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Career就業情報-學習情報(20050816-0043)
第 0043 期 發刊日期:2005年08月16日
職場Fashion 360行點將錄Career 首頁 訂閱雜誌

【職場Fashion】正職工作危機來臨!人才派遣正崛起
【360行點將錄】洪志鵬-教你贏得老闆的芳心

職場Fashion

正職工作危機來臨!人才派遣正崛起
非核心部門人力首當其衝
或許你不知道,國內金融業現有1/3人力是用派遣員工;歐美國家則有超過12%的勞工,是屬於派遣等「非典型雇用」。從藍領勞工、基層白領到高階專業人員,正職工作機會正在快速被派遣所取代。
文◎曾玉萍

將來派遣業一定會跟國際化結合,台灣人到大陸上班,可透過人才派遣
  如果你有機會到日本,不妨到他們的便利商店逛一逛,你會發現,幾乎所有日本的便利商店都在販售有關「人才派遣」的書籍。

  前幾年,「人才派遣」這個名詞在台灣還很陌生,短短幾年間,「人才派遣」儼然成為台灣目前最熱門的人才趨勢。事實上,「人才派遣」是從日本引進的名詞,意思是由派遣公司雇用員工,派遣到一般企業去上班,被派遣員工在企業的指揮監督下工作,但薪資卻是向派遣公司支領。

人力調度彈性攸關成本

  近幾年,企業面臨全球市場競爭的高度不確定性,經營更需要彈性。企業不斷在尋求降低成本的方法,逐漸將員工分為「核心」及「非核心」員工。有些公司將10~20%的非核心員工,改由外部派遣人力替代,銀行業、科技業、資訊業、外商公司、以及大型本土公司,都開始透過這條管道來取得人力。

  過去為了應付整年度最高峰的勞力需求,企業必須雇用高比例的正職員工,但是當產業的高峰季節一過,不能因為沒有訂單,就將這些員工資遣。為了調節季節性的人力需求,達到彈性人力的規劃,企業逐漸削減固定人力,多出來的彈性部分,則透過人才派遣來應付,將人力成本有效地降低。

  事實上,人才派遣在國外已經盛行多年,土地面積和人口與台灣相當的荷蘭,非典型雇用員工佔整個勞動人口的比例高達50%;整個歐盟的非典型雇用員工比例則為15~18%,美國也有10%。台灣總勞動力將近1,000萬人,如果以10%來預估,台灣的人才派遣業應有100萬名勞動人口的規模,發展潛力相當可觀。

醡漿草組織席捲全球

  1948年成立於美國的萬寶華(Manpower)企管顧問公司,為美國股票上市公司,全球共有4,300家分公司,遍布全世界68個國家,一年在全世界派遣的員工高達200~300萬名。

  萬寶華台灣分公司總經理李崇領表示,企業對於基層人力,所投入的資源愈來愈少,寧願將大部分的資源用在核心員工身上;至於非核心員工,就以人才派遣取代,以降低經營成本。

  但是對於人才派遣公司而言,企業非核心人力這塊市場,才是他們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因此相對願意投入較多的資源。企業若與人才派遣業合作,就不必再投入大量心血或機器設備,給這些非核心員工。

  英國管理大師韓第(Charles Handy)在《大象與跳蚤》一書中指出,未來經濟的主角,將是「大象」(企業)和「跳蚤」(個人)的混合型態。由於企業面臨全球市場的高度競爭,經營上需要不斷追求精簡,因此,終身雇用制已經宣告死亡。

  韓第預言,未來企業將轉型為「醡漿草」組織,醡漿草葉共有三瓣,這三瓣分別是代表核心人力、約聘人員、及彈性勞工。換言之,非核心的組織人力,將有極大比例改為派遣、約聘、部分工時等「非典型雇用」。

  Career就業情報總經理朱承平舉例,1998年日本只有三分之一的大學應屆畢業生找到正職工作,其他三分之二,都是屬於非典型的雇用型態。

基層白領派遣為現階段主力

  在國內的派遣員工中,從事客戶服務、資料處理、行政總務等工作的白領派遣人員,大約是藍領派遣的兩倍以上。

  台灣早期人才派遣的內容,以基層的行政助理等替換性高的工作為主,銀行的客服人員也是人才派遣的大宗,目前台灣金融業有三分之一的人力來自人才派遣,有些大型金控公司甚至特別成立子公司,來承接內部人才派遣的案子。

  派遣不是企業的專利,政府單位也是使用派遣的大戶,國內的健保局、勞保局,有許多員工都是來自人才派遣。

擴向高階專業人才派遣

  除了基層人力使用派遣,這幾年專案導入性質的工程師、乃至中高階主管也都加入派遣的行列,在美國甚至出現CEO人才派遣的案例。此外,像是中華航空公司的外籍機師,以及紐西蘭的監獄與交通監理機關,也都是運用派遣人才。

  這顯示出專業技術人員,在派遣業將會不斷成長,派遣進入「專業職能」的時代即將來臨。

  朱承平預估,將來派遣業一定會跟國際化結合,台灣人到大陸上班,或是大陸人到台灣上班,都可能透過人才派遣的方式。

  在紐約、巴黎和蘇黎士,都是上市公司的ADECCO藝珂人事顧問公司,全球的分公司超過6,000家,每天有超過70萬名派遣人員為企業提供服務,台灣分公司總經理陳玉芬指出,很多人誤以為人才派遣的薪資都不高,事實上,正因為期間短,有些專業人才派遣的工作,薪資反而比正職工作更高。

