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5-12-07》 |
本期內容 | |
◎教育論壇:對教師組織因應18%變革的一點感想 上 | |
◎英語充電站:正視母語的干擾與英文法的錯置 |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
教育論壇:對教師組織因應18%變革的一點感想 上 | |
羅德水(教師) | |
打從陳總統提出所謂18%改革,尤其自此一議題成為選戰焦點開始,全國教師會即背負了極大的壓力,不僅會員、未入會的教師、已退休的同仁、公部門的其他受僱者、甚至是不同政黨與各工會社團,大家對全教會有著不同程度的壓力與期待,在選舉結束之際,探討全教會如何回應來自各方不同的期待與挑戰,應有助於會務幹部與會員教師重新思考組織發展與定位。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1925年12月1日,毛澤東為反對當時中共黨內存在的左傾與右傾兩股機會主義,曾經發表著名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從當時中國社會各階級的經濟地位及其對革命的態度,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制訂了「工農同盟」的革命戰略指導。一般認為,毛正確的戰略設定,使得原本弱勢的中共,可以在不適合共產主義生存的中國生存(馬克思以為共產革命必發生於高度資本主義社會,而當時的中國是落後的農業社會),並逐漸發展壯大進而取得政權。 相同地,雖然,有許多教師同仁對於政府藉18%問題攻擊教師感到不滿,但教師組織面對18%變革時,仍應深刻考察主客觀環境,提出符合多數會員與其他受僱者期待的主張,切忌躁動盲從或坐以待斃。以此而論,正視全案的總體社會關係,就格外顯得重要了,簡單說來,關於18%變革一案,全國教師會的矛盾與壓力主要來自以下幾個面向: 一、外部矛盾:身為教師,儘管我們無法接受政府對18%問題的操弄,不過,吾人實應務實地看到,由於此一議題既是教師權益也是總體社會福利問題,因而確實在結構上存在著軍公教與非軍公教的矛盾。基本上,對一般缺乏工會概念的非軍公教人員而言,大抵將軍公教退撫制度與軍教免納薪資所得稅一樣,視為是圖利此等人員的不當政策,應朝削減的方向修正,而多數輿論似乎也持類似看法,甚至有部分團體每每以階級鬥爭方式要求改革。因此,對教師組織來說,面對軍公教退撫制度,先天上即處於不利局面,易陷入結構劣勢,也正因為如此,無論教師組織的主張為何,均不應忽視這樣的結構矛盾。 二、內部矛盾:或許由於政府的刻意誤導,社會各界其實有不少人相信,所有的軍公教人員都是18%優存的受益人。然而,正如我們再三於本論壇所做的澄清一樣,公部門員工自退撫新制實施後的年資即不再享有優存保障,不同世代的教師受18%變革的影響程度並不一致,亦即是說,對一個會員數近10萬、成員又涵蓋老中青三代的教師組織而言,18%問題確實存有內部矛盾。如進一步分析,就總體退撫制度而言,已退休、屆退、新進教師對退撫制度的期待恐怕也不甚相同。教師組織不僅不應迴避這樣的內部矛盾,所提出的主張亦應顧及跨世代的共同利益。 三、政黨因素:自從兩千年總統大選以來,台灣的政治版圖即已明確形成藍綠對抗的基本格局,全國教師會10萬會員的政治立場基本上亦難脫這樣的態勢。雖然全教會相關決策之形成過程,總以組織利益與教育主體性做最大考量,不過,有關18%優存一案的社會氣氛,相當程度確已演變為藍綠對抗,全教會相關主張均牽動會員敏感的政治神經。舉例來說,同樣一則文稿,偏綠會員解讀為過度強硬,並抗議組織淪為「泛藍打手」;偏藍會員卻認為回應不痛不癢,要求全教會發動強烈抗議,全教會相關行動受制於會員分歧的政治認同極為明顯。 四、選舉因素:眾所周知,陳總統之所以選擇在選前兩個月提出此一議題,本身就有高度的選舉考量。而18%也確實成為此次選舉藍綠攻擊對手的利器,執政黨企圖以此拉攏工農選票不消多說,在野黨也反守為攻以此攻擊執政黨治國無方。在18%問題成為選戰焦點之際,全教會對此的任何主張勢必動見觀瞻,例如:有關是否應在選前發動抗議,以及各縣市教師會是否應於選舉時表態等問題,在組織內部即有完全不同的主張,甚至於為避免反過來再被特定政黨所操作,連調性已屬溫和的澄清廣告之刊登,亦刻意選在選前一天見報,足見選舉因素確實影響全教會對18%問題的因應。 由於考量以上這些變因,面對18%問題,全國教師會的相關作為,大抵不出選前對外澄清、對內教育,選後發動靜坐並提出具體主張的策略。雖然,還是有不少會員無法接受這樣的策略。不過,筆者以為,考量上述主客觀因素之後,全教會的戰略思考其實有其道理。更何況,早在陳總統國慶談話前,全教會理事長以降的主要幹部,對18%一案之可能發展,早已做過深入的沙盤推演(詳參全國教師會,「軍公教退休金所得替代率因應過程」),而檢視全教會相關訴求與行動,亦均於臨時會員代表大會中獲得確認與授權。 基此,個人可以理解並支持全國教師會對18%問題的相關作為,惟觀察教師組織在此一問題的攻防過程,筆者仍有以下淺見表達: 一、反對右傾機會主義:必須承認,縱然全教會自成立以來,即在藍綠對抗的格局中維持高度的主體性,不過,或由於工會先天與政府處於對抗的狀態,全教會的在野性格極為明顯。加上此次18%問題又由執政黨所提出,不少教師同仁與組織幹部,因此強力主張應積極參與此次選舉,盡一切能力使執政黨敗選,此舉消極而言可解教師被污名化的怨氣,積極來說更可展現組織實力,避免教師動輒成為政黨的工具。 基本上,筆者並不反對展現組織實力,不過,如果組織運作的過程將加深「教師組織=支持藍軍」的刻板印象,則不僅傷害組織主體性,亦不見得有利於教師權益之維護。