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5-08-23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5-08-23》

本期內容
◎ 來去紫禁城:進京為奴 用完就丟
◎ 傳播線上:工人民主真解放,褻瀆專業假自由
◎ 生者怨、死者冤──因醫院不公不義,看見樂生住民由游魂變厲鬼的忿怒之火!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來去紫禁城:進京為奴 用完就丟
  魏宏晉(北京大學博士生)
具最新統計數字顯示,北京全市有戶籍人的口超過1,170萬,常住人口近1千5百萬人,每日在這裡進進出出的暫時流動人口還有約兩百萬。然而,當前北京的水資源可承載的人口規模為1,450萬,在2008年「南水北調工程」水源未到之前,現在這個城市的人口已經達到飽和了。不過,北京的人口卻仍在成長當中,預計2008年規模將達到1,550萬人,到時候的城市建設如果趕不上,單是用水一項就會引發大問題。

北京人口太多了,不管是交通、治安、生活品質都出問題,北京市政府黔驢技窮,最近首次召開「市民建言會」,向市民徵集意見和建議,研究如何解決北京人口壓力的問題。其中有許多「大膽」的建言,比如說限制所謂「低素質」的人入京,雖然引起相當大的反對聲浪,但是贊成的人也不少,值得人們注意。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晏懋洵在前些日子就公開呼籲「不能坐視北京人口這樣快速增長了,應該提高進京門檻標準」、「採取行政手段在當今社會顯然不可取,但是可以考慮提高學歷水平或採取經濟手段等方式」,建言相當大膽,引發了討論。

在文革後,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讓中國「一部份人先富了起來」,北京、上海等城市是改革開放政策最直接的受惠者。中國政府傾全力妝點這些一級城市,從其他地方輸血供應所需,讓他們富裕起來,也「高貴」了起來,付出的代價則是農村凋蔽,農村失業人口激增,大量失業農民離鄉背井進城,當起民工,為城裡人做他們不願意做的建設城市粗活,賺城裡人看不起、但卻是農村收入數倍的一個月5百元人民幣工資。

受惠於這些農村失業人口的滋養,北京等大城發展飛速,環城道路,10年內從二環、三環,到去年五環完工、現在六環規劃中,讓北京越來越多擁有私家轎車的人有更便捷、寬敞的道路「顯富」;一個個新穎現代化的小區在北京城被開發出來,每個都是一個月拿5百塊錢的民工揮汗堆疊出來的。這些大部分可能永遠享受不到轎車、華廈的民工兄弟們,他們卻是建設現代化中國的最重要動力。

然而這些只有集體面孔的中國現代化勞動力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我甚至懷疑這些有錢的中國人根本沒把他們當成「人」,只將他們當作騾馬般的工具使喚應用,用完就丟,還閒人家佔地礙事。

所謂限制「低素質人口進京」就是這樣的想法的產生和發酵,有錢的北京人嫌沒錢的人髒、亂和丟人現眼。

讓我們來看看北京人是怎麼對待這些進京「為北京人服務」的「鄉下人」的!

中國公民在北京設籍不是件容易的事,取得戶籍的限制很嚴格,要嘛是就學,不然是就業或依親才有消極資格申請戶籍,不過審查極為嚴格,過程非常繁瑣。而這些依契約進京的民工等,頂多取得的是暫住證,過期就得回家,妻兒子女完全沒有取得合法居住北京資格的可能。而違法在京的人口的遭遇是很悲慘的,我們常可以看到一些敏感時期,如六四、政治大會等,員警就在路上攔人盤查,沒有證件就立刻逮捕上車送出北京城,一點都不假以辭色。

進京打工的人根本沒有合理的市民資格,更不要說基本的人權待遇了。長久以來,所謂的民工子弟就學的問題就一直被忽視,民工子女交不起基本的學費,更別說不在籍就讀要繳的數萬元不等的教育建設費。這些孩子可能為了不跟父母分開而進城,但是住進城市往往不是他們光明生活的開始,反而陷入失學、無人照料的危機,將來除了奇蹟出現,他們往往成為城市邊緣人。

富裕後的城市人根本無法瞭解,也不願意去理解外來人口的悲情。這些城裡新貴衡量人生價值的標準就是「錢」而已;暴富的他們許多人沒什麼品味和審美觀,只知以錢財數目丈量一切,當然他們也用錢來判斷所謂人的「素質」。

