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5-09-13》 |
本期內容 | |
◎傳學鬥讀書會:反思商業媒體政策與制度 | |
◎來自紫禁城:中國大學生的住宿生活 |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
傳學鬥讀書會:反思商業媒體政策與制度 | |
傳播學生鬥陣 | |
書介Robert W. McChes-ney《問題媒體──21世紀美國傳播政治》(下) 「這是一台幸福的販賣機,如果你愛我,就讓它掉出紅茶,如果不是的話,那麼就讓它掉出綠茶出來吧!」 這是兩年前一齣當紅偶像劇中的情節,而且,接下來鏡頭還大剌剌地停格在女主角手中所拿的紅茶上。不需訝異,這正是我們的影視節目──利用置入性行銷與商品融成一體。當你在電視機前成馬鈴薯狀態時,千萬不要以為你是在自由地選擇收視節目,因為,透過廣告商層層的精細計算、潛移默化中,你早已安置於他們所建構的流行消費文化中而不自覺。 例如,觀看《關鍵報告》時,我們會看到Lexus的廣告;觀賞007《誰與爭鋒》,我們會欣羨BMW的風雲馳騁。這些都還只是看得到的廣告。看不見的廣告卻以另一種流行生活風格,侵入我們的生活領域。當中最惡名昭彰的例子,非NIKE莫屬。 NIKE投注龐大的金錢在媒體廣告上,他們高價邀請各運動明星代言,宣揚「Just Do It」概念,並且,假慈悲地在黑人貧民區中認養球場,塑造一種青少年流行次文化──買了NIKE你就有希望,一如那些麻雀變鳳凰的運動明星。於是乎,這些貧民區中小孩寧可挨餓犯罪,也要花100至180美元去買一雙成本不超過5塊美元的運動鞋。 這樣的故事並不只在美國發生,而是一種普遍的流行病態。置入性行銷之惡,已嚴重傷害我們「非物質性擁有」的美德。而這一切惡因與商業媒體運作邏輯不無關係。過去,我們相信在追逐利潤的競爭壓力驅動下,商業媒體「給予人們他們所想要的」(give people what they want)。但事實卻是,供給決定了我們的需求! McChesney在本書中廣泛地蒐集文史資料,証明了美國的媒體市場其實是個進入成本高,且遭大財團高度壟斷的場域。複合式集團的時代,從影片發行前半個月,你就可從家中的電視網中看到該部影片的相關介紹或幕後特輯。同時,影片正式發行時,下游的週邊商品也正等待著來消費。本來,在商言商無可厚非,但是光是2002年,所謂暢銷電影的續集便佔據了電影市場的大半。若說,大企業保守的獲利原則取向,傷害了媒體人的創意,一點也不為過。如此,在制度結構有限的選擇下,閱聽眾人被迫收視。此怎又能妄稱閱聽人具有主動性? 如今,媒體環境之惡,已到了公權力必須介入矯正之時。首先,我們要明瞭媒體管制的兩項正當性:即媒體為公共財。以及,不論節目內容好壞,我們都會受到媒體之影響──此即媒體的外部性。 媒體為公共財,乃意指媒體頻譜資源稀有,特別是無線廣播頻譜為公民所共有,政府自然有管制之必要。針對此點,或有論者以為,數位化後將使「頻譜資源稀有」問題解決。這其實是個迷思。數位化後的頻譜僅是頻道上的增加,於內容並無改變。既然我們已証實了自由市場的競爭,不必然帶來品味上之多元,反而是高度趨同,我們又怎能期待數位化是解決媒體問題的萬靈丹? 媒體外部性,乃McChesney特別針對節目內容對兒童之影響與新聞產製面而提出。試想,當我們的下一代習於廣告符碼所建構出的花花世界時,還有什麼比這個更恐怖的?優質的新聞節目自然幫助我們獲取新知,但時下流行八卦、煽情的新聞,卻已然侵入我們公共領域,致使關乎民生政策的辯論乏人問津。 照理說,當第四部門怠乎職守,監督的第三部門該當介入整頓。但美國例子卻是最壞的負面教材。2003年,FCC主席、美國國務卿鮑爾之子麥可‧鮑爾(Michael Powell)執意放寬媒體集團交叉持股的限制,先不論遊說媒體與布希政府的曖昧關係,單是市場壟斷一項,便足以將這項錯誤政策收回。一意孤行的鮑爾,卯起來猛幹,最終竟引來全美百萬公民大串連,籲請媒體改造。 這樣的例子給了台灣什麼啟示?立法院新一會期即將開議,而NCC組織條例勢必成為本會期朝野攻防焦點。若讀者肯起身參與、觀注這項法案的發展,相信我們的媒體環境將獲得大幅度的改善。 最後,謹以McChesney一段話與讀者共勉: 「……凡此種種,讓我覺得活著,另一種世界不但可能;它就在那裡,等待贏取。」 1、請回想你的消費決策過程,是否受到了廣告的影響? 