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5-12-21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5-12-21》

本期內容
  ◎教育論壇:教師工會的認識與實踐──給關心組織發展的朋友 上 
  ◎英語充電站:廣泛閱讀 充實英語新詞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教育論壇:教師工會的認識與實踐──給關心組織發展的朋友 上
  羅德水(教師)
全國教師會1210反鬥爭要均富行動已經結束,但一個階段的行動結束,正是重新認識運動性質與意義、累積下次運動能量的開始。

從2002年「團結928」到2005年「五一工教聯合遊行」,此次1210行動已經是全國教師會第三次以「組織工會」為主訴求發動抗議,這固然顯示了全國教師會推動工會化的決心,然而,一再高舉教師工會的口號,卻也讓許多關心教師組織的朋友們,質疑全國教師會在組織工會的議題上流於形式且缺乏實踐與行動力。

基本上,筆者可以理解上述對教師組織缺乏實踐的批判,不過,關於教師工會的理論與實踐應該是一致的,而非片面的、割裂的、對立的。淺見以為,認識與實踐是互為因果的辯證過程,沒有正確的認識,就不會有深刻的實踐。之前我們曾經呼籲,組織除應以工會及受僱者的立場看待公部門優存改制問題,更必須在正確認識主客觀環境的基礎上,正視1210行動的內外矛盾;為了釐清爭議,我們還逐一駁斥了機會主義、冒險主義與投降主義的相關論點。今日,筆者將繼續以教師組織的工會運動為例,探討認識與實踐的關係,企盼有助於會員對工會運動的再認識與再實踐。

為了探討知與行、認識與實踐的關係,毛澤東曾經在1937年發表〈實踐論〉一文,對認識與實踐的關係有深入的討論,十分值得吾人參考。毛澤東認為,人的社會實踐源自於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也唯有在社會實踐過程中,人的認識方有可能得到證實。毛在文中指出,人的認識有初階的感性認識與高階的理性認識兩個階段,「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有待於發展到理性認識」,它們在實踐的基礎上統一起來,「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以上簡單說明可以得知,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基礎,真正的理性認識無法跳過感性認識得來,而如果沒有進一步的實踐,人對事物的認識或許永遠只能停留在感性的認識。質言之,認識與實踐有著同等的重要性。

回到教師組織的工會運動,全國教師會確實一連幾年以組織工會為口號發動抗爭遊行,有不少人因此質疑全教會重知輕行,其實就運動本身的意義而言,每一次的活動都可視為是一場小型的運動,如果教師工會的運動在將來得以成功,正是由今日一次又一次的行動匯聚而成。此外,尤需再做討論的是,上述規模大小不一,或主辦或合辦的抗議活動,在層次上究竟屬於「認識」?還是「實踐」?筆者以為,以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過程觀之,它既是認識也是實踐。或者更清楚地說,任何一次遊行活動本身,就某些對教師工會已有基本認識的會員而言,可以算得上是一種具體的實踐;可就另外一群沒有基本認識的會員來說,親身參加遊行則使他們得以初步的接觸工會與認識工會。這正是認識與實踐的辯證,也足見無論是認識之於實踐,或是實踐之於認識,均是互為表裡迴圈往復的。

進一步就個別教師而言,多數同仁對於教師工會的認識,在初期或許只能停留在感性的認識,在此一階段,教師或由於自身權益的喪失而萌發了危機意識,於是產生了一個朦朧的自在階級的概念,然而這樣的意識若是缺乏進一步的實踐﹐永遠無法躍進到認識的第二階段﹐也就是理性認識的階段。因為只有進入理性認識階段的教師﹐才能有意識﹑有組織地為了實踐理想而進行全面性地政治與經濟的鬥爭﹐也唯有經由不斷的實踐﹐教師才有可能從一個似有若無的自在階級﹐蛻變成為一個充滿戰鬥力與行動力的自為階級。

