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5-09-27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德國大選結果反應了什麼?
七十五億「榮邦」專案



【社論】
德國大選結果反應了什麼?
 
 

十分戲劇性的,德國甫結束的大選出現了民主政治的困局。梅克爾所領導的基民黨僅以35.2%得票率微幅領先施若德所領導的社民黨34.3%得票率,德國竟也陷入類如2004年台灣總統大選及美國2001年的大選爭議中,雙方皆聲稱自己才有組閣權,現在德國政治也開始出陷入籌組何種形式的聯合內閣漩渦中。然而基民黨與社民黨在左右意識型態上的對壘,在選後有可能化干戈為玉帛?籌組大聯合政府?抑或兩邊各自拉攏小黨,成立掌握國會過半席次的聯盟式的內閣?

左右這次德國大選的議題主要還是經濟問題,更精確來說,這是一場新自由主義VS反新自由主義的戰爭。更弔詭的是,來自德東的梅克爾主打親美、減稅、私有化等主張,而社民黨的施若德則仍然維持左傾的傳統,重提反伊戰爭,反對美國的單邊主義以及福利國家等;雖然選舉結果顯示了社民黨不如想像中的潰不成軍,得到了226席,甚至德東由共產黨重組的民社黨更由兩席暴增為54席,再加上綠黨的51席,共為331席。而基民聯盟及自民黨等右派政黨總共席次則為287席,因此若從席次上的左右光譜比例來看,左派版圖仍然要比右派版圖大得多。

然而即便如此,無可諱言的卻是以施若德為首的執政社民黨在選前民調上的灰頭土臉卻是令人心驚,更何況這次反而是因為德東民社黨崛起加上社民黨左派出走才使得左派版圖勉強維繫,而這裏面除了美國因素的介入之外,兩德統一十數年以來並沒有出現原來柯爾所倡言的美好願景更是一大因素。如今在原來倒塌的柏林圍牆上竟然出現了「再把圍牆重新建起來吧」的諷刺性的宣傳標語,而德東高達20%的失業率令德東人怨聲載道,至於德西人也對德東人吃慣大鍋飯的習性適應不良,甚至有德國的學者指出,兩邊的統一進程恐怕要等到1985年後出生的新生代掌權才能達到真正的「水乳交融」!

德國的困境也讓歐元及歐盟整合的前景蒙上陰影,在法國,歐憲的公投已被否決,而歐元整合帶來的失業率高漲也讓整個歐盟區頭痛不已。「整合」曾經在歐洲蔚為風潮,甚至被視為人類歷史文明的一大躍進,而且是對抗美國單邊帝國主義的利器,如今走到這等境地,怕也是倡議者始料未及。歐洲文明慣以理性與人文著稱,這種能夠超越狹隘自私的人性陰暗面的文化一直是歐洲讓世人景仰之處,然而在碰上以美國為首的全球化、新自由主義這種赤裸裸的強權進攻,以及豪無節制的極力誇張私人慾望的貪婪之際,純粹的道德理性恐怕也需要更強而有力的現實抗衡以為支撐。

(回目錄)



【左右看】七十五億「榮邦」專案

【左看】
「榮邦」援助了誰?
王俊凱(學運工作者)

自從退出聯合國、中美斷交、邦交國數目日漸減少以來,「拚外交」似乎就這麼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全民共事和執政者的重點工作之一。然而,若仔細追問拚外交的目的是什麼?恐怕不會得到一個理所當然的答案。

按一般說法,台灣的國際地位之所以卑微,是來自於不受國際承認;而不受國際承認的原因,則是來自於「中共打壓」;因此,「拚外交」的最高指導原則,便是全力爭取他國對台灣的承認、終結中共的打壓以取得正式的國際地位,進而使台灣「向上提昇」。

但是,相較於只造成「未來式」威脅的中國,對台灣的底層人民而言,美、歐、日等帝國主義勢力對台灣已經榨取、以及即將在與藍綠共謀下巧取豪奪的計畫才是最真實的壓迫源。因此,若政府外交工作所爭取的「友邦」,僅以國際處境和台灣相似———由國內統治階級與帝國主義力量勾結、犧牲人民利益以換取自身利益的國家為對象,則實質上除使該國統治集團因此直接或間接得利外,對於藍綠一致宣稱的「提高國際地位會帶來人民幸福」絲毫沾不上邊。

總而言之,相較於「金額」或「程序」問題,榮邦專案所援助的,究竟是人民的朋友或敵人?恐怕後者才是該案掀起的風波中,真正被掩蓋的問題關鍵。




【右看】
凱子外交可以休矣
江仰德(文字工作者)

近日陳水扁總統出訪瓜地馬拉,先是有立委爆料指出我方透過某些手段「贊助」瓜地馬拉興建機場;隨後陳水扁總統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出將以每年2億5千萬美金投資中美洲的「榮邦專案」,再度掀起一陣風波。

儘管行政院副院長吳榮義已澄清「榮邦專案」的75億元金額是總額,並非每年提供。但即便這項澄清屬實、即便這75億的來源如同吳榮義所稱,是從既有經費匡列,而非編列於年度預算或特別預算,實質上仍是以百姓的血汗錢進行一場賭博,所差別者只在於賭注的大小。換言之,榮邦專案仍然不脫凱子外交的本質。  

在中共從未間斷的文攻武嚇下,我國的外交處境確實相當艱難。加以中國不時以更加龐大的援外經費與我爭奪友邦戰、美方在改善我國外交處境上又未盡全力,此時沿襲過去的金援外交政策,無異以己之短攻彼之長。

事實上,要突破當前外交處境,並非只有投資、貸款、贈與等金錢管道可循。根據日前瑞士日內瓦世界經濟論壇發佈的「2005至2006年世界競爭力報告」,台灣在宏觀經濟環境、公共機構競爭力及創新等三項條件上,仍保有全球第五、亞洲第一的競爭力。若憑此長處與邦交國建立技術支援或類似建教計畫的合作模式,何嘗不是另一種突破?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e-mail:fiveguys@ms19.hinet.net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