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多少人是邊罵著新聞媒體,邊目不轉睛看著新聞。新聞專業低落,而非道德感低落,政府出手『相救』,到底真相如何?且看本期魏玓先生的精闢文章,為這一次頻道換照一事告訴我們,關鍵在哪裡? ◎小編手記 有沒有去過一種地方是時間宛如在水面下靜靜流動,不動聲色,在這裡的人木然僵直,內心卻醞釀著一個風暴。像是早上坐滿信徒的教堂,還是某一間精神療養院裡一間間的病患宿舍?更或是一位位來陳情的人們坐在台權會的待客桌前、電話筒中反覆無高低的聲線。 來台權會沒多久,但是從來不間斷的陳情電話和來訪的陳情人,他們表情一樣僵直木化,聲線沒有高低,因為同樣的故事他們已經不知道說了幾千次了,身體語言也都制式演出,但是他們內心的風暴從未褪去,不斷反覆發生於心田、腦中,同時時間的壬苒再也沒有意義,這是一件多令人想哭的事。 和您分享在台權會的987天,也希望您上台權會的網站看看,認同人權理念,更進一步和我們有所互動。 更正啟事: 歡迎大家對於任何議題都可以回應與挑戰!我們歡迎「異言堂」 *本期內容* ◎近期活動預告
◎出版快訊
◎ 國內人權新聞摘要
◎國際人權新聞摘要
◎
人權文選
◎ 人權新聞 ========================================================================
*** 近期活動預告 ***
想瞭解台灣的人權議題與人權運動 ◎ 內容簡介 ◎ 主辦單位:台灣人權促進會 ◎ 集合時地:8月29日(週一)12:30~13:00於紅樹林捷運站備有交通接駁車。 ◎ 報名方式 (1) 郵政劃撥 (請註明「人權工作坊報名費用」) (2) 親至台灣人權促進會辦公室繳納 本會將於收到劃撥通知後,通知報名成功並寄出相關資料。 台灣人權促進會聯絡方式 ◎ 詳情請見台灣人權促進會網站 ~ http://www.tahr.org.tw
★【台灣人權促進會第二十一屆募款餐會- 『所謂』人權團體,絢然登場!】 10月1日募款餐會即將登場,有時募款餐會的開始或結束都比較像台權會的一年開始或結束。目前辦公室正緊鑼密鼓搞些實在的噱頭,美好的氣氛,歡喜鬥陣辦桌,共享美麗時光。 時間:2005年10月1日晚上六點半(敬請準時入場) 每次的募款餐會都會為這一年下個心情寫照,今年我們定為-『所謂』人權團體 暴風雨來臨之前,晚霞總是特別的美;潤紅的天光,繽紛的雲彩。
近日台權會內重整,許多舊日珍藏好書,重見天日。為饗各位台權會的朋友們, 還有很多珍藏好書,歡迎台權會選購!
韓森病,舊稱痲瘋病或是癩病,過去歷史深淺不一的痕跡依然留在新莊的樂生療養院。今日,院民即將面臨樂生院強制搬遷與改建捷運的命運,雖然已隔數十年,院民的人權仍然一再不受重視和輕忽。 請支持台灣人權促進會正在為樂生院民進行的律師團法律訴訟、志工訪調及相關論壇等一系列的行動。為了廣為社會瞭解其人權必要性,及行動所需之經費。台灣人權促進會特別成立樂生專案,誠摯希望您伸出援手捐款至台灣人權促進會的帳戶,並指明捐款至樂生專案,感謝您的一份心力! 劃撥戶名:社團法人台灣人權促進會
台灣人權促進會(台權會)是亞洲區域人權團體 Forum-Asia 亞洲論壇的會員組織,該團體在亞齊本就積極關切因為戰爭造成的人權問題,並在當地有合作民間網絡。亞洲論壇的婦女權利計畫協調人 Noi Porpen 與特別計畫 Asian Network for Free Elections ( ANFREL, 亞洲自由選舉網絡) 召集人 Somsri Hananuntasuk 近日也設立帳號,針對亞齊救災發起 Sumatra Hope 募款活動,台權會亦將響應此舉。 這個帳戶所得捐款的特殊之處,在於捐輸、 支援在亞齊的當地民間組織網絡運作,以落實救災工作 。這些團體的辦公室多遭大浪吞噬,工作人員倖免於難者也無棲身之所,但十分希望能儘快投入救濟同胞的工作中,因此亟需資源,協助建立緊急救難隊伍,以便在當地省政府與軍隊亦受災的情況下,在第一時間協助救災。外界以為救災只能透過飛機進行,但因航班降落的安排困難, 當地的團體其實知道如何透過陸路運送物資,以改善救災品滯留機場未能發放至災民手中的問題。 救災的工作非一朝一夕可完成,未來外援退出, 當地的民間團體才是能夠長久撐持相關工作的力量 。在此懇切請您捐款至此帳戶;捐款金額大小不拘,皆能落實您對於亞齊災民的人道關懷。
