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2005.9.3/報主.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第二六七期
 

傳學鬥電影放映座談會

傳學鬥外部讀書會暨紀錄片放映座談會 

      --影片討論《那一天,我丟了飯碗》

如果你是新聞傳播相關科系的學生,是否對於未來媒體就業環境感到茫然與迷惑?如果你非相關科系,但對於媒體工作相當感興趣,你是否會希望了解媒體就業環境中的諸種問題?

在現今激烈競爭的媒體工作,我們需要具備什麼?我們又是否了解,在媒體企業工作的辛酸血淚?媒體工作者到底是人人稱羨的知識份子?抑或是只是一個資本主義運作邏輯下,隨時可被代換的勞工階級?工作權是什麼?作為一個媒體工作者,需不需要與老闆爭取自己的工作權益,又我們要如何向媒體老闆爭取屬於媒體工作者的工作權益?

而當我們面臨現在如此競爭激烈之媒體工作環境的同時,我們又該如何面對自己面對閱聽人,甚至面對老闆與自己的家人朋友?或許,讓我們看看,紀錄片中的當事人是如何必須面對自己的過去與未來,並藉由這個機會,讓我們一同來思考,自己與台灣媒體工作者未來該如何因應這樣惡劣的環境。

在這次的外部讀書會暨紀錄片放映座談會中,我們將邀請這部紀錄片的導演以及一位紀錄片的當事人為大家現身說法,一同為未來的媒體工作者找尋可能的出路與方法。歡迎您一同加入!

討論流程:
13:30~13:50 相見歡
13:50~15:00 《那一天,我丟了飯碗》影片放映
15:00~15:30 與談人與談
15:30~16:00 討論與心得交流 

時間:九月十七日(六),下午一點半。
播放影片:《那一天,我丟了飯碗》
與談人:導演廖德明先生、中時中南編當事者
地點:人性空間新生南路三段六十巷七號。(公館有兩間,別跑錯囉,在台大戶外體育場對面!)
參加資格:條件不拘。

報名信箱:scstw2003@yahoo.com.tw。
來信請附上姓名、學校系級別、手機及mail等聯絡方式,以方便我們與您聯繫,謝謝!

 
 

編輯室報告

深耕公廣集團  點燃文化公民社會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 the age of wisdom,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Charles Dickens,A Tale of Two Cities

大家耳熟能詳「雙城記」的開頭,卻也是形容台灣媒體現況的註腳。市場過度競爭、衍生之媒體亂象,逼使閱聽人開始反思,什麼才是我們要的媒體?民間聯盟團體大聲疾呼媒體自律,因為市場機制迫使媒體主管參與所謂的公民論壇、民主體制下要求政府正視媒體亂象並起而監督,種種由下而上的能動力,正是公民意識抬頭的力量,獨立而超然,不容商業或政治力干預,這便是公共性的生成,即是公民社會建構的契機。

日前政府終於收拾搖擺不定的政策,決定將華視公共化,並撥與公視集團兩年92億特別預算,其中五十七億多投入未來兩年公視的硬體建設,三十四億多投入軟體建設,對於長期致力於推動公廣集團以及培養台灣影視文化的公共電視來說,具有相當重大的意義。此項特別預算預計其實標誌整個台灣數位電視產業的發展關鍵,其中百分之六十二將用來建置DVB-H行動電視、無線數位第二單頻網、高畫質數位廣播頻道HDTV、數位資料庫;可望在預算案通過後的一年內完成建構;另外百分之三十八則做為軟體建設經費;未來公視將增設四頻道:境內外語頻道提供外籍人士、外籍配偶和勞工服務,開拓國人視野、學習尊重多元文化,公民美育頻道提供文化藝術節目,兒少頻道提供優質的兒童節目,海外國際頻道則希望提供國際瞭解台灣風土文化、財經、旅遊資訊,成為對外宣揚本國文化意識的窗口。

然而此一預算卻非列於新聞局本部的預算之下,而是納入新十大建設的特別預算案「國際藝術及流行音樂中心」項目中,雖說對於推動數位電視產業有宣誓作用,但對於公共廣電集團的長遠規劃並未見執行的決心;一波特別預算無法彰顯政策的深謀遠慮,沒有經常性預算的結果是使得公廣集團中途經費告罄、更甚者政治力介入經費預算牽制公視裁量運作。尤值年底選舉期日已近,華視民股尚未收回、亦尚未捐贈公視基金會,竟有轉型(新聞台)之可能,諸種作法與專家學者所研擬之規劃多所出入,更遑論有待審議的「無線電視事業公股釋出條例草案」,並未明定政府編列預算購買華視股權,使華視完成公共化。

