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編輯室報告
NCC的管制思維
國會為了NCC打上CNN新聞,除了再度貽笑國際,值得思忖之處也許可以探究於傳播通訊產業背後龐大的政商利益。然而,更重要的一點,今天無論是NCC也好,或者任何一個統籌管理台灣通訊傳播政策的主管機關,其對於通訊傳播政策的主張和概念是什麼?其思維和格局在哪裡?除了一貫承襲管制的思考面向,又傳播作為文化政策不可或缺的一環,是否能有得到重視的機會?
不論由執掌、吵翻天的委員會組織法及位階等來看,NCC大體上師法美國FCC。然而FCC秉持自由放任市場的管制態度對美國媒體造成何種衝擊?又FCC雖身為「獨立」管制機關,但其實深受各種政商財團勢力影響,決策並非「超然獨立」;且FCC委員由總統提名,國會任命,並由總統指定其中一人為主席,極易淪為政治酬庸,無法善盡服務公眾的責任;FCC為一龐大科層組織,其多階層化、偽理性、保守和自我利益取向等問題嚴重折傷獨立機關的專業。現任FCC主席鮑威爾於2003年6月放寬單一財團所能持有的媒體資源上限,引發社運團體群起聲討,幾番訴訟才迫使FCC接受法院裁決,並宣布另行研擬規定、召開公聽會。面對美國媒體改革團體強烈呼籲下的FCC,繼之而為的NCC應該如何拿捏?
FCC v.s. 媒體集團
FCC主席之一丹尼(C.Denny)於任內推動的計畫是讓NBC與CBS擁有近乎壟斷的控制權利。半年後,丹尼由FCC離職,轉而擔任NBC總裁,薪水是原來的三倍。大多數FCC委員卸任後,都會轉戰之前受他們規範的單位任職,其中權利的操縱轉換耐人尋味。現任FCC主席鮑威爾(Michael Powell)說,任職於FCC,就是天天傾聽每家公司此起彼落地站在他們本位利益的論稱,這個政策得改,那個政策得變。
路易士公信廉潔中心(The Center For Public Integrity)於2003年揭露,FCC官員在最近八年,共接受各大媒體集團 280萬美元的旅行招待。FCC主席邁可‧鮑威爾(Michael Powell)在其第一任期間(1997 年底至2002 年)接受媒體集團84,921元美金,總共四十四次的旅行招待。
市場放任
FCC從未強制執行其「公平原則」(Fairness Doctrine)的規定,商業廣電機構不曾提供充分時間製作公共事務或具爭議性之節目,原因就在於FCC於換照時,即便發現業者怠忽公共服務職守,仍持續給予執照,從未給予處罰。再舉一例,密西西比州傑克森(Jackson)地方一家嚴重種族歧視的白人商業電視台,即便該地區有45%的非裔美國人,但FCC卻無法取消該台執照;2003年FCC委員柯普斯(M. Copps)甚至形容FCC的換照過程形同「鬧劇」,與寄出一張明信片無異。此已顯示出FCC所謂自由放任概念下之「無意介入」,或說受制於商業政治力量到了何種地步。
公共服務式微
2003年10月,一項調查研究發現,美國六個市場的地方電視台用來報導公共事務的時間,尚且不到節目總時數的0.5%,「地方公共事務幾乎不見天日了」為其結論。2003年一本商業刊物中,Clear Channel總裁梅斯(Lowry Mays)直接表示,「我們的生意可不在於提供新聞與資訊。我們的生意也不在於提供優良的音樂,我們的生意只是在販賣我們客戶的產品。」
1980年代,FCC根據「第一修正案」新聞自由之於言論自由的預設,廢除了「公平原則」的規範。新自由主義論稱,善用自由市場競爭及技術,可以消除公益規範之需要;於是,政府「公益」角色淡化,與商業財團靠攏趨同,逐漸被視為合理。
NCC的管制思維
然則,政府存在之目的,不外乎社會政策的促進、公平正義的達成和普及服務,倘若政府向商業市場完全靠攏,則此些非經濟因素公共性的目的將被置於何處?公民團體所提出之「公民參與管道」(如由消費者、媒體監督、人權、性別、弱勢族群、社區等公民代表所組成之公民諮詢委員會)的設置,對應的是公共性的促進以及多元文化的重要意涵。
管制思維再思考
無論如何,傳播政策傾向新自由主義放任市場似乎在政商勾結之下順理成章。NCC成立後對於管制角度之思維一旦翻版美國FCC諸多作法,則台灣媒體亂象真有得解,抑或更加混沌?政商與財團掛勾是否更加明目張膽?民間團體提出旋轉門條款等防弊制衡手法是否可行?公民參與監督審議,及其背後蘊含之多元文化的象徵意義應如何落實?而政府身為公益服務代表應盡的責任、國家作為傳播媒體「資源提供」角色的思維,何時才能出現?