進入理想企業的敲門磚

  由於缺乏市場資訊,社會新鮮人往往不瞭解,自己究竟適合什麼工作?因此換工作的機率非常頻繁。根據Career就業情報在6月份所做的一份調查顯示,有50%以上的應屆畢業生,願意把派遣或約聘當成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如此一來,在求學階段就可以瞭解自己適合怎麼樣的工作,例如想到外商銀行任職,就可以詢問派遣業有沒有這樣的工作機會?先做3~6個月試試看,透過真正的職場體驗,瞭解自己的興趣與志向。

  比起正職人員,透過人才派遣的管道進入一流企業的門檻比較低。精英人力資源公司副理朱哲志指出,人才派遣可以成為進入理想公司的敲門磚,但自己的心理建設很重要,派遣人員應該比正職員工對工作抱持更高度的好奇心,具備更主動學習的工作態度,以爭取更多的表現機會,累積工作經驗,一旦遇到自己真的想爭取的工作時,才有可能成為公司的正職人員。

生涯轉換的中繼站

  除了是進入一流企業的跳板,對於就業市場競爭力較低的族群,例如二度就業婦女,人才派遣也提供了工作的機會。此外,如學歷較低、年齡較高、或經驗不足的新鮮人,也都可以透過派遣公司安排,迅速就業。

  對於重返工作職場的二度就業婦女,人才派遣提供的彈性工時,是她們得以兼顧工作與家庭的絕佳選擇。另外,在新舊工作的轉換階段,人才派遣提供了短期經濟收入的管道;在出國留學之前,人才派遣也提供了一個短期的工作學習管道。在生涯轉換的過程中,至少生活維繫不成問題,可藉由這份短期工作做些不同的嘗試,同時也有些額外收入。

勞退新制推波助瀾

  陳玉芬表示,勞退新制的實施,讓台灣的企業有機會重新審視過去的用人政策,人才派遣的彈性人力運用,將成為未來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工具。

  根據勞委會統計,目前台灣有6萬人從事派遣工作,佔總勞動人口的3.25%,與先進國家12%的派遣接受率相比,還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再加上派遣員工無權加入被派遣公司的工會,在勞資關係的介入比較少,相對也是企業的一大利多。

  派遣已是就業市場一個無法抵擋的趨勢,求職者不應抗拒這樣的趨勢,反而該學會如何利用派遣,幫自己爭取更好的工作機會,利用派遣業體驗不同人生,在工作與工作轉換之間,累積自己的資源與技能。此外,也要想清楚自己究竟希望在這裡學到什麼?得到什麼?如何在這段期間獲得最大的效益?這是派遣員工最大的挑戰與學習。
 

360行點將錄

洪志鵬-教你贏得老闆的芳心
職場人際關係學-部屬篇
文◎祝康偉

  若將老闆依好人、壞人、聰明、笨蛋分類,大致可分為四個象限:一是聰明又正直的好人,二是聰明的壞蛋,三是不聰明但心地善良,四是又笨又壞。

  假設你遇到的是第一類「聰明的好人」,恭喜你中獎了,他會是你生命中的貴人,只要你贏得他的信任,跟著他鐵定會水漲船高。

  若遇到是「聰明的壞人」,這樣的老闆常常把時間花在部門間的人際鬥爭上,你只需把分內事情做好就行,重要的是「明哲保身」,除了得小心翼翼,還得鍛鍊一副裝瘋賣傻、言不及義、裝無辜、裝可愛的身手。

  聰明人懂得算計,就算你跟他不是同掛的,團隊裡總要有幾個人能做事。

  因此,只要你在公領域的能力夠強,幫得了他,老闆絕對不會輕易動你。

  第三類「不聰明的好人」,這類老闆智商不高,喜歡學習卻只學到皮毛,碰到時髦的管理方法,就急著捧回來,從乳酪到紫牛,腦裡盡是半調子的術語。

  你只需畫畫大餅,包裝技巧好一點,像是替專案取一個好名字,簡報時一切訴諸圖表、數字化,誇大成果,主管就容易被吸引,呆伯特裡很多這種例子。

  第四類「又笨又壞」的老闆,壞的原因在於、他一切出發點都是為了彰顯自己價值,而不是為公司。但是受限智商,只能短線思考,常常覺得沒有安全感。

  幫這樣的人做事,可以儘量不疾不徐慢慢來,不必乖乖地有求必應,對於老闆太過分的要求,就是要推拖拉扯、藏天遁地。

  但是,務必要切記一個最高原則,那就是「老闆畢竟是老闆,事情可以不爽做,但是態度一定要謙卑。」

  無論如何,如果想從同儕中冒出頭,把工作做好是基本盤。若能做到讓老闆覺得跟你講完事情,就等於做完的境界,代表你已取得他的信任。屆時,不管他是屬於哪一類型,都會在「功績本」上記上你一筆。

  另外,接手燙手山芋的任務,也是凸顯自己能力的捷徑。別人眼中的爛客戶,到你手裡變成最支持公司的主顧,不僅讓老闆對你刮目相看,也會讓你一夕之間變成功臣。

  有些人會以為投直屬主管所好,才是晉升的王道。事實上,只討好頂頭上司一個人,難保他的任期能撐到你升官,而且他還可能生病或把你出賣。

  為了避免這樣的風險,要讓直屬主管以上的人知道你,也就是讓組織知道自己的價值,主動爭取跨部門合作機會。

  在這樣的機會中,表現優異的你,記得要把握「雙贏」的原則,適時將功勞歸給頂頭上司,以免威脅到自己的主管,招來負面的效應。


 



就業情報雜誌

Career No. 352

將才學
‧訂閱雜誌
‧前期雜誌
‧訂戶服務
訂閱 Career學習情報
請輸入您的 Email:

   
我對電子報的意見 登錄履歷
未經授權禁止轉貼節錄 Career 就業情報
就業情報網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01www.Career.com.tw
服務電話:0800-712-712 客服傳真:(02)2703-9828 E-mail:service@career.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