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法鼓文化心靈電子報
::本電子報由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發送,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下取消訂閱::
第101期 / 2005年10月26日‧每週三發行

來看看素超人吧!

大家參加10/21的落成開山大典後,應該都覺得通體舒暢、精神飽滿!除了因為各位菩薩對法鼓山園區落成都很歡喜外,素的鹹蛋超人認為有一部份原因是因為”親近大自然”,(哎呀!好康阿今竟然說肚皮面積不小的人說起來沒有說服力! ><")可不是只有素的鹹蛋超人這們說,今天人生渡口的文章-細胞的自癒能力與佛性,李豐菩薩有說明到「因為大自然是開放的空間,身體排出的廢氣可以被大自然吸收,而大自然中的樹木會排出人體所需的氧氣,與大自然進行了好氣壞氣的交換,讓人的氣體循環更好。」,喜愛大自然活動的素的鹹蛋超人沒有說錯吧!而且透過好氣壞氣的循環後,精神好了,人也就陽光起來了喲!

李豐菩薩還提到現代人的吃藥觀念有時不太正確,素的鹹蛋超人從小就不喜歡吃藥(不過很喜歡喝四物湯 ^^),還喜歡四處亂跑,而且常常聽到菩薩們說”預防重於治療”,所以天氣一轉涼就不厭其煩的多帶件衣服,是素的鹹蛋超人”不需要吃藥”方法喔!

素的鹹蛋超人小百科:其實法鼓山有很多戶外活動的資訊喔!菩薩們可以利用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活動列車 隨時掌握最新訊息。

 
 

在生活之中多保持一份寧靜的心,
多保持一份向內看的心,
就會少一點被外境困擾的可能。

智慧100

 
細胞的自癒能力與佛性

■ 李豐(李豐病理中心負責人)

人們常開玩笑說:「人是肉做的,哪有不生病的道理?」對身為病理醫師的我來說,更精確的來說:「人是細胞組成的,若不好好善待細胞,哪有不生病的道理﹖」其實人體的設計是很完美的,只要好好愛護,並不容易生病;但是一旦生病了,由於細胞有自癒能力,身體也可以因此而恢復健康。

這種細胞的自癒能力,可從燙傷的過程得知。有過燙傷經驗的人,即知道被燙傷後的部位會發熱紅腫,不久還會長出水泡。因細胞內含百分九十的水分,當皮膚冒出水泡時,表示表皮下的細胞組織被破壞了,細胞內的水分立即滲出以形成保護膜。

隨著壞死的細胞被血管運走,新生的細胞長出,慢慢地水泡會消退,燙傷也就好了,這是細胞自身修復的過程,不需假借外力。萬一,不小心水泡破了,表示皮膚的保護膜有了破洞,細菌即有侵入的可能而引發感染,如此一來,就消耗細胞的修復能量,導致復原的時間延後。

由於細胞具有自癒能力,因此,生病的人只要有足夠的休息,自然能康復。然而,反觀一般人的習慣,卻必須仰賴吃藥、打針,才能獲得安全感。甚至在台灣出現了愛吃藥的奇特現象,亦即不管身體是否有病痛,總愛服用一些號稱「有病治病,沒病強身」的藥。亂服藥、愛看病的結果,不但造成醫療浪費,也傷害自己的身體而不自知,例如導致身體有抗藥性或過敏等。

細胞的自癒能力,就如佛法所說的「人人本具佛性」或「人人本具如來藏」,只因執著而障閉了原本清明的本性,如何開發本具的佛性﹖絕不能如生病亂投醫的一直往外尋找炫目的方法或盲從名師,而是如細胞般的回復原來本具的清明,亦即回歸原來的本來面目。

現代人生活忙碌、步調快速,所處的空間不管是住宅或辦公室,大都是密閉空間,環境中又充滿有害的電磁波(例如電腦、微波爐、手機等),導致我們的細胞含氧量不足,在顯微鏡下所呈現的是疲倦、變形的,而不是應有充滿水與氧氣的圓圓潤潤形狀。當細胞太累,即利用生病來抗議,要身體的主人多多注意身體健康。

但現代人將時間視為金錢,不肯好好休息,只希望醫生開特效藥,要「馬上」見效,「馬上」可以恢復工作。此時,就算醫生想要當個善知識,告訴你好好休息不用服藥,有人可能馬上換醫生,認為生病時怎麼可以不打針、不吃藥就會好呢﹖其實,若仔細觀察,會發現本來感冒也許三天就好了,因為吃藥、打針,可能要拖上一個星期才會好。我常常聽到病人說他已感冒一個月了還不好,有可能是由於自身的自癒能力已降低了,猶如佛性又蒙上了一層灰,更看不清佛性。

如何提昇自癒能力或所謂的免疫力?愈來愈多醫生呼籲大家應該多多親近大自然,因為大自然是開放的空間,身體排出的廢氣可以被大自然吸收,而大自然中的樹木會排出人體所需的氧氣,與大自然進行了好氣壞氣的交換,讓人的氣體循環更好。樹木還會散發芬多精(pythoncidere),讓人的大腦產生腦內安多芬(endorphin),使得身體感到和諧(harmony)。當下起毛毛細雨時,則最容易產生陰離子,因此,如果此時走入森林時,將可聞到在清新的空氣中多了鮮活的感覺,使人感到更為舒適。

除可從大自然獲得有助健康的和諧力量之外,禪坐亦具有相同的功能,近年,科學已獲得實驗證明,人在打坐時,大腦也會分泌安多芬。所以當無法到大自然去時,別忘了可藉由打坐,讓大腦多分泌安多芬,情緒也將顯得較安定。情緒安定,體內免疫力自然升高,疾病自然不上身。

