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5-11-28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5-11-28》

本期內容
  ◎北韓傳真:謎樣北韓 經濟永遠為政治服務 
  ◎世界傳真:非洲「哈佛」面臨窘境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北韓傳真:謎樣北韓 經濟永遠為政治服務
  中央社
北韓堪稱全球最神秘的國度,一般人對它的第一與唯一印象,不脫「共產國家」、「核武」,或是美國總統布希口中的「邪惡軸心」。除了近兩年來為解除北韓核武而進行的六方會談之外,它很少出現在國際新聞之中。

北韓長期受「只要核子、不要褲子」的中心思想引領,軍事預算據信達全國生產毛額(GDP)的30%以上,然而,真能「不要褲子」嗎?

人民的饑荒和赤貧,己經惡化到北韓無所閃避的問題,而不得不接受國際援助,並試圖在經濟上尋求出路。顯然,再怎麼窮兵黷武的國家,也無法不去解決人民的基本生活問題。

北韓會成功嗎?它又將走向什麼樣的未來?

一窮二白

到目前為止仍屬高度計劃經濟的北韓,被喻為全球最為孤立的經濟體。自共黨專政起,它以國家前最高領導人金日成的「自給自足」為概念,加上前蘇聯的大量援助,經濟尚未出現嚴重問題。冷戰時期結束、蘇聯瓦解之後,北韓經濟自九零年代起開始遭遇重大考驗。情況並不理想,整個90年代,北韓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均呈現負成長。直到1999年起,GDP才出現連續6年的正成長,然而已無法挽回北韓的經濟頹勢。

氣候不佳導致洪災、旱災經常發生的結果,使北韓糧食供應嚴重不足,成為衝擊經濟的關鍵因素。1984年,北韓糧食尚有一千萬公噸產量,到1994年產量銳減為3分之1,至1996年更只剩下4分之1。即使1999年好轉,產量也只有422萬公噸,不敷所需。

北韓的人均國民收入,亦如高山滾鼓一路下滑,由1991年的2千4百美元,到1993年已跌破一千美元,1996年更不及5百美元。

據估計,北韓在這段期間因饑荒死亡的人數,至少在兩百萬人以上,約占全國人口2,271萬人的10分之1,民不聊生之程度由此可見。時至今日,處於糧食不足狀態的人民,也依然在數百萬人之譜。

「破天荒」的改革

民不聊生的後果,很可能會是暴動和革命。堅持社會主義經濟的北韓,不得不破天荒的祭出經濟改革大旗,於2002年7月推出「經濟改革開放政策」,打算傚法近鄰中國,朝市場經濟靠攏。

北韓政府推出的政策是,取消行之有年的糧食配給制、工資取決於生產力、開放國營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鼓勵外國投資、以歐元為唯一外匯交易貨幣等等。最重大的改變是,允許各生產單位將上繳之後的餘額作為福利發放。1997年起由父親手上接掌大權的金正日命令一出,官方媒體大加歌功頌德,似乎未來一片大好。改革起步之後,人民薪資確實迅速上漲18倍,但由於整體民生資源依然不足,大量糧食和民生用品流入黑市,價格飆漲倍數更加驚人,糧食竟上漲26倍之多。最後的結果是,人民依然填不飽肚子,而且通貨膨脹問題快速惡化。

媒體評論,事實上這完全稱不上是真正的經濟改革。一般國家會拿產品輸出的收入換取糧食,解決民間疾苦,而北韓每年軍事預算占GDP超過3成的作法依然故我,未能開發更大出口利益,反而只巴望著國際糧食援助和金援。它藉經改之名緩和對美關係,以求得更多國際援助。

同時,北韓的改革缺乏決心,只敢作有限程度的開放,它深怕全面開放之後民心轉向南韓,政權穩定性為之動搖。

此外,受命負責經改的66歲內閣總理朴鳳柱,成為金正日的棋子,如果經改失敗,朴鳳柱身為總理需擔負責任;如果成功,金正日可坐享榮耀。無論如何,金正日和接班人選三個兒子金正男、金正哲、金正雲都能全身而退。