參考資料:羅世宏等譯(2005),《問題媒體》。巨流與國立編譯館合作發行。
Our Questions: 1.NCC是否可能作為台灣傳媒亂象終結的萬靈丹?為什麼? 2.NCC除了成為「管制」機關之外,還有沒有其它可能扮演的重要功能或角色?
|
|
|
|
|
本週媒大事
1.立院為NCC打架 CNN報導貽笑國際
就在國慶日隔日,立法院為了審理NCC組織法,最後演變成朝野衝突,而衝突下的NCC組織法,亦只通過第一條。再隔日,此事受到CNN等國際媒體的關注,向全世界報導了此一「新聞」。
小編媒批:NCC組織法,所牽涉之利益與權力者眾,也無怪乎政治人物如此暴力相向。另外,媒體報導亦只巨細靡遺的描寫打群架的過程,卻不深入頗析其打群架背後的意義到底為何?除了NCC委員的產生方式,大家是否會注意,NCC到底要管些什麼?能管些什麼呢?說到底NCC會成什麼樣子,可真是令人期待!
2.號碼可攜式服務正式上路
手機號碼可攜式服務,已於13日正式上路,如果消費者對於其目前所使用之行動電話系統業者服務不滿意,便可提出申請「號碼不換、更換系統業者」的要求。而目前這項服務只要4個工作天,就可以完成,不過該服務的移轉費用每次240元,但不限移轉次數。為了因應這項服務所帶來的衝擊,各家行動電話系統業者役推出了各項優惠方案,以留住老客戶,增加新客戶。
小編沒批: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這的確是一項利多的服務。不過,由於這項服務所引發大量流動的影響,根據國外經驗,只有在服務上路的前幾月,爾後流動便趨於平緩,到時候,或許各家行動電話系統業者便不再提供如此優惠的競爭方案。那麼,消費者到時候可得要放亮自己的眼睛囉!
3.因應數位化 BBC收視費擬提高
據報載,為因應廣電全面數位化,英國廣播公司(BBC)擬打破成立八十三年傳統,對英國公眾增收執照稅。未來,英國公眾每年可能需繳高達一百八十英鎊到二百英鎊(約一萬元到一萬二千元台幣)的執照費。然而,根據民意調查,八十一%的英國公眾認為目前繳交的收視執照費用「值回票價」,高達四十一%的人則表示,願意繳交比目前多出兩倍的收視費用,以維護BBC的節目和服務品質。
小編媒批:對於一個具備公共概念的公眾而言,或許他們了解到,公共廣電體系因應數位化時代的重要性,所以他們亦願意支持BBC執照費的漲價。然而,更重要的,則應是BBC對於經費使用的公開透明機制,促使公眾得以了解其繳交之費用所用何處,以此當能樂意付出。
|
|
|
|
|
媒來稿
利用廣播媒體幫助外籍配偶來台跨文化適應
李佳玲/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碩士班三年級
近年來外籍配偶來台人數的攀升,嚴然已成為新台灣媳婦,然而面對這數十萬由台灣弱勢男子與東南亞女子所組成的跨國婚姻家庭,台灣社會整體上的氛圍對「外籍配偶」來說是極度不友善的態度來與之相處。從媒體不當的對外籍配偶負面新聞的形塑、台灣民眾對他們的歧視與偏見,到政府以管理的姿態來對待外籍配偶,台灣的媒體更是缺乏提供他們來自母國的相關資訊,在在顯示台灣缺乏完善提供給外籍配偶一個良好生活適應環境的生活網絡,以致於外籍配偶來台適應過程舉步維艱,諸如婚姻關係問題、識字學習、公衛教育、親職教育、身心調適、人際互動、法律諮詢等問題,都需要外界給予支援與關切。
過去研究發現,這群外籍配偶的最大原生文化連結場域,除了工廠外,廣播節目也成為外籍配偶與原生文化連繫的管道之一;雖然各地皆有開辦「外籍配偶識字班」,但許多外籍配偶礙於需要照顧家務責任、以及家人不准他們到處亂跑等禁止規定,讓外籍配偶更難取得對外聯繫的資訊,面對外籍配偶生活適應窘境,其實是可以透過大眾媒體來取代提供他們獲得在地生活資訊,幫助外籍配偶更快融入異地社會文化環境。