這幾年中國城市裡一直有個聲音出現,希望中國政府像鄰近的台灣、日本、韓國、新加坡,以及香港和澳門等先進國家及地區一樣,開放外籍勞工進口。他們的理由是:「引進高素質的外籍勞工。」亞洲這些國家和地區之所以引進外勞,是因為國內人工成本過高,不得已為之。中國的人工成本是很低,許多國家的人還很羨幕他們有大量便宜而且沒有文化、語言隔閡的本國勞工使用,但是就是有少數愛慕虛榮的城裡人想藉使用外籍勞工來消弭民族自卑感,完全不顧國內勞工人浮於事的現實,既可悲又可笑。

引進外勞的是沒譜,少數頂級的富人還是有能力跳過政府﹐在中國過著「國際化」的生活﹐一套上億人民幣的別墅﹐兩千坪的面積和人口稠密度甚低的歐洲地區莊園不相上下。而要維持這樣的生活﹐他們需要最進步的管家來協助打理家務。上海有家政公司已經引進國際知名的英國管家系統﹐目前這些專業的管家擔任公司管理人員培訓中國保姆。而據說﹐中國有一些戶主已經有意直接僱用英國管家﹐他們的年薪約在80萬到一百萬元人民幣之間。

有能力雇得起英國管家的人當然瞧不起一個月5百塊錢的中國阿姨。他們所花數百倍的代價引進「洋奴」﹐對農村孩子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天文數字。請一位英國管家一年的錢可以供40位中國貧困學生讀4年大學﹐更可以請40位中國阿姨幫你做年做馬4年。

據調查﹐中國在校貧困生的比例為20%﹐約240萬﹔特困生則為5%到10%﹐約160萬。而據中國學者依人均所得比例計算結果﹐中國大學學費是全世界最貴的﹐約是日本的3倍。2004年中國城鎮居民年平均純收入和農民年平均純收入﹐分別為9,422元和2,936元﹐如果按照每名貧困大學生每年平均支出7千元計算(含學費﹑生活費和住宿費)﹐一個人本科4年最少花費2萬8千元﹐相當於貧困縣一個農民35年的純收入﹐這還沒有考慮吃飯﹑穿衣﹑醫療﹑養老等費用。

當然﹐有錢的中國人是不會在意那些20%要付35年純收入才能上大學的貧困農村子弟的困境﹐他們更願意花腦筋的可能是怎樣讓這些「低素質」的同胞們遠離視線﹐眼不見為淨﹐以便繼續維持著城裡人的尊嚴和高素質。畢竟﹐這才是城市人的「高貴」所在﹗
(回目錄)



傳播線上:工人民主真解放,褻瀆專業假自由
  傳播學生鬥陣
新聞局對7家頻道撤照以來,媒體上的主流論述,主要表現為從業人員對政府介入的不滿,論點多在「專業自主」或「言論自由」的保護與否上打轉。然而這裡主張的「專業自主」與「言論自由」,屬於誰所有呢?台灣的電子媒體市場開放十餘年下來,傳播工具成為媒體業主的生財管道、左右輿論的利器,已是既定事實。過往,爭議焦點常縈繞著媒體意識形態是否影響新聞產出;但對於媒體機構下的底層媒體工作者心聲,卻未有相對應之探討。於是,我們想問,基層從業人員在這個低度發展而高度競爭的工作環境中,能夠堅持多少「專業」?獲得的「自由」又有幾何?

縱觀現今台灣媒體工作者所面臨的挑戰,不外乎低落的新聞專業素養與資本家控制的媒體結構。從晚近的「腳尾飯」事件、賽馬式的名模報導,到無所不在的置入式行銷,只說明頻道主管的經營策略,戕害專業尤烈。而在收視率競逐的生態中,工作條件惡劣,在職訓練闕如,工作者只求應付交差,棄所學專業不顧,若說專業遭主管的催逼踐踏亦不過份,以至於有媒體大亨公然主張「不要跟我談你的專業,show me the mon-ey」。甚者,台視攝影記者平宗正屍骨未寒,各新聞台的記者依然在今夏的颱風天裡出生入死,而主管的保證只是「加強防護裝備的採買」。在這種前提下,工作者的尊嚴與自由到底何在?這種工作條件下的產品,也就是新聞報導與節目,迭受觀眾批評已久,受過專業訓練的工作者豈有不知?從許多業者與中階主管在歷次「自律」宣言看來,他們對新聞倫理、專業亦非無知,顯然也不敢自外於社會批評,然而長久看來仍只是空口白話。由是,當新聞局公布執照審議結果的當晚,東森新聞的記者大聲質問官員之時,為何不認真思量,他們在老闆的要求下製造了什麼樣品質的新聞與節目,而導致頻道因品質堪虞,受民意反彈,最後遭撤照命運?工作者質問的矛頭,不應放過指導生產的經營者。