2、NCC組織條例即將在立法院本會期中開議,你覺得身為公民的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Kazaa與Kuro相繼敗訴 澳洲唱片業者及IFPI控告國內外兩大P2P業者Kazaa與Kuro侵權的官司,本週之內相繼宣判敗訴。國外的判決中,Kazaa必須賠償原告唱片公司90%唱片損失,而國內的判決中,Kuro負責人以及一名使用者被判刑4個月到3年,業者併科罰金3百萬元。IFPI秘書長李瑞斌甚至流著眼淚感動的宣稱,「這是一個符合世界潮流,非常正確的判決」。 小編媒批:近年來國際間著作權保護相關法律規定是愈修愈嚴苛,已經修到不知道是在適當保護著作還是維護既得利益者了?而網路P2P分享與著作權的相關討論,亦一直是國內外火紅的爭議焦點,傳學鬥先前也有一系列的探討。依著資本主義本質來看,或許,這些唱片業者所謂的「符合世界潮流」,其實就是「符合我們在這個世界壟斷市場賺錢的潮流」呢? 電視新聞 公信力式微 報載,金車基金會近日發表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北、高兩市中小學家長普遍不滿意目前電視新聞的報導內容及其公信力,甚至多數人認為看電視新聞對孩子幫助很小,甚至有害。調查報告中,41%的家長認為電視新聞很少有幫助,甚至超過一成認為有害。此外,亦有超過45%的家長認為,電視新聞對台灣社會有負面影響。而該報告調查家長對於電視新聞的滿意度及公信力,若以10分為滿分,受訪者平均滿意度不到5分,對於電視新聞的公信力也平均只給4.58分。 小編媒批:看來,台灣公民傳播權的意識已經逐漸覺醒,或許我們更要努力,讓社會大眾成為媒體改革的主角,也讓這股力量變成更具行動力與影響力的角色。除了認識,更要行動與改變,才能讓我們生活的世界更美好! 民視英語新聞 將吹熄燈號 報載,頗受好評的民視英語新聞,因新聞局預算無法繼續支持,因此該節目將於13日停止播出。民視的英語新聞自去年9月14日首播,與新聞局合約一年,經費共計6千餘萬元,而一年委託案到13日期滿。新聞局官員指出,新聞局明年仍將編列委製英語新聞6千萬元的預算,這筆預算原本就是執行一年。明年也將會公開招標,但前提是預算經立法院通過,民視屆時仍可參與競標。 小編媒批:小編認為,與其全賴新聞局國家預算,不如自己亦編列一筆經費持續製作。如果民視願意,自行編列經費預算製作英語新聞,依照台灣目前外籍人士的人口數,以及台灣民眾學習英語的人口數而言,應有其廣告市場可供依存。如果可行,新聞內容更具備「公共性」,更扮演好「第四權」的角色,甚至可行銷國際,不必「全賴」政府預算才能為之。 |
|
(回目錄) |
來自紫禁城:中國大學生的住宿生活 | |
魏宏晉(北京大學博士生) | |
在中國的大學生活和台灣很不一樣,學生來自地理風俗迥異的大江南北,往往生活習慣大異其趣;而且因為大部分人都住校,同一個房間一住就是4年,同樣的室友,固定的作息節奏,長期下來肯定有趣的事情很多。 在中國的大學裡住校是一種磨練,他們和台灣學生不太一樣,一是沒有閑錢,二則大多數人覺得住學校裡才有「歸屬感」,所以比較少人到外頭租房子住。這樣漫長的幾年學習時間,遇到了作息、生活習慣完全合得來的室友,除了靠上天保佑,還得要難得的奇蹟出現。 在中國北方由於缺水且乾燥,一般人沒有天天洗澡的習慣;此外,在絕大部分的偏遠地區,因為水源取得不易,一年只洗一次澡的人也所在多有。 我的一位小師妹是東北人,她在哈爾濱讀大學時,有位室友從甘肅山區來,老家就是那種大概一年洗一次澡的地方。女孩雖然很淳樸,但是身上的味道實在令人難受。哈爾濱雖然因為天冷,也不必天天洗澡,但是一星期洗個兩三次保持衛生總是必須的吧!為了讓寢室常保清新好空氣,於是她們其他的幾個人,就私下約好一起去洗澡的時間,每到時間就連哄帶騙,運用「群眾的力量」,硬將這位有特殊味道的女孩帶上澡堂,大家一起洗洗刷刷,強迫養成集體洗澡的好習慣。還好這位女孩很「受教」,不久後也成了一位城市少女,不只會準時洗澡,連最初的「革命髮型」和「江青式西裝」都被改造成功,代以挑染燙髮搭配T恤、牛仔褲,更接近人們習慣的青春大學生形象了。 集體生活的環境衛生確實很難維持,不要以為窮人家「衛生習慣」差,許多千金小姐才更讓人難以領教。尤其是中國現在多數家庭都是唯我獨尊的獨生小霸王,在家沒人敢管,出了門更是沒人管得了,那是能有多髒就搞多髒。 