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5-08-17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5-08-17》

本期內容
◎ 客廳幼稚園:她的夜晚比白天美麗──讀《女教授應召實錄》01
◎ 教育論壇:這樣敵視教師難道有利於教育?
◎ 對中華電信私有化的質疑
◎ 我討厭書



客廳幼稚園:她的夜晚比白天美麗──讀《女教授應召實錄》01
   
前一陣子,電視上報了這麼一則新聞,說有一個目前正在念交大的美麗女高材生,因為家裡無力負擔她的學雜費,因而決定去展覽會場打工當show-girl。電視機前的她擁有玲瓏有緻的好身材,配上一身清涼的裝扮,隨著音樂節奏扭腰擺臀,勁歌熱舞,秀氣的面龐上洋溢著活潑開朗又熱力十足的笑容,十足專業與敬業。當showgirl不但讓她因此荷包滿滿,解決了自己的財務問題,更讓她一年來的憂鬱症不藥而癒,重新拾回青春年少所該擁有的快樂與自信。

我想,這則新聞之所以會變成一則「新聞」,除了女主角自力更生、努力排除人生困難的奮鬥形象,足以激發閱聽人的正面心理之外,她的交大高材生背景與這個背景和實際職業之間存在的反差,則為這條新聞的可看度加分不少;再加上美麗,這又是她的學術背景不被人期待的一項「意外」(不是說交大無帥哥嗎?誰又會期待交大有美女呢?印象中美麗的女孩子好像都該是在第一類組才能碰得到的。男孩子也是如此,比如同樣是名校畢業,哈佛小馬哥好像就是比劍橋胡市長來得「星運順遂」),所以,理論上,或者就刻板印象來說,一個會唸書的女孩子,是不大可能(也不應該)同時擁有美貌的,她應該要長得「很遵守交通規則」。一個會唸書的女孩子,不大可能(也不應該)依靠她的身體來賺錢,她應該要靠她的腦袋才是(否則豈不是浪費)。

然而我們的這位女主角,她既聰明又美麗(第一重違背前述法則),又不是用當家教、當助理,或當任何「高尚職業」的方式來賺錢(第二重違背前述法則),如此一來便顛覆了我們的社會期待與一般常識,矛盾地、怪誕地刺激了我們的好奇與想像,同時也挑戰了我們許多習以為常的基本假設──聰明才智這種東西的優越性與絕對支配性(尤其是偏重理性思考方面的智力)。當一個人同時擁有智力與魅力,而他或她最終的職業選擇又無法兩者兼顧的時候,他應該是臣服在她/他的脖以上部份,而非脖子以下;臉皮之內,而非臉皮之外。

其實,當年的髮禁與制服不也是同樣邏輯的延伸嗎?當學生的只消把書念好,穿什麼衣服或剪什麼頭髮都不重要,因為我們假設這兩者是無法兼顧的,你花多一點時間關心你的髮服,就必然會花少一點時間關心你的功課,好像這兩者之間只存在單純的互斥關係。為什麼當時不會有人這麼想:我把外表打理成我喜歡的樣子,會讓我心情更好,所以唸起書來會更有效率呢?而為什麼唸書的時間與考試卷上的分數就一定是成單純的正比呢?那個年代好像一切都很單純,所以思維和行動上也不能太複雜。

於是,那時候,「好」學生看起來都是呆呆的一個樣,放牛班的孩子看起來才會有變化(說來可笑,那時所謂的變化也不過就是頭髮削得薄一點、袖子捲得高一點、裙子穿得短一點、書包畫得亂七八糟)。也許這就是我們現在會對一個交大女生(或男生)有某種特定期待的原因,或許也是讓這個原本只是某人生命中的一則小故事變成一則大眾新聞的原因(會場上的showgirl那麼多,為什麼只有交大高材生美女的才有新聞價值?)。

高材生美女去當showgirl……嗯……聽來是頗有點吸引人目光。但如果,這則新聞的反差再大一點呢?比如說,女主角從大學生變成大學教師,工作性質從showgirl變成callgirl(應召女郎)呢?日前不久才看過大塊文化出的一本書《女教授應召實錄》(Call-girl),講的就是這樣的真人真事。作者Jeannette An-gell自波士頓大學獲得她的社會人類學博士學位後,就開始過著一種雙面生活──白天在社區大學教書,晚上在應召站從事性服務工作,如此這般過了3年歲月。這本書就是她脫離皮肉生涯多年後對她這段人生所做的一段紀錄與回顧。

