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2005.10.22/報主.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第二七四期
 

編輯室報告

音樂作為一種社會改革的路徑
   -書介張鐵志《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上)

當我們對於社會、對於政治、對於霸權有所不滿時,我們能夠做些什麼?或許一般人直覺地想像,是走上街頭,遊行、抗議。然而,似乎有一種方式,雖然在一般人眼中,可能只是膚淺的叛逆與反抗的方式,然而事實上它促使了許多大大小小的社會改革與變遷—那就是音樂,是搖滾樂。

或許,我們可能會有一種刻板印象,以為搖滾樂只不過是青少年叛逆的次文化,是一種社會邊緣的音樂形式,是一種只在乎或追求感官刺激享受的墮落文化。我們也可能認為,搖滾樂只是一種對於社會既有秩序的破壞,然則,真的是如此嗎?或許,張鐵志所著《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能帶給你不同於以往的觀感,同時讓我們了解音樂改變人類社會的能量,搖滾樂與政治社會之間的關聯,以及搖滾樂之所以影響社會改革的原因與歷史脈絡。

自60年代以來,歐美的音樂便開始展開了一連串無論是在音樂形式上,以及意識形態思想等等的對於傳統的顛覆。這個試圖顛覆當時傳統價值的音樂形式,來自於對於戰爭的厭惡、對於政治的不滿,而這個時代,亦是一個動盪的時代,種族間的相互仇視、戰爭、政治暗殺、言論自由與性解放運動的展開。這個世界大戰剛結束的時代,卻也是人類尋求新秩序的時代。政治經濟與社會文化的相互激盪、傳統與現代價值間的衝突與磨合,孕育而生的,是人們希望藉由音樂來表達自己的聲音與普遍存在的不滿情緒,並以此擴散出去,將理念連結擴大而成為足以影響政治運作的運動。因此,就在這樣的歷史社會脈絡下,民歌運動、搖滾樂的流行成為了人們藉此疏發自我情緒與社會關懷的管道之一。民歌、搖滾樂的創作在此時,成為一種社會抗爭的武器,用來團結自己與對抗敵人。

70年代以降乃至80年代,搖滾樂更展現了其繽紛燦爛的本質,以面對更為多元的社會與政治變遷。然而在這中間,作為對於當時社會與政治問題提出批判的搖滾樂團,卻也必須面臨被主流的資本體系收編,以及被政治團體收編的兩難(或者亦可稱之為危險)。當被收編,或者成為一種更為流行的形式之時,便亦是同時宣告著某一特定形式的搖滾樂與音樂典範就此死亡,取而代之的,是新的音樂形式,持續的彈奏著來自底層的吶喊。

搖滾樂不只是搖滾樂,它代表的是一種欲求擺脫既有體制束縛的力量。在放浪形骸的外表下,許多搖滾樂團實則不僅僅只是一味的反動,他們注意社會的問題與政治的脈動,並且也有著自己的政治意識形態與思維。他們亦實則以自己的自由創作,擴散其強大的影響力。並且,他們亦以自身的力量,試圖來反抗或者反利用想要收編他們的主流資本體系。

也許我們會問,搖滾樂或是龐克音樂、電音等此般嘈雜的另類音樂,真的有如此深厚的社會改革理想與特質嗎?然而,我們很能確定的是,作為一個自由創作與發揮的音樂形式,搖滾樂等音樂的特質便是如此。他們的體內依然流著反抗體制的血液,並且潛伏其中,這種不向既有僵固體制低頭的文化與意識,正是搖滾樂作為一種社會發聲管道的本質,以及社會運動能量的聚集之處。


Our Questions:

1、對照歐美搖滾樂與社會運動關係的歷史,台灣的搖滾越與另類樂團是否也能有這般運動的能動性與潛力?
2、你認為,是否要有一種特別的音樂形式,來保留為人民發聲的空間與權力?
3、除了音樂,你認為還有哪些方式能夠關懷社會,並且激起社會改革的運動與能量?

 
 

本週媒大事

1、文化多樣性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