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在上海執業的台灣中醫師──黃宗瀚
文‧滕淑芬 圖‧林格立
自解嚴後,兩岸交流日益密切,台灣學生赴中國求學也成為潮流。估計十多年來,從大陸大學和研究所取得學位者,超過兩萬人,其中又以中醫科系居多。這些中醫師的未來何去何從?中外〈台〉合資醫院是一條路嗎? 辰新醫院中醫師黃宗瀚被同事戲稱是「師奶殺手」,因為生來娃娃臉、又專研婦科的他,深受女病患歡迎。 2002年黃宗瀚考取上海中醫師執業證照,經過上海市衛生局的註冊許可,加上在台灣人專屬醫院的「家」──辰新醫院工作,讓他順利成為第一位在上海執業的台灣中醫師。 自年初台灣在野黨主席相繼訪問中國後,中共即頻頻對台灣學生在大陸就業釋出利多消息,譬如宣布自10月起,中國企業可以自主聘雇台灣員工,並一體享受社會保險制度,從大專院校畢業的台生也可直接在當地就業。 不過,以中醫師來說,上海雖已放寬台生可以報考當地執業證照,但只能在醫院工作,不能自行開業行醫。而且一定要有醫院願意聘任,才准予註冊。 黃宗瀚比較幸運嗎? 38歲的黃宗瀚,自台中中台醫事技術學院畢業後,就在台北中心診所放射科工作,雖然家裡開中藥房,從小看著烏黑中藥材、聞著濃郁藥味長大,但直到工作後,看到很多骨刺、椎間盤突出的病人因為怕開刀,轉而求治中醫被治癒,他才重新注意這門古老醫學。 1995年他赴上海中醫藥大學,從大學本科念起,5年後以第一名畢業,並拿到直升碩士的獎學金。當時他先回台灣觀察中醫環境,思考著若想在台灣執業就得準備中醫師檢定考、特考,再實習一年多,他該不該留下來呢? 「我的目的是把中醫學好,」黃宗瀚衡量,考取台灣中醫資格至少得花兩年,同樣時間在大陸他可以念完碩士。不願蹉跎學業、放棄獎學金的他,在父母及太太支持下決定先回上海,爾後又繼續攻讀博士。 在中國學中醫的優勢在於,「大陸中醫臨床基礎至少領先台灣10年,學科分得很細,師資豐沛,還有新陳代謝、免疫科,而且一般醫院都是中西醫合治,出路更廣,」他說。 只是,不先考取台灣中醫資格是很冒險的,因為台灣的中醫特考早已定於民國100年走入歷史。 目前,取得台灣中醫資格有兩種管道,一是中醫系本科畢業後報考中醫高考,另一條路就是先參加中醫師檢定考,再參加特考。 檢定考、特考是非中醫本科出身的圓夢管道,考生多來自「自學」和「傳統學徒」;但為了讓台灣的中醫教育走向專業學術化,政府早已為中醫檢定考訂出「落日條款」,不少在大陸念中醫的台生憂慮,若在5年內無法取得台灣中醫資格,大陸醫院又不願意聘任,行醫夢會不會是台灣、中國兩頭落空? 未來也許並不絕望,台灣醫療產業進軍大陸,似乎為台生找到一條出路。只是這些中外合資醫院有多大的中醫需求?面對大陸不乏中醫專家的情況下,台生有多少空間﹖仍是問號。 事實上,黃宗瀚原本不打算留在中國,他認為只要有一技之長,全世界都是他的舞台,譬如美國、加拿大對針灸很有興趣;歐洲的德國、荷蘭、比利時等國都有中醫學院,「東西文化碰撞,火花很大」。一邊念學位,一邊修德文的他,想不到因為辰新醫院設立了中醫科,就此放棄赴歐之路。 即使能在中國執業,黃宗瀚仍建議台生一定要「不忘初衷」,懂得自我調適,想想當初為什麼來大陸念中醫。否則念得那麼辛苦,收入又不如台灣高,期待落差大,心理可能更不平衡。花了10年圓了行醫夢,黃宗瀚更慶幸自己擁有一個能發揮專長的工作空間。 (本文節錄自光華雜誌2005年11月號) |
仍在上海中醫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黃宗瀚,兩年前考取上海中醫師證照,又順利覓得理念契合、由台灣醫療團隊經營的上海辰新醫院,並一手規劃出中醫部門診,成為第一位在上海執業的台灣中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