2002年推動的經改,充其量減少了政府單位的開支,並未能為北韓創造出另一塊大餅,也未能如願改善人民的生活。

望北向南

儘管如此,北韓最近竟大膽要求聯合國,在2005年底之前停止提供所有人道援助。北韓方面的理由是該糧食增產況極為理想,另外有人表示,來自中國和南韓的援助逐出增加,已經足夠。

中國在蘇聯瓦解後填補了蘇聯的真空,成為北韓的最大貿易伙伴,以及南北韓於1991年底開始進行對話,先後簽訂「南北韓互不侵犯和交流互惠同意書」、「朝鮮半島非核化共同宣言」,關係得到改善,使得中國和南韓對北韓的重要性逐步提昇。

北韓在經濟上當然也對兩個「伙伴」有著殷切期盼。北韓和中國的「邊境貿易」原就盛行,近年來北韓幾乎所有原油都來自中國,貿易關係也更加密切。

北韓西北部的新義州自由經濟特區、東北部的羅津─先鋒自由貿易特區,主要著眼點均為中國廠商。中國廠商也積極搶進北韓,準備在「市場」卡位。

有人開玩笑形容,北韓已經形同中國東北的「第四省」。從六方會談中國屢扮演調人角色,也可看出北韓和中國的親密關係。

南北韓非軍事區(DMZ)北端的開城工業園區,則是北韓吸引南韓廠商的重點,10月份甚至首度舉辦企業投資說明會。

南韓如現代企業的大廠均已進駐開城,希望「萬一」北韓市場開放,能及早搶食大餅。然而南韓廠商也坦承,北韓處理經貿問題仍以「民族合作」為前提,並非就事論事。

積極和中國、南韓加強合作關係,應該會是北韓不變的目標。

謎樣國度、謎樣未來

多年來,各界均預測北韓經濟早晚會垮台,而經濟垮台之後,政權勢必也難以維繫。

1994年金日成死亡,由金正日接班時,就有人預測北韓將亡,其後餓死兩百萬人的大饑荒時,也有人預言北韓將亡。就在最近,國際知名的標準普爾公司依然預測,北韓經濟遲早崩潰。奇妙的是,北韓硬是撐了過來,它依然挺立至今。

有外交官形容,儘管北韓有著如此糟糕的政權,民間仍看不出任何反政府的跡象。分析背後原因,北韓政府灌輸老百姓不切實際的恐美心理,培養民眾對領導人無可救藥的崇拜,都是原因。

最重要的是,多數人連吃都吃不飽時,根本不會有力氣反抗政府。這是許多西方人士錯判北韓情勢的一大關鍵。

在北韓,永遠是政治、軍事先行,經濟就像新聞媒體、體育等等元素,都只是為政治服務的其中一個項目。

華盛頓郵報曾指出,欲永久性的解決糧荒、貧窮問題,北韓的人權、民權將是關鍵,也就是說還政於民,問題是:何時才能作到。

展望未來,北韓經濟崩盤,或是南北韓完成統一,北韓的經濟都很可能拖垮南韓。標準普爾估計,如果北韓經濟崩潰,南韓必須花費年產值3倍的金額才能解決問題。

對北韓這個謎樣國度而言,經濟和政治有著無法釐清的糾葛。也許,唯有經濟不再完全為政治服務的那一天,北韓才能走出一番新的局面。
(回目錄)



世界傳真:非洲「哈佛」面臨窘境
  編譯■盧季寧
位於烏干達首都坎帕拉的梅克里爾大學(Makerere U-niversity)向來被喻為非洲的哈佛大學,培育出不少傑出的非洲政治領袖,包括現任肯亞總統穆威‧吉巴基(Mwai Kibaki)和坦尚尼亞總統班哲明‧姆卡巴(Ben-jamin Mkapa)。

但今日梅克里爾大學的情況非常窘迫,教室塞滿了學生,以1961年遭暗殺的剛果領袖帕特里斯‧盧蒙巴(Patrice Lumuba)命名的學生宿舍供水斷斷續續,獎學金遭到刪除,連結網路的電腦不知何時才會裝設。