我認識一位來自湖北的一位女孩,人前永遠都乾乾淨淨,穿著很時尚且具品味。她老爸是個法庭庭長,家裡環境不錯。可能是因為是獨生女,個性極為嬌縱,還敢跟導師摔電話!這在普遍很怕老師的中國學生中,實在是「不簡單」!這女孩其實心地很好,個性直爽,對人很友善。不過她的生活環境卻讓人不敢茍同,寢室永遠亂得像戰場。同屋的女孩很溫和,不忍心說她,可是「參觀」過她寢室的人都會很訝異其髒亂已達不堪想像的地步。到處都是雜亂無章的雜物、書籍,甚至連床上都堆滿了衣物,連睡覺都難容身,實在不像個女孩的閨房。 可是,旁人說她的屋子亂,她都會很詫異,認為「還好呀」!很多人很奇怪,看她衣服一堆一堆的,也從不洗,為什麼人亂卻不臭呢?原來,這位小姐不洗衣服,但還好沒有不洗澡的壞習慣。更神奇的是,她衣服都是穿一兩次就扔了再買新的,所以出門永保清新,屋裡屋外兩世界,實在是叫人難以把兩者聯合起來想像。 住宿舍不只是個人的生活習慣會帶進集體生活裡,很難以令人置信的是,連風土都會被帶進新的環境裡。 這裡我說的可不是南方小吃帶到北方;或者北方口音出現在南方這樣的現象而已,而是真真實實的把不同地區的生活場景突兀地重現。想像一個帶刀的蒙古獵人突然出現北京城的王府井逛大街,這樣的意象在中國大學校園裡就屢見不鮮。 場景一樣是哈爾濱的大學,一位南方女孩帶了一皮箱的衣物到這天寒地凍的北方上學。有一天,她打開皮箱,一群蟑螂,請注意,是一群!這群蟑螂從衣箱的一個中心點四散而出,就像卡通影片的場景天女散花一樣,一下竄進屋裡各處。而因為東北寒冷,許多人根本一輩子沒見過蟑螂,這下子一見就是一群,當下有人就嚇暈過去。而據說,這個學校自伊始便有蟑螂出沒,成為東北的一景。 更有趣的是有關人和動物在宿舍裡和平共處的故事。我一位朋友在江西上大學,他們學校的宿舍很破爛,常有老鼠出沒,而且這些鼠輩已經囂張到不怕人的程度。朋友說她晚上點上蠟燭在床上看書時,就有隻大老鼠會坐到椅子上陪她,怎麼嚇都嚇不跑,所以只好不理它。 不過,朋友不怕老鼠,其他人可害怕了。有回她告訴室友,老鼠在晚上從床頭上一個洞鑽出來,就坐在床頭上看人睡覺。室友很害怕,於是在洞口掛上一面鏡子,希望擋住老鼠的進出。不料,虛掩的鏡子根本擋不住老鼠。據說有人就親眼看到那隻老鼠常常大大方方推開鏡子出門,再推開鏡子進去,就把鏡子當成自家的大門使用了。 中國實在太大了,在大學裡可以碰到的同學間的生活文化之多元,其實和出國留學已經沒多大不同。在台灣,一個學校裡有兩、三間餐廳就了不起了,但是這裡學校裡的餐聽沒有2、30家是打發不了人的。穆斯林不吃沒有經過清真處裡的肉類;北方人不吃鵝肉;廣東人怕辣等等,餐廳不多元化就會有人絕食自殺。甚至,台灣的學生一放假就跑光,這裡不管春節還是春假,卻永遠會有一大批學生留校,他們可能是回趟家要花7天的雲南山區裡的孩子,也可能是為了省車錢的貧困生,如果餐廳不一年365天開伙,也是會有人活不下去的。 在中國的大學裡可以,而且必然碰到極為多元的文化,其實是個很好的訓練人際關係的環境。但是一胎化政策後的孩子開始上大學這6、7年來,他們的適應其實很不好,尤其是考上北大這樣名校的孩子,多半是眼高於頂的怪胎,怪胎和怪胎住在一塊,彼此作怪的衝突就很多,所以許多人都過得很不快樂。我就聽過一個說法,以往北大一年有兩名意外死亡名額,但近年來卻有攀升的狀況,去年一年死了9個,上學期自殺就有3個,不知這是不是反映了現在孩子對多元文化的適應不良,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才好下結論。 |
|
(回目錄)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 |
本報誠徵閱讀經驗分享,歡迎教師、家長及學生分享經驗,題材包括如何推動學生閱讀、啟發學生閱讀興趣、學生閱讀心得或小書評,文長500~1500字皆可,投至fiveguys@ms19.hinet.net,凡經採用,敬奉薄酬。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寫信給小編e-mail: |
fiveguys@ms19.hinet.net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光復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