*** 出版快訊 *** ★【人權雜誌2005夏季號「樂生不樂生?──韓森病友人權保衛戰」】 2005年夏季號人權雜誌即將出版,除了有樂生院院民人權完整脈絡報導外,樂生院民周黃金涼阿嬤真摯令人落淚的生命故事告白,還有,2003年最重要的台灣專輯林生祥的臨暗評論文章---為勞動者造像,這次的人權雜誌從生命表達的任一層面,和你絮叨人權,有詩,樂評和報導文學,精彩內容,馬上訂閱! 人權雜誌一年四期,單購一期定價七十元,訂閱一年四期二百五十元(含郵資)。
本張專輯由一向關心社會動態的朱約信擔任製作人。專輯中,朱約信自己譜曲並演唱由林良哲作詞的「天公伯啊」,唱出平民百姓對於貪官污吏當道的無奈心聲。巴奈在專輯中重新詮釋「美麗島」,悠揚誠懇的歌聲,足以安撫新世紀的浮動人心,讓人對未來更抱懷著期望。而已經為人母的黃靜雅,「風的祕密」唱出對所有孩子的疼惜。許久沒有出唱片的何欣穗Ciacia,一得知有機會為人權發聲,不計酬勞地積極參與,並創作了一首新歌「I Want My Life Back」,為所有女性唱出擁有自我生活的渴望。 「美麗之島‧人之島」音樂專輯由風潮唱片公司代理發行,可於台灣的店、各大唱片行(大眾、光南…)或書局風潮專櫃購買,透過五四三音樂站(http://music543.com/)訂購,或直洽台權會。 相關訊息請參考台權會網站 http://www.tahr.org.tw
【人權電子報】及【人權雜誌】長期徵稿,所有的來稿將刊登於【人權電子報】、台權會網站【人權文選】以及當期【人權雜誌】,原作者擁有文章百分之百的所有權及使用權。本會屬小本經營之民間社團,經費皆來自善心人士之捐款,故來稿恕不計酬敬請見諒。
﹡﹡﹡﹡﹡﹡﹡﹡﹡﹡﹡﹡﹡﹡﹡本期內容 ﹡﹡﹡﹡﹡﹡﹡﹡﹡﹡﹡﹡﹡﹡﹡﹡﹡ ◎ 台灣人權新聞摘要 台北市西門町徒步廣場正展出「台灣慰安婦倖存60年影像展」,竟發生有人惡作劇,對著展出照片吐檳榔汁,或拿奇異筆在阿嬤照片上做文章,令阿嬤受到2度「傷害」的事件。
因觸犯盜匪罪在矯正學校明陽中學服刑的林姓學生,五月中旬因毆打教導員,被移送綠島監獄,昨日人本教育基金會聲援,質疑校方違法移監;校方強調移監地點由法務部決定,一切程序合法,而歷經90分鐘的申訴委員會,7名委員維持原案,不會重新辦理移監。 昨日趁著校方舉行申訴委員會,重新討論此案,人本的代執行長蕭逸民到校,他引用司改會認為明陽的少年犯,應該適用「矯正學校設置及教育實施通則」,並不適用「監獄行刑法」及其他成人監獄管理規定,不該移往綠島。
台三一九槍擊案宣告結案,但唯一嫌犯陳義雄的家屬無法接受,其二兒子陳建州指出,專案小組偵辦方向一直繞著他父親打轉,他只是個升斗小民,無法替父親澄清什麼,但他相信爸爸不會犯下這件槍擊案;如此結案,不僅他們全家人無法接受,恐怕社會大眾也不會接受。
《東菱倒閉 員工爭9年 2000萬和解》(08.18) 成立於民國五十四年的東菱電子公司以生產收錄音機起家,曾名列國內十大內外銷大廠,員工曾達兩千多人。電視機興起後,投入映像管的生產,可惜轉型不順利,負責人詹俊森見苗頭不對,馬上抽腿,八十五年二月惡性倒閉。 東菱四千八百坪的土地和廠房,在八十七年至九十三年歷經七次法院拍賣都流標,底標從十二億元不斷下修,直到今年二月廿三日,才在法院委託台灣金融資產服務公司的第四度拍賣中拍定,由新莊地方財團以三億七千多萬元標得,與最早的底標價差將近十億元。
《本土社團反對「台客」汙名化》(08.19) 至於搖滾藝人伍佰等人今天將發起「台客搖滾」演唱會,北社秘書長楊文嘉則相當不認同。他認為,「台客」一詞具有高度形象的指涉,例如檳榔西施、騎摩托車兩腳開開等,帶有階級、文化歧視,高度汙名化台灣語彙,有如「中國是主、台灣是客」,代表中國霸權對台灣的欺壓,在多元文化的台灣社會中,不應存有「台客」的名稱。
