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5-09-14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教師的「出身」與專業
正視派遣勞動



【社論】
教師的「出身」與專業
 
 

新學年伊始,國民小學有一半的年級重新分(編)班,因此也引發了「什麼樣的老師比較好」的話題。其中,即有媒體指出,不少家長仍較為偏愛由師範體系所訓練出來的教師。如果這個現象為事實,那麼這的確會是一個引人好奇的現象。10多年前,正因為師範體系的畢業生被批評為「僵化、八股」,因此才形成了後來的師資培育「多元化」的政策,那麼,為什麼今日師範畢業生卻又能「鹹魚翻身」,獲眼光越來越嚴格的家長們青睞?

部分家長對「師範體系」與「師資(教育學分)班」出身教師的差異偏好,有不少教育行政主管認為,這種區分意義不大,因為教師的好壞「主要在於敬業熱忱與教學認真」,因此並不能以教師的培育出身來作為斷定標準。當然,上述說法是正確的,「出身」絕對不能是判斷的標準,「專業表現」與「專業倫理」應該才是最重要的判準。不過,我們是否可以進一步的提問:「出身」是否會對於專業表現與專業倫理造成影響?哪一種「出身」的教師比較能育成較好的教學專業與必須的倫理價值?這是個有趣的問題。

由於並不存在著對於以上提問的經驗(實證)研究,所以我們或許就從可能的現實情況來進行一些「合理的推論」。就讀於師範和一般大學院校的學生若比較起來,哪一個群體將會對於「以教學為志業」這樣一種倫理價值,抱持著比較積極的態度?是以師範院校作為就讀第一目標的學生?抑或是就讀一般大學後,為了「就業」考量,而選修教育學程(學分)的學生?當然,我們絕不能一概而論,但是,這其中恐怕真的存在著顯著的差異。特別是在師資培育管道多元化之後,期望未來能充任教師者不再只有師範院校可以選擇、甚至不保證分發的情況下,卻仍然選擇師範體系就讀者,是否是一種「終身志業」的使命感所促,因而使得他們仍願意選擇師範院校就讀呢?

再者,從以往的師專到現在的師院──今年又更名為教育大學,整個教育過程中,無論是5年或4年,在課程的設計上,我們可以說,完全是環繞「培育一位合格教師」為核心而設計的。那麼,這樣一個「全套」課程的設計,和教育學程、學分班僅選修10幾、20個學分的訓練比較起來,哪一種課程設計能夠培育出教學上較為專業的教師?特別是教學對象是抽象思考能力弱、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因此更需要教學技巧來引導學習的小學生時,哪一種培育過程較能養成更為適任的教師?

以上的推論或許有某種程度的合理性,不過,我們仍深切期盼能有專家學者對於此一問題進行深入的經驗研究。一方面,教育是百年大計,教師的素質至為關鍵;另一方面,在流浪教師人數居高不下的情況下,為避免資源投入的錯置,更需要重整目前號稱「多元化」的師資培育管道。哪種「出身」的教師較好,應該不只是茶餘飯後的話題,而是一個需要更多關注的研究課題才是。

(回目錄)



【左右看】正視派遣勞動

【左看】
為公平正義而戰
芮善祥/社會觀察者

派遣勞動的存在,其實挑戰著工會運動的兩大基本原則:組織原則與公平原則。就前者而言,當穩定僱用勞工持續減少,非典型僱用等派遣勞工增多,只將穩定僱用勞工納入工會保障對象,工會實力必將驟減;就後者而言,派遣勞動者已逐漸從「非核心部門」進入「核心部門」,同工,但是不同酬。就正義而言是嚴重地缺乏公平性;就實質效果而言,更增加了派遣勞工與穩動僱用者之間的待遇鴻溝,總的來說還是不利於勞動者之間的團結。

弔詭的是,當前帶頭僱用派遣勞動的往往是政府公部門,在政務增加,但是財政窘迫人事經費凍結的情況下,公部門只能運用業務經費來增聘人手;不過業務費連年刪減,派遣勞動力的薪資是愈來愈低,但是公務員的待遇卻是逐年升等,製造社會不平等的,不是別人,恰恰是應以照顧民眾福祉為首要職責的政府。

有組織的勞工如未能阻擋、或是進一步組織派遣勞動者,增加派用單位的成本,自身將岌岌可危;老闆只要組成另一家子公司,人員與業務隨同轉包出去,勞動條件必然下降。總之,派遣勞動對穩定僱用帶來的挑戰,遠比一般人想像中要嚴重得多,工會必須積極因應才是。




【右看】
減低外派誘因方為救亡之道
歐陽無敵/文藝人士

勞委會主辦的「派遣勞動公民會議」上週六於高雄召開,多名南台灣地區工會人士赴現場表達反派遣的呼聲。然而,如何看待派遣勞動,工會基本上有三大類看法。第一、歡迎派遣,利用派遣的低勞動條件與高生產力來保障「核心勞動力」的優質勞動條件;第二、反對派遣勞動,視派遣勞動為拉低一般工人勞動條件的原因之一,連帶在工作現場排斥派遣勞動者;第三、基本態度上反對派遣,但知道已無力扭轉派風潮,主張派遣勞工入工會,提升其勞動條件以減低雇主使用外派的誘因。

再明白不過,前兩者只能是工會運動的反挫,一個是與雇主共謀剝削廉價派遣勞工的勞動力,另一個則是將「工人鬥陣」四字視作馬耳東風,製造工人內部的矛盾與對立,無助於事實上的團結。只有最後一項,才是工會固本與壯大之道。

無奈的是,以上整理出的三大態度,前兩者在工會界卻是主流意見,尤其是後者,往往在反對剝削勞工的同時,把嬰兒和洗澡水一塊兒給倒掉了。說不準,哪一天被逼到展開抗爭、罷工,猛然警醒,當時被放生的派遣人員搖身一變為罷工期間的替代性勞動力,頭家根本不在乎抗爭的時候,一切都為時已晚!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e-mail:fiveguys@ms19.hinet.net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