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5-08-16》 |
本期內容 | |
◎ 傳播線上:新聞頻道的他山之石──傳學鬥內部讀書會 | |
◎ 來去紫禁城:無限小的台灣心眼 | |
◎ 我討厭書 |
傳播線上:新聞頻道的他山之石──傳學鬥內部讀書會 | |
讀本:《透視BBC與CNN:媒介組織管理》 著:Luck Kung-Shankleman 譯:彭泰權 出版:亞太 「到了2020年,許多廣播節目供應商們,也許會通過不同的途徑,向數以萬計的閱聽人提供各種廣播節目……廣播將不再是為公眾利益服務的典範,相反的,許多廣播服務和廣播產品將會像其他產品一樣去尋求購買的顧客。」(Congdon,1991) 1980年代末期以降,柴契爾倡導的市場自由化政策、新的傳送技術的引進,以及當前正熱門的「數位革命」,每次的轉變都嚴重地衝擊著廣播電視體系──這個曾經以捍衛傳統道德標準為己任的文化事業。時至今日,廣播電視已成為一個完全以市場為導向的系統,不再遵循公共服務的典範。 本書作者有感於環境變化對於組織文化、經營策略之交互影響,提出了:1.組織文化如何面對策略導向的變化;2.在廣電組織中,文化對策略決策過程的實質影響又是什麼?程度有多深?以這些問題作為研究的核心問題。在選定當今最具代表性之公營媒體BBC與商營媒體CNN為研究對象後,作者旋即宣告:無意比較兩種模式孰優孰劣;本書的目標僅在幫助讀者瞭解「組織文化是如何影響決策」。 檢視本書之理論架構,作者引用沙因(Schein)的文化模式來透視BBC與CNN的組織文化。沙因認為,在每一個組織的核心,都有一整套相互關聯的、未被大家所察覺,但卻又為大家所共享的文化理念,這種理想決定組織成員如何感知、思考與行動。依據作者在1994至1995年間,針對BBC內21名高層人員和CNN的13名高層人員訪問中,歸納出兩家公司雖有不同的組織文化,但卻面對共同之數位化革命、媒介兼併、競爭加劇、營收減少等問題。茲簡述如下。 BBC的歷史淵遠流長,首任執行長雷斯主張「提供公眾喜歡的,而不是他們想要的」。此一菁英思想,形塑了BBC的整體文化。BBC的員工相信:BBC即是英國生活方式的一部份,他們的工作是在捍衛一份偉大的遺產。許多年來,BBC的表現未曾讓人失望過。但這一切的基礎均仰仗穩定的執照費收入。 然,現狀是,隨著家庭電視機購買數量下降,加之1991年後執照收費下調,在在都使得這個龐大的機構必需面對營運上的困境。而BBC的挑戰,就是如何在英國之外的國際市場,以BBC的品牌能量帶來一筆新資金注入。同時,BBC的文化包袱,使它在激烈的商業場競爭上放不開手腳,還得面對「公共服務的狗卻搖著商業活動的尾巴」的質疑聲。 CNN的崛起,正如它的創辦人透納一樣,極富故事性。這個24小時全天候播出的新聞頻道,打敗了美國三大電視網的新聞節目,並且重新定義了新聞的意涵:現場播出(Live)、全球性(worldwide)、新聞是正在發生的事。CNN自認為是個局外人(儘管時代華納與CNN合併後已是全美最大的媒體集團),勇於挑戰舊習。相對於BBC,它們認為節目的品味應由觀眾來決定,因為「我們理解生活的現實」。 但縱使如CNN,在決策上充滿個人性、機動性的媒體組織,也必須面對競爭者增加和波動的收視率造成收入不穩定的困擾。 CNN的文化特色,正是重大新聞事件發生時,它所能提供的快速報導。但在平時,一般人卻不會固定地收看CN-N。如果CNN想改善問題,勢必又衝擊到他們核心文化中的機動性風格。 BBC與CNN兩家組織文化殊異的機構,在面對自身經營上的困境時,竟不約而同地採取進攻國際市場的策略。