會對這本書感興趣,是因為上學期我在大學裡兼課,教授質性研究課程,對於這樣一本有點類似人類學田野研究的書籍,自然會投以較多注意。再加上作者的雙重身份之一是一位大學院校裡的老師,這讓同樣也站在講台上的我產生一種特別的親切感﹐對於Jeannette Angell這樣一段不同於「常人」的遭遇與所做出的不同於「常人」的選擇﹐當然乃至於Jeannette Angell這個人﹐都感到十分好奇。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出於什麼樣的原因﹑碰到了生命中什麼樣的關鍵時刻﹑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呢﹖當她在經驗這段人生歷程的時候﹐她在想些什麼﹖她在感受些什麼﹖這樣兩種迥然不同﹐甚至可以說是極端相反﹐幾乎不可能碰觸到一起的生活方式﹐同時在一個人身上統一起來的時候﹐會是一種什麼樣子﹖而更重要的是﹐讀者讀完她的故事﹐對於性產業這種平常並不熟悉﹑因此可能帶了很多偏見與誤解的行業﹐是否能有更深一層的了解與認識﹖除了滿足獵奇式的好奇與想像之外﹐我們究竟能有多少啟發﹖

其實類似這種揭密式的探究不少﹐許多研究者為了瞭解平常人不易瞭解的行業﹐而深入某群人的世界﹐與他們一起吃住和生活。Discovery頻道上就曾播出過這麼一集節目﹐一位西方女性研究者深入日本藝妓的世界一探究竟﹐試圖揭開這一行的神秘面紗。或者國內也曾報導過﹐研究生為了研究色情行業而下海陪酒。但這些只是從旁觀察而已﹐或最多僅具有客串性質﹐Jeannette Angell卻是紮紮實實地就下海從事這一行(雖然她當時並沒有做某個學術研究的企圖與目的﹐但她的專業背景也多少讓她具備一些這方面的敏感度與研究意識)﹐真的是以這行謀生﹐賺進了銀子﹐填飽了肚子(當然﹐為何一份教職會養不活自己﹐Jeannette在書上已做了她認為足以說服讀者的說明)﹐以這點來說﹐這本書勇氣十足的第一人稱經驗與絕對誠意的第一手資料﹐就讓她具有高度的可信度與可讀價值。(下週續)
(回目錄)



教育論壇:這樣敵視教師難道有利於教育?
  羅德水(教師)
教育部於8月8日發佈新聞稿指出,歷時1年7個月,歷經13次會議研商的「教師請假規則」,已經於教育部第547次部務會報通過,並將於94學年度公布實施。

由於無法可依,現階段中小學教師之差假管理係部分比照「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的相關規定辦理,明顯有違教師法第18-1條之規定(教師法第18-1條:教師因婚、喪、疾病、分娩或其他正當事由,得依教師請假規則請假。前項教師請假規則,應包括教師請假假別、日數、請假程序、核定權責與違反之處理及其他相關事項,並由教育部定之),因此,在教師差勤法制化後,應可兼顧教師請假權益及學生受教權之衡平,共創教師請假權益及學生受教權之雙贏。

然而,讓人無法理解的是,全程參與本案協商訂定的家長團體,卻又於近日要求教育部停止實施教師請假規則,其理由之荒謬,論述之貧乏,簡直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諸如「不要讓學生的寒暑假成為老師不當得利」、「實施教師寒暑假不上班即不支薪的制度,落實不工作則無薪資的普世勞動原則」云云。

少數家長團體成員這樣敵視中小學教師的言論與行為,當然會引起教師同仁的抗議,不過,如果將時間的間距拉長,吾人更可發現,部分家長團體及其核心成員對於中小學教師的敵意,幾乎已經到了「逢師必反」的程度。從教師會會務假的法制化、教師成績考核的設限與否、到國中小教師的課稅配套協商,乃至於近日的中小學教師的寒暑假問題,幾乎只要與教師權益有關的議題,家長團體就非得站在教師的對立面,積極主張減少教師的權益與福利事項不可。

觀察台灣各類社運活動,像這樣一個團體積極主張應消減某一個職業從業人員之薪資福利,恐怕也是絕無僅有的現象。值得注意的是,特定家長團體雖然口口聲聲宣稱代表家長,在主張減少教師權益時更是要端出學生受教權的護身符,可另一方面,在諸如抗議高學費政策等爭取學生與家長權益的行動中,卻又絕少見過這些家長團體的身影,更別提是在聲援其他弱勢受雇者的抗議活動了。

對於家長團體的組織定位與社運路線之選擇,我們無從置喙,然而,許多基層教師始終無法理解的則是,為何家長團體千方百計就是要降低中小學教師的薪資待遇與福利事項?這樣敵視教師的動機究竟為何?敵視教師難道有利於學生受教權之保障?或有利於教育品質之提升嗎?

