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黑潮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2005.8.30/報主.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本期內容:
【專欄】沙灘(文/陳皇儒)
【活動】2005ICC國際淨灘˙台灣區伙伴團體招募
【音樂】風潮+黑潮=海洋嬉游記與遙遠的未來(文/王緒昂)
【預告】第十六期黑潮會訊即將發行

【專欄】沙灘(文/陳皇儒)

沙灘是人們親近海洋最佳的媒介跟橋樑,腳鴨子踩著細軟質感迎向啤酒泡沫浪花,吹著濃稠海風,慵懶悠閒中恣意嘻鬧,彷若置身天堂。自然的容顏,承載著遊客的喜怒哀樂,大家懂得享受,卻不一定懂得呵護。君不見水上遊憩氾濫、過度喧囂的沙灘上,點綴其間的垃圾零零總總,不但既礙眼又讓人搖頭,而近年我關注的是每當颱風過後的沙灘,幾年前住在車城海邊,一次風災過後,那堆疊如山的漂流木叫人觸目驚心,除此之外,其間夾雜腐臭的牲畜和各樣垃圾,駐足現場不禁讓人感慨萬千。7月22日,隨著颱風的遠離,太陽露臉,我的腳步來到馳名的西子灣,發現了海洋廢棄物之另一章……。

海棠颱風過後

肆虐台灣的海棠颱風不掩魔術師本色,鄰近高雄港的西子灣沙灘經過風雨的揮灑,一夕之間由婉約女子化諸為醜惡女巫,綿延的沙灘橫亙大批垃圾,狼籍模樣讓人不忍卒睹,我們對環境造次的後果又透過自然的循環徹底再現,不過耐人尋味的是眼前這番景象竟勾勒出不尋常氣息,因為沙灘上多了約五十個如同鯨屍般碩大的貨櫃,無助的躺在淺水域,北側位於中山大學海科院前小沙灘也有散置幾個,據悉皆是貨輪「景雲號」遭受颱風侵襲而導致貨櫃落海。

是廢棄物還是寶物?

經過海水翻攪,被撞壞的貨櫃,內容物拋洩出來,散落一地,充斥沙灘,彷彿天下掉下來的禮物,讓人聯想海棠颱風是否為聖誕老公公的化身,要不然此次怎麼這麼特別,一般常見漂流木、垃圾外,還有值錢的寶藏?!

仔細瀏覽真是豐富多樣,粗略分類可以發現有藤製品、木頭製品、鞋子、運動背袋和裝飾品等。這些來自東南亞和對岸製品雖受海水浸泡,但仍堪用。

誰的海岸線

民眾兀自的挑選散落的物資,甚至直接向貨櫃深處探尋,因為貨櫃內的物品可能尚未接觸海水,若要販售或自用可能都是上選,所以貨櫃像磁鐵一樣,吸引遊客攀爬,只為撬開貨櫃或搜羅陳列貨櫃內部的東西,不撿白不撿,反正我們管理海岸的單位呈現多頭馬車,誰也無能為力在第一時間為這些眼前問題作出處置。其實筆者進入拍攝時曾一度出現人員的關切,要大家離開沙灘,但執法人員並沒有對撿拾民眾採取任何管制或強勢作為,頂多後來兩個巡邏員警騎著機車在外圍巡邏一圈,民眾才暫時離開海岸停止撿拾動作,大概是有官員到場關切吧!反正短暫的驅離過後,又回復平靜,午後吸引更多民眾進入沙灘撿拾,現場扶老攜幼,簡直像大賣場的週年慶,數一數約有百餘人,熱鬧的很。曾經在報紙上看到檢察官說明貨櫃擱淺屬於暫時性逸失,其物品仍屬原所有權人擁有,撿拾可能涉及法律相關問題,但現場說明這些無礙民眾爭先恐後的”掠奪”,然後更多貨櫃被洗劫一空,只剩殘破的垃圾。撿拾的樂趣顯然大過所謂法律的認知。

海洋廢棄物造成海域污染與生物危害議題已被許多國家和國際環保團體關注,台灣和世界的接軌部分,目前由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整合民間團體分區進行海灘廢棄物監測,期能建立台灣海岸廢棄物基本資料,並進一步評估對海洋環境的衝擊效益,只不過紀錄垃圾種類和數量亦或參與淨攤總是少數人在努力著,此次貨櫃擱淺民眾搶著搬運的現場紀實,觸使我感懷著如果基於對土地對海洋的疼惜,投入對沙灘清理有如此積極的主動性不知有多好!(作者現就讀於中山大學海洋資源研究所)