然,根據馮建三在本書序言中補遺,走向國際路線並沒有替CNN帶來更多營收。另外,BBC雖然於英國國內飽受商營媒體圍剿,但仍受向來倡議私有化BBC之《經濟學人週刊》讚賞;而原本以為會遭到瓜分的執照費,最後還是全數保留予BBC。只是,BBC在海外的商業頻道依舊為人詬病。 行文至此,不禁疑惑:我們可否假他山之石以攻錯?國內為數眾多的新聞頻道,全都標榜效仿CNN模式。然則,如CNN之流,職志以全球之新聞頻道自許,尚且面臨無新聞可播、波動的收視率困擾;國內的新聞頻道又哪來這麼多的新聞可播?至於公視,雖未有如BBC之沈重歷史包袱,也缺乏如BBC般的品牌光環;但可否在有限的9億元預算下,開創更多的公共服務(如,釋放部份節目版權,供教育單位使用),以獲得公民社會更廣大的認同?凡此問題,都還待進一步深化討論。 Our Questions 1.國內的新聞台全都號稱24小時即時播出,你有沒有發現它們其實在深夜時刻都以重播的方式播出? 2.請收看CNN一小時,試比較與國內任一新聞頻道之異同。 3.你認為公視可以播廣告嗎?你希望公視播出何種類型的節目? 媒大事 中華電信民營化,公有電信輓歌 儘管電信工會經過數波抗爭、罷工,仍無法挽救中華電信民營化的命運。交通部及中華電信公司執意無視於立法院決議與輿圖利財團等論壓力,於8月9日將3%的股票以盤後拍賣的方式釋出,總共賣出28萬9,431張,為國庫帶來162億元進帳;另外在海外存託憑證(ADR)方面,紐約證券交易所盤後釋出14%的股權。交通部持有中華電之股權降,民營化順利完成。持股比例目前為交通部47.89%,中華郵政0.89%及勞保局0.39%,官股共為49.17%;海外ADR25.3%,其餘財團股東為國泰人壽7.5%,富邦集團旗下台灣大哥大、富邦人壽保險、泛亞電信、台灣弘遠投資,共持股5.63%,新光人壽保險0.69%。未來交通部將逐步釋股,至官股比率降為34%。 小編媒批:恨保守思維之熾,哀左派力量之頹。值國祚不興、奸佞妄為,乃弔歎曰: 公有電信成往事,資訊社會何以為。 還富於民豈無私,海外釋股勢難回。 無分軒輊藍或綠,一丘之貉政與媒。 賤賣國產緣赤字,打壓勞權成永劫。 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成立,呼籲建立媒體公約 鑑於換照引發媒體改革之爭議,8日由民間32個婦女、兒少、同志等團體發起「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呼籲全民應共同參與媒體監督改革的工作,除了政府政府他律與媒體自律之外,更應共同建立一套包含各階層公民意見、符合社會公義的媒體公約,以避免婦女、兒少、及同志及弱勢族群的人權一再被侵犯。 小編媒批:唯一得以制衡政府的力量,就是人民。建立全民監督機制、培養健全的社會參與態度,絕對是民主社會必須思考的重要課題。 |
|
(回目錄) |
來去紫禁城:無限小的台灣心眼 | |
魏宏晉(北京大學博士生) | |
記得幾年前我獨闖非洲,去找一位我國駐馬拉威使館的朋友一起去玩耍。我們兩個人開著一輛吉普車到肯亞的一座國家公園探險。蒼茫大地,杳無人煙,一天中只遇到一輛也是載來旅遊客的車子,車上坐的是幾位日本人。 後來不久,我逛到了以色列去,很神奇的,竟然在機場遇到一位朋友,她是個日本人,跟英國男友也到以色列度假。 世界很大,可是不管到怎樣偏僻的角落,總是會遇到日本人。不管我在歐洲、非洲,甚至偏僻的中國絲路,或者是台灣的深山部落,總少不了聽到操日語的人們交會同行。 