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無/報主.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第二七九期
 

編輯室報告

飆網無國界
    —淺談網路內容管制政策與反思
 

 
只要一個click,網路就能帶你到任何想去的世界;或者,是你意想不到的世界。10月25日,台灣的網路分級制度正式上路,規定所有內容提供者必須依據規範自行分級做出標示,倘若違規經舉發,最高可處罰五十萬元。父母或師長可選擇安裝過濾軟體,倘若欲瀏覽列為限制級之網站,則必須輸入密碼方能通過,藉此得以保護兒童,避免直接暴露於色情暴力資訊之中。
 
其實網路內容之規範管理近年來為世界各國所重視,網路刊載內容已影響現實社會秩序。德國、新加坡、澳洲、中國皆以獨立法律施行網路內容管制,為世界上少數以政府公權力直接介入管制的國家;其它國家則不直接介入內容管制,傾向以業者自律為原則,以美國為典型;而目前台灣所推廣的協定,是依據美國W3C之PICS標準(國際通用網路內容分級平台),以業者自律為原則。
 
德國是全球第一個制訂網路成文法的國家。1997年其「資訊與通訊服務法」(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ct,又稱多元媒體法),為一綜合性法案,用以規範經由網路傳輸的所有違法內容,包含猥褻、色情、謠言、反猶太人種族主義等言論與納粹思想圖片等。其分類方式以電訊服務類型管理,分為內容服務者(content provider);服務提供者(service provider)如提供網路空間者,若服務提供者在已知內容不合法且技術可以阻止其內容的情形下需負擔責任;接取系統提供者(access provider),提供連線撥接服務之業者,其業務範圍與內容無直接關係者不須對內容負責。

部分國家並不特別針對網路內容加以規定,而以現行法律適用,如英國、日本。英國政府對於網路內容之規範,是引用如刑法、猥褻物出版法及公共秩序法,將網路內容視為出版品的一種,在網路上散佈違反相關規定之內容都需接受處罰。同時,英國網路觀察基金會(Internet Watch Foundation,IWF)亦鼓勵業者自律,在1996年與倫敦網路協會、網路提供者協會兩大ISP協會共同發表「安全網路:分級、檢舉、責任」(R3 Safety-Net),以為業者自律基礎;其後,五十家ISP業者組成之協會(ISPA)亦聯合草擬一份業者行為守則(ISPA Code of Practice)為業者自律規範,主要內容含括鼓勵新科技使用、協助師長父母認識新科技,且ISP有責任保護內容之合法性等。

美國聯邦通訊傳播委員會(FCC)在1997年公布了「網路與電訊傳播政策」(Digital Tornado: The Internet and Telecommunication Policy)報告,對於網路管制採取的態度為,政府盡量避免不必要的管制,且傳統媒體管理規範不全然適用於網路管理,將來則以科技的方式對網路內容作勸導與管理。目前網路分級制度的設立標準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下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推動之PICS技術標準協定(PICS,Platform for Internet Content Selection)定義網路分級檢索方式與網路文件分級標籤的語法,以不適當網路資訊的資料庫系統作為篩選標準。
 
國際上對於網路內容分級大多採取自律之態度,避免不必要的過度管制;並強調其科技性質,致力於發展全球共通協定。如歐盟於1997年之波昂宣言(Bonn Declaration)、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Experts on Content Self-Regulation、Internet Content Ration Association,ICRA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各國管制多想藉由ISP的力量達到管制效果,背後似乎意味了網路世界的權力結構;少數獨大的ISP或入口網站,相對應的是對使用者的宰制。於是,當這一層無形枷鎖架上之後,網路也許成為較有秩序的環境,或可能產生質變嗎?抑或讓人進一步反思,當單一龐大的勢力籠罩,則看似自由的網路空間,竟又不如我們預期的想像!
 

Our Questions:
1.你知道什麼是網路分級制度嗎?你是否贊成分級制度?為什麼?
2.你知道「藍絲帶行動」嗎?它代表什麼意涵?

