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刊日期2005/12/27(二)
|
||||||||
1 |
【小啟】讀者若未收到電子 NEW!出賣人民利益的立委 公平課稅公投行動聯盟 詳細資訊→(more) 假稅改不如不改 詳細資訊→(more) ------------------------- HOT!公平課稅 公民行動 連署書下載 詳細資訊→(more) ------------------------- 要如何行動 詳細資訊→(more) ------------------------- 「公平課稅公投」的更多資訊 ------------------------- NEW! Hit Fm DJ 年終聽友會 時間:12月30日18:00-21:00 詳細資訊→(more)
--------------------------- 教改時代
您最可以信賴的媒體 人本教育札記 創刊16年, < Top>---------------------------- 友報連結: < Top>--------------------------- | 人本教育基金會 | | 人本教學工作坊 | | 人本教育電子報過期檢索 | <
Top>---------------------------- 智邦生活館 ˙您想要登廣告 |
恢復課稅不可以「課多少、補多少」 頭家,咱來提案公投 提案主文: 國家恢復教職員課稅(刪除所得稅法第四條 因為: 一、租稅優惠原因消失,恢復課稅勢在必行 公民來投票,國家不亂來
本日精選文章 ------------------------------------------------------------------------ 教育新聞
|
1 | |||||
------------------------------------------------------------------- 薪資與表現 ◎人本教育基金會
------------------------------------------------------------------- 【本日精選文章之二】 然而,這是一種讓父母聽起來心痛的語言。畢竟,孩子難教,總希望專業的老師「比較會教一點」,動輒說打、或說不能打就只好放棄,著實令人難受。 我們可以理解,有些孩子的狀況,的確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心力與智慧,但重要的是,這群願意付出的老師,還往往有著不同的「看待孩子的眼光」,以及一種「就是要嘗試各種新方法」的傻勁。 本文訪問幾位帶過這類「令人頭痛的小孩」的老師,請他們談談,他們是如何不體罰,而又能讓小孩改變行為與願意學習。 之一:帶流氓班級的阿聰老師—和孩子講道理 阿聰曾經在國立高中、國中教了五年的書,目前是人本三重青少年基地的數學老師。阿聰記得,他第一年到學校教書,因為資歷淺,很自然地,就被學校安排去帶沒有老師敢教的「流氓班級」。 這一班,令許多老師聞之色變。因為學生會趁老師轉頭寫黑板的時候,丟東西到講台上,一些老師因此不敢寫黑板。而打架、鬧事對這一班的學生更是家常便飯,在阿聰擔任他們導師之前,學校才剛開除了班上三個學生。 當阿聰第一次來到這個班級,許多學生是斜眼看他,態度非常不友善。儘管如此,阿聰並沒有對這些孩子特別看待。第一節上課,阿聰就跟班上學生說:「我是來教你們的,但我不會用處罰的方式來教你們,打就更不用說。打人本來就是不對的,我不希望你們去打架,所以我也不會打你們。」 問阿聰,如此「棄械投降」的舉動,難道不會擔心學生不聽管教,爬到老師頭上?阿聰說:「這些學生從小被打到大,對學校老師充滿極大的不信任感,而且習慣去探知老師容忍他們的底線。