有一位北大的老師忿忿不平地跟我說,他第一次出國到荷蘭去開會,會後到一個公園去遊覽,竟然發現公園的導覽手冊有日文但卻沒有中文。他說:「中國人比日本人多得多,怎麼可以沒有中文解說呢?」 我沒有跟他多說。中國人實在是沒辦法,這幾年才見了世面,但老弄不清世界有多大?別人有多重?以及自己斤兩有多少? 中國人的世界觀很狹隘,善於把「中國人」的概念無限膨脹。台灣人雖然不至於搞不清自己的大小,但卻常把「台灣人」無限縮小,將自我無限膨脹。中國人愛講的是很大的我──中國;台灣人愛講的是很小的我──台灣人,也就是自己。 台灣人到哪裡都會把自己的群體無限做小,一分再分的結果是一人一國,互不往來。日本人則會團結變大,結合成一位巨人,令任何人都不敢小覷。 北京聚集了不少台灣人,幾年前第一次職棒簽賭案後,一些落難的球員轉到中國來推廣棒球,其中北京就是重鎮之一。這些球員有的到俱樂部,有的到大學裡教球,提升了中國棒球水準不少,也帶動了一些風氣。 北京打棒球的風氣有了,於是就有一些比賽舉辦。不管是正式的硬式棒球,或者慢速壘球,都能夠吸引相當多的隊伍參加。不果很有趣的,別的國家人士打球就是打球,大家歡樂愉快就行了,但台灣人就不是,打個球都會有各種恩怨情仇產生。 大概就幾個月前吧!北京一些愛好棒球的外國人士辦了個針對在北京外國人的國際慢速壘球賽,參加的隊伍包括美國大使館等棒球風氣盛的國家,有十多隊以上,其中北京台商協會也組隊與賽。比賽每個週末開打,採循環賽制,所以一打就幾個月。 最近比賽打完了,輸贏並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打得高不高興?據我所知,中南美、美國、日本和韓國等隊伍的球隊大家都玩得很開心,但就是我們台商隊的成員一處幾個月下來心結難解。原本想藉這樣比賽團結在北京愛好棒球的台灣人士的初衷,並進一步在北京台商體育部內推廣棒球的計畫,打完球後竟然難產,一隊分成兩派,賽後互相放話攻擊,簡直令人不可思議。 近幾年中國棒球漸漸興起,台灣人功不可沒。照理來說,台灣人在中國棒球運動這一塊應該大有可為,可是實情卻不然,許多台灣人播種的成果,最後卻都被其他人接收了,只因為我們的內鬥性格太強,實在成不了氣候。北京許多大學的棒球隊原來都是台灣人成立的,但現在台灣人儘管許多還擔任教練,可是已經漸漸不成為隊中球員的靈魂主流了,取而代之的是韓日等國人士。不是台灣人球技不行,而是其中總會發生誰看不順眼誰,以及誰該當頭的問題,搞到大家都不爽,乾脆就不玩了。 日本人在北京玩棒球就不像台灣人這樣玩。他們循序漸進的形成一個同心圓,以棒球為核心,大家就在一起玩,然後擴大成為友誼賽,最後竟可以形成同盟。也許說來很不可思議,但事實就是如此。單在北京,日本的軟式棒球隊就有26支,而且已經有了制度化的例行賽,成立聯盟了。 不要對於日本人的成就斜眼蔑視,人家就是一步步默默走出來的。台灣人呢?不想說了。四海都有日本人,到處都有台灣人,可是台灣人就是鬥不過日本人;台灣人只會鬥台灣人。 也許許多人現在已經忘了,1989年中國發生六四事件,民主國家發動對中國的抵制和禁運,有些禁令至今甚至還沒有解除,比如說歐盟的武器禁運。六四後,中國國際形象大跌,絕大部分國家的商人都停止到中國投資,當時只有台商還持續地進入中國做生意,成為世界進軍中國市場的最先鋒部隊。 然而時至今日,經營最久的台商成績卻最糟糕,形象最不好。一般中國人把台資企業當作找工作的最後選擇;根據調查,中國前50個形象最好的企業沒有台資企業。 這些訊號實在不容台灣人「狡辯」,台灣人就是沒辦法把自己做大,這在人民普遍有大頭病現象的中國社會極為吃虧,他們是很難喜歡只為蠅頭小利爭得頭破血流的台灣調調的。 