再就總體教師組織來說﹐筆者以為﹐自全國教師會成立開始﹐經過2002年團結928活動﹐一直到今年的五一工教聯合遊行前﹐基本上可以視為是教師組織對於工會的初步認識與實踐。但從今年五一工教聯合遊行以後﹐教師組織對工會的認識應該已經進入理性認識的階段。既然如此﹐何以全教會的相關作為﹐仍然引來形式主義的指責呢﹖從全教會歷次活動觀察﹐關於對教師工會的認識﹐組織其實是走在會員群眾之前的﹐這也是一個擁有十萬會員的龐大組織在工會化進程上之所以顯得步履蹣跚的主因。組織由會員所形構﹐會員既是組織向前行的動力﹐也是牽絆組織往前發展的阻力﹐組織最後是否得以持續向前﹐極大程度上取決於會員對運動的認識高度。易言之﹐如果有越多會員得以正確認識工會運動的意義﹐則會員群眾就將成為引領組織前進的最大力量﹔反過來說﹐有越多的會員無法正確認識工會運動﹐那麼﹐這些會員勢必成為工會運動的阻力。如果外界質疑教師組織在推動工會上流於形式的說法為真﹐其實也恰恰代表著多數會員對工會運動尚無正確認識的事實。

筆者這樣說﹐絕非將責任推給群眾﹐或是幫幹部尋找藉口﹔相反地﹐正如我們再三強調的﹐正因為群眾的認識有待提升﹐組織更應發揮積極的能動性﹐透過廣泛的﹑持續的﹑深入的教育﹐促使會員自覺的認識與實踐﹔與此同時﹐幹部更不應該淪為群眾的尾巴﹐反而要不斷的自我教育﹑自我檢討﹐以求更為正確的認識運動的意義與方向﹐從而引領群眾共同實踐。(待續)
(回目錄)



英語充電站:廣泛閱讀 充實英語新詞
  李振清(世新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我經常聽到年輕的朋友們抱怨英語詞彙很難背,即使好不容易背得好好的,卻很容易忘掉。我也常看到大學生和中學生為了背英語詞彙,將一長串的單字在紙上不斷毫無意義、重複地寫上十、百遍,可是一個詞兒也不會唸。這種默寫、不按英語構詞(morphological structure)特性,也不大聲朗讀「表音文字」聲感的「英語單字記憶法」,是學習英語的致命傷。如此一來,英語單字讓很多台灣學生傷透腦筋。聯合晚報(94.12.17)報導「英文單字賽、數千學生擠爆台師大」,就是這種英文學習焦慮的反應。

有關記憶英語單字的有效方法,本專欄將另撰文討論。本文特別介紹在寫作過程中,如何界進行廣泛、有意義的閱讀來增加英文單字量、避免英文字詞誤用,及衍生多重詞彙的基本方法。

從學理上來分析,基本的英語文寫作五口語表達,除了需要有基本量的詞彙外,也要有因經常閱讀而吸收的語感,從而寫就一篇言簡意賅、通詞達意、語法正確的短文。熟背上千英文單字,並不能保證可以學以致用。畢竟,英文單字僅是有效的人際溝通所需的部分區塊而已。在很多多元化的練習中,就都清楚地反映出這個問題。例如,在我的學生初學英文寫作卻寫不出好文句、英文字彙粗淺、文采枯竭時,我就要求他們配合我製作的Pow-erPoint圖文並茂的簡報系統,熟讀下列這篇摘錄自「今日美國」(USA Today, Sep. 7, 2005, P. 1A)的片段文字。討論、領會、熟讀之後,才按寫作的方法與步驟,撰寫感性的英文短文。

They survived Hurricane Katrina, but life as they knew it has been changed forev-er. They're struggling to figure out just what to do next. They can't go home. Their kids have no schools. And they wonder where their next paychecks will come from.

For three families of different means and different backgrounds, the next days, weeks, months an perhaps years will mean finding a way–and a place–to start over.