因此我必須表明我的態度。因為,如果他們還繼續抱持我像其他老師一樣會打人的心態來面對我,他們對我的態度還是會像以前一樣,這樣他們是無法上課,也無法學習。」 不過,阿聰心裡非常清楚:重建信任不是一時的事情,表明了老師的態度,並不代表學生會馬上相信或是變乖,他必須透過一次又一次的事件處理,來證明他是一個真心願意教他們,而不是只會打他們的老師。 有一次,有個學生在下課鐘剛響的時候,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前罵阿聰很難聽的三字經。當下,阿聰心裡很生氣,但他仍以不高不亢的聲音,問那位學生說:「從我認識你到現在,你仔細想想,我哪裡對不起你,讓你這麼生氣,當著全班同學面罵我媽媽?」學生沒有答話,阿聰也沒有對這位學生做出任何處罰,只說了一句「好了,那就這樣」,轉頭去準備下一堂課的教學資料。 對於同學的辱罵,阿聰並非不介意,心裡也不舒服,但他清楚的知道,他不能因為自己心裡的生氣而去傷害學生。 「他用髒話罵我,正反映出他之前所受到的教育也是這樣對待他,影響他看待事情或是解決問題的方法。」阿聰覺得,學生會對老師罵髒話,是因為心裡充滿憤怒,而這憤怒源自於之前所有對他不好的老師或是不好的教育,也包括他無法改變整個環境的無力感,但是,在打罵教育中,孩子不可能學習到:人可以透過好好的跟別人說話來表達情緒,所以,他當然只能透過罵髒話來挑釁老師。 事後,學生並沒有跟阿聰道歉,但阿聰也沒有因此而對學生另眼相看,或是放任、放棄他。但從此之後,這位同學眼中的老大,再也沒對阿聰罵過髒話。阿聰說:「我只是用講道裡的方式,給他時間去思考,去想想自己這樣對我發洩情緒是不是合理。我相信,在一個人與人相互尊重的環境下,孩子自然會知道他那樣是無理的。從他沒有再罵過我,就可以看到他的改變。」 教學是一種啟發與示範 面對「流氓班」的孩子,一般人可能以為,只要保有秩序、不出亂子,就謝天謝地了,這也是許多人認為只有「打」才能解決問題的原因。但是阿聰老師,卻總是愛跟孩子談道理、還有瞭解孩子的心情。 有一天,阿聰正興致勃勃地在課堂上教數學,卻有一個同學大聲地跟另一個同學說個不停。阿聰跟這位同學說:「能不能請你安靜下來,你這樣已經干擾到上課了。」但學生卻跟阿聰嗆聲說:「哪有,我哪有干擾到誰?」這時,阿聰選擇不在意孩子的口氣,而是心平氣和地跟他說:「因為你講話太大聲,我受到干擾,無法專心上課。」通常,孩子聽到阿聰這樣溫柔的說明,會願意安靜下來。不過,如果學生還有意見,阿聰可不會就生氣起來,他反而願意暫時放下手上的數學課,繼續跟學生對話,談自己為什麼上課需要比較安靜的環境,或是問學生是不是對上課內容有問題、覺得無趣還是有其他困難。 在這個過程中,阿聰說他從來不會為了維持上課秩序而處罰或是體罰這些擾亂上課秩序的學生。他說:「要依賴體罰才能維持上課秩序,顯示教師在專業能力上是有問題的。因為教育的方式絕對不是透過『暴力或是任何羞辱人的方式』來教導孩子,而是一種啟發與示範。因此每一種狀況或是場合都是一種教學的機會,而每一個干擾與混亂,也都是跟孩子講道理的機會,教導孩子如何面對這種狀況。」 然而,這樣一來不是就忽略了那些原本認真上課的學生嗎?還有,數學課的進度落後怎麼辦呢?阿聰笑著說:「教育是很細緻的,不可以粗糙地去劃分來看。花時間跟一個孩子講道理或瞭解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不表示就忽略其他學生上課的權益。教法是活的,看似在跟一位孩子講道理,其實同時也是讓其他同學看到並學習到如何處理這種被干擾的狀況,或是瞭解同學可能面臨的困難。」 阿聰表示,經過多次這樣在課堂上的一來一往的談話之後,許多孩子都能理解,原本上課你一言我一語的吵鬧情況也改善許多。 