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百年孤寂──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
十月十二日,已有百年歷史的諾貝爾獎,第一次將文學獎頒給以中文寫作的華人作家──高行健。
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給旅法中文作家高行健的頌辭中,稱讚他的作品:「具有普世的可讀性,苦澀的洞察力與巧妙的語言,為中文小說和戲劇另闢蹊徑。」
然而,多年引頸企盼中國人得獎的華人社會,對高行健的得獎卻有兩極的反應。
在諾貝爾文學獎頒佈之前,知道高行健這個名字的人可能不多。
高行健,一九四○年出生於江西,北京外國語學院法語系畢業,一九八七年因為政治因素流亡海外,定居法國。
高行健是一位多面向的創作者,他的創作包括小說、戲劇、繪畫,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靈山》、《一個人的聖經》;中篇小說《有隻鴿子叫紅唇兒》;短篇小說集《給我老爺買魚竿》;戲劇作品集《高行健戲劇六種》、《山海經傳》等。
他的戲劇曾多次在台灣、香港、歐美等地上演,也在世界各地開過數十場水墨畫展。
高行健是大陸文革之後崛起的作家,曾擔任「中國作家協會」的翻譯工作,後轉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劇作家。北京文化界人士指出,高行健早在八○年代初就以《現代小說技巧初探》一書名噪一時,是當時「中國寂寞空曠天空中飛起的四個漂亮風箏」之一,但由於書中思想違反官方提倡的社會寫實圭臬,走向西方現代主義,遭到中共壓制而流亡海外。一九八九年,六四天安門事件後,高行健更矢言,只要中國仍在極權統治下,有生之年絕不回中國。
※摘自【光華雜誌中英對照知識庫】2000年11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