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 科 電 子 報 http://scisci.url.com.tw ▏▏▎▍▌▋▊▉█ 今日內容 ▼〈特刊〉2000.03.24 ══════════════════════════ ■ 電腦能有心靈嗎? ■ 論 J. Searle 的中文室論証 ■ 從電腦的心靈到無心的人 ══════════════════════════ ──────────────────────────────── ▌總編的話 ──────────────────────────────── 一般的廚師在菜市場看到難得的材料,會做什麼反應,綠野 不知道。但綠野這個另類廚師在看到難得的文章時,會想做 點特別的小菜給你們吃。於是特刊就這樣產生了。特刊是不 定期發刊的科科電子報,材料是綠野不小心看到的好文章, 這文章的口味可能重些,不見得適合每一位讀者,但綠野貪 心,捨不得將它們捨棄,就給你們來點特殊的小菜了,敬請 享用。有人想點菜嗎?歡迎來信,scisci@url.com.tw。 綠野 ──────────────────────────────── ▌電腦能有心靈嗎? ▌schweigen˙著 http://scisci.url.com.tw/author/11.htm ──────────────────────────────── 1996 年,IBM 的一個西洋棋小組發展了一套「深藍」的程式,跟 世界棋王下棋,第一場就勝了,鬧了好一陣子的新聞,最後世界棋王 雖為人類保住顏面,但電腦強大的「思考」能力又讓世人一陣驚嘆。 隔年後,人類棋王的頭銜終於保不住了。像下棋這樣的活動是一種複 雜的思考,包含了對規則的熟稔、推論、計算、謀略....,而電腦卻 能下贏世界上最好的下棋腦袋,對悲觀的人來說,人類對機器的優勢 已經所剩無幾了。照這個趨勢下去,是否電腦有可能在不久後的未來 就和人類一樣擁有心靈了呢? 「電腦能有心靈嗎?」其實早在六、七零年代時,就在美國引發爭 論了。這個問題的另一面是:「人心是電腦嗎?」也就是能用電腦運 作的方式來說明人類的心靈運作──傳統一直被視為不可說明的「黑 盒子」──嗎? 早期有一派哲學家和人工智能的學者相信我們的確可以用電腦操作 的方式來說明人類心靈,所以要讓電腦擁有心靈就是記憶資料夠大後, 電腦就能慢慢發展出情緒、創造力、心境等等人類特有的心靈狀態。 這一派通常被叫做「計算主義(computationalism)」。 1980 年,美國哲學家約翰.瑟爾(John Searle)發表了一篇文章 〈心靈、大腦和程式〉重重地打擊了計算主義的電腦夢。在這篇文章 中,他提出了現在英美哲學界和人工智能學界耳熟能詳的「中文室論 証(Chinese room argument)」, 用來反駁電腦能擁有心靈的主張。 瑟爾區分「強人工智能(強 AI)」和「弱人工智能(弱 AI)」,前 者是指:心靈(大腦)本身就是一部程式化的電腦;後者則只主張我 們可以借用電腦運作為模型來說明心靈的運作。瑟爾批評的只是強 AI。 要討論瑟爾的中文室論証前,我們應先提一下圖林測試(Turing test)。這是電腦先驅圖林提出來的一個測試標準,用來檢驗電腦是 不是達到人腦的境界了?換言之,測試電腦是不是擁有心靈了?圖林 主張讓我們同時跟電腦和人類交談,如果我們不能判斷我們所交談的 對象是電腦或人腦,那麼這部電腦就可以說通過測試了。(據說美國 曾在 1991 年舉行過這樣的測試)。我們就可以說它擁有心靈了。 瑟爾的中文室論証便是以圖林測試為基點,他構思了一種情境,模 擬電腦操作的情況而假想它通過圖林測試,可是我們很難說即使通過 圖林測試的電腦可以擁有心靈。他的論証如下。 他的中文室論証是如下的一種思想實驗:假想一個完全不懂中文的 美國人關在一個房間裏,房間裏有一本十分完善的英文手冊,完善得 可以翻譯一切中文的問題。現在有一個窗口,人們以寫了中文句子的 紙條遞進去,在房間的美國人則查手冊,假想所有的答案都可以在手 冊中找到,這個美國人找到之後,把答案再用中文(模仿手冊)寫出 來回答問題,從窗口遞出來,假設他可以完全通過圖林測試,但是瑟 爾問:我們能說這個美國人懂中文嗎?當然不。他還是一點都不懂得 中文。同樣的道理,電腦的程式就算再怎麼完善,就像一部事先編寫 好的英文手冊一樣,電腦根據程式運作就像美國人根據英文手冊翻查 一樣,美國人可以靠英文手冊通過圖林測試,電腦也可以靠完善的程 式通過圖林測試,可是就像美國人仍然不懂中文一樣,電腦也不知道 它所執行的程式要做些什麼,而完全不知自己在做什麼的東西能說有 心靈嗎? 也就是說,人類能瞭解自己所用的符號之意義,電腦則不可能瞭解, 它只是在操作符號而已,所以電腦當然不可能擁有心靈。 ※本文原載於 5/8/96 台灣文化資訊站台灣哲學的地平線板 並刊載於 5/15/96 破周報 37 期資訊鐵板燒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