不放棄學生是老師應有的態度 當然,最重要的,是阿聰從來不會以分數來評斷學生,更不會因為學生成績不理想而打他或是放棄教他,阿聰一直努力在做的,是繼續想其他方法來教各種孩子,「不打人、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是當老師的人應有的態度。」 阿聰說:「在教課的時候,我會一直惦記著有一些同學這個地方還不太會,有機會就會回過頭來讓大家想基本的原理。每次要複習基本的東西之前,也會特別跟孩子預告,讓孩子知道,他有機會再把基礎的概念學會,而不會覺得跟不上上課進度而放棄學習。」 這麼一來,因為老師能夠掌握教學狀況,在教學策略上隨時調整,兼顧不同程度學生的學習,所以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會忙著學東西,也就不會覺得無趣、跟不上而不想學習。 課堂上,阿聰也會跟學生談教育的想法,也談思考的方法,他花很多時間跟學生解釋老師為什麼不可以打學生。同時,阿聰也會去影響其他科任老師,請他們不要打學生。漸漸地,只要是他們班的老師都不會用體罰的方式來教他們。每次有同學打架,阿聰會當成大事情處理,他會找學生來談話,透過傾聽、關心與接納,孩子打架的次數少了很多;「而且,重要的是,學生相信我,他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後,會想到找我幫忙。」阿聰微笑地說。 問阿聰為什麼對這樣一群「特別的孩子」能堅持不打的教學方式?阿聰回答:「身為老師,必須以身作則,而不能說一套,做一套。我害怕我的學生質問我『你說打人是不對的,叫我們不能打架,那你怎麼可以打同學?』或是問我,『你說不能放棄,你怎麼可以放棄那個同學?』」阿聰還說,身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本來就應該想盡辦法來教學生,但這些方法絕對不是暴力的、會讓孩子恐懼的方式。 「其實我的方法只是用人與人之間,很自然的互相對待的方式對待學生而已。」阿聰說,他只是給孩子時間,啟發他們看待事情與思考的眼光,讓他自己去找到方法,從內心自發地去調整行為。「用講道裡的方式是有用的,因為他們知道我不會打他們或傷害他們,他們不會有恐懼,我可以跟孩子自由交談,許多學生原本斜眼看我的眼神也有了轉變,我在講台上是很快樂的。」阿聰說。 之二:合作式中途班—陪伴與關心 還有一些孩子,可能是不適應學校,也可能是學校不能適應他們,因而被轉介到替代學校教育的「合作式中途班」就讀。這些孩子,更是一般人所謂的頑劣份子,然而,所有近身接觸這些孩子們的老師都知道,這些孩子是被打大的,再打他,並不可能解決任何問題。 阿啟,今年小六,講起話來三字經不離口,有多次偷竊行為,常被送訓導處,也常蹺課逃學,沈迷網咖。 小文則是小四的孩子,同儕關係不佳,經常曠課逃學,對學校生活相當不適應。 他們兩個,是典型學校老師眼中的頭痛人物,因為他們除了行為偏差,還常常逃學。然而在這些偏差行為的背後,他們有著許多的問題與困難。 阿啟的爸媽離異,各自在外地工作,把他交給二十歲的姊姊照顧,長期缺乏家庭溫暖,有很大的不安全感,也有嚴重的偷竊行為。小文的爸爸酗酒,每次酒醉就會打媽媽,造成媽媽有一些精神困擾,也有吸毒的習慣。他們兩個由於父母長期疏忽照顧,生活能力低落,學校又常常用打罵的方式,讓他們不想去上學,有多次中輟的紀錄。有一次當社工員要帶小文回學校去,小文強烈反彈,還說:「我寧願跳愛河自殺也不要回學校」。因此,他們被轉介到人本基金會與教育局合作辦理的「合作式中途班」上課,希望藉由教師與社工人員的共同介入,為孩子重新啟動學習的機制。 找回孩子的人與心 雖然和一般學校的制式環境不同,但是,畢竟還是「班」,有老師,要上課。一開始,阿啟與小文也不愛來這裡上課。每當他們不來上學時,社工員兼行政老師岱真,就會打電話或是親自到他們家裡找他們。