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恍惚》:城市迷宮裡有些神祕的角落,有緣人才看得見那個注定消逝的世界…… 《大逃殺》迴響:生存的目的與樂趣何在?看阿好怎麼說。 |
||
|
||
以前我曾經在朋友的介紹下看了阮慶岳的《林秀子一家》。看完的時候,我想起我對星期天的特殊感覺——不知道怎麼搞的,星期天對我來說一點都不休閒不歡愉,反而老是給我一種荒蕪困頓之感。星期天是停滯而麻木的日子。《林秀子一家》裡的那一家人,雖然各自有些奇妙的、戲劇性的人生轉折,到頭來卻似乎都轉到了一個無以為繼之地。對我來說,他們的生命氛圍很像是「可怕荒蕪的星期天」。 有了《林秀子一家》的經驗,面對《惚恍》(可不是「恍惚」唷,雖然「恍惚」才是一般正常的字詞排列順序)就有點心理準備了。這本書鎖定的主題正好就是廢墟——老化、失去原有功能,只能任其傾圮的建築物,還有對照的廢墟人生。美麗荒涼到令人不忍的照片,配上一個個鬼氣森森而魅人的故事和詩文,構成了這本書。作者序的第一句話就說得好:「愈來愈明白,恍惚(或是惚恍)原來是我一直想進入的一種狀態。」這本書就是黑色與白色構成的催眠世界,帶你進入失落、毀壞、死亡。 因此,難免有幾篇讓人印象極深刻的「鬼」故事。倒也沒有真的出現張牙舞爪的鬼魅,故事裡的那些人似乎只是在不知不覺之中跨過了某一條界線,然後看見了異樣的風景。就像是那篇〈你好嗎,我是高正引〉;或者那篇〈幸福家庭〉,他們迷失在一個不為人知的神祕境地中,就像是現實生活裡突然開了一個洞,然後他們靜靜地被吞沒。這種寂寥在其他「不像鬼故事」的篇章裡,一樣浮現出來:〈夜訪剝皮寮〉、〈誰人青春不漂迫〉裡,明明存在著的人卻感覺到自己越來越稀薄,即將消失。他們並不掙扎或反抗;只是很本分地敘述自己沈沒的過程。這一切就像是一場醒不過來的夢。 要來做一場迷離之夢嗎?不過要先告訴你,有那麼一點很難計算的可能性,你會在其中迷失,醒不過來。 by 櫻桃馬 |
||
十四個廢墟二十一個故事,這些作者說他「走走就出來了」的作品。受到日本攝影家小林伸一郎作品而啟發了這個廢墟主題,但寫的並非建築物的身世。你可能在文字裡讀見殘敗物體也可能藉一張張的圖片憑弔它過去的榮光,那就好像一間雙重的房間小說與廢墟互涉而且彼此藉體還魂,但又各自獨立。在文中建築形體是隱形的,文字出入虛實之間、往返過去與現在的時間之流,兩者參差對照。打破形式的、融合小說新詩札記的一種新的文學嘗試、同時探掘神祕美學的可能;衰敗虛幻含著些許溼度好像夢遊者般,承繼如唐朝鬼才李賀(想像豐富奇特色彩瑰麗)、或19世紀如藍波Rimbaud、波特萊爾Baudelaire、惹內Genet或像芥川龍之介、三島由紀夫之美學風格,表現了陰柔、沈鬱、暗淡、寓言式的、神祕的文風。 台北萬華:剝皮寮老屋 秋琴抄 |
||
|
||
「敢寫敢嗆聲,我們免費提供今年度最具爭議的小說大逃殺活動」已經順利告一段落。文章均將上傳於「木馬文化部落格」
|
||
活動預告 《建築桂冠》新書講座
台中場次
說故事時間 主辦:木馬文化22181417*156 主辦:木馬文化22181417*156
|
||
木馬文化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