如前所述,18%問題確實存有外部矛盾,民進黨如果可以為縣市長選舉操作18%,那我們又有什麼理由相信,亟欲於2008年贏回執政權的國民黨將力挺教師到底?更何況,只要對退撫稍有瞭解者,萬無法同意退撫「一切不變」有利於教師的論調。竊以為,不從團結會員、教育會員做起,卻將組織利益寄託於對特定政黨的幻想,可以稱之為右傾機會主義,這種機會主義既然不利教師組織的發展,當然必須加以反對。 那麼,教師組織該用何種立場面對此一問題呢?筆者認為,首應認清:誰是朋友?誰是敵人?表面上看,在野的泛藍好像是教師的朋友,執政的泛綠則是教師的敵人,實際上,不分藍綠,只要是資產階級政黨都該是我們的敵人;相反地,在退休制度上,看似與教師存有矛盾關係的工農階級與其他受僱者才是我們的朋友。教師如果不能有效地向廣大的工農群眾說明何謂職業年金與國民年金,並協助勞工爭取更為合理的退休制度,那在結構上教師永遠只能是存有相對剝奪感的勞工的假想敵,永遠只能成為藍綠統治集團的鬥爭工具,只能為維護權益仰政黨鼻息。 二、反對左傾盲動主義:誠如前述,由於各種內外因素的牽制,迫使全教會在選前採取「對外澄清、對內教育」的策略,這樣看似消極的策略,當然遭致許多批評,分析這些批評,除了來自「恨鐵不成鋼」的會員群眾外,也來自部分「主戰」的組織幹部。 不少幹部主張全教會應效法政府的作法,只需發放有助於挑動會員情緒的文宣,而不必將所有資訊告知會員,例如,以民粹方式鼓動會員參與1210的靜坐活動等。問題是,教師組織究竟為何而戰?為誰而戰?誠如吾人再三強調的,18%只是公部門退撫的冰山一角,不同世代的會員對退撫的期待利益亦不一致,甚至如果不設法拉近公私部門的退休制度,不論此次18%優存如何變動或不動,公部門退撫問題早晚還是會成為下一波鬥爭的標的。而無視組織內外矛盾,亦不見教育會員的實際作為,甚至誤以為民氣可用而以民粹的方式動員會員,正是典型的左傾盲動主義,除了宣洩會員不滿情緒外,似無助於組織發展。 關於本案,筆者向來以為,忽視或迴避矛盾,不可能有真正的團結,幹部如存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想法,將是組織最大的敵人。事實上,教師組織在處理退撫問題時,有時候之所以顯得進退為難,有很大原因是多數會員對於退撫沿革與困境並無正確認識,雖然會員迄今無法正確看待總體退撫問題的責任,應由之前歷屆組織幹部承擔,不過,其後果此刻正由現在的組織幹部概括承受中。進一步言,假若現在為方便動員會員,而未以全面資訊教育會員,甚至是以爭取一切不變為主訴求來討好會員,10年後,待退撫基金發生收支不足甚至是虧空破產之時,所有組織幹部仍將難逃其歷史責任。 (待續) |
|
(回目錄) |
英語充電站:正視母語的干擾與英文法的錯置 | |
李振清(世新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 |
在上星期的「熟練英語的慣用語法」一文中,本人特別強調當前大學生或一般學生的英語焦慮,和英語語法掌握的困境,係出於缺乏良好的英文閱讀習慣,以及疏於英語文說、寫方面的實際持續練習所致。這篇〈正視母語的干擾與英文法的錯置〉將針對時下一般社會人士及用心的大學生,英語單字記得多、用詞好,但正確文法落差大的普遍現象,舉例說明、剖析,然後提供範例給大家參考。 本人過去在台師大英語系、台大外文系,及現在的世新大學英語系教授英文作文與英語口語表達之長期經驗,連同平時協助修改各公私部門的英語翻譯文件中,發現這種特殊的英語文學習窘境,與應用錯誤的現象非常普遍,而且有每下愈況之趨勢。對於積極邁向國際化、提昇國家競爭力的台灣來說,這是令人十分憂心的。然而,要解除這種當前英語文低落的危機、提昇英語文的基本能力,就得落實有效的方法,方可逐步改善。本人應《台灣立報》曾美惠小姐專訪中所提出的要訣(11月12日刊出),連同11月23、30日的拙文,已經把化解英語焦慮、歷練英語文說、寫的訣竅,提供給大家作為尋求突破英語文學習瓶頸的參考。本文將探討生字背得不少,可是語法錯誤嚴重的基本解決問題。 首先,請仔細閱讀下面這一篇內容、用詞均不錯,但英文文法錯置嚴重的英文習作(見上圖): 在這篇短文中,學生很用心地思索日常實際經驗,並配合適當的英語詞彙,寫出駕駛人應有的守法規範與倫理。主題句 "Using a cell phone while driving is dangerous."(邊開車便用手機是很危險的)跟上衣篇一般,係依老師輔導寫出的破題句。然而,這位同學將很多中文的語法,直接套用在英語的習作中,例如: (1)a *For example drivers can't pay attention on driving, be-cause of when you are half driving, half using cell phone. 文中的half driving, half using cell phone 意指「一面開車、一面使用手機」,同時可看出這位同學是要表示的是台語「半開車、半用手機」之意。會發生此種語法干擾的原因,是平時疏於英文閱讀所致。除此而外,文中的「注意」pay attention之後必須使用介係詞to;另,同句(1)a中的because of片語之後,只能跟著名詞、名詞片語或受詞屬性的代名詞,絕不可使用由when引發的副詞子句如when you are driving。因此,原句應配合標點符號,改寫成: (1)b For example, drivers usually cannot pay attention to their driving when they are driving and talking over the cell phone at the same time. 