學生讀了這兩段感人至深的文字後,有的人想起了敏督利颱風、桃芝颱風、921大地震等天災引起的大地劫難。之後,他們開始運用讀過的短文內涵,練習英文寫作。

首先,讓我們分析下列這一篇大二學生在20分鐘內努力寫出的短文:

本練習根據老師的討論與提示,加上參考網路上的今日美國報(USA Today)及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的報導所寫出的破題句,充分展現現在分詞片語watching the news of New Orleans...及 sprawl-ing flood,與過去分詞片語(New Orleans swamped by sprawling flood)的交替使用,使得句子變得簡潔有力。這個句子看似簡單,其實不然。可是同學們在老師的叮嚀下,硬是把這句字熟練地寫出來了。

(1) Watching the news of New Orleans swamped by sprawling flood was dishearten-ing.

(看到紐澳良被蔓延的洪水淹沒之消息,那是多令人沮喪。)

但第二句問題就來了。用字錯誤、拼錯字、語意不清等問題,開始浮現。

(2)a *From reports on the mess media, we saw people lost their home, their family in a second.

學生誤把 mass media(傳播媒體)誤寫成mess media。須知,mess 表示「髒亂」之意。同時,mass與mess二者的發音有顯著差別。前者發音為[m?紓s],後者為[m?瑎s]。發音正確與否,跟背單字有密切之關係。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一直強調英文需要配合正確發音來朗讀的原因。

同時,凡感官動詞如see, hear, watch, feel之後的動詞必須用原形動詞或字根,不然就使用現在分詞(動詞加上 -ing)。因此,原句可寫成(2b):

(2)b From reports on the mass media, we saw people lose their homes, their families all of a sudden.

(2)c Have you heard the dog barking outside the gate?

原文的in a second(瞬間)語氣太強,所以可改成all of a sudden(突然間)。in a second表示「即刻、立即」之意,如:

(3) Send us an email and we will get back to you in a second.

第三句的形容詞frightening之後,必須有一個它所修飾的名詞,或名詞片語。同時,全文的動詞時式(tense)必須一致。例如本文描述Katrina發生於New Orleans的一切過去悲劇。因此,動詞需要使用過去式為宜。

第二段的轉折語*But in another side ...純是不合語法的中式英文。因此,應將它改為On the other hand...。

最重要的是下列主詞與單、複數動詞的單、複數之一致。這是一般國人在說、寫英文時最常犯的語法錯誤,如:

(4)a *There are only one earth of our own.(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地球」需要大寫(the Earth)。本句正確的說法是:

(4)b *There is only one Earth of our own.

第三句的Frightening之後,缺少了名詞或名詞片語。也許可以加上feelings。不過,學生也許誤以為Frightening 是動名詞(gerund),而將之作為主詞來處理。如果是,不妨將Frightening改為Fear較合適。

參考上述的說明與批閱後,學生們就會逐步透過課堂上的討論、練習、重複改寫、線上批閱,以及課外的閱讀,穩定進步。重複改寫的次數,有時高達6、7次才定稿。所幸拜高科技之賜,線上修改、討論,簡單方便又節省時間。

以下就根據作者的本意,由本人改寫成下列這一段文字。請大家參考、比較,從而學得寫出正確、優美英文文章的基本方法。

Watching the news of New Orleans swamped by sprawling flood was dishearten-ing. From reports of the mass media, we saw people lose their homes and families all of a sudden. Fear spread little by little, and no one could predict when possible disease would burst out like an explosion.

On the other hand, how many people really care abou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our own country? There is only one Earth. How many times can it endure such disasters as Hurricane Katrina?

After all, we should care for our planet Earth, and appreciate what we have been given. This idea is a universal value that can transcend cul-tures.
(回目錄)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本報誠徵閱讀經驗分享,歡迎教師、家長及學生分享經驗,題材包括如何推動學生閱讀、啟發學生閱讀興趣、學生閱讀心得或小書評,文長500~1500字皆可,投至fiveguys@ms19.hinet.net,凡經採用,敬奉薄酬。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l:
fiveguys@ms19.hinet.net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光復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