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由學界、新聞界與關懷媒體環境與發展人士共同組成,並以『維護新聞自由、落實媒體正義、促進媒體自律、保障人民知之權利』為成立宗旨。 ---------------------------------------------------------------------------------------------------------- 媒觀動態: 電台節目-媒體觀察站 : 941028節目預告:楊儒門與農村問題的媒體再現 ~由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製作~ 知性的、愉悅的、分享的,和你我有關的媒體評論介紹,時事分析,都在這裡~ 每週五晚上六點十分到七點,就在教育電台FM 101.7(台北)現場播出。 本週主題:楊儒門與農村問題的媒體再現 主持人:管中祥、洪貞玲、萱萱 連線來賓:楊祖珺(民歌手、文化大學大傳系助理教授、「聲援楊儒門聯盟」聯絡人) 還有媒體大小事單元,歡迎大家在節目中Call-in進來(02-23888985),與全國聽眾分享您的媒體使用經驗哦~ 內容報報: 上個禮拜三(10/19),台北地方法院依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判處「白米炸彈客」楊儒門有期徒刑七年六月。宣判當時,法庭內外擠滿的關心或聲援的群眾與民間團體,一片嘩然。 楊儒門自2003年底,陸續在公眾場合放置了十餘次貼有「炸彈、勿按、一不要進口稻米、二政府要照顧人民」的字樣的盒裝物,雖然從未爆炸傷人,但媒體的報導下,爆炸的威脅被放大處理,而楊儒門呼籲官方、大眾重視農民困境的訴求,則是三言兩語帶過。許多時候,楊儒門被暗示成是精神有問題、社會適應不良的危險份子。 然而,我們的社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讓楊儒門,以及他認識到的農村與農民,產生集體性地適應不良?楊儒門在開始放置炸彈前試圖發出的抗議,又是如何地被媒體、官方有意地(或無意)漠視掩埋呢?台灣的農民問題,透過紀錄片《無米樂》中崑濱伯純樸樂天(或說認命)的相貌,我們似乎不像過去那麼陌生了,但我們給予了這種溫情的呼喚什麼回應呢?是上超市購物時多買兩包台灣米嗎?楊儒門透過激烈的手段攪起的WTO架構下的區域農業問題,盤商對農民的剝削問題,卻又得到我們社會什麼樣的回應,得到媒體什麼樣的回應呢? 媒體,是怎麼再現楊儒門,以及他所引發的社會效應,及最重要的,他所呼求的農村問題?媒體上的楊儒門,媒體上的農村,和他們本來的面目一樣嗎? 預知分曉, 別忘了收聽節目哦~~ ---------------------------------------------- 電台節目-媒體觀察站 : 941021媒體觀察站可以線上收聽囉!~ 上週主題:曖昧多變的政媒關係 主持人:管中祥、洪貞玲、萱萱 內容報報: 陳水扁總統前日接受三立新聞台的政論節目「大話新聞」的專訪,談了許多執政團對面臨到的爭議問題。然而,這一番談話似乎沒有對混亂的爭議事件起澄清的作用,反而引起更多反彈的聲音。其中「媒體改造學社」發表的聲明,措辭嚴厲,指總統此舉是干預媒體言論自由的一種方式。 民主的時代,媒體應該是自由而獨立運作,但因為它的影響力巨大,因此政府與利益團體,從來不放棄干預的機會,目的在影響人民的思想。看到總統上電視挨了這麼多批評,我們想問,真的有這麼嚴重嗎? 預知分曉,請透過以下網址收聽~~~ http://www.mediawatch.org.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91 -------------------------------------------------- ***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 : 要維持NCC的獨立超然,就應賦予公民決策力量~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聲明稿*** 經過多次肢體衝突與政治協商後,「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法」10月25日終於 在立院三讀通過。