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傑維恩
究竟是民國七十八年買下這房子,抑或是七十七年?七十九年?蕭學仁已經不復記憶了。他唯一記得的是,那天他到基隆市中正公園運動,很意外竟然也有建商在這裡蓋了房子,他入內參觀,對於遠眺基隆軍港的寬廣視野驚嘆不已,從那時開始,蕭學仁一家子就在這個房子度過了十多個年頭。 為了造訪蕭學仁的住家,我們挑選了宜人的星期日午後,驅車至最北的基隆。蕭學仁是一位知名的古董鑑賞家,對於老台灣文物有深度的研究,在這之前,我也熟讀了《老臺灣柑仔店》、《妹妹揹著洋娃娃:台灣懷念娃娃300精選》、《超人氣企業寶寶》、《老玩具總動員懷舊專刊》等等他的著作。天曉得要得以入內參觀有多麼困難,早在去年的我就數十次致電給蕭學仁,希望能夠登門採訪,他一方面的工作忙,一方面又謙遜的表示房子實在沒有值得之處。終於在二○○五年的台北國際書展我又巧遇了蕭學仁,又問了一次採訪的可能性,竟然他就允口答應了。 要走到蕭家客廳,要經過一個長廊,開了門就看見一大片的view,蕭家的客廳靠基隆港的位置有一大片玻璃窗,俯瞰,基隆港的景緻就橫躺在面前。這樣極佳的視野,比起基隆市行政中心區的長榮桂冠酒店也毫不遜色。許多時候,蕭學仁就坐在老舊牙醫椅上,聽著以畫家梵谷為名的英文老歌「Vincent」,遙望鄰近的海洋並在腦海中醞釀新的繪畫題材。蕭學仁這幾年鍾愛著繪畫,入畫的題材盡是古董椅、老藥罐、老招牌這類的老台灣文物,他的身分不僅僅是古董鑑賞家,還是作家、畫家、攝影師、文史研究者、社區營造規劃師、三家咖啡店的老闆。 這樣充滿驚奇的屋子,蕭學仁卻沒有委託任何一位室內設計師協助,所有的裝潢擺設都是出自於他的想法。自己畫設計圖、請裝潢工人、在天花板上架設軌道燈、挑選合宜的蒐藏品。我聽起來直覺是非常辛苦的工作,但是蕭學仁怡然自得,「我可不想把這樣的快樂留給別人。」蕭學仁說。 而蕭家的屋子有兩次大幅度裝潢變動,第一次是蕭學仁剛搬進這屋子時,為了想在夜晚想看見滿天星斗,他把原來露天陽台的位置加上了整片透明的玻璃,也就是現在蕭家客廳的位置,仰頭看見的不是天花板,而是天空。蕭學仁對這樣的裝潢滿意不已,不過時間久了,由於陽光直曬,地上的木板曬翻了,客廳常常像一個大烤爐,實用機能欠佳。約莫六、七年前,蕭學仁把翻起來的木板全部敲掉,並把陽光直曬的透明的玻璃天花板換成現在的樣子,而這是第二次的改裝,維持至今。 把船艦設備搬回家 對於基隆的在地情感,也反映在蕭家的裝潢上。蕭學仁在幾年前意外遇到一艘商輪要拆解,從小就在基隆海邊生長的他,對於船艦有很深的情誼,就趁著那時將船上的許多設備購買回家了。「我特別對船艦上的東西著迷,從小在基隆生長,我很小就知道船艦上的東西特別實在,即使是一個咖啡杯,你也會發覺它製作得特別厚實。」蕭學仁說。 他說著說著便從櫃子裡取出兩只印上藍色海錨的咖啡杯,我細細端詳著,把杯子揣在手中,其重量及質感果然厚實。蕭學仁見我看了十分滿意,便接著說,「台灣經歷了那個大量消費及大量複製的年代,所生產的東西也都變得粗糙許多,因此我特別喜歡船艦上的東西,即使經過了七、八年還是這麼棒。」 接著他引著我回到客廳的位置,原來在入門處老牙醫椅的上方牆上,竟然掛滿了近十個船鐘,而且每一個都安份地運轉著,絲毫不因為經過了五十年的歲月而有所怠慢。接著我又參觀了以船艦煙囪為造型的置物櫃、煙囪改建而成的電腦桌、被拿來收納用的老美軍冰箱,被改裝成餐桌的船舵、手搖船艦廣播器、鐵錨、櫓槳等等。 跌入了另一個時空 然而蕭學仁家中最讓我驚豔的,還是傳說中滿坑滿谷的蒐藏品。那些藏品讓人彷彿跌入了另一個時空,他實在是過於謙遜,這樣的屋子任誰都要吃驚得張大嘴巴。以客廳為例,一進門,兩只原本不屬於這個歲月時空的老舊牙醫椅首先印入眼簾,往內探去,黑松汽水、資生堂、仁丹等老台灣時期的舊招牌被一一被懸在牆上,除此之外還有舊時代理髮廳的藍、白、紅三色旋轉燈、中醫生的老藥櫥、斑駁的佛像......。