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2005.11.5/報主.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本期內容:
編輯室報告
本週媒大事
媒來稿
媒邀稿

編輯室報告

音樂作為一種社會改革的路徑
   -書介張鐵志《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下)


1985.7.13
「早安,各位八零年代之子。這是你們遲來的烏茲塔克。」著名抗議民歌手瓊貝茲在數萬人的「四海一家」演唱會現場這麼說道。


「四海一家」(Live Aid)演唱會聚集了無數樂迷,不僅包含雪梨、倫敦、費城三個演唱會現場,更包含了全球一百五十幾個國家觀看電視轉播的數百萬名觀眾。而烏茲塔克,搖滾樂的永恆迷思,是1969年嬉皮世代在紐約小鎮狂歡、做愛、進入一種迷幻狀態,塑造屬於愛與和平的烏托邦。「四海一家」是史上空前盛大的現場演唱會,透過傳播科技的協助,形成了龐大卻也虛幻的社群,演唱會結束後,人們似乎並沒有強烈感受到「四海一家」;缺少針對青年心靈深刻反動力量的專注,大型募款演唱會是那麼炫麗喧嘩,卻忽略搖滾最原真的反省本質。

四海一家活動開啟之後一連串「超級活動」演唱會風潮,如「慈善搖滾」、或「良心搖滾」,議題包含協助農民、反對種族隔離、聲援人權,以及向南非黑人異議領袖曼德拉(Nelson Mandela)致敬等。超級活動(大堆頭樂手的演唱會或音樂祭)衍生自六零年代,而透過演唱會推動社會議題,在七零年代就有RAR「搖滾對抗種族主義」的先聲;「四海一家」雖結合音樂祭和議題推動的概念,卻帶有濃厚的媒體導向,使得議題不由得較為膚淺,樂迷是否覺得購買唱片之後就可以解決衣索比亞難民的問題,而忽略造成這些現象背後的結構性問題。

如果說「四海一家」將非洲議題轉化為商業市場的操作,那麼背後得利的,可能就是最大的贊助廠商百事可樂和這些表演的藝人。而我們卻也不能說這樣的超級活動毫無影響力,「四海一家」活動的收益是六千七百萬美金,並且喚起群眾對於貧窮、人權、環保、種族隔離的問題的重視;音樂社會學者甚至提出,當草根政治運動衰落時,流行音樂反而成為發起社會議題和群眾動員的催化劑;然而如何深化這些議題,避免表象式的操作,以及在搖滾樂的反抗場域中,如何掙脫內在矛盾,如何定義其功能與含意,是最需要深刻反省的核心。

相對於四海一家的人道救援,將議題導向政治行動者,可以「向曼德拉致敬」演唱會為例。曼德拉是南非反對種族隔離異議組織的領袖,發起演唱會主導者來自於龐克樂團,現場參與者超過二十萬人,之後更有許多國家願意轉播這樣的大型演唱會(雖然有些版本被刪除許多重要發言)。在1990年歡迎曼德拉出獄的演唱會上,曼德拉發表了重要演說,也使得搖滾樂化身為翻轉政治和主流霸權結構的標的。

青年、反抗意識、搖滾、明星、政治、媒體,之間到底存在什麼樣的聯動關係?致敬曼德拉演唱會似乎來自於搖滾反抗種族隔離的原初傳統,直接挑戰權威,造成媒體與基進政治間的緊張,也挑起明星藝人是否適合參與比較基進政治表態的爭議,且當年輕藝人並不瞭解政治知識,他們可以作為這些活動的代言人嗎?雖然也有如二十世紀末愛爾蘭合唱團U2主唱,對刪除第三世界國家外債議題幾乎成為專業運動者的深度參與,然而如此深埋的精神意義似乎在過多商業包裝之下,逐漸淡化了。

烏茲塔克並不刻意追求特定政治議題,而是萌生於青年反抗意識脈絡中原生的反抗姿態;然而四海一家在推動社會議題時,卻忽略了這股潛生於個人心中最原始的反動力量,是青年時代最紮實的反文化根基。

雖然搖滾樂的青年反動性與組織動員似乎有時成為政治手腕玩弄的手段,也許是布萊爾對搖滾樂的背叛;也有時候如Rave、嘻哈電子音樂的反體制與被壓制,然而青年反叛對於社會議題、人道的關懷溢現於二十一世紀,是否能夠反映在2003年反戰運動的高潮?為何有些人反對聯合錄製慈善歌曲或大規模的集體慈善演唱會,不希望出現「四海一家」的續集?也許我們必須尋找的是,在搖滾流行音樂的反叛地圖中,如何拓展出新世紀的想像與行動?