【活動】2005ICC國際淨灘˙台灣區伙伴團體招募

International Coastal Cleanup國際淨灘行動 ~917國際淨灘日~

什麼是海洋廢棄物?海灘垃圾可能包括源自陸地或海上船隻拋棄之廢棄物,它們或曾在海域裡漂流,之後,擱淺在我們的海灘上。這些垃圾已被證實,可能隨洋流漂洋過海擴大污染及破壞比我們想像更大範圍的海域,除了近海生物,它們也傷害到許多遠距離外的海洋生物,包括魚類、海鳥、海龜、海豹及鯨類等等。
  

這現象已引起許多國家及國際環境生態關懷組織正視這個問題,並且多次召開國際海洋漂流垃圾問題研討會,希望透過各國的努力一起來減少這個問題可能帶來的更大傷害。地球有70%的表面積是海洋,海洋漂流廢棄物嚴重影響了海洋環境,這全球性議題上,台灣沒有理由缺席,而建立台灣海岸的廢棄物基礎資料是參與的第一步。
 

9月17日是國際淨灘日,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將發起台灣各地數場淨灘行動,透過清淨海灘、記錄垃圾種類與數量,讓我們更瞭解台灣各段海岸面臨的潛在問題。同時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也將把台灣的監測資料,統整傳送到美國環境組織The Ocean Conservancy的國際廢棄物資料庫中,讓紀錄成果發揮更大的功用。

【行動時間】:2005年9月17日星期六

【邀請對象】:社團、社區發展協會、各級學校、社區大學、關心海岸環境的團體組織。

【進行方式】:1.由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提供操作方式說明與紀錄表格。       

2.各參與單位號召義工舉行淨灘行動,並由義工填寫紀錄表格。

3.將資料回傳至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統一彙整。

【參考網站】:海灘廢棄物長期監測網http://www.cleanbeach.org.tw

【聯絡方式】:E-mail:kuroshio@seed.net.tw  黑潮網站 http://www.kuroshio.org.tw

電話/03-8334-133 傳真/03-8337-095  聯絡人/執行長 張泰迪      

★想加入我們一起記錄台灣的海灘嗎?→請按此下載簡章



【音樂】風潮+黑潮=海洋嬉游記與遙遠的未來(文/王緒昂)

從蘇英的手中接過了兩張CD,也喚起了過去一幕幕幾乎已隨著時間褪色的記憶。

2001年間,我第一次來到了風潮位於新店的辦公室,試著和工作人員溝通在海中收音的可行性。熟悉自然音樂的人,應該都熟悉在音樂鋪子的CD架上,揀選許多在不同區域收錄,取自於不同生命的聲音。對於自然音樂愛好者眾,收音錄製技術逐漸成熟的國家來說,他們或許早已蓄積了多年的工作經驗,也已經累積了足夠多可供編排的素材。於是,對他們而言,讓這些來自大自然的天籟,經過細心整理而能成為受到喜愛的音樂成品,似乎並不是極端困難的工作。

但是,對於自然音樂的喜好者較少,編曲創作發展較晚的台灣來說,每一張新的自然音樂專輯,卻都是在書寫一頁新的歷史。「森林狂想曲」的出現,就是這樣的一個里程碑,不止讓台灣喜愛自然的同好為之興奮,也使得臺灣的自然音韻歌唱讓全世界聽聞。

然而,這回風潮想要進行的,可能是一次更大的挑戰,試圖實地收錄台灣海洋的鯨豚之音,向海洋跨進一步。當然,我就是代表位在東海岸花蓮的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前來的,企圖為這個夢想開啟一些可能性。在風潮詳細的說明他們的想法,而我們也表明可以提供的協助與配合之後,風潮竟然也真的將昂貴的錄音設備,與寶貴的參與機會,交給了我們─一個渺小的非營利組織。

從此,黑潮的義工總是趁著早上的第一個航次,海上沒有太多賞鯨船,也免除了雜音干擾的清晨,悄悄的來到海上錄音。當時,海上賞鯨的遊客在海上觀賞鯨豚之餘,還能在停掉引擎的狀況下,去真實的感受海洋,聆聽來自深海的鯨豚之音。而水底收音其實並不如大家想像的容易,必得要在沒有船隻引擎聲的狀況下收音,又要在海豚尚未遠離船隻的時刻取得較佳的聲音品質。但是,由於多羅滿號船長阿斗伯體貼的配合錄音,我們常常能夠較精準的抓住珍貴的片刻,就這麼30秒、一分鐘、三分鐘的去累積這些可能成為音樂片段的素材。

