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5-12-29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體罰之外的暴力形式
人口政策欲換血



【社論】
體罰之外的暴力形式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於昨日議決將「禁止體罰」列入教育基本法。教育部當局表示歡迎這項立法,因為它「反映了尊重學生人權與學生對身體自主的精神」;向來積極推動立法的人本基金會也大為振奮,認為這是立法院送給全台學生「最好的新年禮物」。

教育部將「禁止體罰」的立法提高到維護人權和身體自主權的位階,彷彿這又進一步體現了阿扁總統「人權立國」的承諾,青年學子從此可以脫離體制暴力的陰影。然則,教育體制做為國家機器的一部分,學校和學生之間的「特別權力關係」,是否因為禁止體罰就有了根本的改變?體罰就是體制暴力的全部嗎?當人本基金會等教改團體將焦點集中於「體罰」問題時,是否反而因此掩蓋了其他隱而不彰的暴力形式?

社會學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早就提醒我們,國家機器的暴力並不僅僅施加在士兵、瘋子和罪犯身上,當它經由學校灌輸給我們思想來認識社會、建設社會時,暴力已經以一種看不見的方式降落再每一個人身上。國家機器並不僅只是官僚機構或軍隊、精神病院、監獄,學校才是國家最忠實的僕人,是「國家魔術」的展示者,每一個人的社會身分、人生命運就這樣隱蔽地、按部就班地製造出來,一種溫順的、屈從的、服務於特定階級的意識形態就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複製出來。權力者透過學校強加灌輸的秩序觀以及規格化的思想枷鎖,難道不是一種暴力?

體罰並不是暴力的全部。即使是體罰本身,遊說禁止體罰的教改團體可能也未發現其更深沉的意義。根據人本基金會的一項調查顯示:台灣有超過90%的中小學依然有體罰或羞辱學生的行為存在。然而,這項調查並未能指出,究竟是哪一類學生是經常被體罰或羞辱的對象。直到前不久,有學生因遲交註冊費而被懲處,學生家長甚至連坐受刑,遭受罰寫的羞辱。從就學的經驗中,我們不得不認識到一個基本的事實:校園中的體罰責罵,其對象常是經濟弱勢家庭的子女。

不可否認,許多中小學依然以「分班」制度來辨識學生的「好、壞」,資優者在前段班(好班),成績低劣者在後段班(壞班)。後者俗稱「放牛班」,從小就被認定拿鋤頭榔頭的機會比拿筆多。分班加上體罰,我們的教育無形中成為「階級複製」的機器。家長社會地位較高,家庭環境較優渥的學生,由於有較理想的讀書環境,他們在資優班或前段班永遠佔有偏高的比率,在教育資源的配置上,他們也因而取得優先分配權。一個人的社會身分﹑人生命運往往是在學校中就已被粗暴地做了分類。依附於體罰的﹐其實就是一個隱藏的暴力篩選機制。那麼﹐在禁止體罰時﹐我們是否也該設法禁止這樣的暴力機制﹖

(回目錄)



【左右看】人口政策欲換血

【左看】
階級統治雜種化?
趙萬來/大學教授

這是一個人口異象的台灣,生育率年年降低,低至去年的1.18人,勇奪世界倒數第一,其中外籍配偶出生子女佔新生兒的13.25%;另一方面,受雇員工退休年齡則年年提前,前進至去年54.9歲,適與富裕國家的OECD平均工作年限愈來愈延長,乃至日、韓延為69.70歲的趨勢相反,與此同時,官方統計的失業率則倍蓰於十年前。

這幅景象表明,台灣人不生台灣人,也不用活著的台灣人,一句話,台灣人不愛台灣人。

面對台灣人不愛台灣人的事實,謝長廷內閣無力改變,宣稱擬在移民法修正案中,新增「投資移民」,並將既有的高科技人才來台辦法,擴大為高級專業人才,也就是說,不惜進一步浸蝕民進黨喃喃不已的「台灣人主體性」,為的是吸收高階專才,及具有高消費力的富人,儘管來人是五色人種,稀釋了台灣人的純正血液。

原來,鼓動種族主義起家的民進黨政府其實是口說而心違,終歸以資本為優先,畢竟排外、內婚不能當飯吃,卻迎來了異種的資產階級共治台灣。




【右看】
宜居高尚人士否?
甘向西/政治評論家

原來奉行「移出從寬、移入從嚴」為原則的「入出國及移民法」,自民88年5月21日施行迄今一驀然發現,很多有錢、有辦法的中上人家移出了,移入者絕多係來自大陸與南洋的婚姻移民和勞工,這種低檔人口不但紊亂血系,造成人口素質低落,並導致內需不足,民間消費未能激勵經濟成長。

有鑑於此,行政院長謝長廷提出突破性構想,特設「投資移民」的名目,仿效美、加、澳、紐等國之所為,並且將原可引進的高科技人才,擴大為高級專業的白領人才。可以說,這完全符合全球化的時勢,同時,也將台灣轉為移民社會,台灣不再是台灣,賦予多元、又動態的面貌,不只與各國競爭經濟的生產力,也競爭生活的吸引力,因為高階人士來台居留,無論身懷知識資本或者就是資本,無不講究此間的「宜居性」,涉及政治安定、治安良好、環境優美等考慮。

準此以觀,如果台灣不全面向上提升的話,以目前亂糟糟的局面,即便修法招徠移民,只怕沒人來,倘有人來,一定是不嫌此間亂糟糟的不甚高尚人士:如落後國家的富戶、大陸貪官污吏。原欲換血、優化人口結構的移民政策恐怕會落空。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e-mail:fiveguys@ms19.hinet.net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