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叫個滷蛋或是豬肝湯來回應這個偶而想起的關切。 儘管台灣癌症基金會努力推廣「天天五蔬果」或是「蔬果579 防毒程式」等活動,但以多數人忙碌的生活型態來看,能實質響應這些活動的人並不多。 長期的外食及忽視的飲食習慣都很容易造成營養不均衡,導致日後病痛的發生。
“You are what you eat.” (你的飲食習慣代表你的健康狀況 ),這句已為人們所熟悉的話提醒我們要為營養而吃。 常聽到身患重病的人在藥石罔效的情況下認真的尋求最後的希望,毅然地改變了自己的飲食習慣,這才發現飲食習慣竟然可以幫助啟動身體的自愈能力,而且健康是可以被管理的。 那麼,目前還擁有健康的人們,怎能不現在就正視這句話,何需等到病痛來襲時,在慌亂狼狽的情況下被迫接受改變,而且時間還不一定能等待我們的改變呢!
食物一直都與我們息息相關,為什麼現在要強調 “You are what you eat.” 呢? 因為隨著科技的進步,食物的精緻化發展,不知不覺中農藥、化學製品、人工製劑、基因再造等非天然成份早就普遍地存在於我們的食物中,而大部份既有的規範只是衡量這些成份有沒有過量而已,並沒有任何資訊能夠事先告訴我們長期的食用可能會帶來的傷害,以至於人們毫無警覺心,只是一味的沉溺於追求美味的習慣。 再加上社會及生活型態的改變,忙碌幾乎剝奪了我們所有的生活感受,當然也讓我們忽視了飲食對健康的影響力。 直至後來人們發覺現代文明雖然帶來了生活進步與享受,但也使我們嚐到了愈來愈多的病痛,因此人們開始檢視現在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發現我們已偏離自然愈來愈遠了。 於是這十多年來,無論在飲食或是生活方式上,全球都興起一股回歸自然的風氣。
提到現在的健康飲食風,就不得不提一下生機飲食所帶給我們的啟發與觀念。 當我們開始要求無污染的食物及渴望一種可以提供身體完全養份的飲食方式時,不少人因此注意到了過去以來使得一些癌症或重病者重獲新生的「生機飲食」,進而將生機的概念運用在我們的飲食中。 生機飲食大約是在四十年前由美國的安‧威格摩爾博士 (Dr. Ann Wigmore)所倡導的,她本身曾是癌症患者,在其自身療癒的過程中,她研究發展出一套生機飲食的方式,之後便致力於推廣這種飲食方式。 在台灣,生機飲食專家,李秋涼老師也有著與安博士幾分類似的情況,秋涼老師也曾是癌症患者,在接觸安博士的生機飲食後,發現其對身體的效益,於是就以自身做實驗,加上她的護理背景及不斷的研究,早在多年前就以推廣生機飲食為其終生的職志,使得不少病痛者獲益,而其觀念也造福了不少追求自然與健康的人。
生機飲食雖只選擇植物性食物,但其與素食者的動機和戒律皆不相同,一般人皆可選用,其不少觀念也被參考或運用在我們現今的健康飲食中, 例如:
- 不採用任何含有農藥、化學肥料、人工添加劑等的食材或製品。
- 強調食物中酵素與維生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而酵素與維生素在食物加熱的過程中大部份會喪失。 為保留食物中完全的養份,針對適當的食材而大部份採取生食或低溫烹煮的方式。 發現小麥草及一些苗芽類富含豐富的維生素與酵素,成為生機飲食中重要且特別的食材。
- 為了使一些纖維粗的蔬果和質地硬的核果、種子、和榖類易於人體消化及吸收,而常採用將食物磨碎的方式食用。
(以上參考Dr. Ann Wigmore的著作 Rebuild Your Health)
雖然我們多習慣熟食或熱食,但生機追求自然的食材、重視保留食物中養份及食物全營養的食用概念,確實深深的影響了不少我們現在的健康飲食觀念。 從我們選擇自然方式栽培的食材,採用適合我們的保有食物養份的烹調方式,到品味食物自然的美味,這個過程會讓我們感受食物的美好,珍惜與食物的關係,自然的進而產生尊重自然的生活態度,甚至奇妙的對心理產生一種淨化的作用。
只要有管理飲食的觀念,我們自然會慢慢的將它整合入忙碌的生活作息中,或是想出一些折衷的方式來做調整。 這使我想起二位朋友,他們互相並不認識,但巧的是他們都曾在國外多年,現在隻身在台灣工作,平日工作極其忙碌,三餐大多以便當或是簡餐匆匆打發,但在聊天中發現他們都會在週末假日主動去吃一、二次素食自助餐或是找些強調自然健康的餐廳用餐,他們並沒有任何宗教信仰,理由都是想讓腸胃淨一淨及休息一下。
自然健康的烹調較重視自然食材及調味料的選用,而為保留食物的養份及釋放原味的甘美,烹調方式多半比較簡單。 現在有許多簡易的自然健康食物烹調方式可供學習,如每星期能有幾次為自己和家人烹調幾樣自然健康的菜餚,那真是幸福滿屋呢!但如果無法自己在家烹煮,現在有機餐飲店、素食店、或是提供自然健康飲食的餐廳愈來愈多,為自己選擇幾個喜歡的店家,每星期幾次的放鬆味蕾,感受食物的本質,品味恬淡與甘美,也可以是調整我們飲食習慣的一種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