由於過去朝野政黨對NCC的爭議僵持不下﹐「公民參與媒 體改造聯盟」(簡稱「公民媒改聯盟」)曾經於10月10日提出對NCC條文的 折衷版本﹐一方面在提名上建議導入行政部門及國會分享提名權的設計﹐兼 顧朝野雙方的立場﹐另一方面也強調有公民參與機制的提名審查委員會﹐讓 未來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的委員任命過程﹐能夠更公開透明﹐接受社會檢 驗。 我們認為,去政治化、且重視公民的意見,應為NCC組織法的重要原則。 因此我們特別希望在NCC委員審查過程和聽證程序中,將納入來自公民社會 的聲音,因為公民團體往往更加以公眾利益的角度來做考量,而非政黨立 場。我們深切期待在未來NCC的運作和決策中,將更重視來自社會各階 層,尤其是弱勢族群的需求。 現在NCC組織法已經通過,未來能否真正獨立超然的運作,尚有賴各界的 監督。本聯盟當然也會持續關切。我們將進一步要求,在未來NCC相關作 用法的條文中,應明訂在不同的特定業務上,設立各類「公民諮詢委員會」 以廣納民意,尤其是有關媒體內容規範或是換照審議的部分,更特別應該重 視「公民諮詢委員會」的意見,以避免外界議論是否有政府箝制媒體之嫌。 我們期待NCC的運作過程,能夠廣納公民社會的多元意見,賦予公民影響 決策的草根民主力量,也同時讓NCC 受到公民的監督,以建立一個真正獨立 超然,並且重視多元價值、社會關懷的NCC。 --------------------------------------------------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媒體改造學社關於NCC立法完成聲明稿2005/10/25*** 一、我們認為,本次NCC立法歷經朝野激烈衝突完成立法,在關鍵的委員組 成辦法方面,包括委員總人數、同意門檻等規定,仍有明顯的政治考量。就 傳播與法律專業的理想標準而言,媒改社與媒觀無法對立法結果表示滿意。 但在立法最後階段,公民團體主動介入,朝野政黨願意進行協商並採納公民 團體意見,納入一定的公民審議精神,則值得肯定。 二、呼籲各政黨在推薦NCC委員以及提名審查委員會委員時,能切實秉諸專 業和中立考量,提名與審查過程並盡可能納入公民團體參與,以及採納公民 團體推薦與建議。 三、呼籲立法院就NCC成立之後的「作用法」立法細節當中,應特別明訂公 民團體參與NCC決策之方法與管道,特別是涉及傳播媒體內容以及執照發換 等業務,尤應納入並尊重多元公民團體之意見。 四、 NCC不是解決國內傳播媒體問題的特效藥,作為一個以管制市場秩序為 主的機構,NCC無法以正面輔導和促進發展的方式,解決我國傳播通訊產業 之品質低落、多元性與創意不足等問題。除了NCC之外,政府與國會應該就 其他建設性的傳播與文化政策,朝向建立多元豐富之文化環境為目標,加強 推動。 ---------------------------------------------------------- *****NCC 台灣傳媒的挑戰****** 經過多次肢體衝突與政治協商後,「NCC組織法」終於在立院三讀通過,對 許多人而言,這個被稱為「媒體發展新里程碑」的傳播法案,將為台灣媒體 的能擺脫政治控制、獨立自主帶來諸多樂觀的想像,不過,如果仔細審視條 文內容,你會驚訝的發現,在各界角力折衝下所通過的爭議性法案反而留給 政治力量介入的可能。 去政治化是NCC的重要精神之一,不過,NCC委員的組成方式卻為此項精神蒙 上陰影。組織法中規定,NCC委員十三人,由在立法院所佔席次比例推薦十 五名,行政院推薦三人,交由提名審查委員會審查。各政黨(團)依其在立 法院所佔席次比例推薦十一名學者、專家組成。審查會先以審查委員總額五 分之三以上為可否之同意,如同意者未達十三名時,其缺額隨即以審查會委 員總額二分之一以上為可否之同意。 