放諸長遠視界,並參見政大新聞系翁秀琪教授於自由時報「論無線電視數位平台」一文,可知無線電視數位平台(無線第二單頻網 + 第一單頻網)需建構於以公共化為主之規劃中,提供全民另一種「價格」與「內容」上的選擇,以平衡有線商業電視、創建國家的文化主體性;並發展出如同日本NHK、英國BBC或如韓國影視文化產業的品牌與產值。

舉例來說,算算韓國MBC製作之「大長今」的經濟效益,從電視劇影音產品、食譜、飲食、觀光,種種授權的食補商品,其經濟效益之驚人,亦帶動韓國電視劇大量輸出,去年外銷擴大到整個亞洲地區,高達一千六百萬美元,折合新台幣將近五億,這僅是單單一個MBC電視台的戲劇節目產值。但韓國的成功並非僥倖,「大長今」一集的製作費約十萬美金,為了重現十七世紀朝鮮中宗時代的生活方式,劇組人員特別搭建了一整座村莊;當然,這一切精彩呈現的背後,是政府文化部門有計畫地扶植影音產業,提供融資機制,並且透過基金會投資電視、電影公司,此外,更以租稅減免等各種手段設法讓大量民間創投資金挹注於本土的影視文化產業,甚至不惜對抗好萊塢片商壓力,十年來堅持採取進口影音產品的配額制度,長期投注相當心力與資本才終得以保存豐厚的本國歷史與文化。由此經驗看來,公共電視亦並非全然菁英與小眾,低估閱聽人品味與短視近利的結果很可能錯失建構優良文化社會的轉捩點。

健全完整廣電結構、制衡市場失靈,同時嚴防政府藉機以意識型態政黨力量的介入,唯一仰仗者即為健全的公民社會體制。這筆特別預算帶給我們的省思,應是落實公民近用媒體、參與媒體表達意見、形成集體意識捍衛自身權益,未來數位媒體的整合匯流將在生活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唯有透過公共媒體形成的公共場域和信任,才是邁向成熟民主社會的契機。

Our Questions:

1.「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媒體改革在台灣社會中面對什麼樣的挑戰?
2.面對未來也許成立的公廣集團和數位頻道,有何建議或想法?

 
 

本週媒大事

1.記者節前夕,一項調查發現,記者每日平均工時高達11.13小時,長時間工作、獨家和獨漏的壓力、無法正常擁有家庭生活等因素,造成記者偏高的離婚率,以及近四成記者疑似罹患憂鬱症,有人每天得按時吃抗憂鬱藥物。

小編媒批:苦啊!十一年前記者志士們為新聞自由而走;如今媒體是自由了,泛濫的媒體卻令市場失調,致使記者工作環境日趨惡劣。


2.為因應新聞局審查委員會的要求,七家新聞台的自律委員會機制昨天啟動,未來新聞台的新聞,至少經過五層把關監督或自律﹔由各頻道代表組立的「新聞自律委員會」,未來每月接受「諮詢委員會」備詢一次。 另外,新聞局於29日公佈「衛星廣播電視事業換照報告書」。針對此番引起軒然大波的審照案,新聞局重申維護公民收視權益之決心,並期待外界勿將審議結果聚焦並上綱至「新聞自由」層面。

小編媒批:一如傳鬥編輯室先前所言,「這次執照審議的法令與過程的確不完美。但我們正可以藉此爭議,開始討論如何建立一個更公平與合理的媒體管理法令,而不是封殺這種思考」。新聞局已將換照報告書公諸於世,該是公民行動的時候了。請您一同關心這項議題,為我們的媒體把關。

 
3.前新聞局長林佳龍承諾在新莊成立「國家電影文化中心」,但這個計畫延宕至今。新聞局電影處處長周蓓姬昨天強調,電影文化中心的規畫案仍在研議,預定地落腳在新莊,只是考慮如何以最妥適、效率與精準的方式,使未來「國家電影文化中心」發揮最大功能。姚文智表示該案還在評估,成立電影文化中心重要是軟體設施,新聞局為檢討當前公共空間閒置問題,必須審慎規畫。 (中時)

小編媒批:不知讀者你可曾看過《廣島我愛》?這部經典老電影又於近日重新發行DVD版本,重新邀請女主角回憶拍片時的點滴。當別國在為保存自己文化而努力時,我們早期的國片如《梁祝》、《兒子的大玩偶》等,卻還放在那陰冷潮洷的儲藏室。如此,又怎能振興電影?

 
 

媒來稿

野火,可以再燒一次嗎?!


東吳大學政治四/黃國瑋

二十年前,龍應台在台灣放了一把野火,她說,野是一種國家管制的威權力量,火則是一種企圖顛覆和勇敢衝撞的無畏精神;二十年後,台灣歷經寧靜革命,二次政黨輪替,在杭廷頓的看法裡,這是民主化的象徵,一種對於自由多元與人權價值的永恆實踐,不知道龍應台教授,對於野火過後的台灣,有無感受到不一樣?

