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法鼓文化心靈電子報
::本電子報由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發送,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下取消訂閱::
第九十六期 / 2005年09月21日‧每週三發行

來看看素超人吧!

不得了啦!不得了啦!原來素的鹹蛋超人肚皮上,大概就有「三千世界」耶!心靈電子報人生渡口專欄增加了幾個作者的文章,希望可以讓讀者菩薩們都能豐富心靈也豐富閱讀。

今天所選的是李豐病理中心的負責人-李豐菩薩的文章-迷人的細胞世界,李豐菩薩透過顯微鏡觀察細胞已經卅多年了,看盡了細胞的美,他在文章裡說到:「發現細胞的世界,猶如《梵綱經》所說的「住蓮花台藏世界海,其台周遍有千葉,一葉一世界為千世界。」」。

好美喔!最近辦公室的菩薩也在討論天上的星星,真是抬頭也大千世界,低頭也大千世界(素超人低頭只能看到肚皮上的三千世界)。

 
 

一般人不瞭解心在哪裡,
也不知道心是起於虛妄的執著,
所以常常看不開、想不通、
鬧情緒、起煩惱,傷害了他人,
又糟蹋了自己。
如果你有了智慧,認識了心的本質,
只是從虛幻的自我價值而起,
並不是真有一樣東西叫作心,
你就是一個能夠生活得非常快樂的人了。

智慧一○○

 
迷人的細胞世界

■ 李豐(李豐病理中心負責人)

當人們知道我是一位病理醫師時,通常會很好奇到底什麼叫「病理醫師」?病理醫師是在做什麼?

病理,顧名思義是研究疾病的學問,而專門研究的人就是病理醫師,利用解剖學、組織學、生化學、生理學的基礎,來解釋一個人為什麼會生病,及何時開始生病、生病時體內有些什麼變化等等;醫療服務方面,病理部接受檢查的項目,又分為組織切片、細胞抹片、遺傳學及毒物檢查。病理醫師並不直接對病人做服務,基本上是與臨床醫師討論,從組織的變化,配合臨床的資料及病程經過,才能準確地指出最可能的診斷,所以病理醫師可說是「醫師的顧問」。

病理領域上,我專擅細胞抹片檢查,三十多年來從顯微鏡下看盡細胞。發現細胞的世界,猶如《梵網經》所說的「住蓮花台藏世界海,其台周遍有千葉,一葉一世界為千世界」;「一葉一世界」,一個細胞也形成一個世界,人體大約有六十兆細胞,你可以想像「人」身體內有「六十兆世界」和諧共存,佛經中常說的「三千世界」,常常超乎人們的想像,也總覺得像外太空一樣遙遠、虛幻,但對我而言,從顯微鏡底下就可看到無數細胞世界的變化,每一次細胞抹片結構都不一樣,對診斷來說都是全新的挑戰,好像不斷從一個細胞世界轉到另一個細胞世界。

細胞的世界裡,每一個細胞都有一樣的構造,就是都有細胞核及細胞質;但功能卻各有不同,例如胃的細胞,主要負責分解食物;肝的細胞,主要負責製造酵素;腎的細胞主要是負責維持血液中水與電解質的平衡等等。細胞各司其職,其組織型態,與人類的組織型態很像,人都有五官,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長相、身材,在社會上擔負的職責與任務也不同。

細胞的健康與否,透過顯微鏡底下的細胞抹片,可看得一清二楚。細胞的形狀雖有不同,但健康的細胞在顯微鏡下就是圓圓潤潤的,充滿活力,不健康的細胞看起來就是扭曲變形的,尤其以癌細胞為最;我最常拿來比喻的例子就是好人與壞人,沒有人天生要當壞人,一定受到不好的影響,可能是家庭、學校及社會因素等等形成的。

細胞也就跟人一樣,如果不好好對待身體,沒有正常的作息及正確的飲食觀,整天處於緊繃的壓力下,細胞也感受到身體主人的壓力,此時顯微鏡下的細胞形狀也是變形的,慢慢地,細胞也會變壞;等累積到一定程度,細胞再也無法承受時,就會生病,甚至變成癌細胞。當然,正常人身體內可能也潛藏癌細胞,但終其一輩子卻沒有發病,猶如我們心中有時也會升起壞念頭,但我們並沒有去付諸行動。