從條文來看,即使NCC委員審查過程需經過學者專家的委員會專業審查,但 在最後表決過程中,某些在第一輪無法過關的候選者,到了第二輪只要有政 黨力挺,仍能跨越門檻,換句話說,若有任何一股政治勢力擁有國會多數席 次,或者合縱連橫,便能有效影響、甚至主導委員的組成。 其實,問題不止於此,更糟的是,原本各黨草案中規定「委員具有同一黨籍 者,不得超過委員總額二分之一」的限制條文,居然在通過的版本中遭到刪 除,一但配合上述二分之一的低門檻,更讓政治勢力得以上下其手。這種 NCC組織法不但難以去政治化,更因為法律的設計讓政治控制有了正當性的 空間,不僅為政治控制大開大門,更可能為台灣傳媒帶來更大的災難。 嚴格來講,NCC是在相關配套未能完整的狀況下倉促過,因而留下諸多的漏 洞與問題。即使撇開政治問題不談,NCC的成立牽涉到政府組織再造的整體 規劃,也涉及到包括新聞局、交通部、文建會等部門的業務調整與轉移,但 這方面似乎未見相關規劃。另一方面,NCC若要能有效執行其功能,還必須 修改現有的廣電法規,然而目前規範未來廣電媒體的「傳播作用法」仍在 NCC籌備處研擬,完成後還得經過行政院、立法院審議,未來將會是充滿變 數與角力的漫長工程。也因此,即便NCC正式掛牌運作,也不必為台灣媒體 環境的改善抱有太大的期待,因為通過這樣的NCC組織法不僅為政治操控預 留空間,也再一次看到台灣傳播政策缺乏整體思考、傳播法規草率立法的慣 有荒謬悲劇。 (管中祥) ------------------------------------------------------- ********提筆鬥陣:獨立媒體研習營******* 每天看新聞,你有什麼心得? 不痛不癢?少點什麼?邊看邊罵? 不如乾脆自己寫?! 如果你認為市面上多數的新聞, 只有明星戀情,沒有常人苦情。只有名人受傷,沒有工人職傷。 只有藍綠之分,沒有繽紛顏色。只見高價商品,不見民生用水。 只看到總統生金孫,不解青年男女因何沒錢不敢生。 只看到財團合併慶功酒宴,沒看到裁員員工喝酒解悶。 請加入我們,讓我們一同實踐獨立媒體精神! 全世界已有許多獨立媒體,跳脫資本與政治箝制,寫不同的新聞,寫社 群的新聞,寫令人感動的新聞。我們希望藉由這場兩天一夜的營隊,思辯 「全球化與獨立媒體發展」、「台灣獨立媒體實踐」、「新科技在新聞報導 的運用」、「大編採線」等主題,好讓更多人加入這個行列。我們相信只要 稍經訓練,我們就能書寫新聞。此後,事件不會只被主流媒體壟斷詮釋與再 現,傳統新聞產製,正要面臨社會運動的改造。 獨立媒體有太多可能性有待人們來打造!Let’s do it! 一、師資:張育章、林藹雲、邱花妹、夏傳位、鄭學庸、陳順孝、徐子涵、 管中祥、卡維波、孫窮理、馮小非、官欣儀、陳瑞賓、陳豐偉………… 二、時間:2005年11月19、20日(上午八點報到) 三、地點:台北公訓中心(北市文山區萬美路二段21巷20號) 四、名額:30名 五、費用:800元 六、報名日期:即日起至 2005年11月1日止 非政府組織編輯刊物、社大媒體試讀班學員、從事相關行業或網路、刊物寫 手等將優先錄取 七、報名方式: 1.線上報名,將書面報名表填寫完畢後e-mail、郵寄苦勞網(北市興隆 路四段105巷29號地下之3)或傳真(02-29395054)。 2.報名費用請劃撥至19741181,於背面寫明姓名及帳戶(便於核對繳 費,以及未錄取時可退費),並註明是「2005年獨立媒體研習營報名費」。 3.主辦單位於3日內將寄發錄取通知或候補通知。 4.收到錄取通知之學員請於7日內請至郵局匯款報名費,未於有效期限匯 款者,視為候補學員。 5.報名後,請於11月1日前繳交「行前功課」,請以e-mail、郵寄苦勞網 (北市興隆路四段105巷29號地下之3)或傳真(02-29395054)繳交。 八、報名請洽聯絡人:吳蕙如 0925691888 或 imworkshop@gmail.com 九、主辦單位:苦勞網/台灣勞工資訊教育協會 協辦單位:財團法人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贊助:台北市文化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