記得一回在海上遭遇弗氏海豚,500到1000隻的海豚害羞的以緊密的隊形狂奔過去。我向來喜歡牠們害羞、含蓄的氣質,鮮少像飛旋海豚般近船的跳躍、展示,但是透過風潮的水底麥克風,牠們的聒噪形象無所遁形,「唧、唧、唧」的一路叫囂。麥克風如一隻延伸入海中的探針,讓我們了解海洋生命的另外一面。

而風潮的努力似乎也挣得了難得的運氣,工作人員在海上陸陸續續遭遇不同的鯨類,也包括那年夏季成群的抹香鯨。平時,我們總是在看到這18公尺大傢伙的同時手舞足蹈,興奮的喊叫,這年,我們卻格外的安靜。先是安撫了船上遊客亢奮的情緒,我們能夠在美麗的寂靜大洋上傾聽牠的呼吸;再是央求鄰近的船隻熄火,花蓮港喧鬧的賞鯨船隊中,就這麼一次的寧靜了起來,為了風潮與黑潮的合作,也為了這臺灣音樂創作史上的第一遭。

當然,這些年的收音工作中也有些許的遺憾,一群混群的花紋海豚與瓶鼻海豚,讓那段收錄的聲音至今身分不明,哪一段是瓶鼻的鳴唱?哪一曲是花紋的合聲?這只能等待日後海洋的回答了!而與虎鯨擦身而過,可能就不只是「音樂小精靈」金黛的遺憾了!但卻將無數個第一次,留給了未來。

因為個人最近忙碌異常,再加上主編邀稿的急迫,這篇短文將以其最原始的面貌出現在讀者的眼前。但或許未經修飾,甚至還可能藏有錯字,才能夠真實顯現在海上收音那種不可期待的心情。而這樣的文字,也正符合黑潮在「海洋嬉游記」中扮演的角色,提供最原始的素材。

而經過風潮的仔細整理,「海洋嬉游記」從素材化為成品,除了鯨豚音樂以外,其他的聲音也都必然有其獨特的趣味與故事。過去總在七星潭上,向賞鯨的朋友推薦「七星海」這張專輯,而今天,也很榮幸,能夠參與這張專輯的催生工作,並與所有黑潮曾參與收音的夥伴,被這張音樂CD牽聯在一起。

感謝黑潮,環抱著這東亞的海島,並滋潤了這塊土地;感謝風潮,在流行音樂環繞的年代,給予自然喜好者最真誠的禮物。願黑潮隨著風,走向遙遠的未來。(作者為本會前執行長、現任顧問)

★鯨豚鳴唱。燕鷗高歌。黑面琵鷺來去~台灣史上第一張記錄海洋生命氣息的音樂專輯~

★海洋嬉游記˙自然生態音樂講座→請按此報名

★海洋嬉游記˙專輯內容介紹→請看這裡



【預告】第十六期黑潮會訊即將發行

暌違半年,最新會訊即將於九月發刊,內容包括(一)捕鯨專題:IWC國際捕鯨委員會沿革、從飲食文化看捕鯨、以及漁村生活經驗等方面提供不同角度的觀點分析;(二)海廢專題:2005ICC夏威夷研討會報導、台灣推廣現況、917國際淨灘日介紹;(三)活動成果:竹筏文化調查計畫現況、暑期海洋種籽營與工作隊;(四)會務報告:黑潮大事紀、上半年捐款徵信(五)宣傳:海洋資料庫義工招募辦法、新版鯨豚明信片與書籤販售、新書介紹。

如果您尚未收過黑潮會訊,歡迎告知我們收信地址與份數,出刊後將免費寄送給需要的個人和團體,讓海洋訊息能有更多機會傳遞。



報主的話: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關心台灣海洋環境、生態及海洋文化‥

黑潮電子報是一個愛好海洋者的資訊交流平台,提供各種參考觀點、活動訊息、相關出版品,藉以思考台灣海洋環境、生態、資源與其文化意涵。

---支持黑潮,歡迎使用信用卡定期定額捐款→ 下載授權書---

*黑潮電子報第32期-2005/08/30發行-欲轉載內文敬請來信告知黑馨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