「春吶」、「海洋音樂祭」對於台灣具備什麼樣的社會意義?青年的反叛與串連現身於何種寄託之中?革命的聲音是否能夠藉由如AMG支持媒體公共化演唱會系列行動影響校園?當青年握緊雙手,穿上寫有龐克反抗精神標語的T-shirt時,吶喊出的是什麼樣的聲音?

So join the struggle while you may
The Revolution is just a T-shirt away
Waiting for the Great Leap Forwards



Our Questions:
1、你認為搖滾具有反動與串連的力量嗎?當社會議題與音樂結合時,會產生什麼化學變化嗎?當這些議題被政治操弄時,該如何求取平衡呢?
2、你和朋友曾參與關懷社會的演唱會活動嗎?為什麼?
3、你覺得,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  


本週媒大事

1、TVBS風波峰迴路轉 朝野對立再起

在TVBS連續爆料追打高捷弊案後,民進黨立委質疑TVBS是中資媒體,新聞局指控TVBS確為百分之百香港TVB利用旗下百慕達公司投資,現正值衛星廣播頻道換照階段,TVBS公司股權登記若以偽造文書申請,違反衛星廣播電視法,以不法手段取得許可,可撤銷執照。而針對綠營立委宣稱TVBS股權百分百是中資,TVBS反擊說明該台股東結構完全合法。T台的中資問題引發爭議。泛藍力挺T台,而泛綠內部態度分歧,日前陳水扁宣示任內不會關掉任何一家媒體之後,TVBS風波峰迴路轉。

小編媒批:T台風波的這番敘事彷彿大師作畫,又紅又藍又綠恰如其分地遮蓋了高捷弊案,如此這般高潮起伏,廣大閱聽眾似乎也是健忘的,尤其是立委在媒體前咆哮胡扯之後,反正T台電視還轉得到,中不中資好像也沒那麼重要?那麼媒體產權問題的重要性呢?


2、中晚正式停刊 與讀者道別離

基於晚報市場不斷萎縮的事實,中晚宣布停刊中晚在資遣員工之後,10月31日最後一次發報,把五大張擴大變成八大張,其中有許多中晚的回顧。至於資方所提的資遣及優退、優離方案,工會始終不滿意,尤其對於服務年資十年以下的員工,工會希望爭取多一些權益皆未果,之前甚至有員工提出由員工自行經營晚報辦報的計畫,但是遭到資方的否決。原本一百三十七位員工,停刊剩下不到五十人要留任,轉往其他單位,中晚的員工伙伴眼看分離,就算資遣費還要繼續談清楚,也不忘工作,員工為中晚劃下完美的句點。

小編媒批:中晚依著黃昏下台一鞠躬,離情依依道別離。少了一間媒體等同於少了一個發聲管道,但中晚本質上也是要仰賴市場過活的,超商就此每天少了一份報紙,不知對紙張節約有所助益否?


3、網路拍賣將辦理營業登記課稅

11月5日起,網路交易就得依照法律規定辦理營業登記與課稅,若違法就會遭到處罰。「網路交易課徵營業稅及所得稅規範」是規定個人透過網路銷售貨物或勞務行為,也就是若以營利為目的,應依法課徵營業稅及營利事業所得稅,以落實與實體商店間的租稅公平。而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個人,透過拍賣網站出售自己使用過後的二手商品,或買來尚未使用就因為不適用透過拍賣網站出售,甚至是他人贈送自己認為不實用,透過拍賣網站出售的物品等等,都不屬於必須課徵營業稅的範圍。

小編媒批:看得出在網路拍賣上,許多灰色地帶仍是只有買賣兩方才知的範疇;倘若加上稅法規範,不知道對於網拍的風潮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勒?  


