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5-12-30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農民、農業、農企業



【社論】
農民、農業、農企業
 
 

WTO香港部長會議結束了,擔心政府再度在貿易談判中出賣農民權益的人稍稍鬆了口氣,但是在WTO成果記者會中,聲稱台灣農民權益沒有受到影響的農委會,居然和勞委會討論有關引進農業「外勞」的可行性,理由是農業經營者反應農村勞工不足、勞工年齡與工資太高。

誰是「農業經營者」?哪些「農業經營者」需要僱用大量的農業勞工,以至於工資的高低成為他們關注的焦點?說穿了農委會口中的這些農業經營者大多是農企業,他們經營農業的方式和傳統中稱為農民的家庭農場不同,除了經營的項目是農產品的種植與養殖,經營者與受雇的農場工人組成的企業,在法律及經濟上的關係其實更像現代意義的工廠。因此,當農委會找上勞委會,正顯示了傳統劃分工業部門與農業部門的做法已將失去實質意義,農業漸漸成為製造工業項下的一個業種,不再具有其有別於工業的生產方式,農業文化與工業文化的界線也將逐漸模糊,終而融成一體。

這樣美好的文化融合壯舉,我們要贊成還是反對?難道要反對農業的經營可以達到適當的經濟規模,以現代化的農業機械與設備取代傳統的人體苦力,讓農民可以脫離四季風吹雨打,日日夜夜守著一畝四方黃土地的單調生活嗎?可是贊成把農民看成一群被時代淘汰的人種,為了避免他們阻礙經濟的發展,就用來自其他比台灣貧窮的國家的移民勞工取代他們,讓農民在台灣的社會成為文化人類學的考古對象,似乎也不對。

這樣的論述困境來自於對農業生產方式的想像,除了亞洲傳統的家庭農場就是美洲的機械化大農場是農企業,在此兩極之間似乎不存在第三條路、第四條路或第五條路,這當然不是事實,但是政府卻阻絕了其他的可能,連一點討論、辯論的機會都不給,就活生生的要消滅一整個農民階層。毫不思索這其實就是在執行一種滅族的計畫,與二次大戰前的納粹主義沒有兩樣,祇不過對象從血統轉向經濟文化而已。

在這一個計算縝密的滅族行動中,WTO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國際大環境,高舉著貿易自由化的旗幟,一場全世界為範圍的大屠殺已經展開了多年,我們若不贊成這場屠殺就必須提出異議,以行動來迫使其減輕、停止。否則,我們將重蹈納粹統治時期默聲的倖存者,用一輩子的時間來懺悔自己的見死不救。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e-mail:fiveguys@ms19.hinet.net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