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刊日期2005/09/13(二)
|
||||||||
1 |
【小啟】讀者若未收到電子 2005親職教育諮詢專線義工培訓 --------------------------- 教學創新工作坊 詳細資訊→(more) --------------------------- 2005人本聚賢會 --------------------------------- 拒絕政治人物 連署文→(more) --------------------------------- 人本徵才 --------------------------------- 友報連結: --------------------------------- 教改時代 創刊12年, < Top>---------------------------- | 人本教育基金會 | | 人本教學工作坊 | | 人本教育電子報過期檢索 | < Top>---------------------------- 智邦生活館 ˙您想要登廣告 |
2005人本聚賢會 邀請您支持人本 →(more) ----------------------------------------------------------------------- 教育新聞 |
1 | |||||
------------------------------------------------------------------------ 讓資源進到需要的地方 每天,平均都有三、四十位青少年來三重青少年基地活動,而基地並不只是這些孩子娛樂、活動、上課的場所,也常是孩子發牢騷以及求救的場所。 說是「求救」,其實不一定是孩子主動,常常是在工作人員與孩子們聊天、瞭解孩子生活的時候,發現了一些「訊號」。而這些訊號,往往是透過「行為」來表達,而且是那些大人眼中的麻煩行為,例如孩子開始抽煙、打架、不想回家、偷錢等等。 每次處理孩子的這些行為,我們總是提醒自己不能只解決看到的表象,還需要一併處理形成表象的因素。例如,當遇到偷錢的孩子,我們不只需要輔導孩子的行為,與孩子談一談「偷錢」這件事,還需要去探究孩子為什麼要偷錢?是不是有經濟上的困難?孩子可能需要怎麼樣的協助?我們是不是可能找到什麼樣的資源進來? 這很像是一個流傳的比喻,我們以為只要拉出一條繩子,但為了徹底解決問題,最後拉出了整隻大象。這就是我們的處境:一開始遇到的問題只是冰山的一腳,越站在孩子的角度思索,越能理解孩子遇到的複雜的各種問題,即使它們總是藏在表象的背後,讓人不易發掘。 剛認識小維時,小維常常和人打架,抽煙、喝酒,也不停的在找工作。在許多大人眼中,小維是一個偏差行為的青少年,也是所謂的壞小孩。就連小維自己也常把貶低自己的語言掛在嘴邊,「像我們這樣的人,就是……」。 因為小維總是不停地想要找工作賺錢,我們一開始以為,小維是想要多賺一些錢買菸、買酒。我們也試圖找出小維總是想打人的原因,雖然表面上,小維總是說因為被他打的人「欠打、白目」。然而,在更認識小維之後,我們才發覺小維並不如他自己所說的是「這樣的人」,反倒是個因為經濟弱勢、想要體貼媽媽而去打工的孩子;也是個因為家裡環境不穩定、充滿無助感而不知道怎麼抒解情緒的孩子。 小維今年國二,因為爸爸過世,他從小在單親家庭長大,家裡還有一個念高中的哥哥。數年前,媽媽被人倒會,家裡因而多了筆負債。目前家中的經濟只靠媽媽開家庭美容院為生,但近幾年來因為競爭激烈,同一條街上就有七八家美容院,家裡的收入變得不穩定,支應生活開銷相當拮据。而必須一邊還債,一邊撫養兩個孩子的媽媽,還因為長期的辛勤工作得到了肝病。從小就失去了爸爸的小維,說到媽媽的病時,常會不禁流下淚來說:「為什麼我愛的親人都一個一個離開我,下一個會不會就是媽媽?」 小維的不安與恐懼,一直沒有出口;而小維家裡不穩定的經濟情況,也讓小維處於必須打工而犧牲了一般的國中學生打球、唸書、以及擁有充足睡眠的時間。 我們因此希望更瞭解家裡的經濟狀況,並試圖協助找尋資源。在家訪的過程中,我們得知媽媽曾經提出中低收入戶補助的申請,雖然條件符合,卻被拒絕,媽媽因而無法再提起勇氣去詢問相關條件,也因而放棄了尋找其他資源的機會。 因此,我們除了協助媽媽再申請一次「中低收入戶補助」之外,也向外繼續尋找資源,例如申請政府提供給原住民的租屋補助金及子女的獎助學金(小維的父母親皆具有原住民的血統),希望能夠透過政府現有的補助,真正協助到這個在經濟上需要幫忙的家庭。 而面對小維,我們做的是「人」的工作。而面對小維打架抽煙的行為,我們現在更清楚的知道:那是來自於對媽媽生病的不安、以及家中經濟遲遲無法改善的無助感。所以我們和小維聊他心裡的擔心與不安,和他討論我們正如何尋找資源幫助媽媽,讓小維明確知道有人正在幫忙。 透過這樣的討論,我們正陪著小維發展思索解決方法、以及行動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我們不只陪小維談如何解決家裡的經濟問題,也和小維認真地談,「人為什麼不能打人」?「你的心情是什麼?」而且,我們絕對不因為他打了人就打他。 慢慢地,我們感受到了小維的轉變;以前的小維,總是用「那個人很白目,所以欠打」的理由和人打起來;現在,越來越少聽到小維說「那個人很白目,欠打」,他現在反而是來問我們「那個人很白目,可以怎麼辦?」主動來找我們尋求幫忙。 我們知道:現在小維心裡有了煩悶,會努力尋求資源、找尋方法。他知道在未來中低收入戶的補助下來之後,媽媽的擔子可以不用那麼重,自己可以比較安心;他也知道,生氣時可以不用打人,會有人協助他解決心裡的問題。 從一開始處理小維的行為問題,到後來協助小維家裡尋找資源。我們更清楚的知道:當有了對的資源進到了需要的地方,那整個家庭、那個孩子,就會因此發展起來。 ---------------------------------------------------------------------------------- ---------------------------------------------------------------------------------- 徵求翻譯義工人本教育基金會十七年來在台灣致力反體罰運動,已累積深厚的理論論述與實務經驗。我們的經驗已經引起國際的注目與討論,為此,本會將朝國際化的方向努力,將多年來的思想結晶與實務經驗介紹到國際上。 本會將持續徵求「翻譯義工」,將本會出版品翻譯成英文,與關心兒童人權問題的各國人士,分享我們的經驗與作法。 您的參與將促進全球反體罰運動的發展!也因為您的投入,全世界的孩子都將會有更好的成長經驗!人本期待您的到來! 目前需要翻譯的出版品: 愛的手冊(需於10月初完成) 期待您的來電! 02-23670151*112 楊秘書 or 117 王秘書 來信請寄:yang415@hef.org.tw HOT!與孩子們立約 【台灣教育向前行】系列廣播節目 看到豐富的內容,關心教育的你是不是心動了,想一探究竟呢? <Top>-------------------------------------------------------------------------------------- 如果你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來改變台灣;改變自己的未來 人 本 的 呼 喚 最後的一個問題是:去到人本,我可以做什麼? 舉凡『建立一個不打小孩的國家』『反體罰運動』『常態編班的落實』『教育正常化的推動』『教師進修』『父母課程』『教學創新』『出版品編輯』..這些,都是工作項目。 至於可以做什麼,這個問題,就等你來了之後再說罷--工作是為人而設的,人不是完成某項工作的工具! 歡迎願意投身的朋友,將你的簡歷(建述學習過程經驗、工作經驗、個人介紹、為何想來人本、想來做什麼),以及600字對體罰的看法。Mail 到 ygchen@hef.org.tw 陳小姐收 或來信 臺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27號9樓 |
||||||||
關心教育, 思考教育, 改革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