當然,我們也必須承認,由於組織立場各異,家長組織與教師團體之間,對於特定教育議題之看法難免有所差異。儘管如此,相較於教育行政部門與中小學教師的關係,教師與家長之間,其實並未存在著不可化解的結構性對立因素,如果從提升學生受教品質的角度觀察,家長團體與教師組織甚至應該聯合起來,攜手向教育行政與立法部門施壓遊說,以爭取更多的教育資源與經費。

讓人遺憾的是﹐家長團體似乎寧願選擇與教師組織對立和衝突﹐問題是﹐這與他們所宣稱的維護學生受教權﹐卻又恰恰是條南轅北轍的路。從民國83年410教改大遊行至今整整也已經10年了﹐或許也到了重新審視親師互動關係的時候了﹐誠如立報8月10日的社論所說的﹐「教師不是家長的天敵」﹐重新建構和諧的親師關係﹐不僅僅是教師的責任﹐也有待更多家長的覺醒與參與。
(回目錄)



對中華電信私有化的質疑
  薛丹琦(中正電訊傳播所研究生、傳學鬥成員)
陪伴台灣走過70年的歷史,公有電信日前正式與台灣人民正式告別,輓歌響起總是許多不同的聲音,有人歡欣鼓舞認為舊制終於結束、有人哀傷落淚送走昨天的回憶、有人認為這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但是在這別離時刻,我們是否認真檢視中華電信民營化之後,電信基礎建設發展的佈局與資訊公民權力該如何落實?

過去40年間,關於電信市場應該如何管制,不外乎是兩種論點:透過政府的行政管制發放執照,或是賦予電信市場的私有財產權制度。傳統說來,電信關乎國家安全,國家則透過交叉補貼的方式,承擔近用的責任。但「世界貿易組織」(WTO)卻改變了規則,讓電信轉向商業(Chatal Peyer,2005)。但是,真正的議題不是在於管制與自由市場,而相反的,應該關注基於公共利益的管制與服務純粹私人利益的管制方式。

台灣在電信自由化過程中,令人質疑的似乎只有注意產權的私有化,也就是將股權移轉民營,而未討論其他民營化的方式。根據「國營事業民營化管理法」的規定,不論是否是合資事業,如果政府資本超過50%則為公營事業,必須接受相關法規約束。

政府達成增加收入的目的,最快的方式是賣出產權,不是進行事業的改造;加上近年來政府財政拮据,因此將中華電信變賣民營化的營收,短期內似乎可以解決稅收不足、赤字上升的燃眉之急。然而政府以全民釋股作為號召,製造全民獲利的氛圍,真正獲利的真的會是「全民」嗎?

環觀近日相關媒體與政治言論,首先支持民營化論者提倡增加競爭力的迷思,多半停留在投資獲利的角度,最後則是對於中華電信貴族勞工的譴責,在這樣的論述之下,並未對國家電信發展進行討論,也未討論勞工權力的保障,多半充斥著「高薪勞工就不是弱勢勞工」的邏輯謬誤,並缺乏對於電信事業「公共性」的討論,僅有立委李紀珠提到電信具有公共性質。歸納支持電信自由化的論述,認為科技導致電信成本降低、電信服務需求的增加,這就是過去20年間電信場域所遭遇的典範轉移。然而商業抬頭、公共概念面臨轉變的問題並不僅及於電信,郵政事業在未來也即將面臨。從由可見,國家已逐步讓位與商業及競爭的現實(Chatal Peyer,2005)。