 
 

本週媒大事

1.NCC委員名單 25日提交

據報載,行政院及各政黨提出首任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委員推薦人選名單25日為提交的最後時刻。報導指出,民進黨與行政院提名的委員名單以「去政治化」為號召,而國民黨所提之名單則以「抗壓性」作為號召,且國親兩黨並主張其所提名之人選可抵擋「財團之壓力」。
 
小編媒批:提名名單裡有誰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則是最後確定成為委員的人選們是否真正具備公共性的精神,是否真的能夠抵抗來自「政治」與「財團」的雙重壓力。以及,NCC確定成立後,即使其中的委員獨立超然,但即使如此,NCC依然真能立超然的行使其職權嗎?
 

2.瑋哥部落格 台灣網路公共領域的展現?
 
由於年底縣市長選舉即將到來,各候選人無不卯足全力打選戰。而近來,有一「瑋哥部落格」以模仿台北縣長候選人周錫瑋的語調的第一人稱方式撰寫blog,並對周錫瑋提出一系列的批評,而此舉引來了大量對於「瑋哥部落格」的討論,並成為台北縣縣長選戰羅周交火的話題之一。
 
小編媒批:網路的確是個被許多人樂觀看待的新科技傳播媒介,而blog在美國亦的確成為影響選戰的關鍵之一。我們樂見有公民利用網路展現多元的價值與呈現政治人物不同於主流媒體(甚至是其宣傳用的blog)的一面。然而,我們希望期待這樣的一種網路媒介在台灣的發展,真的能夠促使台灣政治的正向運作,而非更加的模糊不清。
 

3.電視播攻堅 影響綁匪情緒
 
24日晚間,警方為了拯救被綁架的台商而準備進行攻堅與談判行動。然則,由於新聞台為了搶拍新聞畫面,致使綁匪一度情緒失控,揚言開槍打記者,此舉同時也觸怒負責談判的警方,一度要求記者不要害人。
 
小編媒批:小編知道記者很辛苦,小編也知道賺錢壓力很大,小編更知道這是上面一些只會show me the money的老闆的無理要求,無奈阿!小編只希望這些記者大哥大姐們穿好防彈衣,檢查自己與資方的勞動契約,看資方有沒有幫你保好保險,小心保重自己的身體囉!

 
 

媒來稿

◎培養在地力量的思考
林志錚/長庚大學醫學系五年級


因為醫學生的身分,對於偏遠地區醫療服務有著異於其他學生的嚮往和使命感,然而抱著提供醫療的心態上山進行訪談,卻遭遇深刻的衝擊。酒的問題是平地人對原住民的健康問題最顯然且刻板的了解,然而真正和他們對話卻發現實際情況不只是喝與不喝這麼單純,喝酒的背後有許多社會和文化的因素。於是健康也就不會只是行為或衛生環境好與不好的直接結果。在一次上山訪談的機會裡,我們目前工作的村落的文史工作者跟我說起了這樣的故事:

「我們的部落原本是很祥和的,但是自從那些年輕人在都市失敗回來後,他們帶來的不只是部落的經濟負擔,最可怕的還是從都市沾染回來的惡習,酗酒、抽煙、夜夜狂歡。如此夜以繼日小朋友有樣學樣,不知不覺酗酒就變成部落裡常見的現象了。」[1]

「山上討生活是很容易的,種水果、撿蜂窩、砍竹子。雖然不能富有,但是卻能維持生活。只是這些青年眼高手低,卻又失去了自信心。整日坐在路邊喝酒,打臨時工賺的錢花完了才去找下一個工作,要怎麼跟他們談未來,更何況孩子的教育?」[2]

山上的生活工作機會少,青年出外到平地找工作,因為本身競爭力的不足,大都從事勞力性的工作。山上山下生活步調不一,習慣山上生活的青年不能適應山下忙碌的步調。種種因素的綜合使的到平地工作的青年處於弱勢,面臨非常大的壓力。即使是結了婚才下山,到了山下離婚的例子也非常多。酒對於泰雅族的傳統生活是很稀有珍貴的,對於現代的族人而言也是一種工作後放鬆式的休閒。但是對於出外工作遭受壓力和打擊的青年,在這樣的情境下,喝酒成了紓解壓力的符號。當染上了惡習的青年回到部落,重新過著悠閒的生活有如繃緊的發條突然放鬆,工作的意願降低。自信心的喪失更瓦解了工作求上進的動力。