參照國外媒體改革之案例,法國《世界報》員工於1968年從資方手中獲得40%的股權。在編輯部員工堅信「經營報紙和經營義大利麵工廠不同」,且媒體必須對公民負責的理念上,進行編輯策略改革,讓基層承擔相對的編採決策和執行責任,拓展以公眾利益為取向的新聞報導或評論(註)。此舉使《世界報》的質量俱增。

反觀國內,每當媒體發生問題,社會輿論便要求媒體自律。但如前所述,這樣的自律宣言往往只流於編輯主管「自由心證」。而底層媒體工作者依舊得受迫「長官」指令,進行有違編輯公約的新聞採訪。可是,當面臨換照審核或類似腳尾飯等媒體問題時,卻要與媒體老闆共同分擔責任,甚至承受犬儒者的嘲諷。如此的刑責追究法,宛如對受暴者本身加以指責,卻輕易地饒恕了施暴者。我們以為,困境的解決,在於媒體工作者意識覺起,要求組織中設立記者董事席次,實際參與、共決媒體經營策略。

此次執照審議的法令與過程的確不完美。但我們正可以藉此爭議,開始討論如何建立一個更公平與合理的媒體管理法令,而不是封殺這種思考。我們認為,媒體的運作能否良善的前提,除了目前已有討論的公民參與機制的確立,更重要的是生產者的權益的保障,能否落實。比如國外許多媒體行之有年的「編輯室公約」,是由新聞工作者共同討論形成的編採協議;或如強化基層工作者的團結意識與主動性,對抗無理的工作要求規約,要求強化在職訓練等等。凡此都是媒體運作能否更加健全的基石,但在台灣卻一直受到有意忽視。而這種忽視更說明了現在爭議中突出的「專業自主」與「言論自由」,絕非基層或一般工作者的心聲。進一步論,這個基石,唯有公權力的介入才能穩固。而這種介入方式-,表現為媒體退場機制之建立,是促進了真自由,絕非現在主流批評所言的迫害自由。

註:楊汝椿,〈另類記者的媒體改造經驗:兼論內部新聞自由和新聞倫理重建〉。《新聞學研究》:52。

1.你覺得記者算是勞工階層嗎?他與其它行業中的工作者有什麼不同?

2.當媒體報導產生問題時,你覺得媒體老闆與記者各應擔負的責任是什麼?

媒大事

有鑑於媒體缺乏自律與他律,一味競逐商業利益與收視率,使得近年來媒體新聞充斥對婦女、兒童、少年、同志與弱勢族群等人權侵害的報導。「公民參與改造媒體聯盟」在17日舉辦「公民參與媒體改造──實踐多元社會對話」公聽會,希望透過民間社團與媒體進行具體而深入的實質對話。

除此之外,公民媒改聯盟也提出將民間團體的四大訴求與尊重人權的主張,落實在媒體自律公約、節目製作規範及自我檢視系統中,藉此希望能有效建立公民參與媒體改造機制,以實踐民主社會多元的發展。

小編媒批:一如華視新聞部總監朱立熙所言,自律公約大家都有,重要在是否落實。台灣大部份的媒體人不自知、也不自覺,僅管有自律公約,也都視作不見。面對這般惡質媒體,閱聽人,難道你都不生氣嗎?為什麼不群起抗議?為什麼不大聲疾呼:這不是我想看的新聞!