◎國際人權新聞摘要
印尼政府和亞齊省叛軍十五日在赫爾辛基簽署和平協定,結束富產石油和天然氣的亞齊省近卅年戰亂,該省的獨立運動已造成一萬五千人喪生。
以色列警方十六日清晨進入加薩最大屯墾區尼夫迪卡林姆,控制這個重要的衝突引爆點。
俄羅斯境內禽流感由亞洲向西蔓延,現已越過烏拉山。歐洲嚴防禽流感來襲,如臨大敵:荷蘭下令家禽一律移入室內飼養,以免遭俄國來的候鳥傳染,德國考慮跟進。英國下個月將發給全國醫生禽流感應變手冊。
(以上新聞摘要節錄自中國電子報、聯合新聞網、自由時報電子新聞網、台灣日報) ﹍﹍﹍﹍﹍﹍﹍﹍﹍﹍﹍﹍﹍﹍﹍﹍﹍﹍﹍﹍﹍﹍﹍﹍﹍﹍﹍﹍﹍﹍﹍﹍﹍﹍﹍﹍ ◎人權文選 ★《撥開有線電視換照風波迷霧:關鍵在哪裡?》⊙ 魏玓 PART I這次的衛星電視頻道換照風波,早在預料之中,不過,失望在所難免。失望的是,許多社會輿論,還是在第一時間就採用藍綠架構和扣帽子手法來反應;失望的是,任何形式的國家管制或介入,還是被不分青紅皂白地否定和排拒;失望的是,在這個媒體資本家主控全局、帶動社會集體沈淪的環境中,還是有人毫不批判地接受維護媒體自由就是維護新聞自由的說法。 當然,這些誤解和反應,除了那些為了政黨或企業利益的發言以外,很大一部份確實有其歷史原因和現實證據。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我們只能期待,社會可以逐漸理性地探討這些問題的各種面向,而不再總是先給判斷,先給評價,才來認識,才來討論,或根本不討論。這樣下去,不僅是媒體改革,很多社會改革都將是事倍功半的。 在許許多多的質疑裡,有一個是我認為較有意義,也值得好好來思考一下的。那就是,媒體確實該接受某種管制(regulation),但是這次換照審議的過程,牽涉到了「內容」或「品質」的管制,因此不宜。理論上,確實如此。比較進步的媒體政策思維,都將重點放在結構管制上,而不是內容管制,以避免任何可能的國家控制(control)。 我們毫無疑問支持這個思維,並且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內容管制。不過,這種分析性的區別,可能混淆了一個事實:結構管制的最終目標,仍然是內容。以英國來說,將電視服務設計成公、私競爭體系,讓公共電視BBC獨佔強制性的收視費,進行最多樣性的公共服務;而播廣告的商業電視,同樣必須接受一定的頻道任務、節目規劃,和表現評鑑等等管制機制。商業衛星電視執照發放較為寬鬆,但也可以因為不符某些標準和評鑑,撤銷其執照。這一方面讓商業機制的靈活性可以發揮,但是另一方面也讓這些商業媒體必須承擔一定程度的社會責任,進而足以與公共電視產生良性競爭。 這套機制不見得完美,但是可以確定的是,這雖是結構性管制,不過最後的目標,還是讓英國公民能夠看到「有品質的內容」(quality content)----所謂品質,當然不是菁英品味之謂,而是具有社會集體意義的。包括英國在內的很多國家(美國在內),實施某種媒體政策的目的,主要就是因為自由放任的市場體系,無法有效提供這種優質內容,甚至是往相反方向發展。 PART II 那麼,這樣「終究指向內容」的結構管制,會不會造成寒蟬效應?我認為這個問題沒有簡單答案,必須作更細緻的分析。首先,這裡牽涉到兩個關鍵,一是管制機構的獨立性,二是結構管制所切入的部分,是否直接、間接牽涉到媒體的政治或政黨立場問題。 就第一點來說,毫無疑問新聞局是不合格的,相關法律的規定是不周延的,這恐怕也是近日所有爭議的最重要來源。但是我已在其他文章中一再陳述,當這一個不合格的機構要執行現行不周延法律所賦予的權力時,具有媒改社社員身份的審議委員採取了積極介入和監督的策略,使此一權力之運用有利於公益,並不被政府濫用。這毫無疑問是一個比較積極,但是容易引起爭議的選擇。 