他們到底需要什麼?問到醫療資源是否缺乏,他們還是會猛點頭,然而在訪談的過程中我知道這不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在全民健保推行之後,他們的醫療固然不及平地,但與過去所謂的偏遠,那種求醫無門,求醫無錢的悲慘狀況已然得到改善。經濟、歷史、交通、文化的問題是疾病的源頭,要如何才能改變這些?

然而對我自己而言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我想提供給他們的醫療在這裡似乎不是那麼受歡迎。於是我開始放棄堅持提供醫療,根據訪談中他們期待大學生可以對這塊土地做些什麼,嘗試找出我所能做到的,建立一支新的工作隊伍。我們藉由建立在地國中生自己的志工團體讓他們自己辦營隊給自己的國小學生玩;一起調查社區的歷史;一起思考這個社區,復興鄉奎輝村可以變成怎樣;一起討論他們的未來可以變的怎樣。我們嘗試去實踐幾個觀念,「在地自主」「培養在地力量」。因為面對醫療背後那巨大的問題,只有他們自己才有權利去決定該如何面對,也只有他們自己才有能力根本解決。但是到今天為止這還只是個嘗試。

台灣經濟成長的現實讓關懷社會變的不容易,因為沒有瘦的像皮包骨的小孩,也沒有窮的看不起一次醫生的病人。然而面對這樣的環境,我該要去更偏遠的山區、更遙遠的國度去尋找那樣的人。還是去研究現在的社會是否可以用不一樣的方式去了解,且有著可以用不一樣的方法去解決的問題。大學生該如何關懷這社會?如果是台灣這社會,那我想很多我們已經知道的模式都已經不符合社會現況了,要更深入、更複雜,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因為還沒有固定可行的有效模式讓你輕鬆服務,更何況服務本來就不輕鬆。

----------------------------------------------------------------
[1] 羅卡達家訪紀錄---光輝教會傳道 阿幕恩‧達邦
[2] 羅卡達家訪紀錄---光輝教會達告長老



◎法國暴動?弱勢「抗暴」!
黃國瑋/東吳大學政治系四年級


10月27號,在巴黎郊區Clichy-sous-Bois,兩名青少年因為躲避警察的追緝,誤觸變電所身亡,次日,數百名青少年開始在該區發動暴亂,於是,震驚國際的法國暴動事件就此展開。

根據法國政府施行數十年的移民政策,多半將外來移民者(如北非移民、阿拉伯裔等)限定於某一區域居住,這樣的隔離與侷限,阻礙了文化交融的可能性,逐漸地,形成了各自為政的種族主義。據法國政府統計,在這些區域中,失業率高達了19.6%,是一般城市的兩倍以上,而且,多半失業的群眾以21歲至29歲的人為主,他(她)們的所得佔不到一般法國人的75%。

換言之,制度塑造與強化了移民後裔的貧窮狀況,而貧窮推動他(她)們往極端主義靠攏。前法國總統密特朗曾說:「如何期待一個青年,當他出生在一個沒有靈魂的地區,生活在一棟醜陋不堪的建築裡,而圍繞在他四周的又是無窮無盡的醜陋景象,灰色的牆、灰色的風景、灰色的人生……,而整個社會,又根本從未正眼看過他們,除非他們生氣了,才會想到要怎樣來禁止………」如今,在這樣一個文明豐富的大都會中,存在著兩個世界,其中一個擁抱的是富裕和繁榮,另一個則擁抱孤絕和憤怒,於是,你要如何要求沒有未來感的弱勢青年,在貧民窟中,仍然樂觀的看待主流社會的歧視與冷漠?令人遺憾的是,兩者之間的中界線,難道是以種族作為篩選的標準嗎!?