住帕特里斯‧盧蒙巴大會堂的學生大衛‧穆基比說:「情況很慘,宿舍像是難民營,學生必須睡同一個床鋪,共用浴室,空間非常擁擠,但我們沒有多少選擇。」帕特里斯‧盧蒙巴大會堂原本只能住3千5百人,現在卻塞了7千多人。

來自烏干達貧窮且遭戰火肆虐北方的新鮮人薇歐莉‧亞蒙,當獲悉自己被梅克里爾大學錄取時,心中感到極度狂喜,但她來到學校後,卻發現獎學金額度已經用得差不多了,每堂課都塞滿了人,學生必須坐在地板上課。

肩上揹著塑膠背包的薇歐莉‧亞蒙說:「行政單位告訴我,很多學生申請獎學金,但我會繼續上學,我的故鄉生活困苦,我家人希望我畢業後擔任老師,我不能讓他們失望。」

根據華盛頓郵報、衛報等媒體報導,當非洲日益都市化,愈來愈多年輕人離開偏僻的故鄉,到城市裡就讀高中,並完成大學學業,但他們常會發現,大學裡人潮洶湧,經費短絀,大學教授必須為微薄薪資折腰,學生經常因獎學金遭取消而發起抗議行動。

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在於,1990年代當申請獎學金的學生爆增之際,許多非洲國家卻開始實施私有化政策,學校經費遭到大幅刪除,就連梅克里爾這類菁英大學也都面臨經費短絀的壓力,不得不錄取經濟能力較佳的學生,但這些學生也無力負擔學校擴充設備所需的經費。

梅克里爾大學退休教授威廉‧班納吉(William Ban-age)表示:「對非洲而言,好消息是有很多年輕人想讀大學,同時想成為律師、電腦專家和護士,但壞消息是學生太多了,我們的設備供不應求,我們沒有足夠的書籍、電腦、電力或床鋪。」

有時候,學生的不滿會演變成嚴重的暴力行為。在肯亞的奈洛比大學,數百名學生最近封鎖學校附近的街道,朝來往的車輛扔石頭,因學校在考試期間切斷供電。梅克里爾大學商學系學生發起罷課行動,揮動樹枝,並與校長華斯瓦‧巴倫尼瓦(Wasswa Balunywa)談判,抗議學校刪除他們的健保和電腦費用。

非洲高等教育機構的窘境上個月獲得稍稍疏解。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和美國福特基金會、麥克阿瑟基金會、洛克菲勒基金會、卡內基基金會、美隆基金會和惠利基金會承諾,在未來5年將捐助2億美元,加強肯亞、烏干達、奈及利亞、迦納、莫三比克、南非和坦尚尼亞等非洲7國的高等教育。

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正式的宣布儀式上表示,沒有一個單獨的機構能夠滿足非洲高等教育的急迫需求,非洲需要訓練教師和建立研究設施,需要加強開放大學和遠距離學習計劃,需要確保非洲的研究機構能夠接觸到最新技術,包括藉由網絡進入資料庫、圖書館和報章雜誌。

安南指出:「非洲婦女和窮人依舊得面對許多接受高等教育的障礙,愛滋病奪走了許多好老師和研究人員的生命,人才流失也使得非洲國家裡的頂尖研究人員前往西方國家而非留在國內發揮長才。」

加納總統約翰‧庫夫爾(John A. Kufuor)表示,有限的資源和人口膨脹阻礙了迦納、肯亞、莫三比克、奈及利亞、南非、坦尚尼亞和烏干達等國達成教育目標,使這些國家無法參與世界經濟,另外一個影響高等教育的因素是人才流失到已開發國家,由於服務條件差,非洲高等教育機構無法吸引到年輕的教員。

福特基金會、麥克阿瑟基金會、洛克菲勒基金會和卡內基基金會5年前就承諾,要為正在進行改革的非洲高等教育機構提供1億5千萬美元的經費,上述2億美元的捐助則是將原先的承諾往上加碼,這次則有美隆基金會和惠利基金會加入了這個行列。

