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訪問耆老的身影~」
感謝老天爺的眷顧,讓我們一年一度的田野調查在海棠颱風天災過後還是依然照常舉行!來自全省各地的學子,來自四面八方的科系背景,共同蒞臨屏東平原,走進社區,與這片土地共渡了一場夏日邂逅!感謝客委會、文建會、青輔會、教育部等單位的經費補助,讓本次田調活動能在經費無虞下,課程可以順利進行,學員也能充分吸收!
大武山文教基金會和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自1998年至今,已完成58社區的社區資源田野調查,希望有朝一日,我們能建構一份完整的屏東縣四百多個社區的田野調查基礎資料庫,涵蓋山脈、水文、地形、生態、族群、文化、宗教、社區、人文、、等第一手珍貴的田野資料,這是我們的決心與任務!
接下來,就要請您細細欣賞2005年的「屏原紀趣—社區資源田野調查」學員心得發表!與
他們一同回到田野現場,體驗田野的快樂、寂寞、熱情...
學員:鍾駿楠(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
調查社區:內埔鄉進興社區
田野,對一個從事田調的工作者是充滿著挑戰與吸引力的。有時候它讓你覺得如魚得水、如沐春風;有時候他又讓你覺得困難重重、危機四伏。田野就是這樣充滿魅力,又讓人無法抗拒。參加東港溪社區資源田調營隊,最初的想法,只是想去體驗與我自己單打獨鬥截然不同的集體式田調,也想去體驗與自己生活背景完全不同的南部客家生活,所以,我來了。前三天的下鄉前集訓,課程雖然緊湊,但卻讓我提不起興趣,或許是長時間從事田野調查了,所以一些田調的概念在自己的經驗法則中,儼然都成了不重要的教條,因為田野中的狀況絕對是不按牌理出牌。我想知道的是,在面對田野中的困境時,大家都是用什麼方式、什麼態度去面對?去解決?只是這樣的困境在這三天中並沒有獲得解決。就這樣我又帶著滿腹的問題,再次的掉入田野!來到進興村,有一點興奮,又有一點疑惑。這,就是所謂的南部客家村嗎?!這裡的社區營造看來似乎還不錯嘛!我們來這裡要做什麼?往後的
幾天我又被這樣的問題給打死結了!
隨著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我穿梭在進興村的每一個角落,從檳榔樹下,到竹林深處;看著朝陽徐徐東昇,也望著夕陽緩緩西沉。我開始有些轉變了。為何而來的問題,漸漸隨著河壩寮的河水一點一滴,悄悄流出了心底。每天跟著其他三位組員隨著村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雖然早起對我們這些習慣晝伏夜出的學生而言,是困難重重的,但是我們還是樂於珍惜這有限的光陰,多花一些時間,多了解一下進興村這個小而美、小而巧的村落。進興村雖然有一個用心的村長,但是單手難敵雙拳,村長有再多好的想法,也是做不完。可貴的是,這裡還是有一群對故鄉、對土地有一份深愛的人們,大家願意群策群力,為這片土地奉獻。行踏在這裡,除了有種恬適之外,還有一份人與土地的感動,不斷地盪漾空氣之中。
轉眼間,七天匆匆而過,我又繼續背負著厚重的行囊,如鴻雁般翩翩起行,進興村又成了我生命地圖中難忘的一站。我帶著北方的眼神,來到南方,逡視這個充滿鬱鬱椰林的世界。或許,我還是沒有找到南行的寄望,但是我卻有了不同的視野,一個與丘陵埤塘迥異的視野。我千里迢地來到這裡尋找南客的身影,但對這裡而言,我卻是不折不扣的北客,在這裡又遇到了更早一步來此落地生根的北客,交錯的眼神恍如時光重現。滿眼的檳榔翠綠,重新取代了阡陌連綿的金黃稻浪,面紅赤咋的北客,被北回歸線以南日頭,浸染成南客的面容與氣息,不再轉北,徹底歸南。七天的田調,我遇見了半世紀前的北客,也預見了數百年後的南客。最後,我放棄了理論,放棄了疑問,也放棄了田調,因為,我享受著田野的風光,不再困惑。
學員:周季嬋(大頭)元智大學應用外語系一年級
調查社區:萬丹鄉廣安社區
前三天在大潭的活動一步步的引導我進入『田調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因為在來到大潭之前,我對這兩個字是一點概念都沒有的。從社區趴趴走開始,血液裡開始了解「滲入社區」是什麼!
重頭戲當然是從進入被分配的社區開始-廣安。社區理事長王俊文再把我和隊員們帶去廣安時就先載我們繞了一圈,那算是對廣安的第一印象-一個純樸的普通鄉村,不過下一個念頭就跳到「我將融入這個乍看之下沒什麼不同的社區並找出它的不凡」。融入社區的第一件事當然是去夜市逛逛,好啦~田調就是要苦中作樂,所以我們接受了新朋友的邀約,一起去萬丹夜市,我們的新朋友是理事長的小兒子聖雅和淑雯(理事長朋友的女兒),好玩好玩,雖然我沒有撈到魚,大家還是玩的很高興,第一天就和這兩個年齡相當的村民混熟,也算是頗大的收穫,因為在接下來的幾天,幾乎都是靠他們帶路。我們每天都花將近10小時在外面,不避風沙和烈日的在社區里繞圈圈,每天都會發現一些新的人、事、物,有種在尋寶的感覺,而且和一群爆笑的人一起做田調真的會不知道什麼叫累,除了在廣安裡繞,有一天中午我們還騎著不是很快的腳踏車去萬丹市區並亂繞,本來只是要去印東西和吃午餐,卻去了一個很像日式鬼屋的地方(其實那裏是以前萬丹當地名人李開湖的豪宅),超刺激的,還被那裡現在的主人說不能參觀,否則會被警察抓走,於是我們離開那裡,繼續我們的旅程,因為有導遊(聖雅)在,所以我們不怕迷路,往陌生的地方騎,經過一個很多樹的地方,然後我的眼睛為之一亮,糖廠耶!我們當然有進去一會兒的啦!這真是一個令人振奮的發現(雖然不是在調查範圍內)。
我們住在理事長家,我和組員們一直都有這個念頭「住在這裡真是太幸運了!」,因為要什麼有什麼,每天早上都是吃飽飽的出門,晚上回來又有理事長煮的豐盛料理,人家說田調會變瘦,我們倒是肥了。每天回到家(已經把那裡當第二個家了)都有一種放鬆的感覺,因為這幾天實在是超熱的,吃完飯後大家(包括聖雅)就會聚集在小書房整理今天訪問到的東西,感覺是例行公事,但每天的感覺都不一樣,每次在大家超累的時候一定會有一些小事引發出笑點,就這樣一直到2點大家才甘心去睡,回想大家一起奮鬥的畫面,都會給他感動一下。大家還在最後多住了三天完成回鄉發表這件事,發表的過程,可以說在一片混亂中結束,這又有另一種共患難的感覺了,因為大家都用力的要用台語傳達,對非閩南人的隊友來說,真的是很大的挑戰。
回想當初參加田調的動機,好像沒什麼特別的動機,只是7月初的時候被問一句「要去嗎?」「好!」,於是就多了很多故事發生在自己身上了,也相遇了很可能一輩子都不太有機會碰到的人,很感動、很好笑、很好玩,更難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