我遵循書上的蒐藏品介紹,一一端詳著這些東西,這裡的每一個藏品都可以說出一大串的回憶啊,完完全全是以前柑仔店那個時期的產物。 那些懸掛著舊招牌的地方,蕭學仁闢了一處清靜。幾位喜好老台灣文物的知己好友,常在這裡閒聚,煮一壺老茶,談論那些舊商業時代、古文物鑑賞的話題。老藥櫥的抽被打開了,每個小方格裡放的不是中藥材,而是一只一只的品茗用茶具。訪問的當天,雖然沒有友人來,但是在那寧靜一處,我卻感受到一群蒐藏家熱切討論的氛圍襲來。 因為之前我有採訪過多位古文物的蒐藏家的經驗,這些藏家的家裡不是遍布著蒐藏品,否則就是為了蒐藏在家中興起革命。蕭學仁的思維完全不同,他主張所有的蒐藏品都要儘可能的融入生活,不論是改裝成家具,或是當成擺飾品,都必須有其功用,而不是讓家裡成了放置蒐藏品的倉庫。即使如此,蕭學仁的蒐藏品一點也不輸給別人,他刻意把家中的和室當成倉庫使用,除此之外,他還有一間房子專門當成囤放藏品的倉庫。他的原則就是看到好的老文物就先蒐了,日後再找機會運用。 他影響了全家也影響了整個社區 蕭學仁的小女兒雖然今年才小學三年級,跟著爸爸去看了幾次展覽,也漸漸懂得蒐藏這回事了。前陣子她送給爸爸一個企業寶寶,原因是「這東西看起來舊舊的,可能是好東西,爸爸會喜歡。」 蕭太太對於先生醉心在古文物蒐藏也頗予支持。她的朋友來訪,她也樂於向這些姐妹淘們展示家中特別的裝潢及蒐藏品。蕭學仁有時常會覺得,太太談論蒐藏品的口吻,幾乎就好像是這些東西都是她蒐藏的一樣。而蕭學仁也由衷感謝太太的支持。 一位曾在報社工作的老記者退休了,想找個不錯的環境定居下來,第一次到蕭學仁府上小聚,一來就上了癮,執意要蕭學仁幫忙留意附近的房屋出售的消息,沒過了多久,這位老記者就搬到了蕭家隔壁,兩人成了鄰居。 這個老社區的的裝潢設計可以說是獨樹一格,原本建商規劃的陽台,全都被加蓋改建,而第一戶這麼處理的人就是蕭學仁。除此之外,這裡的老文物玩家也特別多,眺望每一戶人家的透明玻璃窗,便可知道哪戶人家蒐藏老甕,哪戶人家則蒐藏老佛像,這些人大部分都深受蕭學仁影響。 我不斷地從蕭學仁口中挖出這些故事,這原本是一個人的志趣,進而影響了一家人,進而又影響了整個社區。 房子就該要有人味 「不論你的興趣是什麼,這些都是養分,把養份與生活結合在一起,轉變成自己的風格。」這是蕭學仁對於裝潢的看法。每一位來蕭家拜訪的朋友,都會覺得蕭學仁儼然是一位生活家,喜好品酒、品茗,也會鑑賞古董,也愛畫畫,有一陣子蕭學仁還成了朋友之間的顧問,朋友來諮詢他該如何過有品質的生活,而這些朋友當中也不乏一些知名的企業家或是建築師。 很多企業家在功成名就之後,就把房子裝潢大事委由室內設計師全權處理,不論事後產出的房子是極簡風格還是禪風,蕭學仁覺得這些房子都普遍缺乏人味。他認為設計師偏好的風格不見得代表屋主,而裝潢設計也可以不需要花很多錢。 「房子就該要有人味。」蕭學仁說著。 結束一整天的打擾之後,我步出半山坡上的老舊社區。常下雨的基隆又如往昔飄下雨來,立刻轉變成迷濛的雨景。我想透過蕭學仁客廳的大玻璃窗往望外,港口的雨景一定很迷人吧。
關於「裝潢夢想」這個專欄: 對於那些原本空無一物的屋子,他們在陽台闢了一處花園、在客廳放置了蒐藏櫃、在書房立了高聳的書牆,不論是普羅旺斯、極簡、普普、禪風......,那些如歌的裝潢設計,總是在入夜之後,提供一束溫暖的光,讓整個家庭得以吟唱,得以安定。 傑維恩從二○○四年起,陸續拜訪有故事的房子和人。
在你和小庭之間,你恍惚中看見十四號的身影,他那雙深邃的眼像是鑲進寶石似的,沒有任何光線比他更為耀眼。而他就坐在你和小庭之間。你順著十四號雙眼的光,發現壁上那幅畫,你看見了畫中的紀念碑,那畫作的名字是「我把青春鑲在碑裡」。這是你第一次強烈的感受到,自己竟然強烈渴望遇上正從醫院逃出來的二十七號,一個素未謀面的人。甚至你一直深信二十七號將會出現,踩著淡淡疏疏月光而來;順著你的方向而來,她會轉身坐下,在你左右。......《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