其中的5百萬美元將用來裝設透過高速全球衛星而連接的網路。洛克菲勒基金會表示,高成本已成為阻礙非洲大學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許多非洲大學為同樣的服務所付出的成本是美國大學的10倍,未來幾年6個基金會和非洲7國的大學將投資數百萬美元,將寬頻上網率提高8倍,因為網絡是參與全球經濟的一個重要工具。

許多非洲大學生和教授指出,他們希望國際社會提供更多經費,為有志於從事公職和私人企業的下一代非洲人創造更多就學機會。

烏干達政治分析師安德魯‧姆溫達(Andrew Mwenda)表示:「許多非洲年輕人想傳遞給西方國家的訊息是,請別再為我們修路開洞;提供更多教育經費,才是真正為非洲好。」

安德魯‧姆溫達是梅克里爾大學校友,赴倫敦經濟學院取得碩士學位,後來返回母校擔任講師,但他不得不辭掉教職,因為有數百名學生想修只能容納40人的課。

安德魯‧姆溫達指出:「教書就像是開群眾大會,這麼多學生修課,你怎能督促學生的課業?根據某些媒體報導,有些課程因修課的人數太多,部分學生甚至花錢請同學幫他們考試。」

非洲高等教育機構並非總是處在這種窘境之下。1960年代,非洲大陸的多數國家紛紛獨立後,這些政府積極設立國立大學,但在1990年代,主要仰賴商品價格的非洲國家,開始面臨到全球市場對咖啡和銅等商品需求下滑的衝擊。為了節省開支,非洲政府削減公共計畫,其中包括大學預算。某些非洲國家領袖因為愈來愈專制,大學因此陷入權力鬥爭的困局中。

例如,統治肯亞長達20年的總統丹尼爾‧莫伊(Daniel A. Moi),奈洛比大學政治系有很多教員都是他所任命的,其他系所的教員據說也是根據種族和政治忠誠度所遴選,而非學術成就。

安德魯‧姆溫達等分析師表示,非洲許多專制政府很像從前的殖民政府,擔心年輕人在接受教育後會獻身革命;此外,多數非洲領導人能夠負擔子女赴海外接受教育的費用,卻不覺得有需要增加國內大學的投資。

然而,梅克里爾大學一直被認為是重點機構,申請就讀者包括歐洲和非洲的學生,而且傑出校友也佈滿天下。

根據梅克里爾大學校方的統計,該校的註冊人數已由1984年的5,042人爆增至超過4萬人,其所推出的課程仍被視為非洲最好的,例如旨在對抗愛滋病的公共衛生碩士學位。這項課程自2000年以來就獲得麥克阿瑟基金會的支持,但資訊和商學系等系所的設備仍需更新和擴大。

坐在教學大樓外草坪的商學系學生奧利薇亞‧阿庫羅說,她經常得提早1小時到教室,這樣才有座位好坐,當她望著學生坐在窗檯上聽課,雙腳在空中懸盪時,她不禁笑了起來。

奧利薇亞‧阿庫羅說:「這種情況確實令人擔心,因為梅克里爾大學代表了烏干達和整個非洲,我們希望向全世界展示,我們確實有所不同,但許多課堂有3百名學生在修課,如果我們不懂教授的講課,連問都沒有機會問。」

為了多賺了錢,以免獎學金被取消,薇歐莉‧亞蒙除了在每天上課之前到富人家裡當幫傭外,也到銀行徵詢第2份工作,她很擔心餘生都要擔任清潔工。
(回目錄)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本報誠徵閱讀經驗分享,歡迎教師、家長及學生分享經驗,題材包括如何推動學生閱讀、啟發學生閱讀興趣、學生閱讀心得或小書評,文長500~1500字皆可,投至fiveguys@ms19.hinet.net,凡經採用,敬奉薄酬。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l:
fiveguys@ms19.hinet.net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光復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