古代的高僧大德,選在深山裡修行,不無道理,除了可避免外緣的干擾外,在大自然的懷抱下,縱然物質條件不好,但對身體健康卻很有助益,色身的健康一有助於專心修行,就如印度的瑜伽士,大都在深山洞穴修行,卻鮮少聽說他們有病痛之苦。

高僧大德是我們的善知識,除了引發我們的佛性,也教給我們健康的生活觀;而一個好醫生就像善知識,重要的功能在於幫我們更認識身體,幫助我們維護健康;一些醫療行為是不得不的緊急處理,或僅是治標的醫護動作,猶如佛法的方便法門,真正治本的方法,還是要建立正確的健康觀念,並身體力行。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第250期

http://www.ddc.com.tw/PrtShow.asp?Series=32&ClassType=1&CommId=662 禪與悟
/聖嚴法師

禪宗的悟,或是不假階梯,一觸即悟;或是苦參實究,突然自發。

禪的思想是:空靈、豁達、開闊、明朗的人間清流。…<more>

 

http://www.ddc.com.tw/PrtShow.asp?Series=7&ClassType=1&CommId=1377聖嚴法師教禪坐/聖嚴法師

以簡單、易懂、正確、安全的方法,教我們如何自我肯定、自我提昇、自我消融。 禪的修行方法,原則上不出調飲食、調睡眠、調身、調息… <more>

 
法鼓文化文摘報第二十二期


金山有鑛

作者:聖嚴法師

主編的話

閱讀遊記,就像經驗了一次次的文字旅遊,雖然讀者無法親自前往,但藉由作者的眼睛、思維和反芻,更增加了閱讀的樂趣和深度。

聖嚴法師的寰遊自傳系列,記錄了法師歷年的行程,而法師總是鉅細靡遺的詳細記錄人時地事物,使讀者就像親臨現場般,跟隨法師一同經歷弘法之行。而《金山有鑛》記錄了法鼓山草創時期的點滴,讓我們體會到開創者的艱辛,以及聖嚴法師在弘法、處事時的大智慧。


精采書摘 - 人覓山山尋人

八年以來,我為了要找一個比較有長久性、安定性和未來性的道場建築用地,從臺北找到南投,幾乎踏遍了每一個縣的山村、道路,看了許多地。但是因緣不具足,不是地形不好,就是面積太小,或者價錢太高。有的地方,被我們看中了,由於產權為許多人所共有,不易釐清,或者是其中有一個持份人阻撓就無法談成。

直到一九八九年三月底,市政府公布了都市計畫土地徵收重劃,臺北市北投區農禪寺所在的關渡平原,成為低密度住宅區,而我們要找的土地一點眉目也沒有,這使得農禪寺的住眾以及幾千個跟我們相關的信徒不禁著急起來。有一位熊清良居士建議我領導僧俗四眾弟子共同持誦〈大悲咒〉二十一遍,祈求感應。那是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五日晚上的念佛會,當天到有一千人左右,是歷來念佛會中人數較多的一次。法會結束之後,就有一位李昭男居士跟我們知客處的值日弟子說,他很受感動,希望在一星期之內就有好消息給我們。

三月二十八日,有一位林顯政居士要我們中華佛學研究所的董事方甯書居士轉告我,要我去金山看一塊地。因為我對金山很熟,而且不久以前已經看過一次,所以我說沒有興趣,可是方居士還是代表我陪著林居士去看了那塊地。當天下午方居士希望我務必去看一次,因為他覺得還差強人意。我被他說動了,遂親自前往,才發現那裡一共有十八甲地,靠近海邊,但是見不到海,也吹不到海風,左右及後方都有隆起的山崗為屏障,像一把太師椅,那塊地就在椅座上。向前展望,是金山鄉的平原,平原遠處,就是萬里鄉起伏的重巒,有千山來朝的氣勢。左邊有隆起的山峰,右邊是平緩的山崗。看其脈象,是從臺北縣最高的七星山迆邐而下,從地理名詞來說,可以稱它為側蒂的蓮花,而且有兩條清溪,終年綠水長流,圍繞合抱著這塊地,就在這塊地的正前方匯成一條形同九曲三彎的主流。我看了以後非常歡喜,決定探聽價錢。

這塊地原來由幾位商人合資買下其中的五甲,預備經營墳場,規畫成一個一個的小單元,分別售予需要墓園的顧客。後來由於種種因緣的不具足,便由一位當時擔任臺北市太極拳分會理事長的范老師接管,並且繼續購買其鄰近的土地,經過六年的經營,全部面積達十八甲之多。因為辦墓園不成,他們原本計畫蓋寺廟,而且完成了建築面積一百坪的觀音殿,雖然工程粗糙,外觀還是非常的宏偉莊嚴。廟宇建成之後,由於找不到出家人來管理照顧,所以范老師和他母親就落髮出家。可是出家後的全度法師沒有經管寺廟的經驗,也沒有受過弘法工作的訓練,要想把這麼大的一塊地建設成具有規模的叢林寺院,覺得非常吃力且毫無把握。所以在一年前就向四處接洽,留心聘請接替他來主持這個道場的合適人選。其間也有好多位法師跟他接過頭或到金山實地觀察過,都沒有成功。到了去(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六日,他也在觀音菩薩像前持〈大悲咒〉,希望菩薩指引,能夠早日找到理想的人選。

本文摘自《金山有鑛

 
友善列印 我要轉寄
除本電子報之外,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並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心靈電子報    >>素食聰明吃電子報    >>人生雜誌電子報    >>智慧掌中書電 子   >>修行電子報
   >>法鼓文化文摘報    >>佛法詢問台電子報    >>經典學院電子報     >>心靈網路書店好康報

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05 Dharma Drum Publishing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轉載請洽:data@ddc.com.tw
客服問題請洽:market@ddc.com.tw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