政府應該促進公民的一般福祉,且其意蘊不必然等同於促進市場活動(譯注:政府不應只考量商業利益)。誠如筆者過去在評論中提到,資訊公民權在電信民營化過程是相對缺席,包括數位落差是否可以現行的普及基金機制進行改善?第二用戶迴路的可行性?以及6百萬寬頻到府是否具有實踐的可能性,或是政策資源的妥協與浪費?以及促進電信市場競爭是否就要撤除公共服務機制?並未討論公營企業與民營企業如何產生良好競爭,符合公共服務的需求。

然而,在中華電信民營化輓歌響起時,令人感到黠然的是,長期之下,國庫空虛只會因民營化政策而更形窘迫,而喪失公營事業定位的中華電信,除了未能盡釋簡單自由派國家操控的單純疑慮,反而有逃避立院及公眾監督的嫌疑;特別股之存在儘管限制了若干公司行為,卻更不保障過去諸般政策任務將能持續遂行。得失之間,誰人得利,似是不言而喻。

此外,國內政策討論的過程是以商品的態度處理、缺乏想像力與細緻規劃、以及單向不具整合性的判斷,然而公民具有非商業利益──作為學習者﹑創作者﹑城市參與者﹑社區成員等等──擁有自身最高的權力位階﹐卻在過程當中被矮化成僅具經濟動機的消費者﹐而這竟與眾所期待之國家傳播通訊委員會(NCC)之旨若合符節。

則面對傳播﹑通訊﹑資訊匯流之勢﹐市場與國家間﹐能否拉出具有意義的公共討論空間﹐卻有待吾人持續對資訊社會下傳播公民權等相關議題保持關心。

(回目錄)



我討厭書
   
教案設計︰劉彥秀

服務/就讀學校︰大安國小

出版社/遠流

作者/曼殊夏‧帕瓦基,蔣家語譯

繪者/琳妮‧法蘭森(Leanne Fran-son)

類別/觀念引導

適用年級/中年級

書摘

米娜的家到處都是書,她的父母愛書成痴,嗜書如命,不斷的買書、借書、看書,但是米娜卻超級討厭書。直到一場意外發生……

那天米娜不小心把家裏最高的一疊書打翻,書中的主角有王子、公主、大野狼、彼得兔……一個個從書裏連滾帶爬的跌了出來,把屋裏搞得天翻地覆。為了幫這些主角回到他們書中,米娜只好唸了一本又一本的書。但這時她才發現原來書中的世界是那麼有趣。對閱讀這件事,米娜有了新的想法。

問題與討論

問題一:(引起動機)爸媽和老師總是叫你:「要多看書!」今天竟然有一本書說出了另一種聲音:「我討厭書!」你是不是贊同極了?為什麼?

問題二:(同理思考)書中的米娜為什麼會這麼討厭書?

問題三:(想法轉換)這天,爸媽回來嚇壞了……「因為米娜竟然在看書」,你覺得是什麼改變了米娜?

問題四:(同儕分享)小朋友,你有看過很棒、讓你愛不釋手,值得推薦給同學看的書嗎?請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一下吧!

延伸活動

活動一:名偵探柯南出擊(適合低、中年級)

就如同故事中的情節一般,今天在教室上演「書中主角落難記」。老師將數個故事主角、重點物品排列出,再放上已混亂的故事名稱信封袋,讓小朋友替故事中的主角找到出處來源。

*教學小撇步:

低年級:可安排較簡單的角色,如:青蛙、玻璃鞋等,一方面讓孩子回想故事,一方面透過活動也可激勵未看過的孩子去看那些書。

中年級:可穿插安排難易的角色(將自己想要安排給孩子看的書穿插在其間),如:青蛙、大野狼、阿桃阿明(漢聲小百科主角)、諸葛亮、亦宛然……,因為具有挑戰難度,給孩子一段時間分組挑戰,讓孩子有機會、動力主動去翻閱班上圖書角或學校圖書館的書。難易、角色挑選,可視班上學生程度及搭配課程教學內容做調整。

活動二:白雪公主變奏曲(適合中年級以上)

分組進行故事改編比賽:以白雪公主一故事為主軸,老師在黑板上陳列另外數個角色(如:大野狼、青蛙、小豬、玻璃鞋等),故事中至少要安排兩位新的角色出場,讓學生進行故事改編大賽,也可延伸為創意故事寫作的教學。

*教學小撇步:

推薦參考林世仁老師的「11個小紅帽」,將小紅帽改編成了11種另類的新版小紅帽,讓人想法和創意都大增呢!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 e-mail:
fiveguys@ms19.hinet.net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一樓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