自由(現在)與威權(過去),也許是政治意識形態的兩端,但在兩種情境下,皆有我們無法避免的困境與難題。美國的自由是絕大多數國家所欲效法的對象,但資本主義所帶來的社會發展,絕非表象的繁榮富庶,其謀殺案之多,犯罪統計之高,人際疏離之劇,貧富懸殊之大,乃至於九一一後,為保國家安全,遂將人權自由放置一旁,對於異議份子和回教團體充滿敵意,並且收編多元的新聞自由成為世上最大的一言堂,原來,受傷之後的美國,早已遺忘建國精神所標榜的,民主、自由與博愛,原來,人們所稱道的民主自由不過是南柯一夢,不過是陳平時期一句響亮而優美的口號。透過CNN,我們看到一齣齣在世貿雙塔下永眠的悲劇,然而,對於美國為維護既得利益,在第三世界所造成的傷亡慘痛,卻無從得知,伊拉克戰爭帶來的,不是多元價值與尊重人權的緬懷與反思,而是更多的家破人亡,美軍死傷數百,伊拉克死傷數萬,作為一名台灣的大學生,我只知道,這類悲劇,死傷的永遠不是擁有權力的政客,而是無辜的人民。

野火過後的台灣,自由程度真的較以往開放許多嗎?少了政治的威權控管,卻多了商業性的科技管制,譬如在交通號誌旁、百貨公司內、便利商店裡、企業公司中、提款機前、學校機構內、甚至是電梯裡,我們都設置了數不清的攝影機,沒錯,這是楚門的世界,一但你踏出家門口,註定成為別人偷窺的對象(尤有甚者,連身分證都有可能要按指紋),是什麼原因,讓我們願意成為一名被偷窺者?答案與美國的處境有異曲同工之妙,是一種基於惶恐的安全理由,是一種擔心害怕日後遭受歹徒侵害時,仍掌握影像確定的有力證據;自由正一點一滴被鯨吞蠶食著。

解嚴之後的台灣,短短二十年的媒體產業成長,密集度之高居全球之冠,競爭激烈不言可喻,組織為求續存,重視盈虧的經濟需求已超越新聞專業的規範,電視台因飽受觀眾轉台的威脅,因此追求收視率、利潤和排名,所以許柯現象、鴻妃戀、倪夏戀乃至於林志玲熱,這些無關公眾利益的話題,被一窩蜂化的電子媒體製作、包裝和出售,成為拉抬收視率的猛藥。因此,炒短線的收視排名,不僅排擠媒體的社會責任,更阻礙社會的長期發展,據此,電視新聞儼然成為一則商品,以娛樂形式來包裝資訊,用來吸引顧客,藉以賣出廣告,電視新聞不過是娛樂節目的延長,所以,近來的審查換照爭議,雖發動權力不適當,但大多數民眾卻鼓勵叫好,這是閱聽人甦醒的徵兆,反思的開始。哥倫比亞新聞學評論在一九九八年作了一份報告,直言新聞節目的庸俗化是這些節目對收視率和利潤的追求互相生成的,電視台高層看到了嗎?追求收視率的結果,不僅阻礙社會發展,影響學生的思考認知,到頭來,傷害的是你們自己!

二十年前,野火年代,燃燒出一個個有理想憧憬的青年,二十年後,是什麼樣的年代?讓青年只崇尚流行文化所帶來的快感,只重視荷包重量,卻無視腦袋容量。因為快速的經濟發展和科技變遷,世界封台灣為亞洲奇蹟,然而,在奇蹟底下,野火燒不到的負面問題,正快速成長著。

 
 

媒邀稿

傳學鬥電子報秉持網路公有地(commons)精神,提供社會團體刊登公益活動訊息,歡迎與傳學鬥電子報編輯連絡(scstw2003@yahoo.com.tw)。此外, 傳學鬥作為開放平台,若您對媒體或社會現象心有所感,傳學鬥電子報也提供讀者們互動與分享空間,只要是任何有關傳播與社會之媒體觀察、時事評論、我見我思、讀書心得等,都歡迎您來稿,來稿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所屬單位。為求慎重,傳學鬥對來稿會經過內部討論,並適時給予回應。考量人力,一個月內未見刊出視同退稿或請來信詢問,尚祈見諒。

傳學鬥相關網址:
綠林好漢媒來稿:
scstw2003 @yahoo.com.tw 
公共化之陣地戰:
nccu.edu.tw/92451001/  
狡兔三窟發報台:
enews.url.com.tw/category_new.asp
集思廣義讀書會:
twmedia.org/benla/bb/viewforum.php?f=17 
招賢聚義部落格:
twmedia.org/scstw/ 

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下次再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