中華電信「大電視」隨選視訊MOD服務於18日啟動開播。目前擁有5萬5千客戶數的中華電信MOD,初步將普及台北縣市、台中縣市、台南縣市、高雄縣市、基隆市、桃園縣、新竹縣及宜蘭縣等13個縣市。MOD開播後,首先推出電影、KTV、教育等節目,並獨創線上金融服務。

針對中華電進軍家庭媒體板塊,台灣有線寬頻產業協會認為此乃不公平競爭。該協會認為數位匯流的媒體時代即將來臨,而中華電信狹其全台寬頻鋪設之優勢開辦MOD服務,擔心會對有線電視業者造成嚴重的傷害。另外,新聞局日前發函,要求中華電信遵守黨政軍退出媒體法令,改善公股持有現況,大股東交通部必須推動修法,否則年底將無法繼續經營MOD。

小編媒批﹕不要以為會吵的小孩一定有糖吃。當初有線寬頻業者開辦網路商務時﹐允諾政府將集資鋪設全台光纖網路。豈知事過境遷﹐卻連半個影子也沒見著。俟後﹐業者還不斷抗議中華電信不公平競爭﹐巴望低價租用用戶迴路端。黨政軍退出媒體法令甚妙﹐此恰恰成了中華電信全然民營化的正當說辭。你怎能不嘆﹐世事竟如此乖謬怪誕﹗
(回目錄)



生者怨、死者冤──因醫院不公不義,看見樂生住民由游魂變厲鬼的忿怒之火!
  詹銘洲(人權工作者)
昨日院方為阻撓8月28日樂生自救會與民間社團及大專院校志工學生於樂生院內戶外舉辦音樂會,政風室竟夥同工作人員及多名替代役軍人在未任何知會情況下,於昨晚7時餘欲摸黑強行拆除並涉嫌盜竊活動舞台工程,事發過程中,院方人員為阻撓志工進行攝影存證,更一度發生欲毆打志工事件,加上院方在未經任何合法程序或核准以及樂生住民同意下,於正值「鬼月」期間搭建新靈骨塔一事,引爆「生者怨,死者冤」樂生住民忿怒的群眾抗爭事件。

而事件中引發出「土地是誰的?』之土地使用權爭議。其爭議關鍵點,即在必需瞭解樂生這塊土地使用目的,即是為安置院民(強制隔離)使用,而非僅做一般疾病醫療,或說一開始根本就沒計劃有要將他們病醫好、住個幾天,就讓他們可以回家的打算。因此,樂生療養院與一般醫院是絕對不同。

所以,樂生院這塊土地不是如醫院所宣稱是醫院的土地,而是早在6、70年前,「癩病患者」其社會人格、社會身份以及社會關係在一進院即被宣判死刑的「葬身之地」,更是「活埋之地」。

一如樂生住民院鄭漢輝老先生在一次與院長黃龍德先生談話中所言:「我們當年一進院內,早已被處死一次。現今所存的身軀僅是「活」埋於這塊土地上。過去已往生者的後事,更都被草草了之。」樂生住民早就被國家政府與社會大眾,將他們當「鬼」的與世隔絕。使他們生時回不了鄉,死後成為歸不了祖的一條條冤魂。就連運用院民資源所建立的「樂生療養院對外門診部」竟因為怕引起社區民眾的恐慌,而不准予樂生患者看病,而被當作「活鬼」看待,無奈而遠走他院看病。

然而卻在值農曆7月(民俗「鬼月」)的此刻,不僅未見國家政府或院方普渡奉祀或舉辦活動來告慰院裡猶如游魂般的住民(活鬼),反倒是在住民自行舉辦活動之際,挾持國家公權力再三刁難糟蹋他們。更甚至對要安置以往「冤死」於此、骨灰牌位卻無法「歸祖」的先民靈骨塔位,一樣是再一次的未經與院民或與亡者親屬討論,醫院竟擅自選擇新塔位並逕行違法搭建,如此「州官放火,不准百姓點燈」,圖讓「生者怨、死者冤」的不義惡舉。

「以院作家。住民即是住民,而非病患。」一如院友所言,醫院是用來住個幾天,醫病所用。他們是當初被國家政府要求強迫「住」進院裡的住民﹐而不是來醫病﹑看病的病人。

也因此﹐誰是主﹖誰是客﹖非常的清楚地﹐樂生住民不僅是這塊土地的主人﹐這塊地﹐也是這些無法歸鄉者的永久之地﹐更是死而無法歸祖亡魂的永恆之地。僅存院內的生者(活鬼)是醫院的頭家﹐死去的亡魂更是醫院永遠的頭家。
(回目錄)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本報誠徵閱讀經驗分享,歡迎教師、家長及學生分享經驗,題材包括如何推動學生閱讀、啟發學生閱讀興趣、學生閱讀心得或小書評,文長500~1500字皆可,投至fiveguys@ms19.hinet.net,凡經採用,敬奉薄酬。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 e-mail:
fiveguys@ms19.hinet.net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一樓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