不過,媒改社認為新聞局角色應該被更獨立機構所取代的立場,以及相關審議辦法應有更多公眾參與的訴求,並沒有因此放棄,事實上,媒改社在每一個重要階段都不斷強調這樣的主張;只可惜經常被淡化或忽略。而媒改社成員們之所以願意執行任務到結束,除了以公益和專業為堅持之外,基本上也是因為並無充分證據顯示,新聞局正藉此機制進行政治考量的干預。換句話說,新聞局並不獨立,但是本次審照過程,卻是相對獨立的。當然,參與的結果,究竟算不算成功,有待公評。 另一方面,就目前新聞局和審議委員的說明來看,唯一被砍掉的新聞頻道東森S台,其撤照理由都與新聞專業表現有關,沒有任何事項與政治立場或是特定事件的處理立場有關。或許你會說,那當然,如果他們是因為政治問題撤掉東森S台,怎麼可能把理由寫出來!我不可能不同意這個推論。不過,這仍然不足以證明這是一個政治考量、剷除異己的動作。這裡,也就關連到我要談的第二個需要更仔細探討,也是我認為更重要的面向。 我們必須將一個脈絡帶進來,那就是,台灣商業電視原本的表現,在我們的政治領域中,究竟扮演了什麼角色;以及,他們跟政治勢力之間的關係,究竟是什麼?事實上,我無法想像有人能夠舉證有線電視新聞頻道對台灣民主政治現況的正面貢獻(如果有的話)超過他們的負面貢獻。無論是從提供的資訊品質、資訊的類別、資訊的正確性等等面向來看,新聞頻道絕大部分是在讓這個社會更不理性,更無法進行重要的、深刻的民主對話和民主程序。這些例子,包括灌票、假新聞、製造對立、政媒兩棲、聚焦政治作秀與口水……不勝枚舉----只要可以創造收視率。不要忘了,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曾經舉世無雙地改寫了新聞自由理論的經典口號之一「媒體是永遠的反對黨」為「媒體是永遠的執政黨」。 我當然不是說,我們可以因為在民主政治上沒有正面貢獻就砍掉一個新聞頻道(事實上此次換照審議並不是如此,否則,有幾個新聞頻道可以留下來?),我只是要說,新聞頻道或是政治投機份子以此為理由,說執照審議就是政治迫害、是白色恐怖、是違反新聞自由、會造成寒蟬效應(從來都沒變成蟬,哪來寒蟬效應呢?)……根本就是模糊焦點,混淆視聽----而這兩件事情,正是新聞頻道的專長。 事實上,還有很多證據顯示,新聞頻道以及其背後的高層老闆,無論個人立場或是頻道表現偏向藍還是偏向綠,都跟朝野政黨的各種政治勢力,有某種緊密的聯繫。其中很多媒體資本家,根本就是藍綠通吃,或根本是牆頭草。反過來說,大多數政治人物無分政黨,也必須跟特定媒體(甚至最好是所有媒體,尤其是影響較為普及的電視)保持某種良善關係,無論是私下的利益交換、人際關係建立,或者是百般配合媒體發言和上節目,成為媒體寵兒,或至少是某些特定媒體的寵兒,進而累積政治實力。商業電視和政治人物,在一個各自相對安全的基礎上,聯手讓台灣的民主政治淺薄化、民粹化了。這種複雜共生關係,商業媒體當然是不會告訴我們的。 換句話說,我們民間社會面對的,本來就不是一個理想民主社會的政治和媒體關係;台灣的政治部門與電視媒體關係,絕不像部分評論宣稱或想像的那麼「緊張」。從這個角度去評斷和回應媒體政策的制訂與效應,是很難切中要害的。民間社會面對的,其實是一個政治力量和(商業)媒體力量的統合體,一個各取所需(媒體所求商業利益,政治人物所求政治利益)的共犯結構。當然,它們之間並非沒有衝突,關鍵在於,它們的衝突不是監督制衡上的衝突,而是赤裸裸的利益衝突。此時此刻,民間社會更應提防被似是而非的論調分化改革力量。我相信的是,不但媒體自己不想被改革,政治人物也不想看到媒體改革,他們更樂意見到的,是媒體改革力量的永恆阻滯、永恆分裂。這才是我們面對的最大陰謀。 ﹡﹡﹡﹡﹡﹡﹡﹡﹡﹡﹡﹡﹡﹡﹡﹡﹡﹡﹡﹡﹡﹡﹡﹡﹡﹡﹡﹡﹡﹡﹡﹡﹡﹡﹡﹡﹡ *歡迎轉寄,如欲轉載請先告知台權會* 歡迎參閱過期電子報https://enews.url.com.tw/human.shtml 台灣人權促進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