細胞也猶如人們一樣有生、老、病、死,細胞這種循環過程醫學上稱為「新陳代謝」,而人類的循環叫做「輪迴」。人們學習佛法後,知道要修行、多行善,才能早日解脫;細胞的世界是人類世界的縮影,所以細胞的生、老、病、死,就像人的輪迴,如果沒有好好善待身體,甚至還有吸毒等等糟蹋健康的行為,依照因緣果報,細胞最後成了癌細胞,好比人們造了惡業下生三惡道。

佛法上說「人身難得」,因為我們依業報生而為人的機率是很微小的,如果我們瞭解身體的器官在先天上的設計是非常完美的,更能體會到為何人身難得,舉例來說,肺臟的總容量是六千立方厘米,而我們每次吸氣才吸進五百立方厘米,換句話說,即使肺臟已經損傷了十二分之十一,我們依然能夠呼吸及活下去。這也是說,身體內的細胞給我們足夠的存款,讓我們以備不時之需,但我們總是透支體力,當發覺身體有不適時,這已是細胞發出抗議與求救的訊息,要求人們正視自己的身體;就算生病了,身體的細胞仍盡責地為我們驅除外來的細菌,直到超過細胞的極限。

當我愈與細胞相處,愈發現細胞的迷人,沉浸於細胞世界三十多年來,不僅學會站在細胞的立場去體會當細胞世界發生災難時,細胞當時的感覺;當生病時,也不再只是一味怪罪身體的背叛。還有,深入到細胞世界內,讓我懂得自我反省,明瞭所有現象結果皆有因,不僅身體健康如此,連細胞的種種變化也是佛法的示現。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第249期

http://www.ddc.com.tw/PrtShow.asp?Series=32&ClassType=1&CommId=662正信的佛教
/聖嚴法師

佛教在歷經二千多年的傳播後,其根本精神在流布期間,摻雜諸多異質的成分,而有了曲解及湮沒。為了導正信念,究竟佛法的基本認知,書中列舉了七十項淺顯而實際重要的問題,讓人們真正…<more>

 

http://www.ddc.com.tw/PrtShow.asp?Series=7&ClassType=1&CommId=1377佛教入門
/聖嚴法師

為了讓忙碌的現代人以最經濟的時間,對佛教有基本的認識,瞭解純正的佛法核心,聖嚴法師以輕鬆的筆調和簡明扼要的敘述,將佛教的發展及佛陀的教義娓娓道來。為最佳的佛教入門書… <more>

法鼓文化文摘報第二十期
http://www.ddc.com.tw/PrtShow.asp?Series=11&ClassType=1&CommId=65

公案一○○

作者:聖嚴法師

野鴨子

百丈懷海侍馬祖道一到郊外,見一群野鴨飛過。馬祖問:「那是什麼?」百丈云:「野鴨子。」馬祖再問:「到哪裡去了?」百丈答:「飛過去了。」馬祖回頭扭住百丈的鼻子,百丈痛而大叫,馬祖曰:「又道飛過去也。」百丈因而大悟。

這是禪宗非常著名的一則公案。百丈大師是禪宗開創農禪制度的鼻祖,他開悟的契機是一群飛行中的野鴨子。

馬祖是百丈的師父,指著野鴨明知故問:「那是什麼東西?」百丈答「野鴨子」當然沒錯。馬祖再問野鴨子到哪兒去了,百丈答「飛過去了」,這也不離事實。然而,他的心並不在當下,而是跟著鴨子飛走了。馬祖立即扭住他的鼻子,藉此機緣點醒他:既然當下此刻已經沒有野鴨子這個東西,心中應該不留痕跡,還答什麼「飛過去了」。而扭鼻子之後的此時此刻正在痛,這就是真實的「現在」。現在最真實,當下最重要,目前最親切。

禪宗主張把心落實於「現在」這一點。然而,現在一滑過就不是現在了,現在若尚未開始也不是現在。所以,究竟有沒有現在呢?如果把過去和未來一切為二,最短促的現在是不存在的,即如《金剛經》所云,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皆不可得。這是超越於空間和時間的解脫。

