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本教育電子報】2000.3.23 ══════════════════════════════ 週四主題:人本論壇/文摘 【人本文摘】人即目的(一)〔摘錄自《童年與解放》一書〕 ╓╓──────────────────────────── ║║ 文化評論的作品一向以文集為主,缺乏系統論述,《童年與解 ║║放》一反常情,卻是章節有序,主題完整,極為難得。 ║║ ║║ 黃武雄的《童年與解放》以散文風格進行論述,文體獨特。他 ║║廣徵博引,從康德、黑格爾、馬克斯到皮亞傑、哈伯瑪斯,從沙 ║║特到昆德拉,馳騁知識原野讓人疲於奔命。但反覆論證,揭示兒 ║║童的成長真相,又是用心良苦。 ║║ ║║ 我們感覺到一位廣泛閱讀、勤於思考、追求教育改革並且付諸 ║║行動的作者的熱切心靈,令人感動。 ║║ ║║└──1995.1.12〔聯合報讀書人專刊〕林載爵評 ╙───────────────────────────── ------------------------→文.黃武雄 一、人即目的 人的本身便是目的?人能不能是國家、宗教、家族,甚至是經濟體制 的工具?一七八八年康德 (Immanuel Kant)出版《實踐理性批判》時 ,初次提到「人即目的」的觀念。他這樣寫著: 人決不能被任何人,甚至不能被上帝,只當作工具,而不同時作為 目的本身。 當時康德的主張,並不徹底。他認為人之所以也必須是目的,是由於 人為理性的存有物,而理性是超驗的(transcendental),是上帝的面 目,上帝則又是一切的目的,所以人也是一切的目的。 其後一年法國大革命爆發,震撼全世界。迄一七九四年底,法國人民 完全擊潰歐洲保守聯軍的圍攻,康德在革命的鼓舞中,才首度如此明 白的宣稱:「人即目的不是工具」。主張每個人都應當被尊重,而且 被承認他本身的絕對目的。如果因外在目的,把一個人當作工具來使 用,便是侵犯了人類天賦的神聖權利。這時候,他認為政府的功能, 應該在幫助個人發展,而不應該在利用個人。 不論是早期以人原為理性的存有物,或後期以天賦人權來論證,康德 都把人即目的的主張納人他所謂的絕對道德,亦即「實踐理性」 (parctical reason)。實踐理性是本體的(noumenal),是超驗的,同 時也是先驗的(apriori),出生時便安置於人的內心。它超越現世的 宗教、政治、科學以及世界所有的價值與現象。 所謂實踐理性,實則是實踐純粹理性的簡稱。比實踐純粹理性還明顯 屬於本體的,則為純粹理性(pure reason)。依康德的思想體系,時 間與空間的數學結構便是純粹理性的地基,它們尤其是先驗而絕對的。 半個世紀之後,非歐幾何(Non Euclidean Geometry)的發現,顯示另 一個空間結構的存在,康德心目中的那個歐幾理得空間不再是唯一而 絕對的空間,而二十世紀初相對論的建立,更告訴世人,時間觀念也 可以因觀測系統改變而不同。康德純粹理性的地基崩塌了,連時間與 空間都不再是先驗而絕對,那麼純粹理性的實踐面,作為代表上帝的 至善,其先驗而絕對的基礎,亦隨著動搖。 不過「人即目的不是工具」的信念,並沒有因為康德先驗理性哲學的 基礎動搖而跟著瓦解。事實上,使得它的輪廓逐漸清晰的,並不是任 何哲學體系的勾繪,而是人真實的歷史。法國大革命之後,人類社會 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劇變。「人即目的」的信念,便在這空前劇變的歷 史塵埃中,逐漸成形。 跨人十九世紀,工業革命逐步從根本改變了人生活的面貌,人在技術 上成功的完成了能量形式的轉換與貯存,黑夜變成白晝,偏遠變成近 鄰。在工業革命促成生產力大幅提高的同時,歐洲各國的帝國主義跟 著興起,殖民的浪潮席捲亞非與拉丁美洲,億萬生靈在來不及看到摸 到殖民者的槍身砲筒之前,已陷人滅種滅族,天地不應的劫難。 近代嚴酷的國家主義,在富國強兵整齊劃一的步伐聲中成形了。國家 神話被精心的刻劃。曾經為了保護革命成果,從巴黎慷慨激昂的人心 中凝結起來的徵兵制,不久便被引進歐洲各國,結束了過去募兵制下 兵源短缺的有限度戰爭。更由於國家主義的推波助瀾,戰爭的規模急 速擴大而動輒橫屍遍野。 藉工業革命而壯大起來的資本主義,正劇烈的惡性發展,使失去生產 工具的廣大勞工及其家人,一夜之間變得赤貧如洗,三餐不繼。階級 的尖銳對立,把國際歌深沉的聲浪和著血淚送人雲霄。 而反映著「人類一家」最高情操的西班牙保衛戰,竟然只換來理想的 寂滅與獨裁者的獰笑。然後是幾乎毀滅人類文明自身的兩次世界大戰 ,鬼呼神號的韓戰與骨肉流離的越戰。 究竟人是目的,抑或工具?人與人的鬼魂在砲火與血光中惶惑的顫抖。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