有時候,岱真還必須到挨家挨戶地到附近網咖才能找到他們。每次找到他們,岱真總會苦口婆心地告訴他們,有一群老師很關心他們,希望他們來上課。 然而,他們面對大人的防備心仍然很強,問話很少有回應。這令岱真感到很心疼,她的解讀是,因為這樣的孩子很少被關心,所以對於別人的關心,也不懂得回應。大人這時能做的,就是一直去疼他們。這樣,一次兩次三次四次,慢慢地,他們知道這個地方的老師不打人,也不像學校一樣要求一些規矩,孩子才漸漸回到班上來。 不過,即使這些孩子回來了,他們也不想上課,每次都是躲起來讓老師疲於奔命地找他們。曾擔任小學老師,目前在「合作式中途班」擔任導師的水雲說,剛開始的一個半月,阿啟與小文每次來到基地就是躲起來,他們根本無法教他們。 對於孩子躲起來不想上課的行為,水雲與其他老師、社工員大都能夠理解,他們知道這些孩子仍存在著過去對學習的不好經驗,同時他們沒有安全感,因此喜歡躲在狹小的空間或是把老師關在門外。 但有時候,老師們還是有「這些小孩真是不識好歹」的心情。水雲說,他一開始會因為被孩子鎖在門外而生氣不已,還會用力捶門、踢門。後來,他發現,這是一個錯誤示範。因為他從孩子的行為發現,小孩也跟著模仿他踢門。孩子們從老師的行為上學到的是,生氣的時候可以靠蠻力來解決,但是,這不是水雲希望孩子學到的事情。 後來,水雲做了調整,他直接跟孩子說「請讓我進去,我想跟你們談談」。如果孩子還不想開門,水雲就坐在門外跟他們講,問他們怎麼了,為什麼不想上課,是不是因為什麼事情不開心?不停地猜著孩子的心情。 初期,阿啟對水雲的關心是:「幹X娘,我就是不喜歡上你們的課」。花了好一段時間,每一次鎖起來,水雲就在外面講,談到他們願意開門。有時候孩子不會有回應,水雲會一個人在門外自言自語,或者就只是在門外靜靜等著。 由於堅持不打不罵,每次上課,老師們都要跟孩子展開一場拉鋸戰,得耐著性子跟他們談。但是慢慢地,孩子開始願意把自己的需求說出來,雖然孩子不太會表達,但是,孩子漸漸願意打開瞭解外界的可能性,也不會只以逃避來解決問題。「小孩感受到大人對他的關心,躲起來的次數就越來越少。」水雲說。 瞭解孩子的問題 時常在學校輔導室巡迴輔導這些「令人頭痛的孩子」,同時也是「合作式中途班」綜合活動課的老師麗真表示,跟這群孩子相處,不能因為孩子表現出來的情緒、行為不如預期就感到失望。因為,這些孩子身邊往往有許多問題困擾著他,這樣的孩子,從小很少被大人好好對待過,沒有機會和人發展出正向的互動關係。 那麼,要如何帶這些孩子呢?麗真表示:「對於孩子表現不好的地方,要分開看,就事論事,若一起看,會無法招架。例如,針對阿啟有偷竊習慣這件事情,這裡的老師著重的是他為什麼偷竊,瞭解之後協助他改善,而不把偷竊連結到孩子本身,一次處理一件事情,不做多餘的連結,孩子也比較能清楚對焦。」 不過,這些孩子的狀況會因為生活上的變動而浮躁起來。例如,原本漸入佳境,也很少不來上課的小文因為媽媽入獄勒戒毒品,心情大受影響。即使在媽媽入獄之前,社工員岱真就已經先跟小文談過,幫小文做心理輔導與建設,跟他說媽媽為什麼有一陣子會不在家,但大家都會幫你。但媽媽入獄的那一天,小文卻開始不來上課。第一天,岱真去小文家裡找他,但小文躲在廁所不出來,她在門口對小文說:「我知道你現在很不想開門,不想跟我們談,但我想要你知道,我們是很關心你的。」第二天,岱真又去家裡找他,但小文躲了起來,岱真只好能留下紙條,告訴他有人關心他,他並不孤單。 第三天,小文終於出現在班上,但待不到半天,就又逃學了。岱真知道小文是因為媽媽離開而不知所措,她就替小文爭取探監的機會,帶小文去看媽媽,讓小文安心。岱真當著小文的面跟媽媽說:「你在裡面表現很好,你就能提前假釋,小孩也會表現得很好。」她也轉頭對小文說:「你若表現好,媽媽也會放心唷!」。那次探監回來,小文的情況就穩定許多。 帶這些孩子,挫敗感是常常有的。