不過,人終究是活在這個世界上,既然分分秒秒在時間上移動,就該立足於正在移動的這一點,踏踏實實地生活。百丈後來主張「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作」的原意是勞動、種田、生產。若將此句加以引申,生活就是勞作,而且一舉一動都清清楚楚,身心一致、心口一致,這就是修行,而且是大修行。沒有動作的時候,既沒有他,也沒有我;既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所以「飛過去了」是不存在的一件事,如果還要加以回憶、思索,當然不切實際。

這則公案說明了三點道理:一、現在最重要;二、如果一動,它已經過去;三、如果不動,則根本不存在。既然過去的已不存在,不動的也不存在,還有什麼事情可做?所以,對過去的追憶、懷念、悔恨,對未來的想像、期待、憂慮,對現在的沾沾自喜、疑神疑鬼、念念不平等情緒的折磨,也就不會發生了。

好醜起於心

這是雙峰道信禪師對其弟子牛頭法融說過的,共有兩句:「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

以禪悟者的立場看這個世界,一切現象,不論好醜,都是自然的、平等的、是有其原因的。若以自然界的季節為例,春天生機蓬勃,夏天暑氣逼人,秋天花落蓮成,冬天冷冽蕭索;都不是為了討好人或者懲罰人而出現的,因為人有比較心、得失心、分別心、取捨心,才會說出「春秋可愛,冬夏討厭」這種話來。

不過,這種心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往往會因年齡層次、生活體驗、教育修養、宗教信仰等的關係而產生不同的價值判斷。年輕時認為是好的,中年時可能就改變了想法;學佛前嫌惡憎恨的事物,學佛後可能就比較可以寬容接納了。這都是因為知識經驗和人格修養的累積成長,觀念漸漸昇華,對於相同的人、事、物就會產生不同的評價了。

禪宗特別重視內心的淨化,強調要認識內心世界的真面貌。常人所謂心猿意馬,我們應當檢視它、觀察它,為何會有種種心態的發生?分別好醜,是由於內心已有先入為主的因素,再加上客觀環境的影響,相互激盪,便形成了或好或醜的價值評斷。由於主觀的內心認知及客觀的環境條件,經常會有變化,因此也產生了忽好忽醜沒有定見的價值判斷。可見好或醜,並沒有一定的標準,是可以隨著人心的感受而隨時變化的。

對於一個開了悟、有智慧的人而言,並無主見成見的自我立場,內心世界只是環境的如實反映,都是來去自然,隱現無痕。是各種因緣促成環境的變化,也是各種因緣促成內心的活動。不論心內心外,一切都是因緣聚散的過程,一切也都是聚散無常的現象,不僅是暫時的,也都是真實的。變變不已的現象是暫時的,聚散無常的原理是真實不變的。所謂無常,便是說沒有永遠的好,也沒有永遠的醜,可見世界上並沒有真正的好與醜的現象。

一般人看到「好醜起於心」這句話,大致也能了解,也能有所體會,甚至願意接受,但當面對現實的狀況發生時,還是會直覺地說出這個好、那個醜。癥結在於未曾開悟的人,往往心不由己,習慣性地會起分別執著。開悟以後的人一旦有分別心出現,他不會起煩惱,萬一有煩惱生起也會馬上化解。例如見到有人在做壞事,知道是壞事,但他起的是慈悲心和憐憫心而非憎惡心;看到美麗的花,他知道花是美的,不過不會起貪愛而想把花摘下來帶回家去,取為己有。

一般人雖未開悟,也不妨體會心念的蠢動起伏。好與醜的判斷雖不能沒有,貪和瞋的念頭最好不要太強,否則受到傷害的既是他人也包括了自己。

 
友善列印 我要轉寄
除本電子報之外,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並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法鼓文化心靈電子報    >>法鼓文化文摘報           >>智慧掌中書電子報        >>素食聰明吃電子報
   >>佛法詢問台電子報       >>法鼓文化修行電子報     >>經典學院電子報           >>人生雜誌電子報

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05 Dharma Drum Publishing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轉載請洽:data@ddc.com.tw
客服問題請洽:market@ddc.com.tw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