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台灣第一棟紙管建築
也是台灣九二一地震
和日本阪神地震
兩地居民情感的橋樑
一九九五年日本阪神大地震,重創神戶地區。以「紙建築」的創發及運用而聞名世界的建築師坂茂,力行他的社會關懷,四處奔走為毀於地震的鷹取教會募集一千萬日幣,動員三百人以上的義工及教友,一起打造了鷹取紙教堂(鷹取 Paper Dome )。
這個面積約一百七十平方公尺、由五十八根紙管並列而成的橢圓形空間,是當時鷹取地區災害救援的中心,也是災後重建過程中人與人間的橋樑,它跨越國籍、宗教,許許多多的人在此互相分享悲傷、喜悅、挫折與歡欣,這裡也被稱為是「社區營造、交朋友」的地方。
二○○五年五月,鷹取Paper Dome進行最後一場彌撒後,完成她階段性的任務。在鷹取教會及日本「鷹取 Paper Dome 台灣再生計劃執行委員會」的協助下 ,我們以喜悅的心,迎接這棟深具紀念價值的紙管建築來到台灣,並計劃在南投縣埔里鎮桃米社區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社區見學園區,展開她的新生命,這也是台灣第一棟紙管建築的案例。
我們期望,藉由鷹取 Paper Dome 在台灣的再生計劃,促發台、日重建區的經驗交流,串聯兩地從瓦礫中復活的意志與堅毅,一起走過災難,攜手向前,也讓後代子孫記得,有一群人,曾經這樣走過 ……
時間: 94 年 9 月 30 日(五)下午 13 : 00--14 : 00 地點:臺北市北平東路 7 號(台北國際藝術村幽竹廳 電話 02-33937377 )
時間 |
活動流程 |
13:00--13:10 |
「走過災難.攜手向前」
鷹取 Paper Dome 台灣再生計畫過程簡介
/
顏新珠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
13:10--13:15 |
貴賓致詞
/謝志誠 (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執行長) |
13:15--13:25 |
台方代表致詞
/
廖嘉展 、 陳亮全
(鷹取 Paper Dome 台灣再生計劃」台灣推動委員會) |
13:25--13:35 |
日方代表致詞
/
垂水英司、天川佳美
(日本鷹取 Paper Dome 台灣再生計劃執行委員會委員) |
13:35--13:37 |
捐贈儀式 |
13:37--13:45 |
Paper Dome 台灣再生之設計
/
邱文傑 (大涵學乙設計工程有限公司建築師) |
13:45--13:50 |
Paper Dome 台灣再生之發展願景
/
廖嘉展 (新故鄉基金會董事長) |
13:50--14:00 |
意見交流 |
指導單位:財團法人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主辦單位:新故鄉文教基金會
新聞聯絡人:吳小姐 0911-114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