在北大的校園裡,如果出現一群上百人準備出遊的團體,裡面有台灣人、日本人和韓國人,有經驗的不必聽講話就可以立即分辨出來。 台灣人一定是三三兩兩成為小團體講話,而且其中一定有人會對某些人「視而不見」;日本人則會圍在一位老大的周圍聽他講話,其他人專注聽訓,一句不吭;至於韓國人,一定一直互相鞠躬,看到前輩立正鞠躬是韓國人的標準特徵。 哪種人的表現最好?說實在的,見仁見智,很難斷言!但是如果要看成就,我很肯定地說,台灣人最糟。由小見大,一個性格內只願意突出個人的民族,它註定就只能永遠為小;如果還加上不知天高地厚的德性,那更慘,就等著傾滅覆亡吧! |
|
(回目錄) |
我討厭書 | |
教案設計︰劉彥秀 服務/就讀學校︰大安國小 出版社/遠流 作者/曼殊夏‧帕瓦基,蔣家語譯 繪者/琳妮‧法蘭森(Leanne Fran-son) 類別/觀念引導 適用年級/中年級 書摘 米娜的家到處都是書,她的父母愛書成痴,嗜書如命,不斷的買書、借書、看書,但是米娜卻超級討厭書。直到一場意外發生…… 那天米娜不小心把家裏最高的一疊書打翻,書中的主角有王子、公主、大野狼、彼得兔……一個個從書裏連滾帶爬的跌了出來,把屋裏搞得天翻地覆。為了幫這些主角回到他們書中,米娜只好唸了一本又一本的書。但這時她才發現原來書中的世界是那麼有趣。對閱讀這件事,米娜有了新的想法。 問題與討論 問題一:(引起動機)爸媽和老師總是叫你:「要多看書!」今天竟然有一本書說出了另一種聲音:「我討厭書!」你是不是贊同極了?為什麼? 問題二:(同理思考)書中的米娜為什麼會這麼討厭書? 問題三:(想法轉換)這天,爸媽回來嚇壞了……「因為米娜竟然在看書」,你覺得是什麼改變了米娜? 問題四:(同儕分享)小朋友,你有看過很棒、讓你愛不釋手,值得推薦給同學看的書嗎?請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一下吧! 延伸活動 活動一:名偵探柯南出擊(適合低、中年級) 就如同故事中的情節一般,今天在教室上演「書中主角落難記」。老師將數個故事主角、重點物品排列出,再放上已混亂的故事名稱信封袋,讓小朋友替故事中的主角找到出處來源。 *教學小撇步: 低年級:可安排較簡單的角色,如:青蛙、玻璃鞋等,一方面讓孩子回想故事,一方面透過活動也可激勵未看過的孩子去看那些書。 中年級:可穿插安排難易的角色(將自己想要安排給孩子看的書穿插在其間),如:青蛙、大野狼、阿桃阿明(漢聲小百科主角)、諸葛亮、亦宛然……,因為具有挑戰難度,給孩子一段時間分組挑戰,讓孩子有機會、動力主動去翻閱班上圖書角或學校圖書館的書。難易、角色挑選,可視班上學生程度及搭配課程教學內容做調整。 活動二:白雪公主變奏曲(適合中年級以上) 分組進行故事改編比賽:以白雪公主一故事為主軸,老師在黑板上陳列另外數個角色(如:大野狼、青蛙、小豬、玻璃鞋等),故事中至少要安排兩位新的角色出場,讓學生進行故事改編大賽,也可延伸為創意故事寫作的教學。 *教學小撇步: 推薦參考林世仁老師的「11個小紅帽」,將小紅帽改編成了11種另類的新版小紅帽,讓人想法和創意都大增呢!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寫信給小編 e-mail: |
fiveguys@ms19.hinet.net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一樓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