由於外籍配偶來台生活,幾乎時間都分配在照顧家人以及整理家務上,和外界的聯繫的唯一管道幾乎就是透過媒體,然而收看電視行為是需要定點坐下來專注收視,而收聽廣播則可以邊做家事或照顧小孩邊收聽,廣播也可以隨時聽是屬於個人化的大眾媒體;另外,廣播並不受教育程度影響,對於不熟悉中文字的外籍配偶來說,藉由用聽的方式,對外籍配偶來說會是他們剛進入一個異國語言、文化中,跟外界保持聯繫的方便管道,透過廣播增加他們對異鄉文化社會的了解與抒發思鄉情懷,可以幫助他們更快融入適應台灣生活。
政府目前較為鎖定在外籍配偶語言學習識字教育的推廣,對於傳播媒體在外籍配偶生活適應、婚姻暴力、養育子女問題、原生國資訊等的服務與諮詢相對忽略。而過去服務這群弱勢族群的廣播節目,也經常面臨收聽率以及經費不足問題,教育電台曾推出的「新移民女性的天空」,在收聽率並不如預期情形下,而慘遭停播。因此目前提供給外籍配偶收聽的廣播節目幾乎是寥寥可數,僅見在幾家台播放,其中包括純粹以國語、外語語言播出或是以中越雙語形式播出的節目,目前計有:台灣廣播公司--「越來越幸福」(中越語)「關懷台灣媳、疼惜台灣子」(國語)、正聲「越南台灣一家親」(越語)、高雄廣播電台「南國姐妹情」(越語)、中央廣播「台越一家親」(越語)、台北電台「寶島新故鄉」(國語)、以及教育電台「教育大聯盟」(國語)。
高雄廣播電台「南國姐妹情」、中央廣播「台越一家親」、正聲「越南台灣一家親」這些節目主要以越南語發音,介紹越南人在台灣所需要的生活資訊,例如生活常識、正確飲食生活觀念、訪問、訴說心事、提供養兒育女經驗、法律知識、移民資訊、勞動法規、或是穿插原生國的歌曲、新聞資訊等。另外,像台北電台「寶島新故鄉」、以及教育電台「教育大聯盟」是以國語發音的方式,教導台灣家庭接納外籍配偶,將許多台灣與國外不同的習俗告知社會大眾,也讓外籍人士能夠在短時間內了解台灣習俗,適應異地生活。
雖然樂見於廣播有開始服務外籍配偶的節目出現,但觀察其節目播出時段及頻率來說,可以發現這些節目大多是在星期六或日的一天中,提供僅一小時的播出時間,而有些節目頻道提供調幅服務,然而調幅頻率易受到地形地物干擾而無法清楚收聽,因此受到電台播放範圍影響,並不能廣大服務滿足於這群外籍配偶的需求,因此建議電台未來可以在更多時段或是在調頻頻道提供更多相關節目給外籍配偶收聽;而政府、民間單位應該重視廣播媒體資源的利用,提供電台更多經費以及人才的支援與補助,並製作相關外籍配偶廣播節目的宣傳推廣文宣,讓更多外籍配偶有近用媒體資源發聲的權利,以幫助外籍配偶來台的跨文化適應。最後,更進一步的希望藉由廣播,能夠幫助外籍配偶家庭的其他成員,對外籍配偶原生國的語言、文化能有相對的尊重與了解,並促進彼此在地化的融合。
|
|
|
|
|
媒邀稿
傳學鬥電子報秉持網路公有地(commons)精神,提供社會團體刊登公益活動訊息,歡迎與傳學鬥電子報編輯連絡(scstw2003@yahoo.com.tw)。此外, 傳學鬥作為開放平台,若您對媒體或社會現象心有所感,傳學鬥電子報也提供讀者們互動與分享空間,只要是任何有關傳播與社會之媒體觀察、時事評論、我見我思、讀書心得等,都歡迎您來稿,來稿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所屬單位。為求慎重,傳學鬥對來稿會經過內部討論,並適時給予回應。考量人力,一個月內未見刊出視同退稿或請來信詢問,尚祈見諒。
傳學鬥相關網址: 綠林好漢媒來稿: scstw2003 @yahoo.com.tw 公共化之陣地戰: nccu.edu.tw/92451001/ 狡兔三窟發報台: enews.url.com.tw/category_new.asp 集思廣義讀書會: twmedia.org/benla/bb/viewforum.php?f=17 招賢聚義部落格: twmedia.org/scstw/
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下次再見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