學會正確以driving and talking over the cell phone at the same time 代替中文式的 「half driving, half using cell phone」之策略,是熟讀(1)b的正確句法後,立刻將之使用於說、寫練習中。如此學以致用。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使用decentralized(分散、分權)、*disconcentration(應為concentration「注意力」之誤;動詞為concentrate),顯現學生努力背較重要的英文單字;可惜用錯地方了。原文的三、四句可合併改寫成: (2) This is because at a subconscious level they will be distract-ed. As a result, their failure to concentrate might create terrible traffic accidents. 如此改寫,可使原句不但語法正確,而且句子變得通順流暢。 原文中的另外兩個英文語法重點是「must have to」及 had better 常用片語的誤用。must等同於have to,所以兩者不可重複使用。had better(最好……)這片語之後,絕不可加不定詞to,因此,原句(3)a應改成(3)b: (3)a *If the drivers must have to answer the phone without de-lay. They had better to slow down and stop carefully. (3)b If the drivers have to answer the phone without any delay, they had better slow down, and stop carefully to answer it. 台灣學生經常把當助動詞使用的had better在說、寫之際,頻頻誤用,實應特別注意,包括肯定句與否定句。例如: (4)a You had better unplug the toaster before you try to clean it. (4)b You had better not clean the toaster until you unplug it. 有關事項練習,大家可上瀏覽Englishpage.com網站參考。該網站網址為:http://www.englishpage.com/modals/had-better.html。 本篇學生作文的基本結語不錯。若能細心揣摩前述英文詞性與語法的基本道理,再隨時熟讀精彩的英文短文,然後學以致用,則英語文的進步,自是指日可待的事。茲將本原文加以調整、修改如下;請有心學好英語文的朋友們,仔細參閱、朗讀。 Using a cell phone while driving is dangerous. For example, drivers usually cannot pay attention to their driving when they are driving and talking over the cell phone at the same time. This is because at a subconscious level they will be distracted. As a re-sult, their failure to concentrate might create terrible traffic acci-dents. Also, drivers who use cell phones while driving may be fined for violation of traffic laws. If the drivers have to answer the phone without any delay, they had better slow down, and stop carefully to answer it. Such a measure is not just important for their own safety, but also for the protection of others. Therefore, talking to someone over the cell phone while you are driving is extremely dangerous. We should concentrate on our driving for sure. |
|
(回目錄)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 |
本報誠徵閱讀經驗分享,歡迎教師、家長及學生分享經驗,題材包括如何推動學生閱讀、啟發學生閱讀興趣、學生閱讀心得或小書評,文長500~1500字皆可,投至fiveguys@ms19.hinet.net,凡經採用,敬奉薄酬。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寫信給小編e-mail: |
fiveguys@ms19.hinet.net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光復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