以批判的多元文化主義來分析,我認為,這不是暴動,而是一種「抗暴」,然而,與其去批評法國的主流社會暴力,不如正視文化相融的可能性,若無,那麼國際間的人口流動只是惡化了弱勢者的生存處境,這是全球化下風險社會必須承擔的代價,若有,那麼為何基督教文明和回教文明彼此長年爭戰和互相仇恨?如果文化是社群經過歷史發展而累積出的豐富資本與內涵,那麼,為何在異質文化間的互動過程中,產生了無法抹滅的仇恨和歧視?當中,發生了什麼問題?或者,我們忽略了什麼?

這些外來移民者或少數族群是法國社會最底層的一群,飽受不公平待遇(discrimination),所以,來自於草根力量的覺醒成為主軸,他(她)們用錯誤的方式宣洩平時的不滿,他(她)們用激烈的做法表達日常所受到的歧視,更有甚者,在法國內政部長Sarkozy的強硬手段下,以暴制暴的方式,已經扭曲了這些青少年發生「抗暴」的起因,已經標籤化這些外來移民者負面的形象,甚至,Sarkozy說這些「抗暴」者是“Scum”,更是激怒了這些「抗暴」的青少年,在這個時候,我們不是應該要呼籲族群之間以融合、尊重和包容的方式對待異我嗎?非得要用“人渣”這樣的字眼來加深事件的棘手程度?尤其,又是出自一個民主國家的內政部長之口。

值得令人深思的是,八月的泰勞「抗暴」不也是同樣的起因?若非這些外籍工作者的「抗暴」,我們真的不知道號稱「人權治國」的台灣,究竟給予了他(她)們如何的生活環境和福利待遇。以藤條懲罰失職的員工、數十名工作者居住在不到數坪的狹小空間、一有重大犯錯立刻遣送回國、就連微薄的薪水還要遭受仲介等人,層層剝削,試問,尊嚴在哪裡?公平在哪裡?

曾有一篇文章將新聞報導重新解構,大意是這樣的:台灣人在外國勤奮工作,但仍然遭受不公平待遇和各種歧視,某一日,較多台灣人居住的工業區內發生一件兇殺案,經由主流媒體大肆報導與臆測,在警察尚未偵破案件時,社會民意的形成已經顯示,一定是台灣人犯下的滔天大罪;然而事實的真相是,將台灣人置換成外勞,而國家正是台灣,而同樣一字不漏的報導早已刊登在所謂的「質報」中。
如果你對這樣的現象感到冷漠與忽視,那麼,也許我們都是不公現象的始作俑者之一。

法國雜誌「Respect」的編輯Marc Cheb Sun說的好:「Society created these ghettos and now it has to deal with them  . 」,這樣悲劇的發生,肇因於我們自身一開始的漠視與冷淡,然而,經年累月之後,我們種下的火苗,仍有可能燃燒成怒火反噬我們自己;最後,無論是社會邊緣的青少年,或者,都會中心的富裕階級,任何的族群,任何的世代,都必須深刻反思社會正義的意義,它並不是廖添丁式的鋤強濟弱,而是一種簡單的寬容、公平與分享。

 
 

媒邀稿

傳學鬥電子報秉持網路公有地(commons)精神,提供社會團體刊登公益活動訊息,歡迎與傳學鬥電子報編輯連絡(scstw2003@yahoo.com.tw)。此外, 傳學鬥作為開放平台,若您對媒體或社會現象心有所感,傳學鬥電子報也提供讀者們互動與分享空間,只要是任何有關傳播與社會之媒體觀察、時事評論、我見我思、讀書心得等,都歡迎您來稿,來稿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所屬單位。為求慎重,傳學鬥對來稿會經過內部討論,並適時給予回應。考量人力,一個月內未見刊出視同退稿或請來信詢問,尚祈見諒。

傳學鬥相關網址:
綠林好漢媒來稿:
scstw2003 @yahoo.com.tw 
公共化之陣地戰:
nccu.edu.tw/92451001/  
狡兔三窟發報台:
enews.url.com.tw/category_new.asp
集思廣義讀書會:
twmedia.org/benla/bb/viewforum.php?f=17 
招賢聚義部落格:
twmedia.org/scstw/ 

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下次再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