但是水雲與岱真都清楚地知道,雖然他們進步很慢,可是已經慢慢在改變之中。從一開始愛來不來的無所謂態度,即使來到班上也是跟大人玩躲貓貓,現在雖然還是會躲起來,但總會故意露出一些破綻,讓老師可以輕易地就知道他們藏在哪裡。而原本有嚴重偷竊習慣的阿啟,也瞭解到偷竊是不好的行為,當大人跟他一起想辦法要幫助他戒除掉偷竊的習慣,他也會提出許多作法。從這些孩子的轉變,可以看到他們的努力。 水雲提到,曾經有社工員帶阿啟與小文去戶外教學,中午他們在麥當勞用餐。剛開始,社工員帶他們去的時候,有點擔心,因為他們不是嬉鬧、跑給人追,就是滿嘴髒話,引來旁人的側目。 當時,阿啟說口渴,很想再喝一杯飲料,社工員讓他自己去跟服務員買一杯,隨後他去付錢的時候,店員就問社工員說:「你是老師嗎?你們這些孩子很不一樣喔!」。社工員說:「對呀!這些孩子曾經中輟過。」店員說:「看得出來,這些孩子在外面打混過,可是他們剛剛跟我說話的時候,很努力地想要表現的很有禮貌的樣子呢!真是辛苦你們了!」 「你們會好好地跟我講,直到我懂。」 許多人以為,行為偏差的孩子就沒有學習能力。水雲卻表示,這些孩子一旦在情緒上獲得關心,穩定下來之後,他們的學習慾望會很強烈。例如一位教他們自然領域的老師即透過discovery的影片,以對話式教學法來吸引他們上課。透過影片,孩子注意力集中,他們對許多自然現象感到好奇,透過問答的方式,他們學到許多知識。等到下次又看到相關的,從他們的反應與問問題的內容看得出他們是認真上課,也有吸收到知識。英文老師也表示,阿啟與小文上英文課的興趣很高,已經會拼許多單字了,專心的時間也拉長了許多。 有一次,阿啟早上睡過頭。之前,他一定就不來上課了。但是那一次,他卻自己搭公車來,這樣的轉變,令許多老師驚訝。阿啟還對麗真老師說:「我喜歡來這邊上課,不喜歡去學校,因為學校的老師不會像這裡的老師這樣講話。」麗真老師問:「怎麼講?」阿啟說:「你們會笑笑地跟我們說,即使我們做錯,你們會好好地跟我講,直到我懂。」 阿啟的言語,反映出了一般校園可以輕易做到、卻沒有做到的事情。麗真說:「尤其這些學生是最需要照顧的一群。然而當這些孩子在學校犯錯,學校往往不先問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做,而直接把他們送去訓導處,等到他們在訓導處被處罰過了,再轉介到輔導室時,孩子對老師已沒有信任感,已經錯失第一時間協助孩子的時機,也讓孩子不想來上學。這,就是我們的教育要檢討的地方。」 畢竟,慢慢地講、好好地講,是教育的最基本理念。教育,從來就不該是打或罵。唯有回歸到教育的本質,提供他們一個溫暖、關心、沒有威脅性的環境,人的學習的潛能,才會被激發。 編按:本文刊載於2005年12月號《人本教育札記》198期。
---------------------------------------------------------------------------------- 高教評鑑中心成立 採三級認可制 ---------------------------------------------------------------------------------- HOT!與孩子們立約 <Top>--------------------------------------------------------------------------------- 【台灣教育向前行】系列廣播節目 看到豐富的內容,關心教育的你是不是心動了,想一探究竟呢?歡迎收聽「台灣教育向前行」! <Top>--------------------------------------------------------------------------------- |
||||||||
關心教育, 思考教育, 改革教育 |