媒來稿

◎數位時代的公平競爭
劉貞宛/中正大學電訊傳播所研究生


針對目前尚在立法院審議的「數位無線電視發展條例」草案與「無線電視事業公股處理條例」草案一事,有立委表示台灣有線電視普及率高,單純收視無線電視的閱聽眾已大幅萎縮,立委因而質疑政府大量投資無線電視數位化的政策動機。殊不知投資無線電視數位化乃是各國致力的數位化發展走向,背後存在著媒體本質的意涵。

筆者認為無線電視與有線電視的媒體本質不同,兩者所負的公共利益與社會責任亦有程度上的差別。這點可由各國制定傳播政策時,對於無線電視與有線電視的不同規範中可窺知一二。無線電視具有免費收視(free to air)的特質,政府本應以無線電視作為保障公民基本收視權益的媒體,投資無線電視數位化自有其正當性。

再者,推動電視數位化是當前世界各國致力的方向。例如美國FCC為推動無線電視儘快實現全面數位化,規定了數位電視機導入時程,且將於二○○八年停播類比頻道。歐盟欲在二○一二年以前結束類比訊號傳送,各會員國分別制定了二○○八年到二○一二年不等的收回類比頻率時程。韓國擬定於二○一○年全面關閉類比頻道。中國大陸則預定二○一五年停止類比訊號傳送。

有線電視普及率高不能拿來當做阻礙投資無線電視數位化的藉口。反之,正因為有線電視普及率高,更是應該強化無線電視的數位化與公共化投資,才得以確保數位時代廣電產業的公平競爭。台灣自有線電視開放以來,無線電視在市場佔有率與廣告收入上,不斷遭受到有線電視的鯨吞蠶食,使得無線電視的市場競爭力每況愈下。

當前有線電視普及率高過無線電視的國家,如美國、加拿大、德國、荷蘭等國,莫不致力於推動無線電視數位化。其中荷蘭有線電視普及率甚至高達93%,荷蘭政府欲藉由無線電視平台與有線電視平台競爭,在數位化政策上則授與數位無線電視平台Digitenne十五年的特許執照,期許數位無線電視能與龐大的有線電視系統相抗衡。德國的電視數位化政策也是致力於無線電視數位化,德國政府認為廣電數位化的轉換進程愈快,愈能讓德國的廣電業者不至於落後其他國家而保有一定的全球競爭力。

另外,根據英國傳播管制機構Ofcom發佈的資料顯示,至二○○五年第二季為止,英國數位電視普及率為63%,約一千五百多萬收視戶。英國之所以在數位化進程上領先其他國家,使該國數位電視普及率位居全球之冠,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英國公共電視集團BBC扮演了數位訊號轉換的火車頭角色。英國政府為了使數位無線電視平台能與數位衛星、有線電視平台競爭,大力支持公共電視集團BBC建制數位無線電視平台,以促進該國早日達成數位訊號轉換時程。從英國廣電產業的發展經驗中可得知,公共媒體對於推動電視數位化有實質上的助益與成就。反觀台灣,台灣沒有如此強大的公共媒體,在數位化的推展歷程上顯得倍其艱辛。

有鑑於台灣當前無線電視與有線電視、商業媒體與公共媒體在市場發展上的失衡現象,制定數位電視政策應當是為了形塑數位時代媒體市場的公平競爭,實不該成為媒體私有化的助力與保護政黨利益的手段。數位化與公共化必須結合在一起思考,缺一不可,才得以確保台灣廣電產業的公平競爭。



◎打著新聞自由之名的市場自由
王華理/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研究生


自今年八月以來,台灣再度上演了一場國家管制與新聞自由之間的大戰,並於日前發展到最高峰。新聞局長姚文智揚言制裁,甚至關閉背後可能有中資介入的TVBS,藍綠陣營立委強力動員對抗,而陳水扁總統又隨後宣稱不會在任期內關閉任何一家媒體。一陣煙硝迷漫之後,我們除了幾乎可以預測此事件不太會再有突破性的變化之外,我們還看到了什麼?

