班的同學陳大為說他常有過人的見解,和過人的幽默:「沒有比書生一詞,更能夠貼切地形容我第一次跟徐國能聊天的印象。但他並非騎馬倚斜橋的那種書生,有點仙風道骨的小國能,居然騎一頭像犀牛般魁梧的超重型機車,有五分哈雷的樣子,真是帥到不行。書生的馬上風姿遂有十步殺一人的氣勢。」
而徐國能是這麼自我介紹的:「我的家庭較為單純,比較特別的地方是一家人都喜歡看書,所以從小就有閱讀的習慣與興趣。我的中學時期正好是升學主義巔峰的最後幾年,大部分的課程我都覺得乏味,因此成績很差,大約是全班最後一名。」
至於他對中文的情感,簡單概說則是:「我國文學論理宏肆而抒情含蓄,特別重視比興寄託,對人生的解釋代表了整個民族與文化的情感與智慧,無論在藝術上或是哲學的層次上都有令人驚嘆的成就。我國的文學總能在失意時給予人安慰與鼓舞;得意時給予深省與超越。」
我想,徐國能所寫的並不只是一個發揚中文的專欄,透過那些靈秀端莊的文字,相信他同時也為日漸浮躁的社會注入了一股清逸之氣。
最後我要代表浮世繪版的工作同仁陳斐雯、鄭至勤、李永平,感謝徐國能、也恭喜他的專欄集結出版。
——二○○五年四月十四日
(本文作者為《中國時報》副刊浮世繪版主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