首先,很遺憾地,這次事件再度上演藍綠對決的傳統戲碼,而忽略回歸法制處理,以及同樣沒有反省傳播政策與法規的缺失之處。一方高舉反抗中資介入的大旗,但隱而不處理現行傳播法規漏洞的問題。另一方誓言對抗政治打壓,卻以《衛星廣播電視法》中對於間接持有的漏洞,而逃避外資介入的問題。事實上,是否有中資介入重要嗎?不管美資、日資、中資或港資,不是本地資本的都是外資,並且都能透過間接投資而對台灣本地媒體進行控制。這是當初傳播法規修改時,一味放寬與解禁造成的結果,如果不能回歸法律層面的討論與修改,下一次的烽煙再起只是時間問題。

其次,執政當局對於媒體與該事件的處理做了不好的示範。有線電視或衛星電視的媒體資本結構問題,於執照審議之時就應提出,而不宜於審議過後再表示TVBS於法不合,即使解釋成事後發現證據也應依循法律處理。而陳水扁總統也不應口頭表示不會於任期內關閉媒體,反而有干預法律處理之嫌。最好的處理方式,應為公佈所有電視頻道的資本結構,評估是否合法,並檢討現行傳播法規是否得宜,或進行修改。

再其次,藍綠陣營立委亦再生產了台灣政治文化中的嗆聲文化,互相叫陣。事件中且發生了民進黨籍立委話講太滿,而得自行改姓的插曲,雖然此插曲被以無厘頭的方式帶過,但也突顯理性對話的缺乏。因為,根本還沒經過法律的處理與討論,怎麼就認為在總統發言過後,TVBS就一定不會關了呢?若法規條文已經寫好放在那邊,引用即可,何必放話?而藍綠雙方,包括TVBS本身,訴諸動員群眾的實力展示,將政策法規問題上綱為道德聖戰。在聚眾叫囂的效果之外,並不能對現有媒體環境或政媒關係作更深刻的反省與討論,並顯示出兩造無心於公共事務的對話。

最後,於媒體經營者而言,此次事件看似在正當性上面佔了上風。將資本結構問題轉化為新聞自由與烈士情操問題,並以此論述方式動員群眾,塑造執當局政刻意打壓媒體,人民起而捍衛言論自由的氛圍。事實上,此種看似具備正當性的論述,符合了西方報業發展史中,將言論自由等同於市場自由的思考邏輯。所以,不管媒體資本結構如何,能自由經營媒體就代表新聞自由,國家對市場或媒體產權所做的任何規範即為干預新聞自由。不過,保障了媒體經營者的市場自由就代表保障新聞自由嗎?又等同於保障記者的編採自由嗎?那麼,無法擁有媒體資源的一般民眾的表意自由呢?這三者中間似乎有著很大的距離與空白存在,不過,事件主角們好像都不太討論這個議題。

我們發現,此次事件的本質原是台灣傳播法規對於媒體資本結構的規範出現了漏洞,最後卻由法律本身的討論失焦了,再度演變為藍綠對決。而無法理性看待事件發展,錯失改革良機。繼換照風波後,再次出現媒體打著新聞自由之名,保護自身市場權利的情形。被抹上政治色彩後,事件焦點被模糊處理,再加上理性討論的缺乏。既不能反省媒體內容產製過程,也不能改善媒體體質;媒體繼續標榜新聞自由並大賺其錢,日後的媒體改造之路恐怕會更加顛簸。

話說回來,那可供我們理性討論公共事務的公共空間在哪裡呢?


媒邀稿

傳學鬥電子報秉持網路公有地(commons)精神,提供社會團體刊登公益活動訊息,歡迎與傳學鬥電子報編輯連絡(scstw2003@yahoo.com.tw)。此外, 傳學鬥作為開放平台,若您對媒體或社會現象心有所感,傳學鬥電子報也提供讀者們互動與分享空間,只要是任何有關傳播與社會之媒體觀察、時事評論、我見我思、讀書心得等,都歡迎您來稿,來稿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所屬單位。為求慎重,傳學鬥對來稿會經過內部討論,並適時給予回應。考量人力,一個月內未見刊出視同退稿或請來信詢問,尚祈見諒。

傳學鬥相關網址:
綠林好漢媒來稿:
scstw2003 @yahoo.com.tw 
公共化之陣地戰:
nccu.edu.tw/92451001/  
狡兔三窟發報台:
enews.url.com.tw/category_new.asp
集思廣義讀書會:
twmedia.org/benla/bb/viewforum.php?f=17 
招賢聚義部落格:
twmedia.org/scstw/ 

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下次再見囉。》────┘   


報主的話:
不知各位讀者是否喜歡搖滾或龐克。前陣子美術館展出龐克教母薇薇安 魏斯伍德的服裝設計作品,吸引大批人潮;然而除了時尚之外,小編倒是蠻欣賞薇薇安反叛且創新的個性。所以扮個鬼臉,嘗試顛覆傳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